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做最好的自己 - 王咏刚书评:成功是一个谜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了本关于成功的书,有了些关于成功的想法,就随手写几行关于成功的文字罢。 书名叫《做最好的你自己》,乍一看像是朋友之间用于勉励的极平常的一句话,听来就像“加油”或者“好小子,有你的”那么自然,亲切,但细品起来,这书名倒仿佛是蕴涵了蛮深刻的道理:谁都渴望成功,但似乎谁都摸不准成功的脉络;与其裹挟在追逐成功的大军里茫然前行,还不如冷静下来,自己跟自己比上一比——最近耐克找刘翔做的那个自己跟自己抬杠、自己非要超越自己的广告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说来也是,许多人天天嚷着要成功,但并没有多少人仔细想过究竟什么才是成功。也许有人一心想在《财富》杂志的富豪排行榜与成功花名册之间划上等号。但他们也许忘了,“成功”里的“功”字自古就当“事业”、“功绩”讲,好像还没有哪朝哪代为它强加过“金钱”的义项。更何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成功的标准自然也该异彩纷呈才对。水泊梁山里英雄好汉们的成功是先过上几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活日子,然后再体面地被朝廷招安,挣得个封妻荫子、有功名、有资历、退休了还有养老金可领的后半辈子;大观圆里袭人姐姐的成功是真有哪天佛祖保佑,自己一番“情切切”的软语温言可以让宝玉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尊重老师、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孩子;在一个亲近自然的摄影师看来,成功也许不过是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幸运地捕捉到了麦草尖端一滴孤独而美丽的露珠;但在一个正宗“玉米”的眼中,恐怕再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冲上超女舞台和李宇春来个超级拥吻更有成功意味了……
  有人可能会说,像这样弱化成功标准、强调多元化成功的做法属于不折不扣的折中派,即便算不上混淆视听,也大抵有浑水摸鱼的意思在里面。也难怪,一元化的成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把握,无论是规则的制定者、标准的卫护者还是缺少发言权的可怜的受教育者,大家都习惯于在惟一一个貌似权威、精密的成功标尺面前唯唯诺诺、按部就班。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千年前那些拼得悬梁刺股也要谋个金榜题名的秀才举子们在对一元化成功的笃信程度上并不比今天那些开口“创业”、“上市”,闭口“融资”、“套现”的年轻人落后多少。尽管这种崇尚人云亦云和随波逐流的成功法则可以轻易将人们头脑里仅存的一点儿“异想天开”消弭殆尽,但我却对它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深表忧虑:如果年轻人真的被类似的思潮同化成大批在“思想”乃至“理想”上一般无二的“克隆人”,我们这个世界也许就要进入一个思想的“核冬天”而停滞不前了。

  好吧,还是不说这些严肃的事情了,因为我们没必要把成功看成是一种负担。据说,success这个词在英语中的原意不过是“结果、后果”的意思,就像我们说“完事儿”或“成了”那么简单、轻灵。看来,老外们的思路总是要自然和坦率一些:成功差不多就是做完了一件该做或想做的事情,它不意味着你可以由此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反之,不成功也不过是缺了些成事的契机或时运,它绝不等于你从此就再也没有了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多情况下也仅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是不是要把事情做完、做好,或许要取决于他一时一地的心情和兴趣,其他人没有必要越俎代庖似地对他指手画脚。与这种思路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却总习惯于把成功和没完没了的国事、家事相连,《尚书?禹贡》中“禹锡玄圭,告厥成功”的“成功”就是一种“声教讫于四海”,家齐、国治、天下平的成功,五代后晋时的“成功舞”也纯粹是一种体现国家威严的礼仪典制,是万万不能与星空舞状元里专用于展示个性和自我的热舞相提并论的。

  所以我们说,如果想鼓励年轻人追求成功,那就千万不要板着一副面孔告诉大家:“你们必须成功!世界就在你们的脚下!”与其用这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说教来影响今天那些早已不知道“循规蹈矩”为何物的年轻人,还不如举办一场由十六家电视台现场直播,从海选到酷评、从PK到票选一应俱全的“超级成功”大赛,然后在火爆异常的赛场上看一看那些脑子里塞满了“个性”和“冲动”,一不留神就会从耳朵眼儿里喷涌而出的俊男靓女们到底会用什么样的行为艺术来阐释他们心中最为真实的成功。
  不过,说归说,真要做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拿我自己来说,每天早晨起床以后,我都会用幻想外加独白的方式进行一小时零二十分钟的“虚拟形体训练”,然后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成功有多种途径,减肥也是一样,只要全身心投入,像我这种专门为懒惰者设计的虚拟减肥完全可以实现每月10KG±2.5KG的预订目标;但事与愿违,每个月底我都会在残酷而严苛的家庭健康秤面前将自己下个月的减肥目标再提高3KG。这件事足以说明,尽管我们可以在纯粹的理论研究或是静思玄想中把成功的定义琢磨得滴水不漏,把成功的法则推敲得完美无瑕,但这并不妨碍那个四处游荡的“成功幽灵”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设下重重的迷雾。就好比那些在CS里总是扮演“爆头公爵”的家伙们真到了战场上未必都是狙击高手一样,我们这些习惯于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们真要碰上了“该出国留学还是该入职锻炼”、“该下海创业还是该安守本分”、“该争名逐利还是该宁静致远”、“该照单全收还是该适可而止”等关乎成功的大问题时,还不是一样会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辗转反侧、左右为难?也许,成功本来就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也许,每个人都注定要在这种斯芬克斯式的谜题面前经受考验……

  幸好,我们现在有了《做最好的你自己》这本并不算太厚的成功指南;幸好,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那位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来都算得上是成功人士典范的,在IT圈子内外同时享有相当高的地位和知名度的李开复博士;幸好,李开复博士本人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和理论家,也是一位难得的教育家和实践家;幸好……算了算了,大家还是自己去体味李开复博士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和珍贵经验吧。我想说的只是,我喜欢这本书中每一个亲切、生动的真实案例,我喜欢这本书中随处可见的发自肺腑的内心感言。我不知道这本书是否真能帮助我们破解有关成功的人生谜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开复博士本人是一位兼具了智慧和坦诚这两种人格特质的好老师,李开复博士的这本成功指南理所当然是一部足以引导我们发现心底里潜藏已久的那个“真的自我”的最佳导航设备。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上小学时,老师曾以布置作业的名义强迫我们阅读市教委指定的“优秀读物”,然后以“读后感”为题写出500字的作文交差。我有一次因为贪玩误了读书做作业的钟点,只好在老师面前强词夺理地说:“书是您指定我们看的,又不是我们真正想看的;如果像我这样的确没有任何感想可言,那么,我是该如实写一篇《经认真揣摩老师心理后得到的老师最希望看到的读后感》呢,还是该违心地写一篇《我自己的读后感》呢?”——将这个观点推而广之,我们大抵可以知道,如果自己并没有破解成功谜题的真实愿望,那么,再大的外界刺激、再好的励志读物都不会对我们的成功有任何帮助。由此说来,李开复博士所说的“做最好的你自己”的确应该成为每一个渴望成功者相伴终生的座右铭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2005年7月30日星期六阴我30岁。我没房子,住在岳父母家。每天,我睡到上午十点钟起床,煮一大碗面条,狠狠地填饱肚子,然后出门“上班”。白天就不再吃东西了,到了晚上七点,我“下班”回家吃晚饭。一天吃两顿,从不例外。我“上班”就是找一个网吧上网。 [点击阅读]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富爸爸”系列丛书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我们美国富爸爸公司为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合作而感到骄傲。我们从未想到,这些最初仅仅为《现金流》游戏而撰写的小册子会使我们在世界各地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富爸爸”系列丛书被译成35种语言,在67个国家发行了1300万册。中国是我们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同时,还要感谢你们在我们访问中国期间对我们的热烈欢迎。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2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痴将军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3
摘要:第一章长安城外,炮竹、锣鼓喧闹之声绵延数里,不绝于耳。人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扶老携幼,大街上形成长长的人墙,站前方的个个欢欣期待,后方的便伸长了脖子,就怕晚那么一眨眼,就要错过亲眼目睹大英雄伟岸英姿的好时机。“爹爹,恬儿也要看大英雄。”五、六岁的女孩儿拉拉父亲裤管,细声细气地说。“好、好、好。”那当父亲的庄稼汉一把抱高了女儿,放上肩头。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文/朱旭东认识尹建莉缘于她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育作为其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方向之一刚好是教师教育这个领域,这样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我读了后觉得她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但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