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 缪崇群《流民》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季候已经入了秋,可是早晚和白天的热度,仍然徘徊在寒暑表的九十至一百的两条细线之间。关在房子里的人们,不时地从窗口望着天,看看天上有没有云,希望下一阵雨。
  什么也没有。身上的汗水,却不住地需要揩拭着。
  沉闷中,在楼下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问答着:
  “你从那儿来的?”
  “从缅甸。”
  “缅甸?─—”
  “从缅甸─—我们从国外来的。”
  “噢─一缅甸,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啊!走了很久了吧?”
  “三个多月了。”
  “现在呢?─—”
  “还要到合川去─一”
  ……
  他们的话,我一句一句都听见了。我真不能为这个女人计算着:
  从缅甸回国,来到了这里,究竟有多少路程呢?
  越过了山山水水……究竟费了多少时日和辛苦呢?
  像她这样被敌人的炮火,被侵略者的狂潮所赶逐或摧残的人们,生长在自己祖国里的,乃至侨居于异域的同胞们,究竟有着多么大的一个数目呢?
  战争是什么呢?
  为清算我们的怨仇和血债的战争,我们所付出的和我们还要继续付出的,是不是累累地面难于再计呢?
  争取正义和真理的代价中,是不是包皮皮括着无限的牺牲?而无限牺牲的总和便是正义和公理的本身呢?
  ……

  我忍耐不住,便停止了手头的工作也走出来了。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坐在一张矮板凳上。她的眼睛深陷,眉毛浓黑,从口音中也可以辨别出她是属于两广或沿海一带的人氏。她穿着一件黑色的绸质的单旗袍,上面溅着许多泥浆,蒙着很厚的灰尘;(我不知道这些灰尘和泥浆是从多么遥远的地方带来的!)露在外边的肤色;两臂,和两只什么也没有穿的光脚,都是棕黑的;(我不知道它们到底经过了多少风吹,日晒和雨淋了!)她的头发相当的长,只是用一根细绳子将它扎拢着。
  从这一个女人的身上,我好像已经看见了一幅整个的灾害,整个的逃亡,整个的流离的图画来。
  当她的身子转过来的时候,我才知道她的怀里原来还躺着一个小孩子,在安详地睡着。
  这时,围拢着她的人已有了五六个。每个人都要问问她的来历,同情的或是好奇的,每个人都在打量着她,想发现她的隐衷,或是想追寻出一点秘密。
  她说一会,歇歇;歇一歇又说。
  “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在她叙说一段事情的前后和中间,她常常掺杂着这样的话语。
  “你的娘家呢?”有人问。
  “还在缅甸没有跑出来。”
  “你的男人呢?”
  在河边,在河边洗澡哩。他见不得人,他一件衣服也没有了。”

  “他是川省人吗?”有人问。
  “是的,他是铜梁人,我们就要去到他的家里。”
  “这个孩子真是不错哇!长得蛮结实的。”有人怜惜着说。
  “是的─一是的,要不是他这样,再有几个也死掉了……是的,为了这个孩子─—”
  好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两道带光的小水流,急速地挂在她的眼球的底下。
  停了一会,又有人问:
  “你不会去帮帮人家吗?”
  她没有回答。
  “有钱的人家里并没有什么事的。倒倒茶,端端菜,递递烟。”问的人又解释介绍了一番,好像说明在这种年头为着“过生活”并不困难。
  她也没有回答。
  如此提议及劝告她的人,看她不做声,就以为她听不憧四川话了。于是有人又低了声气说:
  “她说的活我们憧,我们说的话她就不大 懂 了。是的,带着一个孩子,她就不能去帮工了。”
  这个女人忽然站了起来,想把她怀中睡着的孩子找一个地方暂放一下。
  谈说的人们还是谈说着;那是关于她们将要如何回去的一条路线问题:
  “这里到合川一天,合川到大河坝七十里,到铜梁还要两天……一起二百四十多里路,要走三四天。”
  有的人就急忙问她:
  “今天夜晚你们怎样安歇啊?”

  “啊?”她好像没有听懂,又不甚关心似的。
  “今天夜晚,你们到底在那里休息休息呢?”另外的一个人,尽量说得很慢,用普通的话语,再说了一遍。
  “噢,今天夜晚呀?”她回答着,不知怎么声音反抬高了一点起来,“我们还是要跑路,我们早就没有一个钱搭车子赶船了。我们要从天黑跑到天明,跑一个整夜!日里跑路,晒都要晒死。”她的话已经说完了,但又重复了这么一句:
  “我们就是要从天黑跑到天明啊!”
  她的话,不知为什么比重重鞭打了我一次还有力量还使我痛苦似的。
  ─—“为了生活”,只是“为了生活”吗?她的话语里虽然一再他说了“为了生活,为着过生活……”人家不是告诉了她,“生活”并不是困难的事,而她并没有说出什么意见地似乎默认了吗?
  可是,她宁愿意作着流民。
  这样的流民─—所有的流民,这样的牺牲者,这样的圣洁而勇往的牺牲者,他们正是为着“为了生活”的万万千千的人们做了一个榜样:
  为了生活而生活可不是任意被凌辱被屈服被奴役的!倘使被凌辱被屈服被奴役地生活着,谁还看得见流民?谁还能听得到有谁说“从天黑要跑到天明”的话语呢?
  一九四二,九月。
  (选自《碑下随笔》)
或许您还会喜欢: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4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