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夜谭十记 - 第十记 不第秀才:军训记___七 巧妙的反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七巧妙的反抗
  我已经说过,集训营的规矩,只要一提到“最高领袖”或“蒋委员长”,就要立正。那些“长”字号的人饬,又偏偏在自己的讲话和报告中喜欢提到他们的这位“衣食父母”,这就连累我们也要踉着他们不断地立正,真是烦死人。可是谁敢去冒犯这个“锋定”的规矩呢?象过去皇帝老倌当权的时代,谁敢不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呢?“
  但是物极必反,集训营的后期终于改变了这种恶习,而且是由一位同学造成的。
  集训营要办演讲比赛,各中队的同学报名的寥寥无几,因为这实在是一个不招人喜欢的差事。但是三中队却有一位同学积极报名,并且认真地进行了准备。他把大部头的《蒋委员长言论集》都撖去了。比赛的一夭,轮到他上台讲演。他上台的第一句话便是“蒋委员长说”,“开头便引用了一段蒋委员长在什么地方讲的几句什么话。于是从台上到台下,一片靠后跟立正的声去。大家才稍息了,他又提到“最高领袖”,于是大家又赶忙立正。他就这么十分认真地讲下去,引用蒋委员长说的话之多,是哪一个参加比赛的人都赶不上的。而他在发挥的时候,提到“最高领袖”和“蒋委员长”的次数之多,也是无与伦比的。他所占用的半个小时中,叫大家跟着他立正的次数何止五十次之多。同学们拫本不知道他讲了一些什么,也不想去理解他讲的内容,却对他不断叫大家立正,引为兴趣。以至于他毎一次装模作样地带头立正,部01起台下一阵哄笑,倒象在看一个独角相声演员在作滑稽讲话一样。但是他却一点也不笑,认真得很。在台上坐着听的“长”字号人物们当然也没有笑,只得跟着他的话站起来立正,后跟上的马刺相碰的叮叮之声不绝于耳。我们在台下看上去,的确感到滑稽,大家儿乎都理解到,这个同学用这样聪明的办法,来叫他们山洋相,实在有趣。但是台上的无论什么大人物,即使猜到了这位讲演家的恶作剧,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的讲演通篇是歌颂领袖的,无疵可摘。可笑的是他把这种闻蒋委员长而立正的表演加以集中,转变成为滑稽戏罢了。

  这位同学讲演完了以后,台下一片鼓掌声和欢笑声,明显地在祝贺他的胜利。他到底讲了一些什么,却是谁也没有印象了,包皮栝台上的主持比赛的人们在内。对于这个同学的表演,因为得到那么多的鼓掌,不能不把他评入优胜者的行列里去。当发奖的一天,他上台去领了奖,大家在台下又鼓掌,而且惟独对他鼓了掌,希望他再上台去作‘次滑稽表演,代表优胜者致答词。但是主持发奖会的大队长已经在上次吃够了这位同学讲演的苦头,不让他代表优胜者致答词,而是指定另外一个同学来讲。这位滑褙大家在台上捧着奖状,不胜惋惜的样子对台下的同学们做鬼脸,又惹来一片笑声。连大队长都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又在发笑。
  这样的滑稽戏,看来有被同学们利用来丑化他们的危险,因此集训营大队部不久就作出了新的规定,以后在一次讲演或者讲话中,如果提到“最高领袖”或“蒋委员长”,只要第一次立正一次,以后提到他老人家,就用不着每次都立正了。这无疑是同学们的一次胜利,不能不感谢那位上台去认真作滑稽表演的同学。这种滑稽表演,又以另外的形式表演过。有一次,一位南京政府的什么大人物来作大报告。我们都按时带着小板凳到一个大斤去集合。天气很热,又是下午,正是打瞌睡的时候一那种大报告又是有效的催眠剂。由于闻领袖而立正的规矩,已经改了,没有随时叫大家起立振作精神的机会,于是听了不多一会,许多同学坐在台下打起盹来,东倒西歪的。有时两个相邻坐着的同学同时打盹,同时把头向邻方摇过去,碰在一起,咚的一声。两个同学碰醒了,吃惊地对看,引来周围同学们的笑声。

  各个大队,中队和分队的队长,也在大厅听报告,其实他们并没有听,他们正在自己管理的范围内轻径地走来走去巡视:看,到有打盹的同学,就走过去拍他一下,叫他立起来,酲一隳瞌睡。但是有的时骹当这个问学被队长拍一下,啪的一声,猛然站了起来,以至于把邻近正在打瞌睡的同学也惊动了,不知道发生什么亊了,也啪地一下跳了起来立正。象害了传染病一样,一个同学的起立,往往带动一大片同学踺了起来立正。连一样在打肫的班长也懵懂地跳了起来立正。正在巡视而役有听讲演的有些队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啪地一声双脚并拢立正,于是又锥动了在他附近坠在小板凳上打盹的同学,也吃惊地站起来立正,这样东一片西一片的同学站起来立正的样子,实在不够雅观。对于在台子上减大报告的大人物是大不敬,给主持大报告的总队长带来难堪。

  这种偶然的现象却被有的同学利用起来,故意在大报告会上恶作剧,突然发谣风似的跳起来,这儿那儿有同学响应,把会场弄乱了,叫在台上煞有介事地大发谬论的大人物出洋相,使他们裉尴尬。
  军训营里的那些“灵敏鼻子”闻到了气昧,宁是又作了玫变。即使肴到了打瞌陲的同学,也不再去叫他站起来,随你打瞌睡吧,装作没有看见,反正台上的狗皮音药卖完了,便算了事。这无疑又是逭福于同学们的事。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始作俑者到底是谁口这又不知道是哪一个同学的创造发明。在晚点名唱耿的时候,竞然明显地听到后排有同学改变了唱词,几乎每一铨肷都作了少数几个宇的窜改,使之产生相反的意思。现在我只记得把《党歌》的前头几句“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跻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先锋……”这儿句改为“杀民主义,汝党所宗,以灭民国,以毁大同,咨尔少士,为蒋先锋……”意思便完全变了一但是教官听到了,跑到后边昕,又听不出来了,他们偷偷派人在后边听,想抓住“捣乱分子也始终没有结果。后来,有的中队晚点名时就不再唱《党歌》了。
  这又是谁的发明?没有人搞得清楚。这种消极抵制,小小的出洋相,不过叫他们不舒服一下罢了。真正叫他们头痈的,却是接二连三发生的几起群众性的抗议,还有,在营房里公幵出现了揭露他们的传单。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
生死晶黄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应该讲一个故事了。我很早就想讲这个故事了。故事原本细小,如一个微长的果核,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置放在最偏僻的荒野,被冷落得月深年久,就要枯腐的时候,毛茸茸的霉白冷不凡泛起绿来,它的季风日渐转暖起来,风中冬眠的树木像伸过懒腰的孩子,挺拔起来,鼓胀起来。一切都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忽然又有了涓涓细水。这一枚几近枯腐的核儿,在风中、水中及时地胀裂开来了。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0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