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幽巷谋杀案 - 幽巷谋杀案 第4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那个年轻女人太傲气了点。”贾普抱怨道。
  两人又来到艾伦夫人的卧室,尸体已拍完照被抬走了,指纹专家取证后也离开了。
  “把她当作傻瓜可不太明智,”波洛表示赞同,“她绝对不傻,实际上,她是个特别聪明而又自信的年轻女子。”
  “会是她干的?”贾普带着瞬间的一线希望问道,“她可能会干的,你知道。我们必须找到她不在现场的证据。关于那位年轻人发生了一些争执——那位大有前途的国会议员。我觉得她对他的评价太苛刻了。听起来很是可疑,一定是她自己喜欢上了他而他却拒绝了她。她是如果愿意的话会杀死任何人的那种女人,而且杀人的时候还动了脑筋。对,我们必须去找她不在现场的证据。她选了个合适的时机,毕竟埃塞克斯郡不算太远。有很多次火车,还有汽车。弄清诸如她昨晚是否因头痛早些上床之类的证据会非常有价值的。”
  “你说得对。”波洛附和道。
  “不管怎样,”贾普接着说,“她对我们隐瞒了什么,哎?你没感觉到吗?这年轻女人知道一些事情呢。”
  波洛深以为然。
  “是的,这很明显。”
  “这类案子里总有些困难,”贾普抱怨道,“人们宁愿闭口不言——有时出于高尚的动机。”
  “谁都不能责备他们,我的朋友。”
  “是啊,可这让我们更难办了。”贾普牢骚满腹。
  “这恰恰能充分展示出你们的机智灵敏的优势啊。”波洛安慰他说,“顺便问一句,指纹怎么样了?”
  “好了,的确是谋杀。手枪上没留下任何指纹,在放到她手里之前被擦得很干净。即使她用那种胳膊绕头的奇怪姿势,也必须举起手枪,而她绝对不可能在杀死自己之后又把手枪擦一遍的。”
  “是,是,明显表明有种外力作用。”

  “不然指纹会令人失望的。门把手上没有,窗户上也没有。想想看,嗯?应该到处都留下艾伦夫人的指纹才对。”
  “詹姆森有什么发现吗?”
  “从那个钟点工那儿吗?没有,她讲了一大堆,可实际知道的并不多。证实了艾伦和普伦德莱思相处得很好。我已经派詹姆森出去到巷子里做些调查。我们还得跟拉弗顿-韦斯特先生谈谈。看看昨天晚上他在哪儿,干些什么。同时我们还得查查她的文件。”
  他立即开始行动。时不时地咕哝几句,扔给波洛某件东西。很快就搜了个遍。桌子里面没多少文件,而且收拾摆放得整整齐齐。
  最后贾普往桌子上一靠,叹了口气:
  “就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说对了。”
  “大部分物件都一目了然——收据,几张没付的账单——没什么特别的。社交邀请函,朋友的便条,这些东西……”他摊开手里的七八封信件,“还有她的支票和存折。没有能让你感兴趣的吗?”
  “是的,她透支了。”
  “其他的呢?”
  波洛笑起来。
  “你是在考我吗?不过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三个月前从银行取出了三百英镑,而昨天又取了两百英镑……”
  “并且支票本上没有留下任何存根。除了几笔小数目没开别的支票——最多十五英镑。我跟你说——房间里找不到这笔钱。一个手提包里有四英镑十先令,另一个包里有一两个先令。我认为已经很清楚了。”
  “你的意思是她昨天支付了那笔钱?”
  “对,问题是她付给了谁呢?”
  詹姆森警督推门进来了。
  “哦,詹姆森,有什么收获没有?”
  “是的,先生,有几件事。第一,没人确切地听到了枪声。两三个女人说她们听见了,因为她们以为自己听见了——可就这么多,那些爆竹放起来,连狗耳朵也听不出来。”

  贾普嘟哝了一句:
  “别指望了,接着说吧。”
  “昨天下午和晚上的大部分时间艾伦夫人都在家。大约五点钟回来,之后六点钟左右又出去了一趟,不过只是到巷尾的邮筒寄信。九点半左右开来一辆小车——旗燕牌轿车——一个男人下了车,据描述约四十五岁,像军人一般健壮——有绅士派头,深蓝色大衣,圆顶礼帽,牙刷胡子。詹姆斯·霍格,住在十八号的司机说曾经看见他来拜访过艾伦夫人。”
  “四十五岁,”贾普说,“不太可能是拉弗顿-韦斯特。”
  “这个人,不管他是谁,呆了不到一个小时,大概十点二十分离开的,还在走廊里停下来和艾伦夫人说话。小男孩弗雷德里克·霍格从旁边经过时听到了他说的话。”
  “他说些什么?”
  “‘好吧,仔细考虑一下再通知我。’然后她说了句什么,他回答,‘好的,再见。’说完他钻进汽车,开走了。”
  “是在十点二十分。”波洛思索着说。
  贾普摸了摸鼻子。
  “十点二十分时艾伦夫人还活着,”他说,“还有呢?”
  “没有别的了,先生,据我的了解,住在二十二号的司机十点半回来的,他答应给孩子们放焰火。他们正等着他呢——巷子里其他的孩子也在等。他放焰火时大家都围在旁边看。后来大家都回去睡觉了。”
  “没别人进入十四号了吗?”
  “没有——不是说没人去,只是没人注意到罢了。”
  “嗯,”贾普说,“你是对的,好了,我们不得不去找这位‘有牙刷胡子的军人式的绅士’了。很明显,他是最后一个见到艾伦夫人还活着的人。我想知道他是何许人?”
  “普伦德莱思小姐也许会告诉我们的。”波洛建议。

  “她也许会,”贾普丧气地说,“也许不会,我并不否认如果她愿意的话,她会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你怎么样,波洛,老伙计?你和她单独谈了一会儿,你不是夸口你那种忏悔神父式的态度时常会博得好感吗?”
  波洛摊开双手。
  “哎呀,我们只谈了煤气炉。”
  “煤气炉——煤气炉,”贾普显得厌恶起来,“你是怎么了,老家伙?自从你来这儿以后,惟一感兴趣的就是羽毛笔和废纸篓。噢,对了,我见你往楼梯下面瞧了一眼,有什么东西吗?”
  波洛说:
  “一本球茎植物的书目和一本旧杂志。”
  “你究竟有何想法?如果有人想销毁罪证的话,你记着他们不会只把它扔到废纸篓里的。”
  “你说得非常对。只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才会那样被扔掉。”
  波洛谦和地说。贾普却怀疑地看着他。
  “好吧,”他说,“我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那你呢?”
  “Ehbien(法文,意为:好吧。),”波洛说,“我会检查完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还有垃圾箱呢。”
  他转身敏捷地步出房间,贾普望着他,一脸厌烦的神色。
  “疯了,”他说,“彻底疯了。”
  詹姆森警督礼貌地保持了沉默,他脸上却露出英国人的自负:“外国佬!”
  他大声说:
  “这就是那位赫尔克里·波洛先生!我听说过他。”
  “我的老朋友,”贾普解释道,“不要以貌取人,提醒你一句,现在他仍然宝刀未老。”
  “有一点老朽了,先生,”詹姆森警督说,“就如人们所言,年龄不饶人呐。”
  “老样子,”贾普说,“但愿我知道他在玩什么把戏。”
  他走到写字台旁边,不安地注视着那枝翠绿色的羽毛笔。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