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三部(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一
  出殡后我还在瓦西里耶夫斯科耶待了半个月。那种生活不可思议地和可怕地刚刚结束了,我亲眼目睹了一切,感受依然是鲜明而矛盾的。
  在那些日子里,我感到更痛苦的是还要经受一次考验——同即将回家去的安卿告别。但在这次考验中,我也能发现某种令人伤心的慰藉。
  父亲和彼得·彼得罗维奇为了表姐决定在瓦西里耶夫斯科耶再待一些时候,我也留下来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安卿。虽然我对她的爱恋与日俱增,但不知为什么我总想把那矛盾的感情拖延下去。这些感情控制着我,使我不能撇下《浮士德》。这本书是我当时在皮萨列夫的书堆中偶然找到的。我完全被它吸引住了:
  在事业的鼎盛时期,生活有如波涛,
  我虽不可见,但看来到处都有。
  我既是生活海洋的欢乐与忧伤,
  也是它的降生与死亡。
  生活的浪涛啊!
  在这宇宙的喧闹的织机上,
  我毫不歇息地毕生在织纺,
  无论是人类的豸虫或者精英,
  我都赐他一件上帝生活的衣裳……①
  在瓦西里耶夫斯科耶的生活也是矛盾的。虽然它还充满着悲伤,但在这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的美景中,很快就恢复了常态。由于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变化,它使人产生了特别愉快的印象。大家觉得,应该以新的、甚至是加倍的力量来重建生活了。现在全屋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许多地方变了样,一些多余的旧家具搬到阁楼上去了,有几件东西改放了房间,给表姐安排了一间靠近儿童室的新卧室,以前在小客厅后面的夫妇用的起居间改为一个宽敞的、摆着长沙发的客厅……然后又把死者用过的物品几乎都收藏起来我有一次看见,在屋后的台阶附近,有人用刷子清刷死者用过的衣裳,把他的一件贵族制服、带红帽圈的便帽和绒毛三角制帽一起放进一只古老的大木箱里……经济上也开始建立新的制度。现在是由我父亲和彼得·彼得罗维奇掌管了。正象主仆之间一开始常有的情况一样,所有的仆人都竭诚服从他们,希望新的秩序能带来新的局面,使每件事都能认真地卓有成效地进行。我记得,这使我非常感动。更令人感动的是,我的表姐已逐步恢复正常。她稍稍清醒过来了,开始变得平静,跟通常一样,有时还在吃饭时对孩子们提出的一些愚蠢而又可爱的问题报以一笑。彼得·彼得罗维奇和父亲,虽然不多说话,但对她总是体贴入微的……
  我觉得,这些既悲痛又幸福的日子已一闪而过。每天晚上同安卿分手之后,我为这种无休止的告别感到甜蜜,也感到悲伤。一回到家中,我便立即走进书房,蒙头大睡,陷于明天会面的幻想。早上,我拿着一本书坐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急不可耐地等待着那一个时刻,盼望又能领着安卿跑到河边去到处游荡。在这个时候,维甘德的几个小女儿通常是同我们在一起的,不过,她们总是跑在前头,没有妨碍我们……中午回家吃饭,午饭后我又把《浮士德》再看一遍,——又开始等待晚上的会见……每到傍晚,一轮明亮的新且出现在花园下边,夜莺开始啼唱,神秘莫测,宛转悠扬。安卿坐在我的膝盖上,拥抱着我。我听到她的心房在跳动,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一个女人身体的惬意的重量……

  她终于走了。我从来没有象那天一样发疯地痛哭过。不过,我是对整个世界、对生活、对人的肉体与精神的美都怀着莫大的温情、爱恋和凄苦而痛哭的啊!晚上,当我已哭得神智不清,慢慢地沉静下来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又走到河边去漫步。突然,送安卿到车站去的马车,返程时赶到我的身边,车夫把马车停住,递给我一期彼得堡的杂志,我一个月前曾向它初次投寄过诗稿。我一边走一边翻,我那有魅力的名字象闪电一样闯进了我的眼帘……
  次日清晨,我徒步回巴图林诺。我先走一条干涸的、已经踏平的土路,它蜿蜒在耕地之间,两边耕地在晨雾中影影绰绰。后来我沿着皮萨列夫的森林行走,森林里阳光摧灿,一片葱郁,鸟语花香,充满陈年腐叶的气息和初放的铃兰的馨香……我回到巴图林诺,母亲一见我清瘦的脸庞和失神的眼睛,不禁大吃一惊,两手一举一拍。我吻了吻她,把杂志递给她后,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我浑身疲倦,走路踉踉跄跄,已不认识自己熟悉的家了,它变得狭小和破旧,使我惊讶……
  --------------------
  ①见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夜》。这是据俄文转译的。
  二
  那年春天,我只不过十六岁。但是,我回到巴图林诺时,就完全相信,我已进入成年人的生活了,享有与别人同等的权利。
  还在冬天我就觉得,我仿佛已经知道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必须知道的许多事情:宇宙的构造,冰河时期石器时代的野人,各古老民族的生活,野蛮人入侵罗马,基辅罗斯,发现美洲新大陆,法国革命,拜伦主义,浪漫主义,还有四十年代的人物:热利亚波夫①、波别多诺斯采夫②,更不用说许多我毕生难忘的人物以及一些小说主人公的生活了。他们的感情和命运永远使我激动。所有这些人物仿佛也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知道的,例如哈姆雷特③,唐·卡洛斯④,恰尔德·哈罗尔德⑤,奥涅金⑥毕乔林⑦、罗亭⑧,巴扎罗夫⑨这一些人物……我这时的生活经验我看是很丰富的。回来时我虽已极端疲惫,但我仍然准备今后开始过一种完全“充实”的生活。这种生活究竟应该怎样过呢?我认为,要在所有的生活印象和自己心爱的事业中,多多地体验崇高的、诗意葱茏的欢乐,我觉得自己有权甚至有某种特权享受这种欢乐。“我们怀着美好的期望踏进人世……”我也是怀着美好的愿望踏进人世的……不过我的根据是什么呢?
  是我当时已感到自己“一切都有前途”,全身充满青春的活力,肉体与精神健旺无比,容貌俊俏,体格匀称,举止潇洒,步履轻盈,行动敏捷、果敢而又机智,你看我骑马的神态就可想而知!我当时已意识到自己少年时代的纯洁,高尚的动机,正直,蔑视一切卑鄙的行径。我已有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不管是天生的还是读了许多诗人的诗篇之后所达到的。这些诗人不断地向我谈到诗人的崇高使命,说“诗歌就是尘世间神圣的幻想之神”,说“艺术就是达到最好的世界的阶梯”。甚至在情欲冲动的痛苦的时刻,我也有一种振奋精神的快乐。我可以在这个时候反复念着某种完全相反的东西,——朗诵莱蒙托夫或海涅的讽刺诗句,或是浮士德的怨诉,浮士德这时也是万念俱灭,临终的两眼盯着哥特式窗外的明月。再不,我可以反复朗读靡非斯特⑩那些欢快的、无耻的格言……但是,难道我竟没有意识到,要飞翔。翅膀还不够丰满,它们还需要空气和发育成长?

  我不能不体验到那些完全特殊的感情,因为这是每一个开始写作的青年看到自己的名字登在报刊上一定会体验到的,我不能不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父亲生气时总把我叫作“贵族的毛孩子”,然而我稍感自慰的是,学得“肤浅而不求甚解”的不光是我一个。当然,我心里很明白,这种自慰是十分靠不住的。虽说我从读书和与格奥尔基哥哥的交往中,深受到许多自由思想的熏陶,然而我心中还是以我们是阿尔谢尼耶夫家族而自豪。不过,我也不能不知道,当时我们已经愈来愈穷困。而且对这种穷困采取淡漠的态度更使我们陷于难堪的地步。我已长大成人,深信在两位哥哥、特别是格奥尔基哥哥的良好影响下,我终归能成为一个所有美好东西的主要继承人。父亲的缺点太多,他在我看来与我所熟悉的人格外不同。但父亲已不象过去,现在他什么也不管,常常把盏浇愁,喝得酩酊大醉。目睹这张经常发怒的面孔。那没有刮过的花白的下颚,那蓬头散发的脑袋,那穿破了的便鞋和那件塞瓦斯托波尔时代的破烂短上衣,我该有什么感受呢?一想到日益年迈的母亲,日渐长大的奥丽娅,我心中又有什么样的痛苦呢?我也常常可怜自己,特别是只吃了一盘冷杂拌汤之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里,去看自己的书和自己的唯一的财物——一只用美纹桦木做的祖传的木匣,其中放着我的一件珍品。写满了“哀诗”和“短歌”的几页灰色的纸,这些纸是在我们乡间小店里买来的,散发着薄荷的烟味……
  我有时想到父亲的青年时代,它与我的青年时代相差何止千万里!凡是那时一个幸运青年应该有的地位、荣誉和享受,他几乎样样不缺。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根据当时更为讲究的老爷习气他尽情享受阔绰的生活,心安理得,那是十分自然的。他从不知有什么东西会妨碍他实现青年人的一切古怪的愿望,只为自己是阿尔谢尼耶夫家的人,就到处耍弄权柄,盛气凌人,以此为乐。可我只有一只美纹桦木匣子,一支旧双筒枪,一匹名叫卡巴尔金的瘦马,一条磨损了的哥萨克的马鞍……我有时多么想打扮得漂漂亮亮!可是,当我准备去作客时,却不得不穿上格奥尔基哥哥那件灰溜溜的上衣;曾几何时,他穿着这件衣服走进哈尔科夫的监狱。我在作客时穿着它,心中感到十分羞愧,无比难受。我没有财产的感觉,但有时我却幻想财富,幻想豪华,幻想一切自由和与之俱来的肉体与精神的欢乐!我幻想长途旅行,幻想倾国佳人,幻想同一些神奇的少年、同岁人以及一些热情的志同道合者结为朋友……不过,我的脚还从来没有走出我们的县城一步,整个世界对我说来还是被封锁的,我只习惯于田野和斜坡,只看见农夫和农妇,我们社交的圈子只是两三个小地主的庄园以及瓦西里耶夫斯科耶,而我终日幻想的地方,也不过是我的一个在拐角上的旧房间,里面那些能支撑起来的窗框已经腐烂,上边两扇安上彩色玻璃的窗户正对着花园,这一切,难道我竟没有意识到吗?

  --------------------
  ①安·伊·热利亚波夫(1851—1881),俄国著名革命家,民粹派,民意党执委会成员。
  ②康·彼·波别多诺斯采夫(1827—1907),俄国反动国务活动家,宗教事务院检察总长。
  ③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
  ④英国诗人托马斯·奥特维的悲剧《唐·卡洛斯纳的主人公。
  ⑤英国诗人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的主人公。
  ⑥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
  ⑦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
  ⑧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中的主人公。
  ⑨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中的人物。
  ⑩歌德的《浮士德》中的人物。
  三
  花园卸下旧衣,换上新装。夜莺整天在花园里啼唱,我房间下边的窗户也整天支撑起来。两扇古色古香的小方格窗户,已经发暗的橡木天花板,加上几把安有光滑的斜靠背的橡木安乐椅和橡木床,使我觉得这房间比以前更可爱了……起初。我只拿着书本躺在床上,时而漫不经心地看书,时而倾听夜莺的歌唱,想着今后要过的“充实的”生活。有时我忽然睡着了,时间虽短,但睡得可香。每次醒来,都觉得精神特别爽快,很惊奇周围一切变得新颖和优美。每次醒来,我都很想吃东西,于是跳下床来,或者跑到饭厅(即那间玻璃门开进大厅的荒废了的小房间),去找点果子酱吃,或者跑到下房去找点黑面包。下房白天总是空的,只有列昂季一个人在暗角里,躺在一个又烫又脏的灶头上。列昂季身长体瘦,满脸长着黄色的胡子,老得全身脱皮。他原是外祖母的厨师,不知为什么竟躲过了死神,多年来过着令人难以理解的、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是对幸福的憧憬,对幸福生活的盼望,仿佛这种生活眼看就要来了!但是,要实现这一憧憬通常也很简单,只消睡个短觉醒来,跑去找块黑面包皮吃,或者被叫到阳台上去喝茶,想象现在该骑匹马到暮色苍茫的大路上去逛荡就行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偶发空缺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0
摘要:6.11若发生如下三种情况之一,即认为偶发空缺出现:(1)地方议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声明接受职位;(2)议会收到其辞职报告;(3)其死亡当天……——查尔斯·阿诺德-贝克《地方议会管理条例》,第七版星期天巴里·菲尔布拉泽不想出门吃晚饭。整个周末他都头痛欲裂,当地报纸约稿的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得拼命写完。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 [点击阅读]
儿子与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0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劳伦斯于1885年9月11日诞生在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一个矿工家庭。做矿工的父亲因贫困而粗暴、酗酒,与当过教师的母亲感情日渐冷淡。母亲对儿子的畸型的爱,使劳伦斯长期依赖母亲而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爱能力。直到1910年11月,母亲病逝后,劳伦斯才挣扎着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 [点击阅读]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其他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印]戈斯这一时期②,诗人一开始便尝试一种新的样式——散文诗。虽然泰戈尔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然而这些作品的孟加拉文原著,显然都是些出色的韵文。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起了散文诗呢?人们自然会以为,采用散文诗写作与“散文”③《吉檀迦利》的成功(指英译本)有关,诗人自己也赞同这种观点(《再次集》导言)。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