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北回归线 - 小说《北回归线》内容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北回归线》是米勒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此书以回忆录的形式写就,米勒在书中追忆他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在巴黎度过的一段日子, 旨在通过诸如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夸张、变形生活细节描写提示人性*,探究青年人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将自己造就成艺术家这一传统西 方文学主题。
  抽空看亨利.米勒的小说《北回归线》(他还有一本叫《南回归线》想来是姊妹篇了)。按我一往的习惯先不看什么译者序呀之类的,直接看正文,以免先入为主。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
  从头到尾的梦游般的疯言呓语,通篇的粗俗语言,无处不在的粗野污秽的性*描写,疯子一样的思维逻辑,随便流淌的结构,意识与现实的混沌不清。
  通览了一遍,不知道所写要说的是什么,反把自己也弄得昏昏然如坠云雾。
  回过头来再看《总译序》(中国人民大学/杨恒达)(1995年2月):
  --亨利.米勒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最初发表的自传性*三部曲《北回归线》(1934)、黑色*的春天》(1936)、《南回归线》(1939)都是先在法国面世的。由于他的作品中存在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初在英语国家默默无闻......
  --......随着对他的其余作品的解禁,亨利 .米勒的名字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变得家喻户晓,他被六十年代反正统文化运动的参加者们奉为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亨利.米勒受到文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文人的如此赞扬绝不是偶然的,但他的作品有强烈的争议亦是事实......
  --我们首先应该把他看作西方现代文明的批评者......

  为了找回自我,找回家园,亨利.米勒形成了强烈的反叛精神,他的这种反叛精神所采用的方式,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伯雷十分相似。拉伯雷以激烈的口气,粗俗污秽的语言,猛烈攻击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院及其支柱巴黎神学院、法院、教会等,这同我们在亨利. 米勒作品中看到的何其相似尔......
  --我们应该把亨利.米勒看作自我的重建者。
  亨利.米勒被人称作是自卢梭以来写出了最好的忏悔作品的人。
  --亨利.米勒在作品中表现渴望回归自然的内在自我,特别注重两个方面。其一,他十分怀念他在布鲁克林的儿童时代与青少年时代,他把儿童、青少年时代的种种经历和体验的回忆同梦境和幻觉结合在一起......其二,他突出了性*的问题,以大量的性*描写来表现人性*受到文明的压抑而爆发出来的发泄式的反映人性*从机器文明中逃回自然、逃回原始世界的强烈愿望。
  --我们还应该把亨利.米勒视为文学上的革新者。
  ......由亨利.米勒开创的这种新型的独特体裁看来,他不仅是一位极力推行先锋派文学主张的革新者,也是各种现代主义手法的集大成者......
  再来看看《痴人说梦》--试论亨利.米勒及其代表作《北回归线》(代译序)(袁洪庚/1993年2月28日于兰州大学)
  “在梦中,人尽可以任凭幻想这匹野马随意四处驰骋,而痴人说梦必然更不顾羞耻、荒诞离奇。从某种意义上讲,《北回归线》便是现代美国文学界痴人、怪人、狂人亨利.米勒的白日梦。”
  --米勒著有七部小说、两部剧本及许多书评、游记、回忆录、书信集和论文集。两部“回归线小说”当属他最著名的作品,而1949--1960年间出版的 “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春梦之结》),加上《黑色*的春天》(1936)和《在克利希度过的平静日子》(1956)这两部纪实小说。《马洛西的大石像》与《空调恶梦》是两部游记,文笔生动、流畅,也很受评论家重视。

  --从艺术形式上看,米勒的“回归线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形式--用揶揄、夸张的笔触即兴描写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全部经历,不论是美还是丑,同时掺进一段段怪诞、冷峻、出人意料的议论。
  --米勒的另一文体特点是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写幻觉和梦幻,于是现实与幻觉、现实与梦境、现实与虚构往往不留痕迹地结为浑然一休,合读者产生非理性*的直观感、直觉感。
  --换言之,本书属于认真、严肃探讨人生重大问题的“实验小说”......
  --......其实,性*描写只是手段,米勒并不等同于为写性*而写性*的色*情文学作家。他并无意挑逗读者的情|欲--这一点是西方司法部门辨别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婬*秽”的标准。六十年代米勒、D.H.劳伦斯及其它一些作家的著作均依据此原则在美国解禁。
  米勒的性*描写是为他的人生哲学及政治观点服务的,充分表现出当代西方人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米勒曾称自己为“文化暴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痴人、怪人、狂人的米勒及其作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和文化领域,其文学价值也非一般名家可比拟。
  ......1991年是米勒的“整日子”--诞生一百周年......
  ......抑或米勒终究有一天也会象爱伦.坡一样,成为超越其社会学价值的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

  《序》(阿那依斯.宁)(阿那依斯.宁--1903-1977 美国作家、精神分析专家。生于法国巴黎,后入美国籍。1930-1940居留巴黎期间同亨利.米勒过从甚密)
  “假如真有可能,眼前这本书或许可以叫我们恢复一些基本的胃口。书的主旨似乎是要流露某种激愤悲苦的情绪,而且这种激愤悲苦的情绪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然而书中还表现出狂妄的放纵和疯子似的欢欣,充满活力,趣味横生,有时则几乎沦为狂言呓语。它在极左和极右之间不断来回摆动,留下味同嚼蜡,空洞无物的一段段空白。它已超越乐观和悲观的范畴。作者叫我们最终战栗不已。痛苦已不再有隐秘的藏匿之处”
  ......本书由它自己的线索连接起来,单凭种种事件的发展和演变构成......
  ......如果本书中能诱发出一种能量,能令那些死气沉沉的人大惊失色*、从沉睡中猛醒,那就让我们额手称庆吧,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悲剧恰恰就在于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使它从昏睡中醒来......
  ......本书予以我们的正是血和肉。书中只有酒、食物、笑、欲|望、激*情、好奇心--一些滋养我人最崇高、最虚无缥缈的创作之根基的简单事实,上层结构则被砍去。该书送来一股清风,吹倒了枯朽的树木,它们的根部业已枯萎并且在我们时代的不毛之地中消失。该书触到了这些树根,以后继续向下挖,去发掘地下的道道清泉。(1963)
  看了这一些的序、代序,好象明白了一些,却不知是不是已被牵着了鼻子?
  还需要再慢慢的细读,找到自己的感觉。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