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莫言《四十一炮》 - 莫言小说《四十一炮》——第二十六炮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那三个家伙训练有素,心狠手毒,将那只母猫一网罩住,一棒子打昏,拎着尾巴,扔进了麻袋。我想站起来去营救母猫,但因为长时间跪坐腿脚麻木。我大喊着:那是只刚刚生过猫崽子的母猫,赶快把它放了!我自己感到声音像刀子一样尖利,但他们竟充耳不闻。他们发现了那些聚集在墙角睡觉的鸵鸟,兴奋地扑上去,活像三只饿狼。被惊醒的鸵鸟尖声鸣叫着,与他们搏斗。一只公鸵鸟,飞起爪子,踢中了拿网那家伙的鼻梁。鸵鸟们扬着脖子,先是各自无目标地乱跑,脚步踉跄而凌乱,然后集中在一起,迈着整齐的步伐,大踏步地跑上大道。它们噗嗒噗嗒的脚步声,从黑暗中传来,渐渐地弱化,直至消逝。那个挨了踢的家伙坐在地上,用手捂着鼻子,血从他的指缝中流出来。两个没有受伤的家伙把受伤的同伴拉起来,低声安慰着。但他们一松手那受伤的家伙就软在地上,好像骨头融化,只剩下筋肉,难以支撑身体。两个家伙安慰着他,他却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声音像一个受了大委屈的小孩子。两个家伙中的一个,发现了那三只死鸵鸟,兴奋使他忘乎所以,就地蹦了起来,大声说:老大,别哭了,来了肉了!哭泣的家伙止住了哭声,捂着鼻子的手也从脸上拿开。三个家伙的六只眼睛都盯着那三只鸵鸟的尸体,愣怔了片刻。然后他们就十分高兴起来,受伤的家伙也从地上一跃而起。他们将母猫从麻袋里倒出来。母猫在地上转圈子,咪咪咪咪地叫唤着,看样子头晕得很厉害。他们妄图将无头鸵鸟装进麻袋,但鸵鸟太大,麻袋太小,装不进去。他们只好舍弃麻袋,每人拖着一只鸵鸟的两条腿,像拉着车子的毛驴一样,向大道走去。我目送着他们,看到他们长长的背影在大道上摇曳。
  老兰家的东厢房里开着两台电暖气,粗大的钨丝在透明的罩子里红光闪闪。我跟随母亲收破烂的几年里,了解了很多知识,其中就包皮皮括电器方面的知识。我知道这样的电暖气耗电量巨大,一般的人家根本不敢使用。屋子里温度很高,老兰只穿着一件用粗毛线编织成的鸡心领毛衣,衬衣领子雪白,脖子上还扎着一条红格子的领带。他脸上那部黄色的络腮胡子刮去了,头发理得很短,缺了半块的耳朵显得更加醒目。他的两个胡楂子青青的腮帮子有些下垂,眼皮也有些浮肿,但这些都没有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的崭新形象。他哪里还像个农民?分明是个吃公家饭的干部。他的打扮和做派把身穿呢料中山装的父亲一下子就比土了。看样子老兰并没有因为我们的不请自来而不悦,他很客气地给我们让坐,还顺手拍了拍我的脑袋。坐在黑色的皮沙发上,我感觉到屁十股很舒服。舒服是舒服,但没有实在感,仿佛坐在一片云上。我妹妹在皮沙发上愉快地颠着她的小屁十股,还发出了格格的笑声。父亲和母亲拘谨地坐在沙发的边缘上。他们的坐姿使他们无法感受到老兰家这套真皮沙发的舒服。老兰从墙角上的一个柜子里拿出一个华丽的铁皮盒子,揭开,拿出用金色的纸片包皮皮着的巧克力,让我和妹妹吃。妹妹咬了一点巧克力,随即就吐了。她说:

  "药!"
  "不是药,是巧克力!"我纠正着妹妹的说法,并不仅仅是向妹妹卖弄着我跟随母亲收破烂得来的知识,"吃吧,营养很好,热量很高,运动员都吃这个。"
  我看到老兰用赞赏的眼光看着我,心中不由得暗暗得意。其实我知道的知识还多着呢。破烂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收破烂和分拣破烂的过程就是阅读百科全书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跟随着母亲收破烂的几年,将使我一生受益无穷,那就是我的小学、中学和大学。
  妹妹依然不吃巧克力。老兰从柜子里端出一个分盛着榛子、杏仁、开心果、核桃的多宝盘,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然后他蹲在我们面前,用一柄小锤子,将核桃和榛子砸破,仔细地把果肉抠出来,放在妹妹的面前。
  母亲说:"村长,您别惯他们。"
  老兰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杨玉珍,你真是好福气啊!"
  "啥福气,我这副尖嘴猴腮的模样,能有啥福气呢?"母亲说。
  老兰扫了母亲一样,微笑着说:
  "能自己糟践自己的人,都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母亲的脸红了红,说:
  "村长,多承您的照应,使我们家过了一个好年。我们是来给您拜年的。小通,娇娇,你们兄妹两个,跪下给大大磕个头吧!"
  "别别别……"老兰慌忙站起来,摇摆着大手说,"杨玉珍,亏你想得出来,这样的大礼,老兰怎么担当得起呢?你没看看你养了一对什么样的儿女吗?"老兰俯下身,拍拍我和妹妹的头顶,夸张地说,"这是一对金童玉女,前途不可限量。我们这些人,再怎么折腾也是河沟里的泥鳅,成不了龙,可他们就不一样了。老兰不会相马,但是会相人,"老兰用两只大手把我和妹妹的脸扶正,仔细地端详着,然后抬头对我的父母说,"你们看看,这样的头角,如何能错得了。你们两口子,就准备着跟着儿女风光吧!"
  母亲说:"村长,您可别怂他们,小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
  父亲说:"村长,龙生龙,凤生凤,我这样的爹……"
  "话不能这样说,"老兰打断父亲的话,很激动地说,"老罗,咱们农民,窝囊了几十年,结果弄得我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十几年前,我进过一次省城,去一家饭店吃饭,拿着一本菜谱,翻来覆去,点不出一个菜。那个服务员,不耐烦地用圆珠笔敲打着桌子沿儿,说你们农民,还点什么菜啊,我给你们推荐一个菜吧,大烩菜,既便宜,又实惠。什么大烩菜?就是别人吃剩下的菜,放在锅里咕嘟咕嘟。与我同行的人说,那就点大烩菜。我说不,别人吃剩的给我们吃,当我们是猪啊?我偏要点几个名堂菜。我点了一个'青龙卧雪',一个'芹芽炒肉',端上来一看,什么'青龙卧雪'呀,就是一根黄瓜,旁边放着一撮白糖。我跟那个服务员争吵,那个服务员翻着白眼说,这就是'青龙卧雪',然后一转身甩给我一句话:土鳖!气得我七窍生烟,但也只好忍气吞声。当时我就立下志气,总有一天,乡下的土鳖要整治一下你们这些城里的洋鳖!"

  老兰从铁筒里捏出两支中华牌香烟,甩给父亲一支,自己点上一支,抽着,神色凝重。父亲吭吭哧哧地说:
  "那个年代的事……没法子说……"
  "所以啊,老罗,"老兰严肃地说,"我们必须好好赚钱,现在这个时代,有钱就是爷,没钱就是孙子。有了钱腰杆子就硬,没钱腰杆子就软。这个小小的村长,我老兰根本就没看在眼里,翻翻我们兰家的家谱?只要是当官的,最小也是个道台。我是不服这口气,我要领着大家富起来。我不但要让大家富起来,我还要让村子里富起来。我们已经修了路,拉了路灯,修了桥,下一步我们还要建学校,建幼儿园,养老院。当然,建设新学校,我有私心,但也不完全是私心。我要把我们兰家的庄园腾出来,恢复它的原貌,对外开放,吸引游客,创造的收入,自然归我们村所有。老罗,咱们两家,应该算是世交。你那个在我家大门外骂大街的叫花子爷爷,后来成了我爷爷的知心朋友。我三叔他们往国统区逃亡,还是你爷爷赶着马车去送的。这事儿,我们兰家永远不敢忘记。所以,老兄,我们俩,没有理由不联合起来干事,干大事,我心中的谱气大着呢!"老兰抽了一口烟,接着说,"罗通,我知道你对大伙儿往肉里注水有意见,但你要睁开眼睛去四乡里看看,不光是我们村往肉里注水,全县、全省甚至全国,哪里去找不注水的肉?大家都注水,如果我们不注水,我们不但赚不到钱,甚至还要赔本。如果大家都不注水,我们自然也不注水。现在就是这么个时代,用他们有学问的人的话说就是'原始积累',什么叫'原始积累'?'原始积累'就是大家都不择手段地赚钱,每个人的钱上都沾着别人的血。等这个阶段过去,大家都规矩了,我们自然也就规矩了。但如果在大家都不规矩的时候,我们自己规矩,那我们只好饿死。老罗,还有很多的事,哪天我们坐在一起认真地聊,对了,我还忘了给你们倒茶了,你们喝茶吗?"
  母亲说:"不喝不喝,我们耽误您的时间也不少了,再坐会儿,我们就该走了。"
  "既然来了,就多坐会儿嘛,老罗,你可是真正的稀客啊,咱村的男人,没到我家来过的,只有你一个。"老兰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五个高脚玻璃杯,说,"不给你们倒茶了,喝点酒吧,这是洋派。"
  他从柜子里拿出一瓶洋酒,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马爹利,XO级,在大商场里卖每瓶差不多要一千元。我和母亲在城里那条著名的腐败胡同里,曾经收到过这种酒。我们给她们每瓶三百元,然后以每瓶四百五十元的价格转手卖给火车站广场旁边一个小商店。我们知道那些卖酒给我们的人,都是当官的家属,这些酒,是别人送给他们的。

  老兰往五个杯子里倒酒,母亲说:
  "小孩子不要喝了。"
  "给他们一点点,尝尝滋味。"
  金黄色的酒液在杯子里闪烁着奇异的光彩,老兰端起杯子,我们都跟着端起杯子。老兰将杯子举到我们面前,说:
  "春节愉快!"
  杯子们碰到一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春节愉快!"我们说。
  "味道怎么样?"老兰端着酒杯,让酒液在杯壁上转动着,他盯着那酒液,说,"酒里可以加冰块,也可以加茶水。"
  母亲说:"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庄户人,哪里知道好坏?喝这样的酒糟蹋了。"父亲说。
  "老罗,这不应该是你说的话,"老兰说,"我希望你还是那个去东北之前的罗通,我不希望你这样窝窝囊囊的。老哥,挺起腰板,长期弯着腰,养成习惯,想直也直不起来了。"
  "爹,老兰说得对。"我说。
  "小通,没大没小的,"母亲拍了我一掌,训斥我,"老兰是你叫的吗?"
  "好!"老兰笑着说,"小通,老兰就是你叫的,今后你就这样叫我,我听着很舒坦。"
  "老兰。"妹妹也叫了一声。
  "好极了,"老兰兴奋地说,"好极了,孩子们,就这样叫。"
  父亲把酒杯举到老兰面前,与老兰手中的杯子碰了一下,然后仰脖子干了,说:"老兰,我什么也不说了,只说一句话:跟着你干。"
  "不是跟着我干,是我们一起干。"老兰说,"我有一个想法,想把原公社帆布厂那片房子盘过来,建一个大型的肉类联合加工厂。我已经听到了可靠消息,城里人对注水肉意见很大,市里要搞'放心肉工程',下一步,重点要整治个体屠宰户,我们屠宰村的好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必须在人家整治我们之前,把肉类联合加工厂建起来。村里的人,愿意加盟的就跟我们一起干,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干,我们也不愁招不到工人,现在,哪个村里都有成群的闲人……"这时电话铃响,老兰拿起话筒,简单地应答了两句,便将话筒扣下,看看墙上的电子钟,说,"老罗,待会儿我还有事,咱们改日再谈吧。"
  我们站起来,与老罗告辞。母亲不失时机地从黑色人造革皮包皮皮里摸出了一瓶茅台酒,放在茶几上。老兰鄙夷地说:
  "杨玉珍,你这是干什么?"
  "村长,你别生气,俺可不是给你送礼,"母亲含意深长地微笑着说,"这酒,是姚七昨天晚上到我家去,送给罗通的。这么贵重的酒,我们哪里敢喝?还是送给您吧。"
  老兰捏起酒瓶,举到灯下打量了几眼,然后将酒瓶递给我,微笑着问:
  "小通,你来鉴定一下,这瓶酒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根本没看酒瓶,但我毫不犹豫地说:
  "假的。"
  老兰将那瓶酒扔到墙角的垃圾桶里,爽朗地大笑着,拍拍我的头,说:
  "贤侄,有眼力!"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