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 楼栖《反刍》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但在文坛上却还是冷落荒凉。
  十几年来,批评家们就在呼唤“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批评家们并不就是催生婆,作家们也并不就是产妇,伟大的“作品”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乐观的在希望“将来”,悲观的在埋怨过去:“我们没有高尔基,没有托尔斯泰,也没有……”于是,下半截的话幸而没有再说:“既然没有伟大的作家,还说什么伟大的作品!”
  从文学革命到现在,也不过是短短的廿六年,新文学的年龄,实在还短得很。拿欧洲的有丰富遗产的文坛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从好的方面说,是过于苛刻;从坏的方面说,是毫不自量。
  而且,文学虽不能人工“受孕”,但它却需要政治的“温床”。这卅年来的中国政治,从来就没有过民主,自由。文坛的周遭伺候着枪口和陷阱,作家的笔尖常常给碰着枪杆和刺刀。“真理禁锢在监狱里”,伟大的文学作品要是产生出来了,也一定给禁锢在检查官的抽屉内。
  中国作家们的生活,特别悲惨,整年累月,生活上的琐事都要迫上头来。油盐柴米,把作家们底心力剥削了大半。
  “穷而后工”,只是骗人骗鬼的说法;“贫病交迫”,是中国作家们的生活画图。像已故的王鲁彦,久病的张天翼,不过是显著的实例而已。
  生为中国的作家,生命像行驶在激流中的木船,不在“政治”和“生活”的两个石礁上碰得焦头烂额,已是一件幸运的事。“一求生存,二求温饱,三求发展。”(鲁迅)常人如是,作家也不能例外。
  要是抹煞了这些条件来要求“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认识不清,便是有意歪曲。

  二
  抗战初期,文坛上有过一个黄金时代,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 ,政治上的气压好转了,“团结统一”的口号实现了,替文坛铺下了“温床”;二 ,作家的热情燃烧了,拥抱“时代”的热力增加了,“文章入伍”,“文章下乡”的口号实践了,作家的视野和生活扩大了;三 ,“一切为了抗战”,文学也穿上了戎装,作为动员民众,教育民众的工具被使用着。它已不是可有可无的名士的消闲品,而是武装头脑的最有效的武器。这情形,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苏联也是这样。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文坛特别灿烂辉煌,像爱伦堡,和去年逝世的A·托尔斯泰……那样优秀的作家和他们底优秀的作品。
  中国文坛在这时期,产生过不少优秀作品:短篇小说,报告,剧本,诗歌,但仍然还没有“伟大的文学”。原因是:中国的被迫抗战,一切都没有准备得好。动员第一 ,凡是使用得着的武器都拿来使用了。中国民族要用鲜血来写历史,作家们自然用兴奋的热泪来写文章 。因而每一篇作品都洋溢着热情,充满着爱祖国,爱土地,爱人民的血泪。正因如此,感情不免稍稍流于轻浮,不够深沉,洗炼;但作家的步调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但缺点也正埋伏在这儿,“差不多”和“抗战八股”,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个时期没有产生出“伟大的作品”,实在毫不值得惊奇。
  中国是一个贫乏的国家,事事毫无准备。从了军的作家们,做别的事情去了,他不能单独坐在火线下,静静构思他的“作品”。他们这时候的任务是:把自己献身于抗战。在“献身”的过程上,正可以积蓄他底题材。他献身的程度越深,越广,他可能积蓄的题材也就越丰富;他“拥抱”抗战的情愈热,他献身的心也愈切。这时候的作品都是素描,速写之类的东西,事件是一个表象,人物是一嘴一脸。这些题材,倘要严格说起来,不过是“素材”而已,题材还得经过剪裁,人物还须加工雕刻。

  以后,政治的逆流高涨了,前线的作家们又给“放逐”回 来,检查官的尺度缩得小而又小,生活的浪涛却一迭一迭地涌来。印刷成本增高了,出版的条件越来越艰难,出版上的“明星主义”蔚为风气,新作家们底稿子连看都不看,老作家们大都生活空虚,创作贫乏。到了后来,市侩作风盛行于文坛,辑旧稿,偷版税,迎合读者口胃,印书为了赚钱,文坛的冷落荒凉,就更不堪闻问了。
  三
  但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作家,生活的丰富,可说是前无古人。要是当时毫无收获,如入山探宝,空手归来,这不仅辜负了灿烂的时代,而且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八年流血的抗战已胜利地结束了,每个人在八年来都有几段惨痛的历程,宝贵的经验。光明与黑暗的对照,英勇与贪污的对照,骨肉流离与荒婬享乐的对照,发国难财与亏胜利本的对照……到处有典型的事件,典型的嘴脸,五花八门,俯拾即是。抗战初期冲动的热情冷却了,我们现在是到了以深思熟虑来代替狂热叫喊,以坚毅沉着来代替轻浮从事,以典型人物代替一嘴一脸的创作的时候。苏联的文学名著像《铁流》,《毁灭》,和《静静的顿河》,……都是在战争结束后才出版的。

  历史和现实替我们提供了伟大作品的题材,怎样运用这些题材来创作伟大的作品,这是作家们自己的事,现实不能负责。政治的不民主和生活上的贫困,诚然可以妨碍作家的创作;但人类不是历史的奴隶,而是历史的主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应该站在改革现实的观点上来处理生活和创作的问题。
  后悔毫无用处,蹉跎只有堕落,八年流血的岁月过去了,泅游在这道激流中的人们,不管英勇和怯懦,手头上总会抓到几把血肉,骨头,浮萍或者荇藻,一无所有的也就一无所有。凭着自己底经验,记忆要是没有褪色,总会记录下一点什么。我们应该把那些淋漓的血肉,反刍,细嚼,把它们一 串串的联结起来,分类,归纳,刻划,加以人工的染色,把记忆中的人物移植到纸上,把模糊的轮廓刻画出线条。我们不必急急要求“伟大”,但我们要有“作品”,不要交白卷。而且我们要认真创作,不要太马虎。
  要是作家们在这八年流血的岁月里,竟一无所获,到了现在,仍然只能交出一纸白卷。如此丰盈的历史题材在文学上竟显得如此贫乏,则可悲哀的已不是时代,而是这一时代的作家了。
  “伟大的作品”当不难产生,要是我们对于八年来的血肉能痛苦的反刍,热情的细嚼。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月于广州
  选自!”946年!”2月文生出版社《反刍集》初版本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2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跟谁较劲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家人、爱情、理想、报仇、还债、真相、过好日子、繁衍后代、证明什么、轰轰烈烈地死去……这些都是后天赋予人不同的价值观而让他们去这么想的。活着本身可以什么都不为了,因为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在活着了。活着是件被动的事儿。人不是为了什么,才活着的,而是发现自己活着,才去想是不是得为点儿什么活着。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2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麻辣女兵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汤小米,你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祝福你,而是要质问你,你准备如何开启你的成人礼?是继续街舞跑酷混日子?准备这么混到什么时候呢?对啊,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日子总是很好混,可是你终于十八岁了,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总要有些什么不一样吧?再过十年,不,哪怕只是再过一年,一年后的你,如果和现在的我毫无差别,你对得起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吗?汤小米,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