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伊豆的舞女 - 伊豆的舞女——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早晨一过九时,那个男人就到我的房间来了.我刚刚起床,邀他去洗澡. 南伊豆的小阳春天气,一望无云,睛朗美丽, 涨水的小河在浴室下方温暖地笼罩于阳 光中.我感到自己昨夜的烦恼象梦一样.我对那个男人说:
  “昨天夜里你们欢腾得好晚啊.”
  “怎么,你听见啊?”
  “当然听见了.”
  “都是些本地人.这地方上的只会胡闹乱叫,一点也没趣.”
  他若无其事的样子,我沉默了.
  “那些家伙到对面的浴场来了.你瞧,他们好象注意到这边,还在笑哩.”
  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我朝河那边的公共浴场望去.有七八个人光着身子, 朦胧地 浮现在水蒸气里面.
  忽然从微暗的浴场尽头,有个裸体的女人跑出来,站在那里, 做出要从脱衣场的 突出部位跳到河岸下方的姿势,笔直地伸出了两臂,口里在喊着什么.她赤身裸体,连 块毛巾也没有.这就是那舞女.我眺望着她雪白的身子,它象一棵小桐树似的,伸长了 双腿,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净了身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嗤嗤笑出声来.她还是个孩 子呢.是那么幼稚的孩子,当她发觉了我们,一阵高兴,就赤身裸体地跑到日光下来了, 踮起脚尖,伸长了身子.我满心舒畅地笑个不停,头脑澄清得象刷洗过似的.微笑长时 间挂在嘴边.
  由于舞女的头发过于中盛,我一直认为她有十七.八岁, 再加上她被打扮成妙龄 女郎的样子,我的猜想就大错特错了.
  我和那个男人回到我的房间,不久,那个年长的姑娘到旅馆的院子里来看菊花圃. 舞女刚刚走在小桥的半当中.四十岁的女人从公共浴场出来,朝她们俩人的方向望着. 舞女忽然缩起了肩膀,想到会挨骂的,还是回去的好,就露出笑脸, 加快脚步回头走. 四十岁的女人来到桥边,扬起声音来叫道:"您来玩啊!"
  年长的姑娘也同样说着:"您来玩啊!"她们都回去了. 可是那个男人一直坐到傍 晚.
  夜里,我正和一个卸下了纸头的行商下围棋, 突然听见旅馆院子里响起了鼓声. 我马上就要站起身来.
  “串街卖艺的来了.”
  “哼哼,这些角色,没道理.喂,喂,该我下子啦.我已经下在这里,"纸商指点着棋 盘说.他入迷地在争胜负.
  在我心神恍惚的当儿,艺人们似乎就要回去了,我听见那个男人从院子里喊了一 声:"晚上好啊!"
  我到走廊里向他招手.艺人们悄声私语了一阵,然后转到旅馆门口. 三个姑娘随 在那个男人身后,顺序地道了一场"晚上好",在走廊上垂着手,象艺妓的样子行个礼. 我从棋盘上看出我的棋快要输了.
  “已经没有办法了.我认输.”
  “哪里会输呢?还是我这方不好啊.怎么说也还是细棋.”
  纸商一眼也不朝艺人那边看,一目一目地数着棋盘上的目数,愈加小心在意地下 着子.女人们把鼓和三弦摆在房间的墙角里,就在象棋盘上玩起五子棋来. 这时我本 来赢了的棋已经输了.可是纸商仍然死乞白赖地要求说:
  “怎么样?再下一盘,再请你下一盘.”
  但是我一点意思也没有,只是笑了笑,纸商断了念,站起身走了.
  姑娘们向棋盘这边靠拢来.
  “今天夜里还要到哪里去巡回演出吗?”
  “还想兜个圈子.”那个男人说着朝姑娘们那边看看.
  “怎么样,今天晚上就到此为止,让大家玩玩吧.”
  “那可开心,那可开心.”
  “不会挨骂吗?”
  “怎么会,就是到处跑,反正也不会有客人.”
  她们下着五子棋什么的,玩到十二点钟以后才走. 舞女回去之后,我怎么也睡不着,头脑还是清醒异常,我到走廊里大声叫着.
  “纸老板,纸老板!”
  “噢......”快六十岁的老爷子从房间里跳出来,精神抖擞地答应了一声.
  “今天夜里下通霄.跟你说明白.”
  我这时充满非常好战的心情.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