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巴黎圣母院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最强大的伽西莫多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先来整理一下整个故事的脉络:
  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罗德是一个博学冷静的人,一直都是洁身自好。在父母去世之后,他溺爱自己弟弟,使他堕落,最终死于非命。他收养了有缺陷的孤儿伽西莫多,让他做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由此看来,他的心灵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
  后来弗罗德看到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在街头卖艺,就爱上了她,但是他并不是用心追求,而是强硬地占为己有,先是派伽西莫多去抢她,后来发现她另有情人,跟踪中因为强烈的嫉妒,刺杀了她的情人并嫁祸于她,致使她被判死刑。
  敲钟人伽西莫多,在被示众时,因为爱斯美拉达不计前嫌,给他水喝,处于感激,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难,并爱上了她。他竭尽全力地保护她,但是因为相貌的丑陋,爱斯美拉达一直都在回避和逃离。
  之后,弗罗德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在遭到拒绝后,弗洛德把她交给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
  伽西莫多在绝望中愤怒地把弗罗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拉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礼”。

  在整部小说中,令人赞叹的是欧洲的建筑文明,还有伽西莫多的强大。因为他的聋,因为他的丑陋,因为他的与世隔绝,使得他纯真和强大。
  由此让我想到,因为我们的世俗,因为我们的圆滑和怕被伤害,我们反倒失去了力量,变得更加渺小。这是多么可悲啊。
  我,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各种世俗环境中,努力保持着自我,还是偶尔会为自己的患得患失焦虑,又是多么的可笑。
  合上书,我对自己说:不再扭曲自己,站直了。
  小的时候,看书主要看故事,看情节,所以,巴黎圣母院这本书我几乎在半个小时之内就翻看完了:很简单,只看与情节发展有关的段落,忽略景物描写/不至关重 要的背景介绍/作者的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我不感兴趣且与故事关系不大的人物,忽略所有能忽略的,直到只剩听故事所必需的情节。
  巴黎圣母院里的故事,主要就是讲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喜欢了一个漂亮的骑士,可是这个骑士对他始乱终弃,并且,她被一个爱她的教士给陷害了,同时一个爱她的丑八怪拼命救她,并且失败。

  现在看书主要看意思,作者的意思,作者想让我们理解和共鸣的意思。这样,再看巴黎圣母院,就发现半个小时只够看第一章了。
  浪漫主义在那个时代代表了一种革命的、左的思想,是这个勇敢的思想的勇敢的形式,当然,现实主义也是这个思想的勇敢的形式,但是现实主义同时还怀疑/反思/比较/对照/提问,而浪漫主义几乎就是呼喊,认准死理并且竭力呼喊。
  巴黎圣母院不是为了讲述爱情故事而写的,完全不是,爱情只是主题之一。巴黎圣母院是对革命的呼唤/对革命者的赞美/对统治者的痛恨/对苦难民众的同情/对愚昧的鞭笞与揭露/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不过,对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我不想让自己在肤浅的时候对重大的主题进行不自量力的涉猎,宁可先说点不那么沉重的,我这里想重点说说里面最微小的那个主题,爱情。
  别看面孔,姑娘,要小心。
  英俊青年的心常常很丑陋,
  有些人的心盛不下爱情。
  姑娘,松柏不好看,
  没杨树那么好看,
  但冬天能留住绿色*。
  唉!说这些有什么用?

  丑人生来就是错,
  美的就是美的,
  四月只会背对一月。
  美的至高无上,
  美的无所不能,
  美是唯一完整的东西。
  乌鸦只在白天飞,
  猫头鹰只在夜里飞,
  天鹅白天夜里都能飞。
  这是卡西莫多的歌声,“歌声凄凉而古怪,很像催眠曲。那是不押韵的诗,只有聋子才作这样的诗。”我每次读到这里,都深深同情这个不幸的人。也许现实生活中 并没有这样凑巧的事情,一个丑八怪之王,却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心灵,最男人的爱情。雨果将美和丑进行尖锐的对立也许只是因为浪漫主义,可是留下的遗憾却让 每个人都觉得特别现实。
  一个是水晶花瓶,十分漂亮,闪闪发亮,但有裂缝,里面的水已经全部漏光。一个是陶制花瓶,粗糙、平凡,但保留着满满的水。这简直可以用来当高考作文题目了。
  可是我知道爱斯梅拉达永远会拿起水晶瓶里那束发蔫的花,一整天都把她抱在胸前。
  这不是浪漫主义的夸张,这是现实。
  这是生活。
  这是这个世界永恒的悲剧。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0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十一种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格蕾丝婚礼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没人还会要求她工作。事实上,不管她想不想,都没人会让她干活。??打字机旁的玻璃纸盒里摆着一朵白色栀子礼花,这是她的老板阿特伍德先生送的礼物,连同礼花一起的还有个信封,里面卷着一张十美元的布鲁明戴尔商场①的购物礼券。自打那次在事务所圣诞派对上她热烈拥吻阿特伍德先生后,他总是待她彬彬有礼。 [点击阅读]
十字军骑士
作者:佚名
章节:103 人气:0
摘要:——《十字军骑士》亨利克·显克维奇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波兰著名作家。他的历史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和短篇小说集早已介绍到我国来了。《十字军骑士》是作者另一部重要的历史长篇小说,这次介绍给我国读者,将使我国读者对这位作家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亨利克·显克维奇一八四六年五月四日生于波兰一个地主家庭。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波兰农民的生活,对于农民的艰苦劳动、悲惨生活有所反映。 [点击阅读]
千只鹤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因为他觉得给她发请帖,只不过是一种顾及亡父情面的礼节而已,实在不屑一顾。然而,这回的请帖上却附加了一句:切盼莅临,见见我的一个女弟子。读了请帖,菊治想起了近子的那块痣。菊治记得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吧。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