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智齿 - 第二章 天才都是个体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用天之骄子和一帆风顺来形容38岁的男子梁功辰,恰如其分。
  20岁前,梁功辰靠单枪匹马的大脑足以对付愚昧弱智的应试教育,他从小学所向披靡过关斩将一路考进名牌大学,从无闪失。20岁时,梁功辰长了一颗拥有黄金通道的智齿,梁功辰不明白自己的智力为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去,梁功辰虽然身为名牌大学学生,但他心里清楚,自己是徒有虚名,他的大脑除了会死记硬背、重复和崇拜前人的知识,不会干别的。那时候,梁功辰举目看世界,遍地是真理。长智齿后,梁功辰看世界的眼光骤然变了,同样是举目看世界,梁功辰看到的是遍地谬误,包括权威的论述。
  天才和非天才的区别之一:天才眼中看到的都是谬误,然后纠正它。非天才眼中看到的都是真理,然后盲从它。
  否定前人是天才人物的职业病。肯定前人是非天才人物的本职工作。
  成为天才后的梁功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通过学校学到的知识。他发现,原先他认为学习、培训和经验是人获得成功所必需的条件,其实,这些东西恰恰是阻碍人获得成功的桎梏。在信息时代,获得成功最强大的动力是无经验。一无所知意味着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美国经济史上最成功的人士、现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中学毕业后读的是音乐学院而不是金融学院,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梁功辰彼时并不知道拥有配备黄金通道的智齿才是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他在20岁后猛然发现上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老师用宽胶带捆绑学生的过程:小学捆脚和腿。中学捆身子和手。大学捆头。从头到脚捆得你不能动了,再发给你一张证书。例如,都按一样的教材学习企业管理,如何能在日后的经商活动中出奇制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才是做一切事获得巨大成功的秘诀。学校如何教学生前无古人的事?学校的本质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尽管顿悟,梁功辰还是读完了大学。离开学校后,梁功辰开始寻找谋生的职业。自从长了智齿后,梁功辰在人际交往方面就遇到了障碍,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和别人相处越来越喜欢独处。
  天才和非天才的区别之二:天才对人际关系无所适从。由于天才的思维与行为都与众不同,由此他们和普通人不可能融洽相处只会格格不入。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几乎都是孤家寡人的个体户,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父母认为梁功辰的性格越来越古怪,二老甚至一度怀疑儿子患了自闭症。每当父亲从媒体上看到有关大学生因精神崩溃而自杀的报道时,就会心急火燎地劝梁功辰去看心理医生。
  梁功辰说我没病。父亲说你没病怎么怕和别人交往?你20岁前很喜欢和别人交往呀,往家一群一群的领。20岁以后是怎么了?梁功辰说我不是怕和别人交往,而是每次交往都给我造成痛苦,别人说的话我听着觉得特没劲,我说的话别人听着也别扭。人和人交往不说话怎么行?
  就干坐着四目相对默默无言?干脆照张合影摆在那儿交往得了。
  父母面面相觑,愈发认定儿子的精神出了问题。
  梁功辰要为自己选择一个无需人际关系就能挣钱糊口的工作,他开列了一个候选项目单,其中有:写作。投资股票。哲学研究。画画。无需人际关系能挣钱糊口的工作很少,连开个弹丸之地的小饭馆都离不开人际关系。
  智齿指挥梁功辰的大脑选择了写作。
  梁功辰在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可以说和文学创作相去甚远。
  父母获悉学建筑的儿子要当作家时的场面,值得记载。
  “你怎么不急着找工作?”父亲见大学毕业已经两个月的儿子悠闲地呆在家中,问他。
  “我已经有工作了。”梁功辰说。
  “有工作了?”父亲眉开眼笑,“怎么不告诉我们?建筑设计院?还是建筑公司?”
  “我要当作家。”梁功辰说。
  “你说什么?”母亲一愣。
  “我决定当作家。”梁功辰说。
  “当作家?你从小的理想就是当建筑师,大学学的也是建筑设计,怎么会去当作家?”父亲茫然,“隔行如隔山。”
  梁功辰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什么干什么是人类最大的误区,等于先套上枷锁再去干。学的是什么?肯定是前人做这件事积累的经验。踩着前人的脚印走,能走出新路来?不开辟新路,能干出大名堂?不管做什么事,不干出大名堂,做它干什么?”
  “岂有此理!”父亲说,“是哪位伟人说过来着?他成功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就是前人的经验。”
  “这世界上最不能相信的话就是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谈。”梁功辰说,“比如成功者爱标榜自己的成功缘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他们的成功绝对是由于百分之九十九的灵感加百分之一的汗水。”
  “胡说八道!”母亲说,“学有所长是真理。怎么能说干什么不用学什么呢?”
  梁功辰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个道理。”
  “怎么会是这样?”身为工人的父亲看妻子,“咱们的孩子怎么会说这种话?”
  二老不知道他们的孩子梁功辰已经是天才而不是普通人了,天才说的话肯定和普通人大相径庭。梁功辰和他的父母一样不知道是智齿起的作用。当初梁功辰长智齿时,疼得他龇牙咧嘴,他以为牙龈发炎了,还跑去看牙医。牙医说,是长智齿,不是病,不过智齿没用,以后可以拔了。母亲告诉儿子,老百姓管智齿叫立世牙,长了智齿,就意味着立世了。

  长智齿后,梁功辰确实有明显的立世的感觉,但他没有将这归功于智齿。相反,他还抱怨智齿破土而出时给他带来的痛苦。
  不管父母如何反对,梁功辰我行我素,就是不出去找工作,而是呆在家里开始写作。
  在一天吃晚饭时,父亲突然当着儿子对妻子说:“马丽媛的父母眼光没错。”
  母亲瞪了丈夫一眼。
  梁功辰说:“马丽媛的父母以后会后悔得死去活来。他们的眼光大错特错。”
  马丽媛是梁功辰读大二时在校际舞会上结识的医科大学女生,梁功辰的初恋情人。
  当两人沉溺爱海半年后,双方都认为到了带对方面见未来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的时候了。梁功辰的父母对马丽媛很是满意,当场给未来的儿媳办了签证。而当马丽媛首次将梁功辰带到她的父母面前时,马丽媛的父母却死活看不上梁功辰。但马丽媛的父母深谙此道,清楚由父母出面反对子女的婚事的结果往往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于是二老想出了委托儿子也就是马丽媛的哥哥马抗唱白脸的锦囊妙计。一般来说,妹妹对来自哥哥的逆言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来自父母的忠告却极易逆反。马抗问父母为什么要反对女儿和梁功辰交往,父母坦言梁功辰出身卑微,其父母只是普通工人。双方门户不对称。马抗说如今都什么时代了连外国皇太子都能娶平民为妻。父亲说,正因为人家是龙子龙女,不缺出身,才有资格下娶下嫁。像咱家这样上不上下不下只是个破教授的家庭,一定要靠子女的婚事打翻身仗。母亲游说儿子,说如果你妹妹嫁给工人的儿子,工人的孙子就要管你叫舅舅了。可如果是市长的孙子管你叫舅舅,你的感觉肯定不一样。马抗想了想,认为父母的话有道理,他觉得市长甚至省长甚至国务委员甚至。。。。。。的孙子管他叫舅舅肯定比工人的孙子管他叫舅舅给他带来的感觉好。马丽媛天生丽质,加上学业优良,父母认为女儿有资本上嫁。于是,在父母的幕后操纵下,马抗“邂逅”了一回梁功辰,当晚他大惊失色地奉劝妹妹和梁功辰一刀两断,理由是凭他男人看男人的直觉,梁功辰不是好人而且此生极为平庸。开始马丽媛反驳哥哥对梁功辰的亵渎,随着马抗声带震荡频率的增加,马丽媛最终告降。得知女儿死心塌地回头是岸后,父母披露了棒打鸳鸯的始作俑者是他俩。马丽媛没有因此怨恨父母,务实的她反而由此体察到父母对她的爱有多深。当马丽媛通知梁功辰两人必须分道扬镳时,梁功辰问为什么,马丽媛说她的父母和哥哥不同意。梁功辰说都什么年代了《婚姻法》都在众说纷纭中修改好几次了怎么还有父母甚至兄长干涉家人的婚姻。马丽媛说她是孝女,不忍心看一把屎一把尿将她拉扯大的父母伤心,她认为在婚事上顺从父母是子女最大的孝顺。马丽媛还说,《婚姻法》的不断修改正说明它的不完善,比如众说纷纭呼吁制裁包二奶,怎么没人提出制裁包二爷?如今百万富婆包二爷俗称养鸭子的还少吗?这正说明修改数次后的《婚姻法》还有回旋余地。梁功辰无言以对。梁的父母获悉噩耗后,父亲沉吟说他知道马丽媛的父母为什么不同意,他们是嫌我的身份低。梁功辰恍然大悟,说既然如此,和这样的家庭离得越远越好,这对咱家来说是万幸的事。对于梁功辰的理智分手,马丽媛家反而有几分失落,本来他们为防范梁功辰不干罢休对马丽媛穷追猛打还预定了几套战术。
  如今面对儿子大学毕业后不找工作呆在家里,梁功辰的父亲竟然为马丽媛父母的眼光唱赞歌,其意图自然是鞭策梁功辰不要忘记当年的“国耻”。
  没想到梁功辰对于父亲的刺话毫不介意,他依然我行我素,终日闷在家中写作。
  父母对于儿子大学毕业后不出去挣钱整天呆在家里写作心急如焚。
  一天上午,父亲打断梁功辰写作。
  “我们供养了你22年,你不能再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了。”父亲说。
  “我这不是在挣钱吗?”梁功辰抬起头说。
  “挣钱?你连家门都没出,怎么挣钱?”父亲皱着眉头责问儿子。
  梁功辰指着电脑屏幕上他写的字说:“文学作品也是一种产品,完成后出售时就成了商品,是商品就能创造利润。怎么不是挣钱?”
  父亲说:“会有人出版你的书?就算出版了,会有人买?你读过几本小说?我给你算算,你从小到大,完整读过的小说超不过10本。我虽然是工人,但我也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看小说,怎么能写小说?”
  梁功辰说:“那是对三流作家而言。说穿了,是读书破万卷,抄袭如有神,或者是读书破万卷,模仿如有神。再说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未必指的是读同类体裁的书。依我说,写小说的人基本上不能看别人写的小说,其他类别的书少看一些还无大碍。看生活就行了。”
  父亲说:“你连生活也不看,天天闷在家里。”

  “闷在家里也是看生活。谁规定只有在房子外边才有生活?地球上所有地方都充满生活。
  我这叫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梁功辰说。
  父亲摇头。
  “爸,您放心,我这小说写完了,您就等着收钱吧。”梁功辰说。
  “你写畅销书?”父亲无奈地问。
  “我写的是长销书,长时间的长。畅销书大都是短命鬼。长销书才是常青摇钱树。
  《红楼梦》就是长销书。当作家就要当长销书作家。“
  “你很狂妄。”父亲嘴上这么说,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看电脑屏幕,“你的小说是什么内容?”
  梁功辰察觉到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就是,当儿子尝试使用法律允许的方式谋生时,身为父亲如果竭力反对,还配被称之为父亲吗?
  梁功辰对父亲说:“我写的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就是长篇小说。”
  父亲说:“你不用给我扫盲,我难道连长篇小说都不知道?不就是瞎编的特别长的故事吗?
  瞎编的短故事叫短篇小说,瞎编的长故事叫长篇小说,瞎编的中故事叫中篇小说。“
  “那不叫瞎编,叫虚构。”
  “虚构不就是瞎编吗?”
  “您能说《红楼梦》是瞎编?”
  “《红楼梦》怎么不是瞎编?而且是顶级瞎编。差小说是三级瞎编,好小说是超级瞎编,名著是顶级瞎编。”父亲一边笑一边说。
  “就算小说是瞎编吧。”梁功辰也笑,“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篇名是《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父亲没听说过。
  “圣女贞德是世界级的伟大女性,法国人,一个为了信仰而被活活烧死的美丽姑娘。”梁功辰说。
  “你写外国的事?你连国都没出过!全靠瞎编?”父亲觉得儿子写小说是异想天开,写“外国小说”更是顶级异想天开。
  “书名是《圣女贞德》不等于内容是圣女贞德,圣女贞德都被外国人写滥了,光是电影就拍了不下10部,我是广义的圣女贞德。”
  “挂羊头卖狗肉?”
  “爸,我发现您的语言很生动,还一针见血。”梁功辰抬头看父亲。
  “我喜欢说实话。别看我是工人,但我知道世界上每件事都有两种以上的说法。”
  “没错。”梁功辰赞同父亲的话,“上学说穿了是去学对事物的另一种说法。在学校学的那些说法大都比较伪善和故弄玄虚。”
  “也不能这么说。”父亲还想动员儿子日后考研究生,万一作家当不成又不找工作的话。
  “前天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件真事,一位没上过什么学的亿万富翁至今不会准确写‘贰’字,每次写‘贰’时,他不是在左上角多加一横就是在右下角多写一撇,但这并没妨碍他成为亿万富翁。不会写贰的人挣了贰亿,而很多会熟练写贰的人连贰拾万都挣不到。”梁功辰说。
  “上学多总是有益。”父亲不想和儿子探讨这个话题,“说说你的小说写的是什么?”
  梁功辰见父亲对他的小说感兴趣了,很是高兴。他说:“人活在世上,需要约束,约束的体现方式是法律。我觉得人需要两种法律的约束:硬法律和软法律。”
  “硬法律?软法律?”父亲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词汇,“你发明的词儿?”
  “是的。”梁功辰说,“硬法律是法规,软法律是信仰。硬法律是外在强制的法律,软法律是内在自觉的法律。有这两种法律的约束,社会才能兴旺发达。最危险的社会是既没有软法律,硬法律又不硬。说白了,就是没有信仰的人治社会。”
  “你的小说的主题是呼吁人类社会建立完善的软硬法律?”
  “我描写人在没有软硬法律约束的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我不喜欢‘主题’和‘呼吁’这样的词汇,我觉得它们不属于文学。”
  “你写吧,祝你成功。”父亲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如果这本书打不响,你就不要再写了,找工作或考研。”
  “我答应。”梁功辰说。
  从这天起,父母全力保障梁功辰写作,他们为儿子准备可口的饭菜。儿子写作时,他们确保家中鸦雀无声。遇有邻居装修,他们就去央求邻里推迟装修时间。
  父母发现,梁功辰在写作时,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泪流满面。
  母亲不无忧虑地问丈夫:“真像精神病患者。作家都是这样?”
  父亲说:“咱没接触过作家,不知道。”
  梁功辰听见了父母的对话,他为父母释疑:“一般人在两个世界生活:现实世界和睡眠时的梦世界。我在三个世界生活:现实世界、梦世界和文学虚构世界。你们看见我坐在现实世界中写作,其实我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现实世界,心已经到了虚拟世界。哭和笑都是有感而发。”
  母亲对儿子说:“我从电视上看到,作家经常聚在一起开笔会什么的,还要成群结伙四处采什么风,像你这样孤军奋战,行吗?”
  梁功辰说:“写作的真正乐趣是独处。喜欢扎堆儿的不是作家,是群居的蚂蚱。作家只和作家交往本质上是同性恋。异性作家之间的交往也是同性恋。”
  “胡说八道。照你这么说,作家的组织就是同性恋婚姻介绍所了?”父亲说。
  “作家应该多和非作家交往,就像企业家应该多和消费者交往而不是光和企业家交往一样。

  写作本身没有任何值得探讨的地方。同行之间的借鉴和启发是写作的头号敌人。难道对生命和生活的感受还需要互相启发和借鉴吗?对生活和生命的独到感受才是文学的真谛。再说了,写作没有技巧,无需切磋。就算有技巧,最高级的写作技巧也是使用前人没使用过的技巧写作。“
  梁功辰振振有词。
  父亲和母亲面面相觑,他们在心里不得不承认儿子的话有几分道理。
  10个月后,《圣女贞德》的出版一举奠定了梁功辰在文坛的地位。《圣女贞德》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同步肯定。《圣女贞德》给疲软的图书市场注射了一针兴奋剂,给萎靡不振的文学吃了一剂壮阳药。有一位素以稳重苛刻著称的资深文学评论家甚至不用‘新星’而是用‘泰斗’形容梁功辰。梁功辰名利双收。
  媒体趋之若鹜欲采访文坛新星梁功辰,而梁功辰一概谢绝。他说作家应该只用笔说话,不用嘴说话。还说声带是作家身上真正的痔疮。
  以记者为职业的堂弟通过梁功辰的父亲走后门要求采访堂兄,堂弟还说好不容易谋到记者的职业,正值试用期,恰逢堂兄一夜成名,对他来说,好似天上掉下金娃娃,如能完成独家采访,堂弟将由此奠定在电视台的稳固地位。
  对于来自父亲的说服,梁功辰只能服从,但表示下不为例。采访开始时,面对摄像机和堂弟记者,梁功辰先对堂弟说:“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触发我的灵感导致我名利双收,而你却一无所获。”
  堂弟先是一愣,继而拍案叫绝。
  “作为作家,这是你的职业道德?”堂弟记者问。采访开始。
  “任何人和作家接触,都可能触发作家的灵感,从而导致作家创作出相应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即成为商品,就能创造利润,而这利润在法律上同诱发作家灵感的人毫无关系。这是一种不公平,本质上是作家倚仗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同类进行的不公平竞争。
  作为有职业道德的作家,有义务在同人交往前先告知对方这种可能性。“梁功辰说。
  堂弟说:“我不敢说话了。怕帮你挣钱却无法从中提成。”
  梁功辰:“我的目的达到了。”
  “在你眼中,什么样的作家最牛?”
  “完全靠稿费生活的作家最牛。作家应该是全澳税人。靠税人养活的不是作家,是作假。”
  “请用一句话概括人生。”
  “人这一辈子,说穿了只干一件事:想方设法从别人手里拿钱。方法五花八门,从诺贝尔奖金到拦路抢劫,应有尽有。”。。。。。。
  这次采访在电视台反复播了20次还有观众不依不饶要求重播。
  梁功辰的父母面对儿子“无心插柳柳成荫”式的意外成功,难以置信,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他们的心情是弱智的体现。他们心甘情愿各自使用了近60年的名字被“梁功辰的父亲”
  和“梁功辰的母亲”取而代之。如此花甲之年还改名并不是每个身为父母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殊荣。来自亲友邻里的恭维和羡慕使得他们心花怒放。除去精神上的享受外,滚滚而来的金钱也令他们瞠目结舌。父亲死活不明白一本书怎么会给儿子带来40万元的版税,他经过计算,得出40万元几乎是他一辈子的收入,还包括退休金和医疗费,还得活到90岁,还必须在工作和退休期间动至少3 次以上手术。
  “功辰3 个月就能挣到普通人一辈子才能挣到的钱。”这是梁功辰的父母在夜深人静时最爱说的一句话。
  梁功辰的父母由此感悟出人生的终极目的是快乐。娱乐和获得不是快乐。快乐是一种持续长久的渗透全身每一个毛孔的满足感。
  “万一功辰是偶尔写出一部成功之作呢?”母亲担心丧失长久的满足感。
  “但愿不是。”父亲也害怕。
  半年之后,梁功辰出版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比第一部更成功更赢得满堂喝彩更创收。
  父母悬着的心掷地有声地踏实了。
  “我发现,只要功辰写,就是传世之作。”父亲私下对妻子说。
  “依我说,他想写差的都写不出来,就像有的作家想写好的却写不出来一样。”母亲喜形于色。
  “也怪了,功辰没读过什么小说,大学学的又是建筑,怎么就成了名作家呢?难道真像他说的那样,干什么最好不懂什么?”父亲说。
  “就是,你家和我家祖上根本就没有识文断字的人,估计不是遗传。”母亲分析。
  他们压根儿没往智齿上想。
  对于自己的从天而降的写作才能最吃惊的,还是梁功辰。他事后看自己的作品时,根本不相信那是他写的。那些描述,那些叙述,那些对生活入木三分的观察,那些令人击掌称绝的情节,怎么会是他写的呢?他的脑子里从来就没有过这些东西呀!梁功辰在写作前,大脑几乎一片空白。所有的精彩都是在写作时突然鬼使神差般降临的。梁功辰写作时,像被一匹野马拖着身不由己地在雪地上滑行,身体压迫厚雪留下的印痕成为他的作品。
  百思不解并未影响梁功辰心安理得地接受作品带给他的荣誉和金钱,毕竟那作品真是他写出来的。
  “马丽媛的父母确实是有眼无珠。”家人共进晚餐时,父亲爱反复说这句话。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