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在梁庄 - 寂寞的文化茶馆和戏台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寂寞的文化茶馆和戏台子
  为了提高村庄的文化素质,穰县推广了一项名为“文化茶馆”的文化工程。这使我非常感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正是对“村庄如何新生”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文化茶馆由县乡提倡,个人承包皮,以自己的房屋或大队部的房屋为基点(不另盖新房),承包皮者自己置办桌椅茶炉,县文化馆拨出专款购买书架、书籍,中央推广的“远程教育”的接线口等一些公共资源也都放在茶馆里。“远程教育”的电视也由政府购买,内容很多,有各种戏曲,港台、国内电视连续剧,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种科教知识光盘。这样,农民既可以在茶馆里聊天、喝茶,同时,也可以看书、看电视、学习科普知识。
  我们到其中一个文化茶馆去参观。仲夏的午后漫长炎热。进入村庄,远远看去,有几个孩子在“坑塘”里洗澡,脱得光溜溜的,一会儿扎个猛子进去,一会儿又打水仗,很是热闹。走近去才发现,所谓坑塘只是一个用水泥修筑起来的死水潭。有几个台阶,看起来很整齐,水面却污黑油亮,上面泛着一些脏东西,有妇女在边上洗衣服、洗那种装化肥的塑料袋。仔细观察水源,水是从上面一个水井引进来的。估计是为了迎合上级的“坑塘改造”工程(这也是一项村庄建造工程)。要想保持干净,必须换水,但很显然,自建成之后这里的水就没有换过。
  文化茶馆就在坑塘旁边,紧挨着还有一个很高很宽阔的台子,这是新搭建的戏台子。我们进到茶馆里面,有几个人坐在那里看电视,应该是港台武打连续剧,打打杀杀的声音十分响亮。靠后墙的地方摆着两个书架,有两个孩子在看书,还有一个中年农民也在看书,他非常专心,皮肤黝黑,表情拘谨。另一边还有几个人在打牌。
  茶馆的主人看起来快七十岁的样子,走路颤巍巍的,背已经驼了。一问起来,他竟然才五十六岁。泡了一碗茶,我们坐下来闲聊。主人现在带着两个孙子过日子,儿子在另外一个乡的变电站工作,儿媳妇在外地打工。两个孩子留在他这儿,一个七岁,一个三岁。儿子、儿媳已经半年没回来了。本来说是暑假让大孩子去他爸爸那里,但是,却因为儿子工作太忙,还要上夜班,又不去了。茶馆的收入是卖茶和打牌的抽钱。客人一碗茶一块钱,再续水不要钱。打牌一桌一下午十块,喝茶不要钱,一天下来有七八桌人,就会有盈余。

  在茶馆待了两个半小时,那位看书的中年农民几乎一动不动,一直在专心看书。到了约四点半钟的样子,他起来了,把书放回到书架上,到外面推着自行车走了,自行车后面的篓里放着锄头和镰刀。我到他放书的书架上翻了翻,都是《射雕英雄传》。两个十几岁的孩子看会儿书,又看会儿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是港台连续剧。那一桌打牌的人一直在打。中间有人来来去去,但多是在打牌那儿站一会儿,去看书的人并不多。实际上,就读书而言,除了学生应试所必须学的课本外,整个民间阅读基本处于一种极度萎缩的状态,更不用说其阅读的质量问题。我曾经统计过,吴镇一共有四家私营书社,其中一家以出租影像碟片为主的书社生意最好,大部分都是香港片,有极少数的传统戏曲和电影,其他三家生意都处于关闭的边缘。其中有一家叫“希望书社”,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店里的武侠小说占满了三面墙,大红大绿,装帧粗糙,是典型的盗版书;一面墙摆的是儿童读物和学习用品;在角落处有一个小书柜,放着几层当代小说、外国文学、励志类和官场黑幕之类的书,没有唐诗宋词或其他古典类的书籍。店主说来租书的大部分是镇上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有少部分镇上的居民,并且大家几乎都是直奔武侠小说而去。即使这样,生意也越来越差,一是因为这几年吴镇高中、初中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只在周末下午让学生出去一两个小时;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几乎都是上网打游戏,很少看书。唯有一个学生与众不同,一个高一的男同学,每隔一周都来借一本中国小说或散文看,像《白鹿原》、《围城》他都借过。在和店主的闲聊之中意外得知,镇上还有一个民间藏书者,是一个老民办老师,家里藏有几千册书,有相当一部分还是线装书。我当时一听,非常振奋,很想去拜访那位藏书者,就托店主打听一下。结果很让人失望,藏书者一年前已经去世,儿子把他的书全部当废品卖了,还将父亲的书房改造为三间大门面房,做起了五金生意。

  我们又出来看那个戏台子。戏台高旷,用水泥垒的台子,四周用钢筋围筑,顶棚用石棉瓦和钢架搭成。村支书说搭建这个戏台就花了一万块左右。但是他认为这个戏台子并不实用,从建成到现在只演过两场戏。请正规剧团或民间班子来都需要钱,演三四天需要三千块左右,这对经济并不宽裕的梁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家家也有电视,人们根本不愿意出来。再加上,村里本来人就不多,能来看戏的就更少。倒是有红白喜事的人家,都在这戏台上放电影。村支书承认,如果真的组织好节目,看戏,放电影,周围可以摆摊做小买卖,也会吸引四里八乡的人来看,非常热闹。他们组织过一次。但是,太费力气了,谁有工夫管这闲事呢?
  回到县城,和姐姐说起文化茶馆的事,姐姐大笑,城里文化茶馆倒也不少,几乎就是麻将茶馆了。有些文化茶馆连书也不要了,就是办个证,给打麻将提供一个合法的场所。在穰县,打麻将是全城的活动,不管是机关干部、一般职员,还是个体商户,几乎人人都是麻将爱好者,人们都有固定的麻将友,午饭应酬之后,如果下午没有要紧的事情,就会相互约好,直奔某个固定的地方,从下午一直打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每天如此。我想不只在穰县,大半个中国县城人们过的都是这样的生活。

  在和县委书记谈到文化茶馆和戏台时,很显然,他对此的期望很高,他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通过政府的帮助,鼓励民间的参与,以乡村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提升乡村的文化品质,增强文化氛围,对村民形成一种熏染和影响。并且,重新恢复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譬如传统戏、豫剧、舞狮等等。但是,从实施情况看,结果却并不理想,这一举措并没有得到村民的响应,在某种意义上反而助长了一些不好的习气。从干部层面看,村支书、乡干部和负责管理的人也只是把它作为一项工作指标,没有真正去组织、监管。国家的一些文化普及举措也并没有真正收到效果,如清道哥所讲,远程教育给你个电视机,扔到大队部,算是回了老家。大队部里有电脑室,几台电脑都可以上网,有培训室,有几台缝纫机,还有图书室,里面的书也不少,可无一例外,都落满了灰尘。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村支书匆匆叫来管钥匙的人,或在地里干活,或到镇上办事,总是需要等好长时间。村民是不会这么麻烦等着去借本书的。这些都使得最初的美好设想被架空。
  在乡村的一些镇上,也还有一些民间戏班子,经常被邀请在红白喜事时唱些老戏段。但是,这并不能称之为文化回归,真正的“文化回归”并不仅仅指形式上的东西,它应该是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习俗、道德观进行重新思辨,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但是,这一切,都非常难。一种文化,可以在短短几十年内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要想再重新恢复,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更何况,它身处在如此强大的现代化旋涡之中。
  倾听文化茶馆那麻将的哗啦声,遥想那空旷的戏台飘过的寂寞空气,还有几亿少年无所适从的茫然眼神,我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的颓废及无可挽回的衰退。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