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白夜行 - 《白夜行》书评·不可错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00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坐在床上看完了东野圭吾原著小说《白夜行》,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本书能使人不寒而栗,我的背后是一股巨大的寒气。但今天终于看完了电视剧版的《白夜行》之后,我确实认识到不少朋友强调的顺序——先看小说后看日剧——是正确的。如果先看了日剧,就会染上过深的同情心理,削弱对主人公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之命运的理解。
  可能是出于收视方面的考虑,不能让观众受到过大的冲击,本来就频频死人的《白夜行》一剧对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的性格进行了修正,桐原亮司显得更有同情心和悔过心,唐泽雪穗变得更加乖戾以及心狠手辣。结尾也不再那样具有黑洞般的引力场,而是更加温柔,隐约地告诉人们唐泽雪穗背负着全部罪孽之后将有何种生活。
  相比来说我还是更喜欢原著小说的气场,那就好似默默地讲述一个故事,而不像改编的电视剧那样还需要考虑受众的承受力和所谓“教育意义”。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就像各自逃命一样,在一条漫长的旅途中时而相见时而背离,两个人彼此的需要是顺理成章的,对对方不计成本的付出也是更加容易理解的,看不到很多来自所谓“有罪的人”的内心深处的恶,而是一种动力强劲的本能。
  简言之,两个人为了幸福——在太阳底下散步,犯下的种种罪行,都像是一个被编排好了的程序一般。而电视剧当中似乎牵扯进了更多关于人的情感的因素,这使连环杀人案的人情味上升的同时,在逻辑之美方面有些欠缺。实际上看完小说之后我对这两人并没有同情心,我直接体会到的是人间关于命运、爱与人的力量之间的矛盾纠葛,而看完电视剧之后这种更深的体会却被简单的版本所取代,只是很容易地对这两人产生怜悯之心。
  其实《白夜行》这个故事在我眼中,就是在求解一个难题:罪行能否带来幸福。但是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提出各自的答案的时候,必须注意东野圭吾的一个原初设定。桐原亮司的不幸,最初来自母亲桐原弥生子与店员松浦勇的私通;唐泽雪穗的不幸,最初来自母亲西本文代将她献给桐原洋介。父母亲对子女命运的扭曲,粉碎了他们追求幸福的根基。恶土如何长出善花开出善果?
  陷入罪行愈加深刻的滚雪球状态以后,加上爱恨纠葛,桐原亮司最终与多年追捕自己的老警察世垣润三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关系,桐原需要消灭世垣使世上不再有人了解自己的滔天罪行,世垣的消失也将意味着桐原自己的存在失去了一直相伴随的时间见证。这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依存关系,与唐泽与桐原的情感和命运的依存。这种依存更加诡异,不是简单的幸福与不幸的问题,而是寻找自我、认可自我与忘却自我、否定自我之间的争斗。
  想彻底地理解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之间的爱情也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说命运的许诺足够重,那么唐泽雪穗对筱冢一成的恋恋不忘,桐原亮司对西口奈美江送的盆栽的喜爱、与栗原典子交欢的高命中率(要知道桐原和唐泽唯一的一场交欢戏都以半途而废告终)这几段感情的插曲又是什么呢?他们的爱情似乎都已经升华为了亲情,他们是亲人而不是爱人,因此他们之间的赌气是家庭成员之间的那种发狠的赌气,而不是情侣之间的那种撒气式的赌气。某种时候,看起来两人之一的一意孤行使另一个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那种感觉更令人感到恐怖。
  总体上看,我认为《白夜行》原著小说的精彩程度非常高。日剧《白夜行》的观赏价值居中上等,但末尾几集部分桥段出现些许突兀。原著小说本身的画面感就很强,因此我继续附议很多前辈读者们的判断:先看小说后看日剧。甚至看不看这部日剧不要紧,一定要看小说。最后还想说的是,我是个剪纸爱好者,对剪刀的熟悉也许让我对桐原亮司多一分理会。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女人十日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十天内讲述了!”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fu败、男人灵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