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最优美的散文 - 常识(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常识(1)[英国]托马斯·佩恩托马斯·佩恩(1737—1809),英国散文家、政论家。出生于英格兰,才华出众,家境寒微,自学成才,学识广博,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上都作过深入研究,渴望重建公平的社会秩序。37岁来到美国费城,深受富兰克林的赏识。本书所摘《常识》是他的成名作。其他代表作有《危机》、《理性时代》。文笔朴质,说理深入浅出,文风平易近人。在以下的篇幅中,我只谈些简单的事实、普通的观点和常识。除了希望大家能抛开偏见和成见,让理智和情感自行决定之外,没有其他什么要先向读者交待的。只希望他具备人真实的品质,确切地说,不要失去人的本质,胸襟宽阔有气度,能够眼光长远。以英美战争为题材的书可谓洋洋大观。出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动机,各阶层人士展开争论。但一切争论都是徒劳无功的,辩论期结束。武器最终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英国选择了诉诸武力,美洲接受了挑战。据报道,已故的佩勒姆先生(他虽是个能干的首相,却也有很多过失)在众议院受人攻击,说他的措施只是权宜之计时,他回应道:“它们在我任期内一直起作用。”在当前这场斗争中,如果这种致命而又软弱的思想在殖民地占据了统治地位,那么我们这些先人将会被后代唾骂。阳光下从未有过如此伟大的事业,这不只是一个城市、一个县、—个省、一个国家的事,而是一个洲——至少占地球八分之一的事情。它不仅关系到一天、一年或一个时代;子孙后代实际上也卷入了这场斗争,直到最后都或多或少受到当前行动的影响。现在是把团结、信心和荣誉等美德播种在美洲大陆的时候。一点点的裂缝也会像用针尖刻在小橡树嫩皮上的名字一样,随着橡树长大而变大,后代看到的将是变大了的字符。事情由争论转为诉诸武力,标志着了一个政治新纪元的到来——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诞生了。4月19日以前,即敌对行动开始以前的计划、议案就像去年的年历,当时虽然实用,但现在已被取代,没有一点用处了。不管问题双方的倡导者当时提倡的是什么,最后都归结同样一个问题上,即与大不列颠合并的问题。双方之间惟一不同的就是实行合并的办法;一方建议诉诸武力,另一方建议友好协商,但已经发生的事实表明前者已失败,后者撤回了其影响。和解的好处说得太多了。它就像一场美梦破灭了,我们还是我们,我们现在惟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研究问题的反面,调查附属和依赖大不列颠给殖民地带来的实际伤害和以后将持续造成的伤害。按照自然和常识的法则来研究这种附属和依赖,看看我们独立之后有什么好依靠的,不独立有什么好期待的。我听某些人说,因为以前基于大不列颠的附属关系使美国繁荣了,而同样的依附对她将来的幸福是必要的,也将产生与以前相同的效果。没有什么比这个论调更荒谬绝顶的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说,因为小孩是吃奶长大的,他就永远不可以吃肉,或者我们前二十年是怎么过的,后二十年还应该继续这样过。而且仅仅这样说还不够真实;我要大声回答,没有欧洲国家的管制,美国同样繁荣,可能还会更加繁荣。使她致富的商业是生活必需品,只要“吃”仍旧还是欧洲人的传统习惯,这些商品就会有市场。
或许您还会喜欢: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雪地上的女尸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1“非常抱歉……”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答道。他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打断得不鲁莽,很委婉且富有技巧性,确切他说是说服,而不是制造矛盾与不和的打断。“请不要马上拒绝,波洛先生。这件事事关重大,对你的合作我们将感激不尽。”“你大热情了。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