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北回归线 - 小说《北回归线》第02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波勒兹别墅,一种新的生活展现在我面前。才十点钟,我们却已吃完了早饭,还出去散了一会儿步。如今我们这儿来了一位埃尔莎,鲍里斯告诫我说,“这几天走路要轻一点。”
  这天一开始便景色*宜人:明媚的天空。清新的微风、刚刚粉刷过的房屋。在到邮局去的路上,我和鲍里斯讨论了那本书,书名是《最后一本书》,它将以无名氏的名义写作。
  新的一天在开始,这一点我们今早站在迪费雷纳的一幅闪烁着光辉的油画前时我便感觉到了。画上是十三世纪的一种早餐式聚会,没有酒,有一位姣好、肥胖的**人像,一色*、充满活力、像手指甲一样呈粉红色*,一条条波浪状的肌肉在发光。
  这幅画,总的说来是二流的,有些方面还是初级的。这是一个感到刺痛的人体,在朝露下湿漉漉的。这是静止的生命,不过这儿没有什么东西是静止的、死去的。画中的桌子被食物压得吱吱响,食物太重,桌子都快散架了,这是一顿十三世纪的饭——绘画人已经清楚记住了所有在丛林中写生时画下的动物,一大群瞪羚和斑马在啃棕桐树的复叶。
  现在我们同埃尔莎在一起,今早我们还在床上时,她便在为我们演奏,“这几天走路要轻一点……”太好了!埃尔莎是女佣,我是客人,而鲍里斯是大人物。一场新戏要开演了,我这样写时不禁自己大笑起来。鲍里斯这个山猫知道会出什么事,他对各种事情的嗅觉也很敏锐。“要轻一些……”鲍里斯如坐针毡,从现在起他老婆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露面。
  他老婆足足有一百八十磅重,他却是个小个儿,这样你就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了。晚上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他对我解释过,这局面又可悲又可笑,我禁不住不时停下来嘲笑他一番。“你为什么这样笑?”他柔声道,然后又继续以凄凉的歇斯底里的口吻叙述下去,活像一个可怜虫。突然意识到无论穿上多少件常礼服自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男子汉,于是他想逃走,想换一个新名字。鲍里斯哀声道,“这个女人可以占有一切,只要她放过我。”可是首先得把公寓租出去,订好契约,安排好各种琐事,这会儿他的常礼服说不定会派上用场呢。她的块头儿——这才是真正叫他发愁的!假如回去时我们发现她突然站到了门口,他准会昏过去,他对他老婆就是这么诚惶诚恐的。
  所以我们暂时只得放过埃尔莎,她在这儿只是做早饭、引导客人看房子。
  埃尔莎已使我心施摇动,就以她的德国血统和那些悲凉的歌曲。今早我刚刚喝完咖啡从楼梯上下来,低声哼着“……曾经是多么美好”。
  这首歌是为吃早饭唱的,没过多久楼上那个英国青年奏起了巴赫的曲子。据埃尔莎说——“他需要一个女人。”埃尔莎也需要点儿什么,我能觉察到这一点。我对鲍里斯什么都没有讲,今早他正刷牙时埃尔莎向我介绍了很多柏林的情况。那些从屁股后面看起来十分迷人的娘儿们,待她们转过身来——哇,有梅毒!
  我觉得埃尔莎总在如饥似渴地望着我,犹如看着早饭桌上剩下的食物。今天下午我们在工作室里背对背写东西,她给远在意大利的情人写信。我的打字机出了毛玻鲍里斯已出发察看一个便宜的房间去了,公寓一租出去他就要搬过去。除了同埃尔莎寻欢作乐之外,我简直没有别的事好做。她想这样,可我还是为她感到有点遗憾。她给情人的信只写了一行——我俯身去搂抱她时斜着眼看到了。不过我控制不住自个儿了。那该死的德国音乐,忧郁而又伤感,打动了我。后来又是她那明亮的小眼睛,炽热而又充满悲哀。
  事情完了以后我让她为我弹个曲子,埃尔莎是位音乐家,尽管她弹的曲子听起来像是在砸破锅,像人脑壳在一起磕磕碰碰。
  她一边弹一边还在哭泣,我并不责怪她。她说,到处都会遇到这种事情,到处都有个男人,事后她就得离开,然后便是堕胎、找个新工作,过后又是另一个男人,谁都根本不管她,只是利用她。说完这些话她便为我弹了舒曼的曲子。舒曼,这个爱哭鼻子、多愁善感的德国王八蛋!不知怎么搞的,我很为埃尔莎难过,可又认为这事与我根本无关。像她这样一个会弹琴的女人早该懂得这种事情,不要叫碰巧遇上的任何一个长着很大鸡|巴的家伙把她轻易骗到手。舒曼的曲子使我神不守舍,埃尔莎仍在抽噎,而我早已想别的去了。我在想塔尼亚,想她怎样弹奏慢板。我在想许多许多早已逝去、早已遗忘的往事,想在格陵波因特度过的那个下午。当时德国人正大举进犯比利时,我们损失的钱还不多,也就不大介意德国对一个中立国的入侵。那时我们仍很天真烂漫,乐意听诗人们朗诵诗,在昏暗中坐在桌子四周大肆谈论死去的亡灵。那一回,整个下午和晚上四周都回荡着德国音乐,附近都是德国人,甚至比德国本上的德国人还多。我们是听舒曼和雨果·沃尔夫的乐曲、吃泡白菜、土豆汤团、喝库莫尔酒成长起来的。临近傍晚时分,我们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放下了窗帘,有一个傻呼呼的小妞儿在大谈耶稣基督。我们在桌下相互牵着手,坐在我旁边的女人把两根手指伸进了我的裤裆。后来我们在地板上躺下,就在钢琴后面,有人在唱一支凄凉的歌,空气令人窒息,女人口中有一股酒气。钢琴踏板在僵硬地、机械地上下移动,这是一种疯狂的、徒劳无功的运动,像花了二十六年时间堆起来的一堆大粪,不过却是准时完工的。我把她拽到我身上,音乐仍往我耳朵里灌。屋里一片漆黑,库莫尔酒洒在地毯上,把地毯弄得粘呼呼的。突然黎明仿佛就要来临,天上像是有水在冰上流动,而上升的雾气又使冰呈青色*,冰河沉入一片翠绿色*之中,小羚羊、大羚羊、金枪鱼和海象在天边徘徊游荡,而狮鱼一跃跃出了北极圈……埃尔莎坐在我腿上,她的眼睛像两个小小的肚脐眼儿。我看看她的大嘴巴湿漉漉的,光闪闪的,便亲了起来。于是她又哼起……:‘这曾经是多么美好……”啊,埃尔莎,你还不知道这对我意味着什么,你的来自萨金根的小号手。德国歌咏团体,施瓦本厅、体操协会,……向左转,向右转……然后用绳子头抽在屁股上。

  唉,这些德国人!他们像一部公共汽车似的把你们全载走,使你们消化不良。一夜之间一个人不可能遍访陈尸所、疗养院、动物园、十二宫、哲学之困境、认识论之洞穴、弗洛伊德和司大克的奥秘……骑在一匹孩子们玩的旋转木马上,一个人哪儿也去不了,而同德国人在一起你便可以在一夜之间从织女星来到维加面前,而离去时仍同帕西发尔一样蠢。
  我说了,这天一开始便景色*宜人。直到这天早上我才重新感觉到巴黎这个实体的存在,已有好几个星期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了。也许这是因为我已打好了那本书的腹稿吧,我就带着这本书到处走。我像个怀孕的大肚子女人在街上穿来穿去,警察领着我过马路,女人们站起来给我让座,再也没有人粗暴地推我了。我怀孕了,我滑稽可笑地瞒珊而行,大肚子上压着全世界的重量。
  就在今天早晨去邮局的路上,我们最后一次将这本书夸赞了一番。我们,我和鲍里斯,开创了一种新生宇宙文学观。《最后一本书》将成为一本新《圣经》,所有有话要讲的人都可以在这儿讲——不署名。我们要详尽地描写我们所处的时代,在我们身后,至少在一代人的时间以内不会出现另一本书。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黑暗中发掘,单凭直觉引导我们。现在我们要找一个容器来倾倒掘出的致命液体,要一颗炸弹,一旦掷出去便会炸掉整个世界。我们要在书中尽情地写,以便给未来的作家提供情节、戏剧、诗歌、神话、各种科学。世界将在未来一千年内依靠我们的书生存,它洋洋洒洒、无所不容,其思想差点儿叫我们茫然不知所措。
  世界,我们的世界,一百多年来一直濒临死亡。过去一百多年来还没有一个人发狂发到在世界的屁眼里放颗炸弹把它炸掉的地步,这世界在腐烂,在逐渐死去。不过它还需要“决定性*的一击”,需要被炸成碎片。我们没有一个人不受其影响,然而所有的大陆、大陆间的海洋和空中的小鸟都藏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在书中记下这个世界的演变,它已经死了,但仍未被埋葬。
  我们是在时间的表面游泳,其他所有的人都淹死了、快淹死了、终究要被淹死。这本书将是部巨著,将会出现大洋似的广阔地域供人来往、漫游、唱歌、跳舞、攀登、洗澡、翻跟斗、发牢骚、**、杀人。这是一座大教堂,一座真正的大教堂,在建造它的过程中每一个失去自己身分的人都可以出力,将要为死者作弥撒、祷告、忏悔、唱赞美诗、抱怨一会儿、闲扯一会儿——以一种要人命的漫不经心的态度。还要建圆花窗、滴水嘴,要雇用沙弥和抬棺材的。你可以把马牵进来在教堂走廊上狂奔,你可以把脑袋往墙上撞——它不会倒塌,你可以任意造一种语言去祈祷,也可以在教堂外蜷起身子睡觉。这座教堂至少能支撑一千年,而且不会有复制品,因为建造者和建造方法都已死掉了。我们要印制明信片、组织旅游,我们要在它周围修筑一座城,建立一个自由公社。我们不需要天才——天才都死了,我们需要强壮的劳力,需要乐意放弃灵魂、生长出肉体的精灵……这一天正在以理想的速度过去。我在塔尼亚房间的阳台上,底下起居室里正在演戏,这位戏剧家生病了。而且,从上面望下去,他的头皮显得比往常更粗糙,他的头发是稻草做的,他的思想也是一堆乱草。他老婆也是稻草人,不过还有点儿潮湿。
  连整座房子都是用稻草盖的。我站在阳台上等鲍里斯来,我最后一个难题——早饭——已解决了,因为我把一切都简化了。假如还有新的难题我便把它们同脏衣服一道装进背包皮里好了。我要扔掉所有的钱。我要钱有什么用?我是一部写作机器,拧上最后一颗螺钉机器便运转了。我与机器之间并无间隙,我就是机器……他们还没有告诉我这出新戏讲的是什么,不过我可以感觉到。他们企图摆脱我,可我是到这儿来吃饭,只是比他们预期的早到了一会儿。我已告诉他们该坐在哪儿、干什么。我有礼貌地问他们自己是否打搅他们了。可我的真正意思是,“你们会不会打搅我?”他们也知道我的意思。没有,你们这伙快活的蟑螂,你们并没有打搅我,你们在滋养我。不错,我看到你们紧挨着坐在一块儿,不过我知道你们之间有一道鸿沟。你们间的距离同行垦间的距离差不多,而我是你们之间的空旷地带。假如我抽身走开,你们便没有可供活动的空地了。
  塔尼亚充满了敌意,这一点我可以感觉到。她生我的气,怨我光想别的,唯独没想着她。根据我的激动程度她便知道自己的价值已降为零了,她知道我今晚来的目的并不是要同她睡觉,她知道某种东西正在我心中萌发,这东西会毁掉她。她领悟得很慢。不过在领悟……西尔维斯特显得更心满意足,他今晚要在饭桌旁拥抱她。现在他在看我的手稿,准备激发我的自尊,使之与她的自尊相对抗。
  今晚的聚会是古怪的,现在正在为它做准备。我听见玻璃酒杯叮当响,酒拿出来了。一杯杯酒将被喝掉,生病的西尔维斯特也会痊愈。
  聚会计划是昨夜才在克朗斯塔特家制定的,其宗旨是叫女人们吃点苦头,幕后的气氛应该更恐怖,有更多的暴力、灾祸、磨难、悲哀和痛苦。
  使我们这样的人来到巴黎不是偶然的事件。巴黎只是一个人工的舞台,一个可使观察者看一眼戏剧冲突各阶段的旋转舞台。而这些戏都不是在巴黎开场的,它们在别处上演。巴黎只是一件产科器械,它把活着的胎儿从子宫中夹出来放进保育器。
  巴黎是人工引产生下的婴儿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来回摇晃时每个人又回到了他的故土,又梦见了柏林、纽约、芝加哥、维也纳、明斯克。维也纳再也不会比巴黎更维也纳化。每一件东西都被人顶礼膜拜,摇篮献出一批婴儿,另一批新生婴儿又取代他们的位置。你可在这些墙上看到说明——左拉、巴尔扎克、但盯斯特林堡以及每一位曾声名显赫的人当时都住在这儿,每个人都曾在这儿住过一阵,不过却没人在这儿死去……他们在楼下说话,他们的话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他们在谈话中用了“斗争”这个词,西尔维斯特这个生病的戏剧家在说,“我正在看《宣言》。”塔尼亚问,“谁的宣言?”哈,塔尼亚,我听得很清楚,我正在楼上写到你,而你也料到了。说下去,这样我就可以记下你说的话了,因为坐到餐桌边上我就不能做笔记了……突然塔尼亚说,“这个地方没有一个很像样子的厅。”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他们在张贴一些画,这也是为了打动我。你瞧,他们希望说,我们在这儿很自在,在这儿过夫妻生活,我们在使这个家更具有吸引力。为了你的缘故,我们还要为这些画争论几句。塔尼亚又说道,“眼睛竟会这样迷惑一个人!”唉,塔尼亚,你要说些什么?继续下去,把这出闹剧演下去。我来这儿是为了吃你们允诺过的这餐饭的,我非常非常喜欢这出喜剧。这回是西尔维斯特先开口,他试图讲解博罗夫斯基画的一幅水粉画。“到这儿来。看见了吗?一个人在弹吉他,另一个人的腿上坐着一个女孩子。”是的,西尔维斯特,是这么回事。博罗夫斯基和他的吉他!他腿上的姑娘!只是一个人永远也拿不准坐在他腿上的是什么,也说不上那是否真是一个人在弹吉他……要不了多久莫尔多夫便会手脚并用地飞快爬进来,鲍里斯也会嘻嘻笑着走进来。吃饭时有松鸡、安如葡萄酒和又粗又短的雪前。还有克郎斯塔特,待他听到最近的新闻后便一会儿活得艰难些,一会儿活得轻松些,每五分钟情绪变化一次。过后他便又安稳下来,重新沉溺于他的梦幻之中。也许这时他会写出一首诗来,一首没有舌头的大金钟似的诗。
  得休息个把钟头了。又来了一个看房子的客人。楼上那个要命的英国人在练习弹巴赫的曲子。现在有人来看房子,必须马上冲上楼去叫那位钢琴家停一会儿。
  埃尔莎在给蔬菜水果商打电话,管子工在马桶上装了一个新座垫。门铃一响,鲍里斯便失去了平衡,在忙乱中他掉了眼镜,他趴在地上找,常札服在地上拖着。这有点儿像大基诺剧院演出的一出戏——那位快饿死的诗人来给屠宰商的女儿上课,电话铃每响一次诗人就要流一回口水。马拉梅的名字听上去像“牛腰肉”,维克多·雨果这个名字的发音同“小牛肝”一样。埃尔莎在为鲍里斯预订一顿精美的午饭——“一份带汤的猪排。”她说。我仿傀看到了放在大理石上的一大堆凉了的粉红色*的火腿,底下垫着白色*肥肉的美味火腿。我饿得要命,尽管我们几分钟之前才吃过早饭。我不得不免去午饭,多亏博罗夫斯基,我只在星期三吃午饭。埃尔莎还在打电话——她忘了订一块咸肉。“对了,一小块咸肉,别大肥。”她说……得了!放些小牛胰脏、放些牛睾丸和蛤!做菜时放些炒腊肠,我可以一顿吞下维加的一千五百出戏。
  来看房子的是位漂亮女人。当然,是美国人,我背对着她站在窗口看一只麻雀啄一滩刚拉的屎,很惊奇麻雀竟这么容易养活,下着一点雨,雨点很大,以前我常常以为一旦一只鸟儿的翅膀湿了它就不能飞了。我觉得奇怪,这些阔女人怎么来巴黎找到了一流的工作室。准是一点点才能和一个鼓鼓的钱包皮帮了她们。天若下雨她们便有机会炫耀她们的雨衣,吃的东西不算什么,有时她们忙着四处游荡,没时间吃午饭,只是在和平咖啡馆或里兹酒吧吃点三明治、一块薄脆饼。“只为名门闺秀服务”——比维·德·沙万那从前的画室门口这样写着。那天我碰巧从那儿经过,富有的美国女人肩上挎着颜料盒。一点点才能和一个鼓鼓的钱包皮。
  麻雀着了魔似的从一块鹅卵石跳上另一块鹅卵石,如果站下仔细观察一番,你便会发现它们的确是在做很费力的事情。到处都丢着食物,我是指在水沟里。那位漂亮的美国女人在打听哪儿有卫生间。卫生间!让我带你去,你这蔑视金钱的瞪羚!你说卫生间?“这儿来,小姐。别忘了编号的是留给残废军人的。”
  鲍里斯在搓手——他在讲解这笔租房交易中的最后几条事项,几条狗在院子里叫,叫声像狼一样。楼上,梅尔渥内斯太太在挪动家具。她整天无事可做,很无聊。如果发现哪儿有一点点灰尘她便把整个房子打扫一遍。桌上摆着一串绿葡萄和一瓶甜酒——十度的优质酒。“好吧,”鲍里斯道,“我可以为你做一个脸盆架。请到这儿来,对了,这是卫生间。当然,楼上还有一个。对,每月一千法郎。你说你不怎么喜欢于特里约?不,这儿才是。只是需要一个新脸盆,就是这……”女人马上要走了,这一回鲍里斯压根没有介绍我。这个婊子养的!每次来一个有钱女人他就忘记介绍我。过几分钟我就可以再坐下来打字了。不知怎么搞的,今天我不大想干下去了,我的干劲一点一点消失了,她会在一个小时后回来,夺走我屁股底下坐的椅子。一个人居然不知道他半小时后坐在哪儿。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写作呢?如果这个有钱的王八蛋租下这个地方,我就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处在这么一种困境中便很难确定哪一种情形更糟——没地方睡好些还是没地方工作好些。一个人在哪里都能睡觉,可他一定得有个工作的地方。即使你写的不是一部杰作,写一部拙劣的小说也得有把椅子坐、有个安静的环境呀。这些有钱的女人从来没想过这个,无论何时她们想把自己柔软的屁股放低一些,总有一把摆好的现成椅子昨夜我们出去了,剩下西尔维斯特和他的上帝一起坐在炉边。西尔维斯特穿着睡衣,莫尔多夫唇间叼着雪茄。西尔维斯特在剥桔子,他把桔子皮放在沙发巾上。莫尔多夫凑近他,问他自己是否能再念一遍那部才华横溢的模仿滑稽作品《天堂之门》。我和鲍里斯打算走了,我们太快活了,同这儿的病房气氛不大谐调。塔尼亚跟我们一道走,她快活,因为她要离开这儿了。鲍里斯快活是因为莫尔多夫身上的上帝死了。我快活是因为我们还要演出另一幕戏。

  莫尔多夫的声音很恭敬,“西尔维斯特,在你睡觉之前,我能同你呆在一起吗?”过去六天里他一直同西尔维斯特呆在一起,买药、为塔尼亚跑腿,安慰和宽慰他们、守卫大门谨防鲍里斯及其无赖等不怀好意的人闯入。他像一个发现自己的偶像在夜间被人肢解了的野人,他坐在这个偶像脚下,带着面包皮树上的果实和油,咕哝着语无伦次的祷告词。他说话时调子十分殷勤,他的四肢早已麻痹了。
  他对塔尼亚说话的口气仿佛塔尼亚是一位违背誓言的女牧师。“你一定要自尊自重,西尔维斯特就是你的上帝。”西尔维斯特在楼上受罪(他胸部有点儿哮喘),而这对男女牧师却在大吃大喝。莫尔多夫说,“你这是玷污自己。”汤从他嘴上滴下来,他有本事一边吃一边蒙受痛苦。他一面挥手赶开苍蝇一类的东西,一面伸出他的肥胖的小爪子去抚摸塔尼亚的秀发。“我快要爱上你了,你像我的范妮。”
  在别的方面,今天也是莫尔多夫的好日子。美国来信了,莫门门功课都是优秀,默里在学骑自行车,留声机也修好了。你从他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信里除了报告成绩和学自行车的事还有别的。你可以坚信这一点,因为今天下午他为他的范妮买了三百二十五法郎的珠宝,还给她写了一封有二十页厚的信。侍者替他拿了一张又一张纸,替他灌墨水、端咖啡、送雪茄,他出汗时便替他扇扇子,拂去桌上的面包皮渣,雪茄一灭便再替他点上,为他买来邮票,尽心尽意地侍候他,围着他团团转,朝他顶礼膜拜……差点儿弄断了他的脊梁骨。雪茄烟头很粗,比克罗那·克罗那牌雪茄粗大。莫尔多夫也许在日记中提到了这一点,这是为了范妮的缘故。手镯和耳环的价钱很合算,钱花在范妮身上总比浪费在杰曼奥德特这类小婊子身上好些。他对塔尼亚就是这样说的,他给她看他的箱子,里面塞满了给范妮、莫和默里的礼物。
  “我的范妮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女人,我一直在挖空心思找她的缺点,可就是找不到。
  “她十分完美。让我告诉你范妮能干什么,她打起桥牌来像个高明的职业牌手,她还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感兴趣。比如说,给她一顶旧帽子,看她拿它怎么办。她在这儿折一折,在那儿加条带子,这就成了一件很美的东西了!你知道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吗?是在莫和默里睡着后坐在范妮身边听收音机。她那么安详地坐着,看着她我的全部奋斗和伤心失意都得到了报偿。她听得十分明白清楚,我一想起你们那散发着臭味的蒙帕纳斯,再想到我同范妮吃完一顿好饭后在里奇湾消磨的一个夜晚,我就可以告诉你这两个去处根本没法比。一点简单的食品、孩子、柔和的灯光,范妮坐在那儿,有点累,不过快活、满足、有钱……我们就这样一句话不说坐上好几个小时,那才叫幸福呢。
  “今天她来了一封信——并不是那种枯燥的流水帐,她给我写的全是心里话,用的话连我的小默里都能看懂。她对一切都很敏感,我的范妮。她说孩子们必须继续受教育,不过这项花费叫她发愁。送小默里上学要花一千美元,莫当然能得到一笔助学金。可是小默里这个天才,默里,我们拿他怎么办?我给范妮写信叫她别发愁。送默里去上学吧,我说。那一千元呢?今年我挣的钱会比哪一年都多,我要送小默里上学,因为那孩子是个天才。”
  我真希望范妮开箱子时我在常“你瞧,范妮,这是我在布达佩斯从一个老犹太人那里买的……这是保加利亚人穿的——纯毛的……这东西原先是属于某一位公爵的——不,不必缠起来,放在阳光下……我们去看戏时我要你穿这个,范妮……穿它时配上我给你的那把梳子……这个,范妮,是塔尼亚替我挑的……她跟你有点儿像呢……”范妮正坐在靠背椅上,像石印油画上画的一样,莫在一边,小默里那天才在另一边。她的粗腿有点儿短,够不着地板。她的眼睛呈一种黯淡的高锰酸盐色*,**像成熟的红色*包皮心菜,身子往前一倾便微微颤动一下。可是,可悲的是她青春已逝,坐在那儿活像一只电己用完的蓄电池。她的脸歪了,需要增加一点儿活力,需要突如其来的刺激使它复原。莫尔多夫正像个肥蛤膜一样在她面前跳来跳去,他的肉在颤抖。他滑倒后要打个滚再重新趴在地上都很费劲,于是范妮便用她的粗脚趾轻轻踢踢他。他的眼珠更凸出了,“再踢我一脚,范妮,这样很舒服。”
  这一回她狠狠给了他一脚——这一脚给他的大肚子上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坑。他的脸紧贴着地毯,垂下来的软肉在毯子的绒毛上颤动。他快活一点儿了,四处乱蹦乱跳,从一件家具旁跃到另一件家具旁。“范妮,你真是太棒了!”这时他正坐在范妮的肩膀上,他从她耳朵上咬下一小块肉来,只是耳垂上的一点点,那儿是不会感觉到痛的,可她仍同死了一般——仍是一只没有电的蓄电池,毫无热情。他又扑在她腿上,趴在那儿像牙疼似的发抖,他现在已十分激动而且控制不住自己了,他的肚皮像一块漆皮那样发光,眼睛里出现了一对花哨的背心纽。“扒开我的眼睛,范妮,我要更清楚地看着你!”范妮把他抱至床上,往他眼睛上滴了一点热蜡。她在他肚脐四周摆上戒指,又在他屁股里塞了一支体温计。她把他安置好,他便又颤抖起来,突然他缩小了,缩得完全看不见了。她在各处找他,在她肠子里找、到处找。有个东西在使她发痒,可是她就是说不上那儿痒。
  蛤蟆在爬墙,痒,痒。“范妮,把我眼睛里的蜡弄出来!我要看见你!”可是范妮在哈哈大笑,笑得全身抖动不止。她身体里的东西在使她发痒、发痒,如果找不到这个东西她就会笑死。“范妮,箱子里装满了漂亮的东西。范妮,听见我说的了吗?”范妮在哈哈大笑,像一条肥胖的蛆一样笑。她笑得肚皮都鼓起来了,大腿也在发青。“啊,老天!鲍里斯!有个东西在使我发痒。……我忍不住!”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