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ABC谋杀案 - 第九章海滨贝克斯希尔谋杀案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依然牢记七月二十五日早晨睡醒过来的情形,那时该是七点三十分左右。
  波洛正站在我的床边,轻柔地摇动我的肩膀。我看了他一眼,这将我从半意识带回到本能的清醒状态之中。
  “什么事?”我问,迅速地坐起来。
  他的回答极简单至极,可他吐露出的三个字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它发生了。”
  “什么事?”我叫道,“你是说——可今天才是二十五日啊。”
  “案件是昨晚发生的。或者说,是在今天凌晨的早些时候。”
  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地上完洗手间。他简单地复述了刚从电话中获知的内容。
  “一位年轻姑娘的尸体在贝克斯希尔的海滩上被人发现。有人认出是伊丽莎白·巴纳德,在一间餐厅做女招待,她与父母住在一处新建成的平房内。医学鉴定表明死亡时间是在十一点半到一点之间。”
  “他们就能如此确信,认定这就是那桩罪案?”我问道,一边匆忙用肥皂涂脸。
  “尸体底下有一本ABC,打开的那页正好是去贝克斯希尔的火车时刻表。”
  我直打冷颤。
  “这太可怕了。”
  “Faitesattention①,黑斯廷斯。我也不想再碰到第二个悲剧。”
  ①法文,意为:当心。——译注。
  我沮丧地洗去下巴上的血。
  “我们该有什么样的作战计划?”我问。
  “车要过一会儿才来接我们。我会端给你一杯咖啡,这样就不会耽误出发。”
  二十分钟后,我们坐入一辆警车,疾驶着穿越过泰晤士河,驶出伦敦。
  克罗姆警督与我们同行,他曾出席过那次会议,现在正式负责此案。
  与贾普相比,克罗姆截然不同。他要年轻许多,是那种安静、优越的人。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善解人意。就我的口味而言,他沉浸与过分自满的阴影之中。最近,他因为破获一系列儿童谋杀案而获得许多褒奖,他极具耐心地追捕到那个罪犯,那家伙现在已经被关押在布罗得摩尔监狱。
  显然,他来承担本案,是个合适的人选,可我认为他有点自视过高。他对波洛的态度带着些傲慢,把波洛当作是个年轻人而不是长辈——以一种相当自负的、“公立学校”的方式。
  “我已与汤普森医生好好地长谈了一次,”他说,“他对‘连锁’或‘系列’谋杀案极感兴趣。这是一种精神异常所至的行为。当然,要是外行,就无法从中欣赏其经典的内容。这要从医学的角度来体会。”他咳着嗽道。“事实上,我上次的案子,不知你们听说过没有,那件梅布尔·霍默案,马瑟尔山的女学生。你知道,那个卡珀是个异常的人物,要给他定罪极其之难——同样,只是他的第三件案子。不过倒是可以用许多种测试——如口供诱导,你知道,这是种很先进的方法,当然在你的年代还没有这样的事物。一旦你能使一个人泄漏自己,你就能逮到他。他一明白你已掌握一切,他的神经就会动摇,就会破绽百出。”
  “即使在我那时候,这种方法也采纳过许多次。”波洛说。
  克罗姆警督看着他,小声说道:
  “哦,是吗?”
  我们大家一阵沉默。在我们通过新十字车站时,克罗姆开口说:
  “如果你们想了解一些此案的情况,那就请问吧。”
  “你还没有形容一下那个遇害的姑娘吧?”
  “她二十三岁,在黄猫餐厅当女招待——”

  “Pasca②,我感到疑惑的是——她长的漂亮吗?”②法文,意为:不是这样。——译注。
  “那我倒是不太了解。”克罗姆警督有点畏缩地说。他的表情显示出:“真的——这些外国佬,全都一个模样!”
  波洛的眼中闪现一丝淡淡的欢愉。
  “那对你而言无关紧要吗?然而,pourunefemme③,外貌是最最重要的,这往往会决定她的命运。”③法文,意为:对一个女人而言。——译注。
  又是一阵沉默。
  直到我们临近赛文诺克时,波洛再次打破僵局。
  “你是否刚好知道,那姑娘是怎样被人用什么东西勒喉致死的?”
  克罗姆警督简要作答。
  “是用她自己的腰带勒死的——我想,是厚厚的那种针织腰带。”
  波洛眼睛睁得极大。
  “啊哈,”他说,“我们终于掌握一点确切的消息,那真是有点意思,不是吗?”
  “我还没有认识到。”克罗姆警督冷冷地说。
  我对此人的疑虑重重和想象力的贫乏感到厌恶。
  “这提供给我们凶手的特征。”我说,“那姑娘自己的腰带,它表明凶手特别凶残。”
  波洛朝我瞥了一眼,我无法揣摩其含义。表面上,这转达给我一种带有幽默的不耐烦。
  我重新又陷入到静默之中。
  卡特警监在贝克斯希尔迎接我们,与他同来的还有一个叫凯尔西的年轻警督,他面色友善,模样机敏,被指派与克罗姆一起侦破此案。
  “你可以自行开展调查,克罗姆。”警监说道,“因而我只透露给你本案的主要情节,然后你们就着手去查。”
  “谢谢您,先生。”克罗姆说。
  “我们已将消息传给了她的父母亲。”警监说,“对他们而言,这绝对是个可怕的打击。在向他们询问之前,我让他们有时间恢复了一下,因此你们可以从头开始提问。”
  “她家里还有其他人吗?”波洛问。
  “有个姐姐——在伦敦做打字员工作,也已经通知过她了。还有个小伙子——事实上,我设想,那姑娘昨晚该是与他一起外出的。”
  “那本ABC铁路之难有和帮助吗?”克罗姆问。
  “就放在那边,”警监冲着桌子点头,“上面没有指纹。书打开着,翻到贝克斯希尔的那页。那是本新书,我该说——这本书看来没翻阅过几次。书也不是在这附近买的,我已去调查过本地所有的文具店。”
  “尸体是谁发现的,先生?”
  “是一位早起晨练的上校,杰罗姆上校。他大约清晨六点带狗出门,朝着库登的方向前进,走在沙滩上。他的狗跑开去,像是嗅着了什么东西。上校叫唤那狗,可狗并没回来,他上前一看,便觉得发生了蹊跷的事情。他做事很有分寸,没有去碰她的尸体,便立刻给我们打了电话。”
  “死亡时间大约是在昨天午夜前后吧?”
  “是在午夜与凌晨一点之间,这很有把握。我们的杀人玩家是位言出必行的人,如果他说过要在二十五日行动,那就一定会是二十五日,即便刚刚过去几分钟。”
  克罗姆点点头。
  “是的,那确实是他的心智所在。没有其他情况吗?没人见过些有帮助的情况吗?”
  “还没有。不过现在还为时过早。任何人,只要在昨晚见过一位与男士一同散步的白衣女郎,都会马上来向我们提供情况。而据我猜想,昨晚大概会有四五百名白衣女郎曾与年轻男士一起散步,该会令我们应接不暇。”

  “好,先生,我最好着手开始进行调查。”克罗姆说,“那餐厅同那姑娘的家,我最好两个地方都去一下。凯尔西同我一起去。”
  “波洛先生也去吗?”警监问。
  “我与你同去。”波洛微微躬了一下身体,对克罗姆说。
  我想,克罗姆感到有点懊恼。凯尔西以前没见过波洛,裂开嘴笑。
  遗憾的是,每当人们第一次见到我的朋友时,总会有意把他视为一个大玩笑。
  “勒她致死的那条腰带怎么样?”克罗姆问道,“波洛先生认为它是条极有宝贵价值的线索。我想他非常乐意检查一下。”
  “Dutout④,”波洛迅即说,“你误会了。”④法文,意为:一点也不。——译注。
  “你将会一无所获。”卡特说,“它不是条皮质腰带——如果是皮带,那上面将会留下指纹。这仅是条厚厚的针织丝质腰带,是致命的理想工具而已。”
  我感到一阵战栗。
  “好,”克罗姆说,“我们最好出发吧。”
  我们即刻出发。
  我们首先去黄猫餐厅。这是间常见的小茶馆,坐落在海边。餐厅内摆设的餐桌上铺盖着橙色格子花的台布,编织的椅子上亦摆放着橙色的靠垫,显得极度的不舒服。这件餐厅专门供应晨间咖啡,供应五种不同的茶(德文郡茶、农舍茶、果味茶、卡尔顿茶和原味茶),还供应几样为女士准备的小份午餐,如炒鸡蛋、虾和面包屑、通心粉。
  餐厅此刻正供应晨间咖啡。餐厅的女经理把我们匆忙迎入后边的一间极不干净的小房间。
  “你就是梅里恩小姐?”克罗姆询问道。
  梅里恩小姐脱口发出一种声调高高的、极不悦耳的淑女嗓音:
  “我就是。这是实在太令人难过,是件最悲痛的事。我难以想象,这将给我们的生意带来多大的影响!”
  梅里恩小姐身材瘦削,年纪四十岁左右,橙黄色的头发扎成许多小束(实际上,她自己就惊人地象一只黄猫)。她极其紧张地摆弄着身上衣服的薄围巾和褶边。
  “你会生意兴隆的。”凯尔西警督鼓励地说,“你将看到,你会连菜都供应不过来的。”
  “真可恶。”她说道,“太可恶了,这件事令人对人性感到绝望。”
  可不管如何,她的眼睛还是在闪着亮光。
  “关于那死去的姑娘,你能告诉我些什么,梅里恩小姐?”
  “无可奉告。”梅里恩小姐明确地说,“绝对无可奉告。”
  “她在这儿干多久了?”
  “今年是第二个夏季。”
  “你对她是否满意?”
  “她是个很好的女招待,干活快捷,遵守规定。”
  “她长得漂亮吗?”波洛问道。
  梅里恩小姐回了他一眼,眼神中显示出“瞧,这些外国人”的神情。
  “她是位很好的姑娘,长相清秀。”她干巴巴地说。
  “昨天晚上她是几点钟下班的?”克罗姆问。
  “八点钟。我们八点钟关门。店里不供应晚餐,就不需要她们做事。来吃炒鸡蛋和饮茶的人们到七点钟后就挺少的了。我们的高峰时间六点半就已结束。”
  “她跟你提过她晚上要干些什么吗?”
  “当然没有,”梅里恩小姐强调着说,“我们之间的关系还没那么近乎。”
  “有没有人来找过她?或有些什么别的事?”
  “没有。”
  “她自己看上去跟平常是否一样?既不激动也不低沉?”

  “我实在是无言相告。”梅里恩小姐冷淡地说。
  “你店里顾几位女招待员?”
  “平时两位,在七月二十日后直到八月底会加招两位临时的。”
  “伊丽莎白.巴纳德并不是加招的其中一位吧?”
  “巴纳德小姐是固定的一位。”
  “那另外一位是谁?”
  “希格利小姐。她是位可爱的小姐。”
  “她和巴纳德小姐时朋友吗?”
  “我实在是无言相告。”
  “也许我们还是最好同她谈几句话。”
  “是现在吗?”
  “如果你答应的话。”
  “我会叫她来,”梅里恩小姐说着,站起身来,“请尽量简短一些,现在是晨间咖啡的高峰时间。”
  这位狡猾、姜黄色的梅里恩小姐离开房间。
  “真是精练得很,”凯尔西警督评价道,他模仿那女人矫揉造作的声调,“我实在是无言相告。”
  一位体态丰满的姑娘猛然闯进屋来。她微微有点喘不上气,长着黝黑的头发,脸颊呈粉红色,黑色的双眼因激动而圆瞪。
  “梅里恩小姐让我进来。”她气喘吁吁地说。
  “你就是希格利小姐?”
  “是的,我是。”
  “你认识伊丽莎白·巴纳德?”
  “哦,是的,我认识贝蒂。这难道不可怕吗?它实在太可怕了。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整个上午都在与姑娘们谈论这件事,我真是不敢相信!‘你们都知道,姑娘们,’我说,‘这看来不象是真的。贝蒂!我指的是成天在这里的贝蒂·巴纳德,被人谋杀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说。我捏了自己五六次,看看我是否醒不过来了。贝蒂被人谋杀……哦,你知道我的意思,它实在不像是真的。”
  “你很了解那死去的姑娘吗?”
  “她在这做招待的时间要比我长。我是今年三月份才来的,她去年就在这儿了。如果您理解我的意思的话,她是个安静的人。她不是那种爱开玩笑和爱笑的人,我是指她实际上又不是个真正安静的人,她有许多自己的乐趣,可她从不与别人共享。所以,她是个安静的人,又是个不安静的人,如果你们能理解的话。”
  我想说,克罗姆警督实在太有耐心了。作为一位证人,这位丰腴的希格利小姐总是令人烦恼。她每说一句话都要重复地论证好几遍,最终却让人不得要领。
  她与那位死去的姑娘并不亲密。我们可以猜想到,伊丽莎白·巴纳德认为自己胜出希格利小姐一筹。在工作时间,她非常友善,可姑娘们同她交往不深。伊丽莎白·巴纳德曾有过一位“朋友”,在车站附近的房地产事务所工作。那家事务所叫做考特和布伦斯基尔,可他既不是考特先生,也并非布伦斯基尔先生,他只是位办事员。她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要见到他就很熟悉。他外表非常英俊,哦,非常英俊,而且总是衣冠楚楚。很显然,希格利小姐内心深处有股嫉妒的味道。
  谈话终于到此为止。伊丽莎白·巴纳德并没有想餐厅中的任何人透露昨晚的计划,而希格利小姐则认为,她是去与她的“朋友”会面。她身穿白色外套。“由于衣着新颖,她显得非常甜美动人。”
  我们与另外两位姑娘都小谈了一会儿,可是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情况。贝蒂·巴纳德未曾讲过她要做些什么,当晚也没人在贝克斯希尔见过她。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1408幻影凶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一迈克·恩斯林还站在旋转门里面的时候就看到了奥林——多尔芬旅馆的经理——正坐在大堂里厚厚的椅子上。迈克心里一沉。要是我让律师一块儿来就好了,他想。哎,可现在为时已晚。即使奥林已经决定设置重重障碍,想办法不让迈克进入1408房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办法对付他的。迈克走出旋转门后,奥林伸出又短又粗的手走了过来。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双城记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内容提要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婬*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