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四部(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一
  我在巴图林诺的生活的结束也是我家过去全部生活的结束。
  我们大家都明白,原先的一切都快完了。父亲对母亲说:“我亲爱的,我们这个窝快散了!”事实上,尼古拉已经抛弃了这个窝,格奥尔基也打算彻底抛弃它了——他受“监视”的期限已满。现在只剩我一个,但也轮到我了……
  二
  又是一个春天。这个春天在我眼中又是前所未有的,某些事情的开始完全与我见过的不同。
  任何病后复元,通常都有一个特别的早晨。你一觉醒来,就会完全感到一切都跟平素一样,这说明你的身体已经恢复常态了,尽管与病前有所不同。但你却有了新的经验,长了智慧。有一天,我也是在这样一个清静的、和煦的五月早晨醒来的,当时我躺在自己拐角的房间里,由于年轻,房间没有挂上窗帘。我掀开被子,感到自己充满青春的活力,非常舒适、健旺、温暖——一夜来,我都是用这种年轻人的热气烘暖被褥和自己的。太阳照进窗户,透过上边彩色玻璃到地板,闪着许多红红蓝蓝的斑点。我把下边的窗框提起来——已经象夏天的早晨了,具有夏天素有的宁静和纯朴。早晨的空气清新、柔和,花园沐浴在阳光里,弥漫着花草和蝴蝶的气息。我洗过脸,穿好衣服,开始向挂在房间南边屋角上的神像祈祷。这些神像是阿尔谢尼耶夫家的古董,它们总在我身上引起一种希望,总叫我对人世间永无止境的和不可违抗的潮流俯首顺从。阳台上有人喝茶和谈话,尼古拉哥哥又来了——他每天早晨都上我们这里来。他在讲话,显然是在谈我:
  “这里还考虑什么呢?当然,要工作,要去找个职位……我认为,格奥尔基自己安顿下来以后,总会把他安排在什么地方的……
  这是多么遥远的日子呵!我现在一想起他们对我的友情,就着实地感到他们是我的至亲。我总想怀着这种友情把他们记在这些笔记上,而且不知为什么总想把某个遥远的年青的形象再现出来。这是谁的形象呢?他仿佛象我某一个虚构出来的弟弟,一个随同自己无限遥远的时代一起从世界上消失的人。
  常有这种情况:在别人家里会看到一册旧的照相簿。从褪了色的照片上望着你的那些人,会使你产生一些奇怪和复杂的感情!首先,感到的是与这些人非常疏远,因为在不同的时期人与人之间就会特别陌生。后来,从这种感情中又对他们本人和他们的时代产生一种非常敏锐的感觉。这都是些什么人呢?这都是一些曾经在某个时代、某个地方生活过的人,各人有各人的命运,有各人的时代,这里都各有其特点:衣饰、习惯、性格、社会情绪和历史事件……瞧,这一个严峻的、当官的老头儿,胸前挂着一枚勋章,系着蝴蝶结领带,常礼服的领子又高又大,刮光的脸庞堆起一团团厚肉。瞧,这一个赫尔岑时代①的上流社会讲究穿戴的人,他头发稍微卷曲,蓄着连鬓胡子,手中拿着大礼帽,穿一件宽大的常礼服和一条同样肥大的裤子,他的脚掌同裤脚相比显得太小了。瞧,这帧是一个漂亮太太的半身像,她面容忧郁,流着一个高高的发髻,戴着一顶奇特的帽子,穿着褶边绸衣,紧绷着胸脯和细腰,耳朵上戴着一对长耳环……这一张是个十七岁的年轻人,他身材修长,穿一件浆硬的衬衫,衣领叉开,露出喉结,温柔的鸭蛋脸儿几乎长满了汗毛,一双神秘的大眼睛里出青年人的慵懒,波纹的头发修得很长……所有这些人物及其生活与时代,可算是神话和奇谈!……

  --------------------
  ①指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农奴制度的俄国。
  三
  夏初,有一天我在村子里遇见冬妮卡的嫂子。她站下来对我说:
  “有一个人向您问候……”
  我听了这话就忘其所以,一回到家,立刻套上卡巴尔金卡,四处闹荡。我记得,我当时到过马林诺沃,走到李文斯克大道……那是初夏的一个宁静的傍晚,田野笼罩着和平、幸福,美景迷人。我站在路旁,想了一想:还到什么地方去呢?——我跨过大道,开始再往前走。我借着夕阳的余晖,走进谁家的一座大树林,这儿有一个长形的谷地,两边的山沟与小谷草木丛生,深至马腹,傍晚天凉,发出一股草木的青气。在四围灌木丛与密林之中,夜莺欢声啼唱,宛转悠扬。在远处,一只布谷鸟不断地咕咕鸣叫,叫声从容不迫,但十分顽强,好象在这些夜莺的无谓的欢乐中,唯有它有理由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家可归的哀愁。它的叫声忽远忽近,有时悲伤,有时古怪,在薄暮的树林间响起悠长的回声。我边走边听,后来开始计算,这布谷鸟给我预言了多少年,我还有多少东西不能理解呢?什么叫生活,爱情,离别,损失,回忆和希望……而布谷乌还在咕咕——咕咕地叫,向我预言一种遥遥无期的东西。但在这遥遥无期的东西里蕴藏着什么呢?在周围一切神秘莫测和冷漠当中甚至还有一种可怕的东西。我望着卡巴尔金卡的脖子,望着它的撒在一边的鬃毛和高仰着的马头,那些鬃毛合着走路的拍节,平稳地一走一晃。在过去那段神话般的日子里,这个马头有时还喊出颇有预见性的声音。它命中注定的沉默无可挽回,十分可怕,这种永世也不能摆脱的沉默,与我何等相似,就象我这个活着的、有理性的、有感情的。能思考的人一样缄默无言。还有更可怕的是,那想不到的可能性:它突然会破坏自己的沉默……周围的夜莺毫无意义地欢唱着,布谷鸟在远方象施用巫术似的顽强地咕咕叫着,徒然地一辈子去寻求一个朝夕思慕的巢窝……
  四
  夏天,我到了城里季赫文斯克集市,又一次与巴拉文邂逅。他同一个投机商并排走着。那投机商衣衫褴褛,十分肮脏。而他却衣冠楚楚,特别整洁——一身上下都是新的,他头戴新草帽,手拿闪亮的拐杖。那投机商紧跟着他,激动地向他赌咒,不时以诧异和疑问的眼光望一望他。巴拉文走着,没听他讲话,那双浅绿色的眼睛凝视着前方,冷淡无情。“都是废话!”他终于不理他,走过来同我寒暄,仿佛我们不是两年前,而是昨天才见过面似的。他拉着我的手,提议去“喝杯茶,稍许谈一谈”。于是我们走进一间茶棚里,在谈话当中,他笑着问我。“噢,您好吧,有什么成就?”后来,他开始谈我家的“困苦情况”——他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得比我们自己还清楚!接着他又谈到我个人将来做什么。我同他分手之后感到很伤心,决定立刻就回家去。当时天色已晚,寺院都敲响了彻夜祷告的钟声,设在寺院附近牧场上的集市也都收摊了。拉着大车的母牛气喘吁吁,发出吓人的怒吼,大车吱吱嘎嘎,好不容易爬上公路,回家的马车在尘土飞扬和坎坷不平的牧场上颠簸着,不顾一切地打从我身边拚命奔跑……我跳上一辆马车,赶它到车站去——刚好有一趟晚车要去我们家乡的那个方向。“是呀,究竟怎么办呢?”我想,回忆起巴拉文的那些话,我就更加深信,他话中的意思其实是悲观绝望的。“我想不出,您往后怎么办,”他对我说。“你的祖祖辈辈在这种情况下都跑到高加索服务去了,向各外交机关报名,可您能到什么地方去呢,或者能报什么名呢?我认为,一般说来,您都不会去服务——您的理想不是这样。象占卜书上所说的,您向往得太远了。我看巴图林诺只有一条出路:在别人还没有把它拍卖之前,尽快把它卖掉。在这种情况下,您父亲纵然很穷,但总还有几个。至于您自己,那您就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但我能想出什么来呢?”我问自己。“莫非要我到仓库去求他?”

  这次会面甚至使我翻译《哈姆雷特》的工作有点冷淡下来。我是为了自己才翻译它的,把它译成散文。这部作品并非是我的心爱之物,只不过是我顺手捡来的东西——那时我刚好想重新开始过一种真诚的、劳动的生活。我毫不延迟地着手翻译,不久这工作便吸引了我,其困难反使我喜悦,使我兴奋。除了我当时总想当一名翻译家之外,还想为自己将来开拓一个生活的泉源,不仅是为那不可改变的艺术享受。现在,我一回到家,就突然明白,这些愿望都是不可靠的。我还了解,岁月流逝,而巴拉文无心地在我身上挑起的那些“幻想”,至今依然是幻想。关于我家的“困苦情况”我很快就忘掉了。而“幻想”却是另一回事……我其实幻想些什么呢?譬如,巴拉文偶然提起高加索的事情——“你的祖祖辈辈在这种情况下都跑到高加索服务去了”,这又使我感到,只要能走上祖祖辈辈的地位,我愿意献出这半辈子……在集市上,有一个年轻的茨冈女人给我看手相。这些茨冈女人绝非是什么新的东西!但她用有力的黑手指握着我的手时,我的感受是很多的,而且后来总使我想到她呵!她全身花花绿绿,自然,穿的是又黄又红的破烂衣衫。她从涂满头油的小脑袋上取下披巾,不时轻轻地摇着两腿,向我胡扯一些平素的无稽之言。使我苦恼的不仅是这双大腿,这半睡不醒的愉快的眼睛和这两片朱唇,而且是她身上显露出来的某个遥远地区的全部古物。还使我苦恼的是,这里又出现我的“祖祖辈辈”——他们有哪一个人没有在这些茨冈女人手中算过命呢?这就是我同祖祖辈辈的暗中的联系,是要感触到这种联系的渴求,因为,如果这个世界在我们看来是完全新的,那么,难道我们会象现在这样爱它吗?

  五
  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感到自己仿佛停滞不前,经常带着青年人的急躁性子惊讶地自问:在我周围这个莫名其妙的、永恒的大千世界中,在过去与未来的无限中,在巴图林诺以及我个人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中,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我看见,我和任何人的生活只是日与夜、工作与休息、相会与闲聊、愉快与烦恼,有时是一些所谓大事件的互相交替,是各种印象、景物和容貌的杂乱无章的堆积,而这些东西又不知为什么和怎么样只有最微小的一部分留在我们身上。我们的生活只是毫不连贯的思想与感情的不断奔流,片刻也不让我们安静。它是对过去的紊乱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模糊的猜测。而且,它还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其中仿佛也包涵着生活的某种真谛、意义和目的,但主要的还是怎么也不能捉摸和表达的东酉。因此,生活也就是一种永恒的等待,不仅等待幸福,等待十全十美的幸福,而且还等待一种东西,这种东西一旦到来,那么生活的真谛和意义就会突然全部显露无遗“您,正象占卜书上说的,向往得太远了。”的确,我心中完全向往生活。为什么?也许,正是为了追求这个意义吧?
  六
  格奥尔基哥哥又到哈尔科夫去了,又是在明亮的、寒冷的十月的一天,当年他被押解到监狱去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日子。我送他到车站去。我们在一些踏坏了的、亮澄澄的路上疾驰,兴致勃勃地谈论未来,借以驱走别离的伤感,驱散心中对蹉跎岁月的隐痛,这是任何一种离别都会作出的最后结论,企求从此永远结束这种生活。“上帝保佑,一切都会好的!”哥哥说,他十分自爱,不愿使自己伤心,不愿冲淡自己对哈尔科夫的生活的希望。“我稍为弄清环境和搞到一点钱之后,就立刻写信叫你来。情况如何,到时候再看……你想抽烟吗?”他说,高兴地看着我如何生平第一次笨拙地抽起烟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马可·波罗描述他旅途上经过的城市的时候,忽必烈汗不一定完全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鞑靼皇帝听取这个威尼斯青年的报告,的确比听别些使者或考察员的报告更专心而且更有兴趣。在帝王的生活中,征服别人的土地而使版图不断扩大,除了带来骄傲之外,跟着又会感觉寂寞而又松弛,因为觉悟到不久便会放弃认识和了解新领土的念头。 [点击阅读]
科学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你那时还觉得我的探险之旅会凶多吉少,但是现在看来开端良好、一帆风顺,你对此一定会深感宽慰吧。我是昨天抵达这里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信给你,让我亲爱的姐姐放心,而且请你对我的探险事业增加成功的信心。我现在位于距离伦敦千里之遥的北方,当我漫步在圣彼得堡的街头,微风带着一丝寒气迎面而来,不觉令我精神一振,一种快意不禁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