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鲁迅《呐喊》 - 鲁迅《呐喊》读后感——鲁迅为什么爱骂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鲁迅为什么爱骂人
  霍 军
  鲁迅终生好骂人。
  脾气糟。什么都看不惯。不够“费厄泼赖”。太尖刻。
  可鲁迅依然骂。小说而至《故事新编》,借古讽今而至杂文,指名道姓,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联想历史,中外齐上。
  枣刺麦芒,砖头瓦快,大鼓大锣,大刀长矛,匕首投枪,鸟銃火炮,只要是家伙,管用,刺得疼捅得深,轰得开擂得响,他一概不拒。
  只要能闹得烽烟滚滚,呐喊四起,一个个按捺不住,拍马杀出,刀枪齐鸣,铿铿锵锵,只要一个个玩了命地攻击、反击、撞击、奋击,他就欢实,就来劲,就越发智慧,犀利,尖锐,准确,生动,有才情,有章法,有创造,有新意,有热情,有巧思。
  联想,引用,影射,隐喻,谐音,指涉,都是令人叫绝,贴切恰当。含沙射影,顺手殴击,指东打西,敲山震虎,抉微显幽,凸露本质。揭开名相,撕破幛幔,简练概括,一语中的,云开日出。
  怀疑一切,质疑一切,拷问一切,追索一切。
  蒙混过关不行,侥幸逃脱不行,温柔敦厚不行,躲避不理不行,公允中正更不行。
  鲁迅骂了许多人。郭沫若激愤过,梁实秋痛苦过,林语堂解嘲过,四条汉子反咬过,文坛群雄围攻过。但他一概不在乎,挺矛冲锋,见一个斗一个,“一个都不饶恕”。
  唯死神夺其笔。有高手在硝烟散去的战场回顾他的战绩,说:“统统不是对手!”
  有后人顶礼膜拜,塑金身,唱赞歌,喊万岁。
  亦有后后人恍然悟了真理——要忠厚,要和睦,要公允,要平和。
  他的文章一如既往。他的杂文蔚为大观,创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字奇观。革命乎?伟大乎?旗手耶?斗士耶?壮哉,美哉,痛快,酣畅。
  为什么?
  为什么如此不遗余力?为什么这么好斗?
  君不见其《〈呐喊〉自序》乎?曾经少年困顿,曾经求学追索,曾经日本鬼子之侮辱,曾经文学救国之梦幻,曾经同志四散、同道背叛之悲哀,曾经振 臂一呼,渴求知音,唤起回响,激荡风云,然而,“既无应和者,也无反对者”,陷入“无物之阵”,“荷戟独徘徊”。他感到在死人之国,没有属于人的声音情 感,没有血的热度。
  他独坐吊死过女人的大槐树下,任树上的虫子往脖子上冰冷地爬,翻抄僵死的古碑,消磨生命,等待死亡。他相信中国人都睡在一间打不破的铁屋子里,即将昏死,好在绝无痛苦。他的经历体验告诉他,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最大的寂寞除了没朋友,还要算上没敌人。
  后来呢?就是那死寂的院子里去了个“怕狗”而心脏“砰砰跳”的钱玄同,劝他当活人,写文章,唤醒昏睡的人——醒过来就有打破铁屋子的希望!
  他写文章了,鉴于以前的寂寞感受,他以为写作的头号要旨就是“呐喊”,让那些和“自己年轻时候一样做着好梦的青年”“不惮于前驱”。
  寂寞是最可怕的敌人,寂寞是死敌。那么,开喊吧,无论赞扬,无论骂人,无论讽刺,无论尖酸刻薄,无论死钻牛角尖,怎么都行,怎么评价都可以, 招来什么都无所谓,担上万古骂名也不在话下,“速朽”更其所愿,但是,就是不能再沉默,不能没声气,不能不互相应答,不能再陷人于寂寞。哪怕“发扬则送掉 自己的性*命”,但就是不能沉默着“啮碎了自己的心”。绝不可沉默,因为,继续沉默下去,要么爆发,要么灭亡。
  “万马齐喑究可哀”,于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他大声疾呼,他开骂了,管你是谁,他就是要激怒你,惹恼你,激发你,挑逗你,打击你,讽刺挖 苦你。总之,是要你说话,逼你叫唤,迫你出招,激得你不再沉默,热血沸腾,坐不住,跳起来,活起来,成为一条条生龙活虎、活蹦乱跳、活力四射的中国人,成 为有热血的中国人,成为会愤怒、会发火、有脾气、有个性*的中国人,成为有人气的中国人。一句话,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死人,奴隶,或者哑巴。
  我想,这就是鲁迅爱骂人的理由。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韩寒《零下一度》
作者:韩寒
章节:43 人气:2
摘要:我1982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无拘无束。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小学的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那时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