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包法利夫人 - 《包法利夫人》影评——绝望的主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带着喜剧色*彩的悲剧故事,是滑稽的风俗画里卑微的小人物们碎碎念着家长里短,偶尔让人心酸扼腕,但终究在画框里在涂料下,隔了一层。作者站在高处袖手旁观,冷冷地嘲讽,却还是让我们不小心听到他深深的叹息。
  中学的时候看这个故事,只觉繁华满目,被各种名目繁杂的精致物品包围,眼看着女主角一步步沦为拜物教徒,最终被高消费带来的账单淹没。当时还觉得诧异,一部提心吊胆的偷情史居然以经济危机的爆发而结束,真是太不浪漫太不和谐了。
  现在再看《包法利夫人》,觉得福楼拜很有张爱玲的味道。热热闹闹地张扬着刻薄着,摆出一副“人间男女不过如此”的姿态,而结局时又不可遏制地 悲悯。不过,张氏的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存在着命运的多种可能性*;而《包法利夫人》的人物命运走向则似乎被设定为无法抗拒,作者的悲悯也显得更为浓烈和纯粹。
  我们永远无法拔着自己的脚离开我们的生活,却又不能不踮脚眺望那些视线之内生活之外的东西。爱玛也是这样,只是她的眺望得太过认真努力,导致肌肉酸痛体力不支,终于摔在生活的泥淖里,重伤身亡。
  爱玛是一位主妇。对于主妇来说,她的生活空间和接触的人群都固定而有限。可悲的是,这位主妇的身体里,藏着一颗不太安分的文艺女青年的心。她 喜欢看小说,喜欢读诗,喜欢散步和装饰家居——作为主妇生活的点缀,这些倒也无伤大雅。要命的是,她喜欢舞会,喜欢和装逼的文艺青年聊天。

  如果说文艺是生活之外的微光,那么舞会就是另一种生活的华丽掠影。侯爵的舞会是爱玛一切痴狂行动的开端。后来推着她走向死亡的两大因素——情爱和物欲,在这个舞会上都优雅地登场,带着某种令人迷醉的光环。
  生活过于安定而不需要斤斤计较挣扎打拼,心灵的真正呼喊却又得不到回响,光鲜华丽的生活在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主妇陷入无人发觉的绝望境地——对当下生活的绝望。她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逃离。可悲的是,她温吞水一样的丈夫从来就不曾留意更无法阻止。
  从小说中设定的人物和情境来看,爱玛只可能有两种死法——在出离的路上被情|欲和物欲压死,或者在规矩的生活里窒息而死。爱玛选择了前者,从而使整部小说充满了流光溢彩的生命力。
  在包法利夫人的出轨道路上,舞会上的子爵是启蒙者,他为整个故事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底色*;商人勒乐象征物欲;莱昂和罗道尔弗象征情|欲(只不过前者更重于“情”而后者更重于“欲”);而我们可怜的包法利医生则象征着平淡无聊的生活。

  如果要追问谁杀了爱玛,我也许会回答:包法利医生。他用自己的缺位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这种缺位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他从未在精神上真正履行过作为一个丈夫的职责,虽然他未必是不愿,而更多地是不能。
  比起书中随处可见的滑稽风俗画,我觉得,包法利夫妇的悲剧,才是对整个社会更深入的反思。这种反思不是行为层面上的,而是精神层面上的。为什 么无聊无趣的包法利医生会以一个模范丈夫的姿态出现,而追求浪漫和爱情的包法利夫人却被视为荡妇?婚姻和其他一切规范生活里合理合法的人际关系,难道仅仅 只靠财富和社会地位就可以维持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法利夫人》在某种程度上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可能比单纯在制度上或行为上的思考更为深入。所以,包法利夫人的“出轨”还是得到了作者部分的理解和同情,虽然这种理解和同情并不彻底。
  如果说包法利夫人的悲剧预约了我们的同情,那么小说结尾包法利医生的宽容和痴情则令人出乎意料而百感交集。包法利医生永远不会知道他自己在他 妻子的悲剧中他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只是遵照社会上对于一个模范丈夫的规范,守护着,宽恕着——这种宽恕颇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味道,但他从不知道最需要宽恕的 是他自己,因为或许他还没有反思到他和妻子之间真正存在的问题。他爱他的妻子,但从未理解过她——“无爱的婚姻”也许并不是双方都没有对对方的爱情,而是 双方根本不曾真正理解。

  《包法利夫人》中对女性*和物质的关系洞察与描写也颇有意味。某种程度上说,这部小说有些类似莫泊桑的《项链》——女性*为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 而走向另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一些美好的东西被毁灭。而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呈现方式便是物质,是各种华丽而昂贵的物件。
  如果说男性*在传统意义上象征着理性*和规范,那么女性*则象征着感性*和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女性*和物质天生有某种关联。物质直接而具体可感,并 且,它们是一切不稳定中唯一可以眼见而抓牢的东西。对女性*来说,物质的象征性*也许远远超过了它们的实际意义。它们不在仅仅是世界的表象,而是某种生活、某 种情绪、某些态度的具体表现。女性*通过迷恋物质而迷恋着她所想象的那个世界,而包法利夫人就沉溺于这种想象之中,走向死亡。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半撞车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1在我即将步入成年那遥远的日子里,一天深夜,我穿过方尖碑广场,向协和广场走去,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黑暗中冒了出来。起先,我以为它只是与我擦身而过,而后,我感觉从踝骨到膝盖有一阵剧烈的疼痛。我跌倒在人行道上。不过,我还是能够重新站起身来。在一阵玻璃的碎裂声中,这辆轿车已经一个急拐弯,撞在广场拱廊的一根柱子上。车门打开了,一名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拱廊下,站在大饭店门口的一个人把我们带进大厅。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妖窟魔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当山冈圭介来到琴川河的上游地区,已是时近中午。山冈行走在岩石地带时,极为小心谨慎。如果从同上次一样的道路上通过,则很容易留下足印。山冈圭介连那足印也极力避免留下。他每一步都尽量地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草地,把步子尽可能踩在土质坚硬的路面上以及岩石上,以免留下走过的痕迹。他的整个行动都小心翼翼。他深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山冈进入到岩石地带的中心部位。 [点击阅读]
安妮日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192 人气:2
摘要:Frank and Mirjam Pressler Translated by Susan MassottyBOOK FLAPAnne Frank's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is among the most enduring docu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什么是悬念?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其实,希区柯克的作品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其内涵要深刻得多。希区柯克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着深刻的体悟。 [点击阅读]
悖论13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听完首席秘书官田上的报告,大月蹙起眉头。此刻他在官邸内的办公室,正忙着写完讲稿,内容和非洲政策有关。下周,他将在阿迪斯阿贝巴①公开发表演说。坐在黑檀木桌前的大月,猛然将椅子反转过来。魁梧的田上站在他面前,有点驼背。“堀越到底有甚么事?是核能发电又出了甚么问题吗?”堀越忠夫是科学技术政策大臣。大月想起前几天,他出席了国际核能机构的总会。“不,好像不是那种问题。与他一同前来的,是JAXA的人。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