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ABC谋杀案 - 第十五章卡迈克尔·克拉克爵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彻斯顿,位于布里克瑟姆和另一边的派恩顿与托基的中间,地处托基海湾曲线的半中间地带。直到大约十年以前,它还是一个高尔夫球场,球场的下面是一片芳草萋萋乡郊地带,一直绵延到海边,其间偶尔有一两处有人居住的农家房舍。近些年来,在彻斯顿与派恩顿之间有了些大的建设发展,现在的海岸边不时会有些小农舍和平房、新修筑的公路等。
  卡迈克尔·克拉克爵士在此地购置了大约两英亩的土地,这里的海景一览无余。他购买的房子设计挺现代化的——那白色的长方形则有点儿煞风景。除了两间放置他的收藏品的大房间被用作展室之外,这所房子并不太大。
  我们大概是早晨八点到达那里的,当地的一位警官来车站接我们,并给我们讲述了大致的情形。
  卡迈克尔·克拉克爵士看来是已养成了晚餐之后出门散步的习惯,当警察打电话来的时候——那大约是在十一点之后,他还没有返回家中。由于他外出散步总是挺守时的,一支搜查队伍不久便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的死是因被人用重物猛击后脑部所致。有一本打开的ABC铁路指南书,朝下放在尸体边上。
  我们约莫八点钟光景就抵达康比赛德(这是那所房子的名字)。开门的是位年长的老管家,他的双手颤抖不停,一脸哀色,让人明显感到这个悲剧对他的打击很大。
  “早上好,德夫里尔。”警官说。
  “早上好,韦尔斯先生。”
  “这几位是从伦敦来的先生们,德夫里尔。”
  “这边请,先生们。”他招呼我们进入一间长长的摆放着早餐的餐室。“我去叫富兰克林先生。”
  一两分钟后,一位高大的金发男子走进屋内,他的脸晒得黝黑。
  他表现出坚毅、能干的风格,是个善于应付突发事件的人。
  “早上好,先生们。”
  韦尔斯警督作介绍。
  “这位是皇家警察的克罗姆警督,赫尔克里·波洛先生和——呃——黑特尔先生。”
  “黑斯廷斯。”我冷冷地予以纠正。
  富兰克林·克拉克同我们每个人轮流握手。每次握手的时候,他总会用满怀洞察力的眼神看着我们。
  “我请你们用早餐吧。”他说,“我们可以边吃边谈。”
  没人表示异议,我们立刻大口地品尝起来那些烹制精美的鸡蛋、薰肉和咖啡来。
  “现在,”富兰克林·克拉克说,“韦尔斯警督已告诉我昨晚发生的大概情况——尽管如此,我要说,这是我所听说过的最野蛮的故事之一。克罗姆警督,难道我真要相信,我那可怜的哥哥是一个杀人狂的牺牲品。这是已经出现的第三桩凶杀案,而在每次案发时都会有一本ABC铁路指南书放在尸体边上?”
  “情况确实如此,克拉克先生。”
  “可是为什么?在这种最病态的臆想当中,这样的罪行究竟会带来些什么好处呢?”
  波洛点头表示赞许。
  “你真是直指要害,富兰克林先生。”他说道。
  “现在还无法调查清楚犯罪的动机,克拉克先生,”克罗姆警督说,“那是精神病学家的事情——尽管我可以说,我对犯罪的精神错乱有过一点经验,其动机大体上都不充分。罪犯总是会有欲望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公众的眼中引起轰动——实际上,是想成为大人物而并非无足轻重之徒。”
  “波洛先生,对吗?”
  克拉克面露怀疑之色。他向这个年长者的垂询,看来并没获得克罗姆警督的好感,他皱了一下眉头。

  “千真万确。”我的朋友答复道。
  “无论如何,这样的人是不会长期逍遥法外的。”克拉克沉思着说道。
  “Vouscroyez①?啊,可他们挺狡猾的——cesgensla②!而你必须牢记,这种人通常会有微不足道的外部特征——他属于那种通常会被人省略、受人忽视甚至嘲笑的那类人!”
  ①法文,意为:你相信吗。——译注。
  ②法文,意为:这些人吗。——译注。
  “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一些事情,克拉克先生。”克罗姆突然间插话。
  “当然可以。”
  “我想知道,昨天你哥哥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是否正常?他没收到过意外的信件吧?没什么事使他心烦意乱吗?”
  “没有。我必须说他与平常挺一样的。”
  “没有心情烦躁或是焦虑吧。”
  “对不起,警督。我可没那样说,我可怜的哥哥平常就挺烦躁焦虑的。”
  “为什么会那样?”
  “你可能并不了解我的嫂子,克拉克夫人。她身体非常糟糕,坦率地说,也就在我们之间说,她已得了不治的癌症,生活不了太长时间了。她的病情使我哥哥忧心忡忡。我自己从东方回来不久,当我看到他身上的变化之后,我震惊不已。”
  波洛插话,问了一个问题。
  “试想,克拉克先生,如果你哥哥被人在悬崖底下枪杀——或者尸体旁边留下一把左轮手枪,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坦白地说,我会得出这是自杀的结论。”克拉克说。
  “Encore③!”波洛说。③法文,意为:不仅如此。——译注。
  “什么意思?”
  “重复一种事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管怎样,这次可不是自杀。”克罗姆带着一丝草率,说道,“现在我相信,克拉克先生,你哥哥已养成每晚出去散步的习惯。”
  “是的,他总是这样做的。”
  “每晚都去吗?”
  “嗯,当然在下大雨时,他就不去。”
  “这所房子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习惯吗?”
  “当然。”
  “外边的人知道吗?”
  “我不太明白你所指的外边的人是谁,我不知道花匠是否了解这个习惯。”
  “村子里的人们呢?”
  “严格地说,我们并没有一个村子。彻斯顿·费蕾斯那儿有个邮局和一些村舍——但并没有村庄或商店。”
  “我猜想,一个陌生人如果在此地走动,他会极易被别人注意到?”
  “恰恰相反。八月份,这个地方充满了闹哄哄的陌生人群。他们每天坐着大车、小车或是步行从布里克瑟姆、托基和派恩顿赶来。在那底下有个布罗德桑兹(他用手一指那个方向),是个受人欢迎的沙滩,埃尔布里湾也是如此——是个着名的风景点,人们去那儿晚餐。我真希望他们别这么干!你一定无法想象,在六月份和七月初的时节,这块地方有多么的美丽和安宁!”
  “所以你认为,一个陌生人是不会被注意到的?”
  “除非他看上去是怪里怪气的样子。”
  “这个人外表看来并不会异常。”克罗姆自信地说,“你该懂得我的意思。这个人肯定事先来检查过此地,发现了你哥哥每晚要散步的习惯。顺便说一句,我猜想,昨天并没有什么陌生人到这所房子来,要见卡迈克尔爵士。”
  “我倒是不清楚,我们可以问问德夫里尔。”

  他按响铃,像老管家提问。
  “不,先生,没有人来找过卡迈克尔爵士。我并没有看到有人在房子附近转悠,女仆们也不知道,因为我已问过他们。”
  管家等了一会儿,然后询问道:“就这些吗,先生?”
  “是的,德夫里尔,你可以走了。”
  管家退出,在门口身体往后一退,以便让一位年轻女士进屋。
  她进入房间时,富兰克林·克拉克站起身来。
  “这位是格雷小姐,先生们,她是我哥哥的秘书。”
  这位姑娘有着与众不同的斯堪的纳维亚气质,我的注意力马上被她所捕捉。她有着几乎是无色的灰质头发和浅灰色眼睛,长着一身能在挪威人和瑞典人中间找到的那种明朗亮丽的白皙皮肤。她看上去像二十七岁,跟她的打扮一样明快。
  “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她说着坐下。
  克拉克端了一杯咖啡给她,可她拒绝任何食品。
  “你是否处理卡迈克尔爵士的邮件?”克罗姆问道。
  “是的,所有邮件。”
  “我猜想他从未收到过落款为ABC的信件。”
  “ABC?”她摇摇头,“不,我确定他没有收到过这样的信件。”
  “他最近没提到晚上散步时看到过什么人在闲逛?”
  “没有。他从未提到过那种情形。”
  “确实没见过有人在闲逛。当然,这个季节外面有许多人在闲逛,你可能会这样说的。一个人常常能碰到那些带着漫无目的的表情在散步的人,他们穿过高尔夫球场,走下通道,直奔海边。同样,实际上每年此时所见到的每个人都是陌生人。”
  波洛思考着点点头。
  克罗姆警督要求能被带去察看一下卡迈克尔爵士晚间散步的地方。富兰克林·克拉克带领我们穿过落地长窗,格雷小姐则陪着我们。
  他与我悄悄落在别人后面。
  “所有这一切对你一定是个可怕的打击。”我说。
  “它看来令人难以置信。昨天警局来电话的时候,我已经上床休息。我听见楼下的声音,最后跑出来问是怎么回事。德夫里尔和克拉克先生正在灯下探讨着……”
  “卡迈克尔爵士通常什么时间散步归来?”
  “大约十点差一刻。他常从便门进来,然后有时他直接去卧室睡觉,有时去那间摆放收藏品的陈列室。那就是为何可能直到早晨他们去叫他的时候,他也不被人发现的原因,除非警局打电话来。”
  “对他太太而言,这必定是个可怕的打击?”
  “克拉克夫人靠使用大量的吗啡来得以维持。我想,她太虚弱了,无法承受周遭发生的事。”
  我们已走出花园的门,继续走向高尔夫球场。转过球场的一个弯后,我们穿过一扇旋转栅门,走入一条险峻蜿蜒的小径。
  “这条道通向厄尔布利湾,”富兰克林·克拉克解释道,“可是在两年前,他们修筑了一条新路,从主要的公路通向布罗德珊,然后再通向厄尔布利湾,因而现在这条小道实际上已废弃不用。”
  我们沿着小路往下走。小路底下有一条小道,小道两边长满荆棘和蕨草,直达海边。转眼间,我们已置身于一片青草葱郁的山脊,俯视着大海和一片熠熠闪光的白色卵石沙滩。四周全是墨绿色的树木,树林一直延伸到海岸边上。这个地方的景色沁人心脾——洁白、深绿和宝石蓝交相辉映。

  “这真是太迷人了。”我惊呼道。
  克拉克热切地转向我。
  “可不是吗?人们为什么要去维埃拉④,他们可以到这儿来吗!我这辈子游历了世界各地。我可以向上帝起誓,从来没见过有如此美丽的地方。”④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北部沿地中海的假日游憩胜地。——译注。
  然后,尽管他因过分的热切而显得有点惭愧,他用一种平实的口吻说:
  “这里就是我哥哥每晚散步的地方。他走到这么远,然后回到那条小路,穿过农场和田野,再回到家里。”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树篱旁的农田中央的一个地方,尸体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克罗姆点点头。
  “这太容易了。那个人站在这儿的阴影当中,你哥哥是无法注意到任何的举动,直到袭击降临。”
  我身边的姑娘突然一阵战栗。
  富兰克林·克拉克说:
  “坚强点,托拉。这事确实挺残酷的,可没必要对事实闭口不谈。”
  托拉·格雷——这个名字倒是蛮适合她的。
  我们步行回到那房子,尸体已在拍完照后运回到屋里。
  当我们迈步登上宽大的楼梯时,医生从屋里走出来,手中握着黑包。
  “有什么情况可告诉我们的吗,医生?”克拉克询问道。
  医生摇了摇头。
  “这案子极其简单。我会保存好验尸的技术细节。不管如何,他倒是没有感到任何痛苦,可能是在瞬间就死亡的。”
  他离开了。
  “我要去看看克拉克夫人。”
  一位护士从房间中走出来,沿走廊走远,医生与她并排而行。
  我们走进那个医生刚刚出来的房间。
  我极快速地走出来,托拉·格雷仍然站在楼梯尽头。
  她脸上带着一丝奇怪的害怕的表情。
  “格雷小姐——”我停住口,“有什么事吗?”
  她望着我。
  “我在想,”她说,“关于D的事情。”
  “关于D的情况?”我笨拙地望着她。
  “是的。下一场谋杀。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事,必须使它停止。”
  克拉克在我身后也走出房间来。
  “什么必须停止,托拉?”
  “这些可怕的谋杀案。”
  “对。”他的下颌部过分地伸展出来,“我想找时间与波洛先生聊一聊……克罗姆先生,他能行吗?”他语气诚恳,出人意料。
  我回答说克罗姆是个非常聪明的警官。
  我的话音可能显得不是那样热情。
  “他的态度真他妈的令人讨厌,”克拉克说,“好像他什么都懂,他又知道些什么呢?据我了解,他一无所知。”
  他沉默不语了一会儿,然后说:
  “波洛先生才是值得我花钱的人。我自有计划,我们随后再谈此事。”
  他沿通道走去,敲敲医生进去的那扇门。
  我迟疑了一会儿。姑娘盯着前面看。
  “你在想什么,格雷小姐?”
  她把眼睛转向我。
  “我在想他现在哪里……我是指,那个凶手。案发到现在还不到十二个小时……哦,有没有真正的远见卓识之人可以看到他现在在哪里,他又在做些什么……”
  “警察们正在搜查——”我开始说。
  我平时的话语打破了沉寂。托拉·格雷打起精神来。
  “是的,”她说,“当然。”
  她接着从楼梯上走下来,我又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脑中默记着她的话语。
  ABC……
  他现在哪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2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税金。此话其实是谎言,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倘若世上果真存在这么一句箴言,那么“不谈论健康方法”或许也将成为真的绅士的条件之一。真的绅士大约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健康方法,我以为。一如众人所知,我并非真的绅士,本就无须一一介意这类琐事,如今却居然动笔来写这么一本书,总觉得有些难为情。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恶月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仅点燃着烛光的书房里,桌案上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刹那间,我知道我的生活即将面临一场可怕的转变。我不是算命先生,我也不会观看天象,在我眼里,我掌中的手纹完全无法揭露我的未来,我也不像吉普赛人能从湿得的茶叶纹路洞察命理。父亲病在垂危已有数目,昨夜我在他的病榻旁,替他拭去眉毛上的汗珠,听着他吃力的一呼一吸,我心里明白他可能支撑不了多久。我生怕就这样失去他,害怕自己将面临二十八岁生命中首次孤零零的生活。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