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昂梯菲尔奇遇记 - 第一部 第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二章在马斯喀特,三位法国人拜会了法兰西代理人约瑟夫-巴尔,并给这次旅行找到个合理的托辞
  当特雷哥曼请朱埃勒在地图上指出马斯喀特的准确方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朗斯河上的前任船主被带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如此遥远……已经是亚洲的海域了!
  “朱埃勒,现在我们已到达阿拉伯海的尽处了吧?”他一边问,一边摆正了眼镜。
  “是的,特雷哥曼先生,在东南端。”
  “这个象漏斗似的海湾呢?”
  “这是阿曼湾。”
  “那个象烤羊腿似的海湾呢?”
  “是波斯湾。”
  “连接这两个海湾的海峡呢?”
  “就是霍尔木兹海峡。”
  “我朋友的小岛呢?”
  “应该是在阿曼湾中……”
  “假如真有的话!”驳船长加上一句,让昂梯菲尔极为反感的话。
  马斯喀特王国①位于东经53度和57度,北纬22度和27度之间,疆界长540公里,宽280公里。这里有从腊斯哈德到莫吉斯坦的波斯湾海岸的第一航区;而第二航区是指地处霍尔木兹和基斯特汗的沿岸。另外,在非洲,还有从赤道省到德尔加杜角,包括桑给巴尔,朱巴,莫兰德和苏法拉整个部分。这个国家的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法国一样大,总人口为1000万,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还有大量的黑人。伊斯兰国王是颇受尊敬的一位君王。
  ①十九世纪马斯喀特王国的疆域十分辽阔,现在的马斯喀特是阿曼的首都,亦可指阿曼王国。
  “奥克苏”号在阿曼湾逆行驶向马斯喀特。它沿着一条荒芜,贫瘠,悬崖峭壁的海岸行驶,那海岸就象一座封建时代遗留下的废墟。
  往后侧看,则是一些500米高的圆形山丘,那就是海拔3000多米的阿什达尔山主脉的山基。这个国家的土地虽然干旱,然而,首都的郊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缺水果,足以养活6万居民。那葡萄、芒果、桃、无花果、石榴、西瓜、酸甜的柠檬、尤其是栗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绝妙的是,栗子树是这片阿拉伯土地上的主体树种。据说,占有3千或4千棵栗子树,就相当于拥有3~4百公顷的土地。这个国家贸易特别兴隆;因为国王不仅是一国之君,最高的教主,同时也是本国最大的商人。王室拥有船只2千艘,总吨位达3万7千吨。它的海军有百余艘战舰,大炮几百门。军队有2万5千个士兵。国家总收入高达243百万法郎。除此之外,国王还有5艘船,既可搜查臣民的船只,又可为他个人的急需之用,这一切给他的事业带来极为可观的发展。
  更何况,在这个国度,国王是至高无上的君主,1907年曾被葡萄牙人征服,后来推翻了葡萄牙的统治。独立后的一个世纪来,得到英国人的支持。无疑,英国人希望建立在波斯湾的又一个直布罗陀。这些霸道的撒克逊人终有一无会把这一带所有的海峡都直布罗陀化的。
  离开法国之前,昂梯菲尔和他的伙伴们是否全面、认真研究过马斯喀特呢?
  完全没有。
  这个国家会使他们感兴趣吗?
  绝不会,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个小岛上。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不也给他们提供了研究这个王国现状的机会吗?
  难道不是吗,他们正打算和这里的法兰西代理人打交道呢。
  在马斯喀特有他们的代理人吗?
  从1841年国王和法国政府签约以来,一直就有一位法国代理人。
  这位代理人在这里干些什么呢?
  确切地说,是给到印度洋沿岸搞贸易的同胞们提供情报。
  皮埃尔-塞尔旺-马洛以为有必要拜会一下那位先生。
  事实上,这个国家的警察组织十分严密,而且多疑。如果这三位法国人给这次旅行找不到一个合理的托辞,警察当局可能对他们来到马斯喀特产生怀疑。
  当然,他们是不会披露真正意图的。
  经48小时的停泊后,“奥克苏”号将继续向孟买方向进发。因此,昂梯菲尔及其伙伴们立即下了船,根本不去理睬勃-奥马尔和纳吉姆。
  昂梯菲尔打头,朱埃勒居中,特雷哥曼压尾,由一向导引路,穿过现代化的巴比轮大街和广场,向一家英国旅店走去。行李随后也到了。他们对那六分仪和时钟,特别是对那时钟,保管得精心至极!就是手捧装着耶稣圣体的神龛,昂梯菲尔师傅也不会如此虔诚。这也难怪,那是用来确定小岛的经纬度的仪器呀!每天准时上发条,小心翼翼,不让震动,生怕影响了它的运转。圣马洛人对这个用来确定巴黎时间的时钟,体贴入微,胜过丈夫对妻子的关心。

  这一切使驳船长大为吃惊,犹如在路易十四的宫廷里,看到了一位热那亚的共和领袖。
  旅行家们选好房间后,就到代理人办事处去了。看到三位法国人来访,代理人十分惊讶。
  这是一位法国外省人,五十多岁,名叫约瑟夫-巴尔。他经营东方人所喜爱的各种商品:棉花、工业品、印度披巾、中国丝绸以及绣有金丝、银丝的布料等。
  几位法国人来到这远离本土的家里,彼此很快就结识了,并拉上了关系。
  昂梯菲尔和他的伙伴们首先通报姓名和身份。彼此握手寒暄,喝着饮料,代理人向来访者询问此行的目的。
  “我很少有机会接待本国同胞,”他说,“先生们,非常欢迎你们,我很高兴,愿为诸位效劳。”
  “不胜感激,”昂梯菲尔答道,“您若能介绍一下这个国家,对我们将会十分有益。”
  “只是为了游览吗?”
  “也是,也不是……巴尔先生,我们三个都是海员,我侄子是远洋轮船长;特雷哥曼先生是‘可爱的阿美丽’号前司令官……”
  这回,听到他的朋友称自己为“司令官”感到特别满意。昂梯菲尔师傅谈到那艘驳船,好象在谈论一艘三桅杆巡洋艇或一艘战舰。
  “我本人是快艇艇长,”他补充一句,“我受圣马洛一家大公司的委托,准备在马斯喀特,阿曼湾或波斯湾建立一个子公司。”
  “先生,”约瑟夫-巴尔答道,显然绕有兴趣插手这笔生意。“我完全支持你们的计划,并愿为实现计划而尽力。”
  “既然如此,”朱埃勒说,“请问在那个城市,创办贸易公司合适呢?”
  “最好在马斯喀特,”代理人答道,“由于同波斯、印度、莫里斯、留尼汪、桑给巴尔及非洲海岸的交通往来,该港的重要性在与日俱增。”
  “出口商品有哪些?”吉尔达-特雷哥曼问道。
  “栗子、葡萄干、硫磺、鱼、树胶、阿拉伯胶、贝壳、犀牛角、油类、椰子、大米、小米、咖啡以及果酱等。”
  “果酱?”驳船长垂涎欲滴地重复着。
  “是的,先生,”约瑟夫-巴尔回答道,“一种本地人叫‘比尔瓦’的果酱,是用蜂蜜、糖、面筋浆和杏仁制成的。”
  “先生,我们可有口福尝尝,……”
  “你可以敞开吃,”昂梯菲尔师傅插话说,“不过,还是书归正传吧!巴尔先生请给我们列举一些主要的商品。……”
  “除此之外,还要算上波斯湾盛产的珍珠,”代理人接着说,“每年打捞的珍珠价值可达8百万法郎……”
  或许您也发现了,昂梯菲尔师傅撇了撇嘴,不屑一听的样子。价值8百万的珍珠,比起值上亿元的宝石,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实际上,”约瑟夫-巴尔说下去,“贩卖珍珠的生意被印度商人控制着,无法与他们竞争。”
  “在马斯喀特港以外也是这样吗?”朱埃勒问。
  “就算在马斯喀特以外,那些商人对到此地来的外国人也会冷眼相待的……”
  朱埃勒用这个问题扭转了话题。
  事实上,伊斯兰王国首都恰好位于东径50度20分,北纬23度38分。因而,根据小岛的经纬度,必须离开马斯喀特,借口去寻找另外合适的地方,创办什么圣马洛子公司。聪明的做法是走访王国的其它地方,询问一下:沿岩有哪些城市。
  “有阿曼港,”约瑟夫-巴尔答道。
  “在马斯喀特北部吗?”
  “不,在东南。”
  “那,在北部和西北部呢?”
  “是鲁斯塔克。”
  “在海湾吗?”
  “不,在内地。”
  “在沿海呢?”
  “那是苏哈尔。”
  “离这儿多远?”
  “大约2百公里。”

  朱埃勒挤挤眼,向他叔叔示意,这个问题很重要。
  “苏哈尔……是一座商业城市吗?”
  “商业很发达。国王陛下心血来潮时就在那儿住住。……”
  “陛下!”特雷哥曼说。
  显而易见,这一称呼,驳船长听了十分顺耳。或许只有土耳其大帝才配得上。但,此刻,约瑟夫-巴尔却有兴趣把它奉献给了伊斯兰教的国王。
  “陛下在马斯喀特,”他补充了一句,“你们选好创办子公司的城市后,不妨求见……”
  “但愿陛下不会拒绝我们。”圣马洛人说。
  “正相反,”代理人回答,“只要你们肯出一笔钱,他必然会同意你们的求见……”
  昂梯菲尔作一手势,表示他准备由衷地付出一笔款子。
  “去苏哈尔怎么走?”朱埃勒问。
  “随骆驼商队去。”
  “骆驼队!”驳船长略有不安,高声说。
  “不错!”约瑟夫-巴尔指出,“在王国既无电车,又无铁路,甚至连四轮马年都没有。交通工具只有小轮车及骡子,不然,只好步行……”
  “骆驼商队肯定要隔好久才会有一批吧!”朱埃勒问。
  “不,先生,”代理人答道,“马斯喀特和苏哈尔之间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明天,恰好就有……”
  “明天?”昂梯菲尔问题,“好极了!那么!明天我们就加入商队吧!”
  只要是真的“加入商队”其前景会使吉尔达老头满意吗?不见得,看看他作鬼脸的样子就知道了。可他又想,到马斯喀特来是不该给别人添麻烦的,他决定忍受,在艰苦的条件下旅行。
  不过,他还是认为对这段行程他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
  “去吧!驳船长。”昂梯菲尔回答。
  “好吧!”特雷哥曼说,“我们三个都是海员,是吗?”
  “两个,”他的朋友反驳道,并对他使了个眼色。
  “我不明白”,驳船长接着说,“为什么我们不取海道去苏哈尔。200公里……用一艘牢固的船……”
  “为什么不乘船去呢?”昂梯菲尔师傅说,“吉尔达说的有道理,再说,这可以争取时间……”
  “确实如此,如果不冒风险,我第一个建议你们取海道……”
  “什么风险?”朱埃勒问。
  “先生们,阿曼湾可不大安全,搭一艘海员齐备的商船,或许还可以……”
  “怕什么?”昂梯菲尔喊了起来,“怕风袭击……怕飓风吗?”
  “不!怕海盗,他们经常出没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
  “见鬼!”圣马洛人说道。
  这下可把他镇住了,他只想过在带着财宝返航时,要当心强盗。
  现在,听了代理人的意见后,圣马洛的旅行家们无论是返航时,还是此次去时也都没有必要走海路了。来去都随一支商队,万无一失。特雷哥曼无奈,也只好同意走旱路,尽管他内心里对走旱路似感到忐忑不安。
  谈话就此结束了。三位法国人对他们的代理人极不满意。回来时,还打算去拜访他,把所作所为告诉他,表明他们是按他的意图行动的。狡猾的昂梯菲尔言谈话语之间,还流露出创办子公司发达了,对法国办事处是会有好处的。分别前,约瑟夫又提到晋谒国王陛下一事,他将力争使他们受到接见。
  这些外国贵宾随后便返回旅店。
  此时,勃-奥马尔和纳吉姆正在这家旅馆的一个房间里交谈着。可想而知,谈话的气氛是热烈的,中间还会夹杂着萨伍克激烈而生硬的言词。
  好啊,见习生和公证人也来到马斯喀特。但他们并不知马斯喀特就是本次旅行的目的地。昂梯菲尔师傅是否还会向远处进发呢?了解这一切只能是奥马尔这个混蛋的事。不过,他并不比“见习生”——假纳吉姆知道得多。
  “横渡时还大病一场,真蠢!你怎么不把身体搞好呢?”
  公证人也恨自己……还得去跟那个法国流氓谈话,探听他的秘密,了解财宝埋在哪里?
  “请大人冷静点儿,”勃-奥马尔回答,“我今天就去看昂梯菲尔……我会打听到……只要他不再搭船!”
  再者,得弄清楚总督的遗产继承人可能在哪里进行侦察;毋庸置疑,这一侦察将使他成为遗产的占有者,既然遗嘱要求执行人必须在场,此执行人不是别人,正是奥马尔;昂梯菲尔一定会给他一个明确的回答的。但,只要到了小岛,当他拿到三只木桶时,萨伍克能从占有者手中夺回来吗?他不择手段,企图占有他认为本应属于他的财宝,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卡米尔克总督剥夺了他的继承权,这正是勃-奥马尔感到恐惧的事。这位,文质彬彬,骨瘦如柴,不喜欢动武。而那位大人对一个人的生命就象对待干枯、衰败的无花果一样。无论如何,一定要盯住那三个法国人,挖掘财宝的务必在场……一旦落到他们手中,要见机行事。

  那位萨伍克,对奥马尔又说了些可怕的威胁的话,一再声称,要他对所发生的一切负责任。说完便嘱咐奥马尔对昂梯菲尔师傅进行监视。
  昂梯菲尔这天很晚才回来。当吉尔达和朱埃勒兴致勃勃游逛在马斯喀特的大街上时,昂梯菲尔则沉浸在幻想之中,漫游在数百里之外的苏哈尔东部,他的小岛的一个侧面。至于王国首都给他留下什么印象,则无须询问。街道如此繁华,顾客络绎不绝。由阿拉伯人、印度人和波斯人融合起来的居民,有着某种特殊的格调,这一切的一切,他一无所知。他也不想看,朱埃勒和驳船长却对这东方都市中的一切,都兴趣浓厚。他们总逗留在琳琅满目的商店前,观赏着多式多样的商品,诸如头巾、腰带、呢大衣、棉布等,还有当地叫“麦尔塔班”涂釉的坛子,光彩夺目。看到这些,朱埃勒不由地想到,若是亲爱的未婚妻能占有这一切,该叫人多高兴。他对这次突如其来的云游,会留下多么美好的回忆啊!那稀奇古怪、价廉物美的首饰;当她从未婚夫手中得到时……不比佩戴舅舅送的宝石,倍感幸福吗?是呀……
  特雷哥曼老头也这样想,他对年轻的朋友说:“我们给姑娘买下这条项链,回家你送给她。”
  “回家!”朱埃勒叹了口气。答道。
  “还有戒指,多漂亮……我是说,买它10只,让她一个手指戴一个……”
  “可怜的爱诺卡特,她现在想什么呢?”朱埃勒自言自语道。
  “想约呀!小伙子!当然是,永远想你!”
  “她和我现在是天涯海角……”
  “啊!”驳船长打断他的话,“别忘了给她挑选一罐那驰名的果酱……”
  “不过”朱埃勒说,“买之前,最好先尝尝……”
  “不,小伙子,不!”吉尔达-特雷哥曼反驳道,“我想叫爱诺卡特第一个亨口福……”
  “如果她觉得味道不好呢?”
  “不会的,她一定觉得甘美无比,因为这是你从遥远的海角给她带回去的。”
  精明的老海员很了解姑娘的心,尽管她们中的任何一位从未想过要作特雷哥曼夫人。
  总之,他俩对在王国首都漫游并不后悔。这里市容体面、整洁,使许多欧洲大都市相形见绌——但只有他的家乡例外;在皮埃尔-塞尔旺-马洛看来,圣马洛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朱埃勒还观察到,这里警察,人数众多、洲使有素,不能不叫人望而生畏。
  但这儿的警察不象欧洲某些国家的警察叫人头疼,什么出示护照啦,令人厌恶的盘问啦等等。他们只是跟踪这三个圣马洛人,走到哪儿,跟到哪儿,尽量不提冒昧的问题。其实,只要国王尚未弄清他们的来意时,警察就会寸步不离的跟着。
  幸好,昂梯菲尔没顾得上对此生疑,因为,他真正恐惧的是本次探险的结局?把价值上亿元的财宝,从阿曼湾湾小岛上搬走,那位陛下是绝不会允许的。就算在欧洲,国家也要把发掘的财宝一半拿走;而在这“朕即国家”的版图内,干脆就全归君主所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昂梯菲尔师傅回到旅店时,勃-奥马尔向他提了一个极为不慎的问题。他十分谨慎,拐弯抹角地问道:
  “我可以知道吗?”
  “知道什么?”
  “我们继续向哪个方向走,先生。”
  “左边第二条街,右边第一条街,然后,一直往前走……”
  说到这儿,昂梯菲尔师傅呼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或许您还会喜欢: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马丁伊登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那人用弹簧锁钥匙开门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笨拙地脱下了便帽。他穿一身粗布衣服,带着海洋的咸味。来到这宽阔的大汀他显然感到拘束,连帽子也不知道怎么处置。正想塞进外衣口袋,那人却接了过去。接得自然,一声不响,那笨拙的青年心里不禁感激,“他明白我,”他心想,“他会帮我到底的。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魔戒第三部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在首部曲《魔戒远征队》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爱隆在该处慎重地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持有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