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专业主义 - 一流的条件:不断学习的姿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流的条件:不断学习的姿态
  商业专家(英文为“businessprofessional”,译成什么更好?“业务专家”更好吗?下文多处出现这个词)应该是这样的人:他们绝不认为自己的本领是绝对的,而是准备花费一生的时间去磨砺自己,并且乐此不疲。
  我们在组织中诞生,在组织中生存,最终在组织中死亡。然而,很多人对组织却一无所知。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去学习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付诸实践,而是按照学生时代“幼稚的组织观”来思考问题、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书生的看法有时会带来新鲜的视点,但总是像纪律监督员那样,大肆宣扬规则和规定,奖励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勇往直前,感情先于道理,是不能称之为管理的。
  这种幼稚的组织在公司随处可见。日本的组织中处处体现着这种组织观。有的人过去曾经当过年级委员,有的人组织过学生会,有的人是体育会的干将,他们为此暗自得意。这些人的协调能力的确非常优秀。但问题在于,他们把这些能力误认为是管理和领导的能力,稍微给予他们一些权力,便会发展为官僚主义,他们干事业,也只不过凭借组织校庆活动的灵感而已,不足挂齿。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只能简单地就是非做出判断并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法解决。
  所谓组织,就是“organization”,是由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随环境而变化的有机体。仅凭年轻时浅薄的经验以及一知半解的理论,在组织中是无法行得通的。这些人讨论的结果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愚笨的人是想不出好主意的”——这句话说的正是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的还是这样的专家,他们从基础知识开始进行系统学习,亲身实践,对经验反复消化并不断积累,经过持续的训练,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提供给别人。

  与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在现实世界中积累的经验是必定要贡献给某一个组织的,可能是企业这样的赢利性组织,也可能是政府机关、公共团体机关、自治体、大学、医院、公寓管理组织和居民管理委员会等非营利性组织。事实上,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小组以及贝恩等世界性的咨询公司,它们不仅为企业,也为国家、自治体、甚至是“最讨厌资本主义”的美术馆和管弦乐队等各种组织提供咨询服务,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成果。总之,我想着重强调的是,真正的专家是任何地方都需要的,并且这种需求今后会越来越强烈。
  “退休以后,想专心致志地做一些想做的事”——抱着这种想法的商人多得出乎意料。这种想法当然无可非议,不过我看到过无数位可喜可贺地迎来退休之日的经营者,他们的兴趣却无法长久,最后只得半途而废。事实上,虽说有财富、有时间,但也没有人终年外出旅行或是不停地收集古董,无论是谁,最终都会感到厌倦。于是,他们觉得下属还留在公司真好,开始在无人请求的情况下发表意见,插手经营方针和人事管理,动员有些资历的员工组织起“影子内阁”。

  这些人的确是成功人士,他们在竞争中获胜,作为公司职员已经出人头地。但他们退休后还插手公司的内部事务,在这些人中是没有专家的。此外,他们非常愿意和人打交道,在参加地域共同体的活动以及志愿者行动时,会突然拿出名片,在无人询问的情况下开口便说:“我以前是某公司的董事”。顺便提一句,与商人相比,此类愚蠢的人以公务员居多。
  另一方面,对能够称之为专家的人而言,是不存在退休这个概念的。这是因为无论本人是否愿意,都会不断有人或组织来请求他的帮助。他们对社会上所说的“退休后的晚年”也感到非常兴奋,但是社会却不允许他们悠闲度日。GE的杰克?韦尔奇由于情人问题和退休金问题,玷污了自己作为一位经营者的晚节,但他依然是各方面都争抢的人物。我经常在世界各地的演讲会上遇到他。今年在墨西哥城和米兰我们也在一起。
  此外,专家全身都浸透着职业化特性,他们讨厌马马虎虎的工作。因此他们对工作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即使年事已高,也要亲临一线;即使报酬微薄,也会尽心竭力。在此,我想修正一下前面的说法,我在前面提到“准备花费一生的时间去磨砺自己”,准确地说应该是“已经经过不断磨练的人”,他们的好奇心永不厌倦。
  重振雅马哈的川上源一先生以及索尼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先生生前,我曾经与他们因公或因私有过很多交往的机会,这两个人提问的方式可以比作机关枪。IBM的前CEO路易斯?郭士纳曾经与我共事,他也是这样。

  1993年受聘于IBM之初,关于电脑,他是个外行。他曾就职于美国运通公司和RJR纳贝斯克公司,听到我来美国的消息后,他立刻打来电话,约我第二天一起吃早饭。第二天早上,我应邀前往,他省去问候语,刨根问底地询问了一些问题,诸如“最近全球的货币动向有什么变化”、“韩国的饼干业在M&A(并购)方面能做些什么”等等。虽说请我吃了早饭,却问得让人感到有些厌烦,我甚至想:“仅花20美元,竟然问了这么多问题”。
  我是个老好人,不知不觉地回答了他的问题。郭士纳患了严重的“求知病”。由于我是麦肯锡的全球负责人,他早在刚任职时,就接二连三地问了我许多关于IBM以及行业动向的问题。那时我在日本工作,对他的问题无法一一解答,于是请纽约办事处的负责人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
  要想获得成功,先要企盼成功,对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我见过成百上千位经营者,对他们而言,这种自信是必要条件,但仅有自信是不够的。在飞机起飞、上升、驶入航线的过程中,需要助推器不断提供能量,与此相同,如果在自信的背后没有好奇心作为助推器提供能量,是无法到达一流的境地的。这一点可以说是区分非凡与平凡的决定性因素。
或许您还会喜欢:
柜中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窃丹从现如今往上推算,距今天一千一百八十三年前,天下正是大唐宝历二年,当朝的皇帝自然姓李,单名一个湛字,是为唐敬宗。这一年,这位皇帝恰满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少,人也生得精神漂亮。据大明宫的老宫女说,当她们的陛下在大明宫别殿里呱呱坠地时,六月的火烧云正一望无际,太液池的白鹤竟一起飞上云霄,翩翩展翅环绕住整座宫殿,悠扬的鹤唳声就连太极宫都能听见。 [点击阅读]
虎妈战歌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耶鲁教授育儿经第一部分第1节:译者序(1)本书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两个女儿和两条狗。伴随着钢琴激越的音符和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她们又是怎样荣登卡内基音乐圣殿,演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经典之作。你或许以为,这个故事想告诉读者—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中国父母比西方父母更优秀。 [点击阅读]
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感谢我妻子艾琳·考威尔,感谢她的爱和支持,感谢她在编辑方面给我许多出色的建议,感谢她在这25年中与我深入、有益的沟通。感谢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的编辑米歇尔·霍瑞和亚历山德拉·奥西,感谢他们热情而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以及他们对这本书的信任。 [点击阅读]
水煮三国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第一课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通俗地说来,无论富家儿郎或寒门子弟,无论市井小民或工商巨贾,每个人都在用他自己的理念决定、进入他的生存状态,并且把他的生存状态解释为成功、失败或者命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点击阅读]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2005年7月30日星期六阴我30岁。我没房子,住在岳父母家。每天,我睡到上午十点钟起床,煮一大碗面条,狠狠地填饱肚子,然后出门“上班”。白天就不再吃东西了,到了晚上七点,我“下班”回家吃晚饭。一天吃两顿,从不例外。我“上班”就是找一个网吧上网。 [点击阅读]
婚姻潜规则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婚姻是人们最终的归宿。爱情与婚姻共同构成了人生两大主题。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没有婚姻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与婚姻注定将捆绑在一起。都说爱情是生命的一场意外,这场意外却每天都在上演。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两个人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爱情就在煎熬和考验中演绎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忽然某一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合适的人,婚姻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点击阅读]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靠姿色靠青春不如靠能力前言如果说“女人十八一枝花”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二十几岁的女人则是盛开的花,相较于“十八”这只花骨朵来说,更加成熟、有魅力。二十几岁的女人有着年轻的容颜、**的活力、对生活的渴望;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也有着不太成熟的性格、初为**的羞涩,对生活的迷茫……总之,二十几岁的女人拥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同时,这些与众不同时刻决定着自己一生的命运。 [点击阅读]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富爸爸”系列丛书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我们美国富爸爸公司为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合作而感到骄傲。我们从未想到,这些最初仅仅为《现金流》游戏而撰写的小册子会使我们在世界各地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富爸爸”系列丛书被译成35种语言,在67个国家发行了1300万册。中国是我们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同时,还要感谢你们在我们访问中国期间对我们的热烈欢迎。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 [点击阅读]
痴将军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3
摘要:第一章长安城外,炮竹、锣鼓喧闹之声绵延数里,不绝于耳。人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扶老携幼,大街上形成长长的人墙,站前方的个个欢欣期待,后方的便伸长了脖子,就怕晚那么一眨眼,就要错过亲眼目睹大英雄伟岸英姿的好时机。“爹爹,恬儿也要看大英雄。”五、六岁的女孩儿拉拉父亲裤管,细声细气地说。“好、好、好。”那当父亲的庄稼汉一把抱高了女儿,放上肩头。 [点击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文/朱旭东认识尹建莉缘于她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育作为其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方向之一刚好是教师教育这个领域,这样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我读了后觉得她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但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