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隐身人 - 第五章 牧师家失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牧师家失窃啦。这消息经牧师本人和他妻子一声张立即传遍了全村。事情发生在星期一圣灵降临节的凌晨两三点钟。这一天正是伊宾村赶集的日子。据本丁太太说,在黎明前她突然被惊醒,发觉有人把他们卧室的门打开,然后又关上。起先她并不想惊动丈夫,只是独自坐在床上静听。万籁俱寂,她清清楚楚地听见有人光着脚,从隔壁更衣室穿过走廊向楼梯走去。她确信自己不会听错,就尽量不出声地唤醒丈夫。牧师灯也不点,只是戴上眼镜,披上妻子的睡衣,穿上拖鞋,走到楼梯口去静听。他清楚地听到有人在楼下的写字台上摸索,接着响起一声喷嚏声。
  于是他重新回到卧室,拿了根拨火棍作防身武器,蹑手蹑脚地下楼去。本丁太太站在楼梯口。
  大约到了四点左右,黎明前的黑暗渐渐消失,客厅里微微显出些光亮。可是半掩着门的书房内依然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除了本丁先生踏着楼梯的脚步声和书房里发出的轻微响动,四周寂静无声。接着一阵声响,抽屉打开了,还有翻动书页的声音。随着一声咒骂声,一根火柴擦亮了,书房里出现一片黄色火焰。这时本丁先生已到了客厅,透过门缝,他看清了书桌和打开的抽屉,书桌上还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就是没有发现小偷。他站在那里,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本丁太太尾随丈夫也慢慢地下了楼,她脸色苍白,神情非常紧张。看来小偷一定是本村的居民,这个推测鼓足了牧师的勇气。
  他们听到钱币的叮当声,知道小偷找到了家中的储蓄——共两镑十先令(都是半镑一个的金币)。一听到钱币的声音,本丁先生不禁冲动起来,他紧握拨火棍冲进书房,后面紧跟着本丁太太。
  “快投降吧!”本丁先生大喝一声,可他马上呆若木鸡地楞在那儿,书房里显然是只有他一个人。
  刚才明明有人在房里走动,怎么会不见了呢?他们站在那儿喘了会气,本丁太太穿过屋子,到屏风后面去寻找。出于相同目的,本丁先生弯腰在书桌下察看一番。本丁太太又把窗帘翻过来,本丁先生则观察了烟囱,还用拨火棍捅了捅。然后本丁太太又查看了字纸篓,本丁先生打开了煤箱盖最后他们都停了下来,站在那里面面相觑。
  “我可以发誓”本丁太太嚷道。
  “蜡烛!谁点的蜡烛?”本丁先生问。
  “抽屉!”本丁太太大叫道,“还有,钱也不见了!”
  她急忙赶到门口。
  “怪事,天大的怪事”
  走廊里传来一声喷嚏声,他们连忙冲出去,就在这时,厨房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把蜡烛拿来!”本丁先生一面带路一面说。他们同时听见匆忙拉开门闩的响声。
  当本丁先生打开厨房门的时候,他隔着碗柜,看到后门刚被打开。晨曦中,外面的花园显得朦朦胧胧。他肯定窃贼还不曾走出门去。门开着,过了不一会儿,又砰地一声关上了。这时本丁太太来了,她手里的蜡烛摇曳不定,烛光闪烁发亮这一切都发生在他们进厨房的一刹那间。
  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他们又重新把后门闩上,彻底查看了厨房、伙食房和碗柜,最后又走进地下室。不管他们如何搜寻,结果却连个鬼影也没找到。天亮了,这一对衣冠不整的牧师夫妇还在楼下呆呆出神,旁边那支淌着泪的蜡烛也奄奄一息,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天下的怪事真多呀”牧师一直反反复复地说,至少有二十遍。
或许您还会喜欢:
翻过平城山的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细雨无声湿佛颔,恍觉春至奈良坡。——会津八一人们把位于奈良县和京都府交界即古时的大和国与山城国交界处的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称为平城山。从前在女子学校广泛传唱的一首歌中有过这样的歌词:“思恋何等苦,直叫人神伤黯然,踟蹰情难诉,不觉竟至平城山,心中悲情何以堪。”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平城山。翻过平城山往来于奈良与京都之间的道路被称作奈良坡。 [点击阅读]
老处女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五十年代的老纽约,屈指可数的几家人在单纯和富有方面居统治地位,其中就有罗尔斯顿家。强健的英国人和面色红润、身体笨拙的荷兰人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繁荣谨慎,却又挥金如土的社会。“办事要办得漂亮”一直是这个谨小慎微的世界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世界全是由银行家,与印度做生意的商人、造船厂家和船具商的财富建造起来的。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艳阳下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罗吉-安墨林船长于一七八二年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建造一栋大房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他怪异行径的极致。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人,应该有一幢华厦,座落在一大片草地上,附近也许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很好的牧场。可是安墨林船长毕生只爱一样:就是大海。所以他把他的大房子——而且由于必要,是一栋非常坚固的大房子——建在这个有风吹袭,海鸥翱翔的小岛上。每次一涨潮,这里就会和陆地隔开。他没有娶妻,大海就是他唯一的配偶。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