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 金性尧《今与昔》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鄂王墓上草离离,
  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度君臣轻社稷,
  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
  水光山色不胜悲!
  元赵孟俯《岳鄂王墓》
  近来又有人在提起宋代的秦桧,明代的吴三桂了。
  这两位都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辱国的“能臣”。中国仗了他们的斡旋与努力,大家总算过了几百年奴隶的瘾。现在五 族既然“共和”,万众也已一心,旧事似乎也可以不必重提了。
  然而大官怯敌,则又何代蔑有?汪精卫的出现,也真的可谓“后起之秀”吧。
  不过我们仿佛还缺少一个宋高宗,苟安的局面也决不由几个人可以决定。而“同化”之说更给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们所粉碎:过去游牧民族的入寇中原,无论如何不能跟“坚甲利兵”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相比。朝鲜和台湾之亡,正是一个血腥的例子。
  翻开历史一看,我们固然有不少不屈不挠的民族的脊梁,然而也有死心塌地的巴望别人来压迫,来宰割的“衮衮诸公”。为“奴”的毒血流在我们的身心中的,至少,也有千余年了吧。而这次大家所以能这样精诚团结,牺牲一切来支持抗战者,此无他,也无非为了挣脱这可耻而又可怕的命运而已。
  这都是极平凡的话,多说也难免成为滥调。而汪精卫以为“唯恐中国不亡,国民政府不倒,国民党不灭”的人们才始会坚决的主张,这虽“强词”,但也不见得能够“夺理”。然而这正是所以成为今日的汪精卫的地方,要不然,“南京市民”也决不开“大会”来响应他的通电了。“狗嘴里伸不出象牙”,诚然,我也知道这比喻不免有些粗俗不敬。但我们如果把汪公的诬游击队为明末的“流寇”,只配“用之于国内战争”的比喻来对照一下,那末,我觉得还是近乎忠厚的。
  至于南宋的灭亡,有人以为秦桧是不能负责的。这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恐怕也不是心平气和之说。如果秦桧的主和,的确为了委曲求全,保半壁以图他日的复兴,那末,他在后来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扼抑朝野的言路,自毁军心,屈杀武将,“借外权以专宠利,窃主柄以遂奸谋”呢?(宋朱子《戊午谠议序》语)于是有人以为他的主和虽未可厚非,但他后来的种种措施却不能博我们的原谅。这其实也是“见树不见林”的论调。正因为秦桧要想排斥异己。增植私权,才不能不对金人屈服,甚至于亡国也在所不惜。我们难道还以为汪精卫的主和,真的是由于他的什么目光浅陋,理论错误吗?
  真的以为他是一时的意气用事吗?真的是这样简单的一回事吗?这就是说,惟其先有专权攘位的居心,然后才有通敌求降的主张。秦桧如此,而一切的主和者也无不如此。这决不是我的武断。因为在当时的宋高宗,原有固位自谋的私心,只要金人能扣留钦宗,什么的条件都可答应。而秦桧则“逢君之恶”,且从而长之,于是君臣遂“沆瀣一气”,置整个的民族于一己的利禄之外了,据《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六载:“金人来取赵彬辈三十人家属,洪皓请俟渊圣皇帝及皇族归乃遣,秦桧大怒。”(渊圣是当高宗即位后遥尊钦宗的号。)然则秦桧的居心岂非已昭然于纸上了吗?但最不幸的可以说是钦宗,他活活的被南宋君臣当作拍卖民族的“押品”。而结果还是不得一入中原。我们读了《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中的一段描写,觉其渴望故国之情,辄不禁为之恻然。纪云——“韦后将南旋,渊圣卧车前泣曰:归语九哥(即高宗)与丞相,(指秦桧)我得太乙宫使足矣,(太乙宫使是宋时优待大臣老而罢职者的一种官职)他不敢望也。后许之,且与誓而别。及归,帝至临平奉迎,见后,喜极而治。后至临安,人居慈宁宫,始知朝议,遂不敢述渊圣车前之语。”
  这里所记的“朝议”,即指宋室君臣不许钦宗南归之意。
  可见当时高宗等不愿钦宗南归的阴谋,已经成为一种“朝议”了。“无毒不丈夫”,这恐怕也正是一切枭主与权臣的必守的信条罢。
  历史既然告诉我们从前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物了。那末,“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难道就永远的“悲夫”下去吗?
  选自!”939年7月上海世界书局《横眉集》初版本
或许您还会喜欢: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