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 《玩的就是心跳》txt——第六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个穿黑皮大衣的男人站在街对过的邮局门里,隔着玻璃凝视我,玻璃上印映着着街上的车流人群,他大概以为我看不着他。我拐过一个街口,这个男人的脸又印在一家服装店的玻璃门上。无论我走进哪条街,那一排排商店的明晃晃的玻璃门窗上总有一房屋中现着这个男人的脸,犹如一张到处张贴的电影海报。现在公安局用的人也全是流氓打扮了。我想,要说时髦,公安局的便衣最赶时髦。我走一家食品店,堵着门口的柜台站着,那男人的脸在对面餐馆的玻璃窗上显影、放大、双眼熠熠放光,隔着马路投射到我身上,我如同在探照灯的照耀下被人洞悉。我侧过身子用后背挡住那目光,小声地叫:“师傅,师傅。”一个年轻女焦货员眼睛瞟地走过来,手里拿着钢夹子。“要什么?”“跟您打听个人乔乔还在这儿不?”“什么乔乔?”女焦货员白眼瞧我,扭身走开,“没这人。”
  “您等等您等等,她不叫乔乔,姓乔,叫什么我忘了,原先也是限糕点的。”“我们这儿就没姓乔的。”女售货员远远地扔过一句,开始给一个中年人称“糖耳朵”。再不看我。
  我走出食品店,背负那张庞大的无处不在的脸的沉重的视线慢慢往前走。一辆通道式大型公共汽车驶过,暂时断过了那视线,我疾忙钻进路边的药店。进店我就向柜台里微笑,那张纪象般的大脸变成一个穿黑皮大衣的男人匆匆冲过马路,在一间间商店门道上踌躇。一个女店员迎上来问我买什么,我说不买什么,继续微笑。女店员一侧脸看到笑着迎上来的张莉,知趣地走开。
  “你怎么来了?”张莉问。
  “来看看你。”
  “得了,准是有事,我们这儿各种鞭刃鞭酒全部脱销。”
  “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高了,仿佛肾虚。”穿黑皮大衣的男人向药店走来,我对张莉说,“到你们后边谈谈行吗?”
  “来吧。”张莉向后走去。
  我连忙绕进柜台,在穿黑皮大衣人进门之前消这在柜台的一门帘里。
  我在药丫后面的休息室里坐着,喝着茶,又暖和又惬意。
  张莉笑着,悄悄摸了摸我冰凉的手:“你最近干嘛呢?东奔西跑的。”
  “我杀了个人,公安局正逮我呢。”
  “瞎说,”张莉笑,“你哪有胆儿杀人。”
  “还是我们张莉了解我。”我笑,低头喝了口茶,“问你件事,你记不记得咱们有前门药店上班那会儿我每天都干什么?”
  “怎么想起问这个?你能干什么?每天上班来除了贫还是贫,要不就打电话。”
  “怎么啦?出了什么事?”
  “你别管。你就告我你印象里那时我跟谁来往最多,谁老来药店找我?”
  “找你人多了,那会儿什么坏蛋不来找你?我怎么记得谁才来我又不认识他们。”
  “是么,可总有最常来的。你会一点印象没有?那会儿你不是挺盯着我,找我的人老替我打发。”

  “谁呀?我怎么那么爱管你的闲事?觉得自己怪不错的。”
  “真的真的。”我看四下没人鬼鬼崇崇地摸了张莉一下,“你肯定有印象。”
  “让人看见。”张莉躲了躲我,四处望望,低头呆了会儿,抬脸冲我一笑,“我记得那会儿你老给一个女的打电话。”
  “谁?叫什么名字?”
  “姓刘哪。”张莉眼睛看向别处,“叫什么我忘了。你那会儿一天给她打好几次,一打就聊个没完,那腻——你怎么会不记得?别装了,你是不是还打算重叙旧好?”
  “隔这么多年还醋呐?”
  “别碰我,这是在单位,尊重点,谁醋她呀,长得跟河马似的,我是替你难为情,迷上这么个东西。”
  “你见过她?她来过咱们药店?”
  “你是不是打算再去找她?”
  “是!他妈地你管得着吗!对不起对不起,我没那意思别生气,千万别生气,你在哪儿见过她?告诉我求求你。”
  “你对我总是这样,用着了甜言蜜语下跪都行,用不着正眼都不瞧一眼。”张莉很伤心,“我早看透你了。”
  “没那意思。”我抚慰她,“我,你不还不知道么,出口伤人那都无意的——自卑。”
  “得了,你也不用装花尾巴狗。”张莉蛮善良地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你真想正正经经找个人,我倒认识一个不错的姑娘,家里是高干,三间大北房。”
  “你都拧哪儿去了,人家说前门楼子你说机枪头子。我不是找对象,找对象我就找你了,可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你好的。我是要写不,没听报上见天叹息,才同志死一个少一个,要抓紧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经历整理出来,他们的一生是和我们整个革命斗争史密不可分的,对教育青年人帮助他们认识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爱你。”
  从药店后门出来,一条条整洁的小胡同里行人稀少,阳光洒在一座座四合院的房脊上,空气干冷清冽。我缩脖袖手地慢慢走着,很满意自己知道了这个女人的姓。“长得跟河马似的。”刨去张莉感情用事的诬花费不实成分,显然是说这个女人的嘴比较大,嘴大就对了。
  一个个大嘴女人的头象从我脑中闪过:露出全部三十二颗牙的紧抿嘴笑不露齿仍如在面部横切一刀的,遮住上牙遮不住下牙的……想来想去留下的还是她。我顺着长长的胡同走到另一片街区,这是全城保留最完整的老市区。街道狭窄,沿街是一家家小店铺和住家改建的个体小饭馆。菜店的汽车正停在马路边卸菜,行人车辆缓缓绕行。胡同里的旧民房中间夹杂着不同年代盖的洋楼。简易楼和红砖公寓楼,不时走一段便可看见钉着铭牌的旧王府和当年富贾巨商建的大宅院。这些腐邸院保存完好加修了车库,院门紧团院内大树繁茂住着当今的各种高官名流。张莉告诉我十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傍晚,她骑车从这一带路过,看到我和“河马”

  穿着拖鞋手挽着手从某条胡同出来,也就是说当年我和河马是在这一带鬼混。这个城市我太熟悉了,几十年来我跑遍了它的每一个角落,它的单调、重复、千篇一律就象澡堂里的****人群大同小异难以区分,每一片街区都令我感到似曾相识,而且我也的确和居住的每一片街区里的人中的几位有过这样的那样的来往。我根本记不清我曾为了什么目的来过哪片街区。
  我在所有胡同都住过,最多的时候我曾和一打人挤住在一间屋里,当然不全是女的。我在一条条胡同里徘徊,我看一扇扇或开或半开或掩的门,想像着哪扇门里住着那个女人。我蛮想拎只锣当街筛一通,让门里的居民都站出来亮亮他们的神头鬼脸。我既好奇又茫然以这些门里居然关着我过去的一段生活。我应该推开哪扇门才能把它们释放出来?我有强烈的感觉,我在这些沉浸在阳光中的院落里遗失了什么,象遗留在屋里的烟味,看不见嗅得到;象人坐过的沙发,人虽去温犹存。
  我在街角的小铺子里喝豆粥,吃馅饼,小碟蘸着醋,看着窗外马路上的行人,身上的温度嘴里的滋味眼中的景象这一切使我感到从前有段日子我经常坐在这个座位上吃怎样的东西——在同一角度看怎样的街景。
  我掏出旧通讯录,浏览着上面姓刘的人名包皮括和刘谐音的牛和尤。我没法把范围缩得更小,如前所述中国人的姓名越来越廛究意味深长而往往忽视标明性别,倒不光是姓刘的如此,我挑出一个我喜欢的名字。
  这是个栽着枣树的普通四合院,自搭的小房使院子留有几条通往各家门口的夹道。裹着白泥麻刀的水管子周围结着厚厚的冰,各家屋檐下挂着蒜辫堆着蜂窝煤晒着白菜,当年我就是在这个院里进进出出。我站在院当间感慨,带着我的欢乐和愉悦(我想我当年一定是欢乐的)。这一切多陌生又多熟悉,我几乎已经思想起住这院里的刘小力是个多可爱的姑娘,一嘴京片子,穿着小花袄,身材窕窈,一笑银铃般地清脆——我那时那么迷她,一天打好几次电话。我上了正房台阶敲那挂着钩花窗帘的玻璃门。一个穿小花袄身材窈窕的姑娘开了门笑盈盈地望着我,我也微笑……接着,我觉得不对,这姑娘倒是如我所想可是太年轻了,除非这是十年前否则再退十年她理当还穿开裆裤。姑娘笑着告诉我刘小力住西屋,接着站在台阶上喊:“刘哥,刘哥,有人找你。”
  “刘哥,我听着这晕。知道差了。西屋房里钻出个长发矮汉子,手拿拉着粘儿的鸡蛋壳,直瞪眼着我。
  “我是……我……”我疾步上去,满脸堆笑,嘴里却不知说什么好。
  “噢,是我呀。”矮汉子仰天笑了一声,招呼我,“来吧来吧,你怎么摸这来了吃了吗?”
  “吃过了,我吃过了。”我边进屋边连声说,“您吃您的。

  我路过这儿,进来看看,老没来不知你还在不在。“
  屋里一个小巧玲珑的老太太机灵鬼似地看着我。
  “这是我同学,妈。”矮汉子对老太太说,“人现在是大官了。团长,军校毕业的,你怎么没穿军装?”
  “啊,便衣方便。”我随声应和着,心想这位不定把我当谁了。
  老太太啧着嘴,上下打量着我,嘴一瘪:“人那孩子怎么那么出息?瞧人家,再瞧你。”
  “你们在老要得还挺凶吧?”矮汉子没理他妈,里外忙兴冲冲地问:“你打死多少人?”
  “啊,我是团长,不亲手打人,再说我们是炮团。”
  “打他们越南丫的,我看报纸跟他们掐起来心里这高兴,不让他们撒,反正咱们解放军也是闲着。”矮汉子端了碗面条站在地当间三下五除二吐噜了,又手抓着三个生鸡蛋,磕了嘴里倒,“痛,你真吃过我就不让你了,生鸡蛋有营养,动物卵嘛,这就是你不对了,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我还老惦记着你。”
  “咱们分手有十年了吧?”
  “不止,中学一毕业你就没影了。我还一直心说你丫这操行的人能干什么?那时你丫那个,女的都敢抽你。”矮汉子又喝了个生鸡蛋,满意地看我,“不错,真不错,你还知道来看看我。从来还没有过一个团长来看过我呢。我们这样的不行,看有学校挺横,没踹你一腿打一嘴巴——这你都不记得了?毕业也就完了,一辈子当个臭工人。哪像你,嗬,团长——牛某。现在你敢当团长,赶明儿你还不得混个师长旅长的干干。”
  “我没事,就是顺便来看看你。”
  “忙什么的?”矮汉子见我走忙喝掉最后一个鸡蛋,一嘴腥气地说,“来了就坐会儿,反正我也没事,你不来我还不知道找谁去呢。”
  “你没看人家嫌咱家脏。”老太太盯着我恨恨地说,“人家团长哪是在这屋呆得住的?
  人家这就够抬举你了。“
  “不是大妈,我还要去一些战士家里看看,当了领导,回来探亲总要顺便搞点家访,报个平安,谁孩子在前边打仗,家里老人不惦记?”
  “你懂个屁!”矮汉子叱他妈,“人团长觉悟象你?要不人家怎么是团长。甭理老丫的,咱们走咱们的。”
  矮汉子把我送出来:“没事常来,你比方言强,那小子不地道,他丫这几年瞅那劲儿像发了财喂,不认人了。有次我在街上碰见他带个女的,迎着央就走过去,头都不带回的,直接杵进大饭店。我心说你丫牛某什么呀,不定是怎么卖屁十股挣点钱,倒觉得自己成了玩艺儿?”
  “什么时候?”我看着矮汉子,“你认错了吧?”
  “错不了,就是头年的事。我还方言方言追着屁十股喊他,他反而溜得更快了。”
  “你还记得我名字么?”
  “那还能忘?”矮汉子笑着猛拍我背,“你就是卓越么,你以为你是谁?”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