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专业主义 - 纪律的力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纪律的力量
  怠慢自己的智慧,就是放弃自我成长,并放弃为顾客提供最高价值。如果这样的人不断增加,组织便会丧失活力,最终陷入困境。
  因此,每家企业都在完善自己的研修和福利制度,以消除这种扭曲的心理,并设法使企业振兴。采取过去那种批评手段反倒会使员工丧失斗志,有可能被指责为以职权欺人或所做的事令人厌恶,因此最近让上司学习指导,用委婉的方法使员工产生动力正在成为主流。
  事实上,日本企业对员工的教育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非常充分,以至于有的企业以此作为卖点。我一直从事大学的管理工作,因此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果让我提出忠告的话,那就是在没有制定纪律的环境中,无论怎样教育都不会取得成果。在咨询现场,在任何一所一流商业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可能行不通,这样的事情如家常便饭,有时只得放弃此项工作。
  无论如何完善教育制度,如何增加报酬和改善福利,也不会产生大批的专家。只有纪律——或许称之为价值观更准确些,才能培养出专家。被誉为“麦肯锡振兴之始祖”的马文?鲍尔对此深有体会。
  我再重申一下麦肯锡的纪律,这就是“优先考虑客户,为客户提供最高价值”。咨询顾问们都在努力谋求自我发展,已达到这一目的。如果不这样做,咨询顾问就无法赢得客户的信赖,也得不到同事的好评。此外,如果提供的咨询服务非常平庸却显得若无其事,客户会感到失望,同事也会毫不留情地向其表达蔑视之情。
  这一纪律可表达为“uporout”,也就是“得不到晋升与发展的人,请你离开”。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管理的能力、使客户发生变化的能力等方面,针对各自的水平而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员工进入公司工作的时间定级,在所定级别的范围内,如果能力毫无提升,则劝其离开。每年有20%的人离开公司。同期进入公司的100人中,4年后只能剩下20人。这已成为惯例,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不会给客户带来麻烦的唯一的办法。
  这种做法会使公司内部产生相当强烈的紧张感,大家都拼命学习。另一方面,经过这样的学习,即使在麦肯锡发展得不顺利,也会受到其他公司的邀请。因此,离开的人具备充足的活力,其发展前景也并不黯淡。
  对专家而言,是不允许妥协的。所谓“妥协”,指的是考虑自己的情况,而无视顾客与商业伙伴的利益,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妥协满不在乎的人,无论对他们进行怎样高水平的教育,学习效果都是可想而知的。有些日本企业被视为企业中的“大学”,他们采用的研修方法与商业学校的课程相同,如果认为这样便能培养出专家的话,岂不是过于浪费投资?
  我再现了当时在麦肯锡东京办事处采用的教育体系。因为当时接受过培训的年轻人后来的发展情况证明,这种方法在日本也是非常有效的。我开办了卫星电视节目商业突破(bbt757.com),它提供的计划以及MBA的课程,包括讲师在内,都与当时一样。由于有了宽带通信,还可以向派往全球工作的员工提供同样水平的严格培训。

  美国的《财富》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令人感到非常好奇的文章,这就是“麦肯锡和GE,到底哪个组织更优秀”。文章比较了两家企业涌现出的优秀的经营者。结论是精英汇集的麦肯锡和经营者多为地方大学出身的GE,他们的管理者到其他公司后,其经营能力难分高低。这两家公司的本质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制定了纪律,并对员工进行彻底的公司内部教育。
  GE以热衷于培育人才而闻名。它在全球拥有20多万名员工,同时开展几种不同的事业,因此与普通企业相同,具备面向各个阶层、各种职务的知识教育与技能研修体系,但公司最重要的目标是制定被称为“GE的价值”的纪律。这主要通过科罗顿威尔经营培训中心(1953年,GE以培养下一代领导为目的,在纽约州科罗顿威尔开办的企业内部的大学)完成。日本人认为GE这样做是为了取得成果而强调权力,对这种做法给予的评价并不高。无论取得怎样辉煌的业绩,脱离GE价值观的人都不会获得较高评价。如此反复数次,便只能离开公司。
  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事件后,美国航空业整体呈低迷状态,只有西南航空公司一家扬眉吐气,这就是纪律的力量。京瓷公司发展的规模如此之大,它之所以没有丧失企业家的精神,是因为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渗透到了组织内部。IBM的山姆?帕尔米萨诺在郭士纳的改革之后,恢复了托马斯?沃特逊的“基本信念”,这是因为他相信纪律的力量。
  在此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专家进行定义。前面已经提到,要从对顾客承诺的角度进行定义。思考以下事例,我们即可理解专业技术人员、多面手与专家的不同。
  专业技术人员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专家。如果是会计师的话,应该精通所有的规章制度,当然要能够处理会计方面的工作。不过,顾客来自不同的国家,需要在货币和税制不同的国家处理的工作越来越多。法律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的团体,即官僚与协会(行业团体)不断更新的,因此经常会落后于时代。边审视这种情况,边正确引导顾客,这就是会计方面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只能按照规定进行电脑操作,而专家具备“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使组织在没有既定的方法与规范的情况下正常运转。这就需要对顾客有深刻的洞察力,并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专家必须理解“ForcesatWork(工作的力量)”,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能够设想各种情况并有可能采取正确的对策。
  在21世纪的经济世界中,我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几乎所有的情况都没有正确答案。在无边境的空间,无法设想官僚与行业团体能够赶上电脑经济(cyber经济译成什么好些?自动化经济?下文多处出现)发展的速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专家在“方向”与“程度”方面给出恰如其分的建议。

  那么,多面手为什么也不行呢?为什么他们的作用也不够呢?关于这一点,必须结合现代的情况,才能做出解释。现代的情况是变化频繁(seachange)。多面手具备万金油般的技能,对任何工作都能胜任。这样的人无论是会计工作、销售工作,还是人事工作,都能毫无差错地完成。他们认为专业知识通过某种程度的学习即可掌握,更重要的是对于组织运转必不可少的人才、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非常熟悉,有能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障碍。
  组织的“墨菲定律(Murphy'sLaw)”指的是大部分人的能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已达到极限,并逐渐落后,而超级多面手无论职位升到多高,都能获得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见衰退。然而,因为企业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此类超级多面手如今也开始碰壁。放眼世界,巴西、俄国、印度和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对长期关注欧美世界和东南亚而成长起来的人而言,他们无法察觉到其他地域的发展。
  电脑社会(cyber社会)对不同职业的收益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不仅银行的借款(贷款)成为来自市场的直接金融(我也不太明白),而且金融派生商品以及套头交易等多元经济还突如其来地动摇了货币和股价。超级多面手无论怎样擅长组织的运营,在现有组织和现有技能的基础上也很难处理这些问题。
  问题正在于此。在当今时代,即便是讲授经营的商业学校的老师,也比不上在电脑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与了解经营的人相比,不了解经营的人对经济的影响更大。不懂经营的人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以富士电视台的超级多面手而闻名的日枝久会长。微软的比尔?盖茨击败美国电脑界体制的瞬间,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的两名研究生创立的Google,作为电脑界的领航者,成为一家时价总额9万亿日元的企业。
  时价总额体现的不是企业的现有价值,而是“将来可能占领的领域所产生的总价值”(《新?资本论》东洋经济新报社)。成立之初的企业与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相比,被赋予更高的价值。这意味着什么?
  在21世纪的经济社会中,我们要与“看不见的空间”作战。我们需要运转的不再是看得见的人或组织;我们的工作是占领看不见的经济领域,使其中的人或组织(有时可能是自己公司以外的人或组织,有时可能是非特定的多数人或组织)陷入困境。
  顾客也许是触摸不到的。现有顾客的性质也许会发生改变。现有的顾客如冰雪般消融,始料不及的人、企业以及非特定的多数人或企业也许会成为顾客。要求专家对顾客的理解正是这种层次上的理解。
  为此,洞察看不见的事物的能力、构思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21世纪经济所需要的正确的理解力与洞察力必不可少。在《新?资本论》、《无边境世界》、《21世纪维新》(文艺春秋)等著作中,我对这种新经济社会进行过论述。

  各位读者,如果你想成为专家,就必须与各种“力量”相抗衡。
  “还是自己更可爱”
  “平均水平上下即可”
  “不想干辛苦和困难的事”
  “不想惹怒别人”
  “不想失败”
  “不想受束缚”
  恐怕这些想法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不应被这些想法所控制,而应该尽力把它们扼杀掉。的确,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
  这样定义是否过于严格?我并不这么认为。我甚至认为这些条件尚且不够。本书所要阐述的是活跃于社会上的专家所应具备的能力。
  情况发生变化,但专家的作用是不变的。以棒球行业为例,一郎和松井秀喜可称之为专家,他们在美国这个自己并不熟悉的环境中,确立了自己一流运动员的地位。他们并不是把自己在日本的技能带到美国,而是掌握了适应美国情况的新技能。另一方面,诸多的“日本英雄”在大连赛中败下阵来,这证明他们只不过是日本棒球的专业运动员而已。
  专业技术人员与其他人相比,更能够适应被赋予的环境,在现有的环境中采用固有的方法正确、迅速、出色地完成任务。多面手完成任何业务的能力都是出众的。无论是地位提高还是地点发生变化,超级多面手的能力都不会改变。而无论前提条件发生多大的变化,都能够认清深层变化的本质,比别人发挥出更大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是专家。从组织的长久性来看,他们能够带领该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如今,所有的行业、所有的组织都处于过渡期。换言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郎和松井那样面对新环境的气魄。
  “在日本行得通即可”
  “不懂电脑社会”
  “乔治?索罗斯是个恶魔”
  “中国终于开始崩溃了”
  以上想法都无济于事。在21世纪的社会中,我们无处退缩。胜利者与失败者比以往得到更清楚的区分,这是21世纪社会的既定事实。
  你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呢?这取决于你自己今后的生活方式。我所论述的这种经济社会刚刚到来。如果你采取的方法正确,你便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专业技能。那么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
  *先见能力
  ***************
  如今,我们轻而易举地推翻了以往的常识,正置身于全新的经济空间。推动未来世界运转的,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的竞争。今后的时代所需要的先见能力,是能够看清眼睛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