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夜谭十记 - 第十记 不第秀才:军训记___五 服从乃军人之天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五服从乃军人之天职
  我们中队的思想指导员今夭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了‘‘服从乃军人之夭职”八个大字。然后转过身来,用乎绢擦一下手上的粉笔灰,开始卖他的狗皮膏药。
  “服从乃军人之夭职,你们说,对不对?”“你们说,对不对?”这是他的一个口块禅,他每讲几句话,都要说二下“你们说,对不对?”这既不是他在问人家,他也不需要谁来回答问题,自顾自地讲了下去。我们以为他要按照这个主题进行逻辑的分析,论证为什么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淮知道他却是在“军人”“服从”“天职”二个词儿上绕过来绕过去,象三家村的老学究做八股文似的“脤从乃军人之天职,军人之天职是服从,军人必须以服从为天职。你们说对不对?”从逻辑上说,这当然是对的,同义反复嘛。于是他进一步讲解:“什么叫服从呢?眼从就是照命令办事,叫你千什么,就千什么,叫你怎么干,你就怎么干。你们说,对不对?”他不等人回答,马上又接着讲他的推论:“你们到集训营里来了,你们就是军人,你们的天职就是服从,叫你们千什么,你们就干什么。”接宥他又扩大推理,“中国要复兴,就要服从伟大领袖蒋委员长。”
  他一说到伟大领袖蒋委员长,就象他的身上安得有一个特殊电钮被一下按上了一般,啪的一声,就把脚后跟上的马刺靠拢。他们的皮鞋后跟上都安得有一对亮晶晶的马刺。他们不是骑兵,不知道为什么要安上这么一个玩意儿,好象是专门为了闻蒋委员长而立正时用的。啪的一声,的确显得很精神,很严肃。他笔挺地站着,过了三秒钟的样子,才放开脚,又开始讲话。

  在集训营里,他们宣布了一条纪律,无论谁在讲话中提到了“伟大领袖”或“蒋委员长”都要无条件地立正,表示尊敬。现在我们的杨指导讲到了“伟大领袖蒋委员长”并且已经本能地立正了,我们当然也要噔地一声站起来立正。可是我们的纪律观念还没有加强到象杨指导身上安的特殊电钮那样灵敏,我们大半都没有反应。只有几位素来被教官目为积极分子的同学带头站起来立正。在他们的带动下,大家才稀稀拉拉地站起来,做一个立正的样子。有几位同学却根本没有站起来。因为他们把杨指导的讲课,当作最好的催眠术,他们正伏在桌上梦见周公呢,根本没衧听到什么领袖长领袖短。’别的同学的起立似乎也没有把他们惊醒。有的虽然被惊酲了,却还在迷糊状态中,莫名其妙地望着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指导没有管,他接着讲:“全体闰民都耍服从蒋委员长……”啪,他又立正,人家才坐下呢,接着又要立正。他继续讲:“你们是国民一分子,也要眼从蒋委员长,绝对地服从蒋委员长。”啪,啪!他又立正两次,大家本来是坐着的,才坐下又站起,才站起又坐下,实在太麻烦了。有几个同学索性站着,不坐下了。杨指导问:“你们站着干什么?”

  “等你把蒋委员长说完结了,我们再坐下。”这不是故意捣蛋吗?他生气地命令,“坐下。”他讲的关于眼从这一套话,从逻辑上说,好象是对的,伹是到底没有能够说腋我们,为什么我们要眼从蒋委员长,并且要绝对服从蒋委员长。虽然他巳经搞得口沫横飞地呱啦了一个多钟头了。
  下面一个钟头是复习时间。杨指导还是亲临指导。他又把上一堂课钳过的“服从乃军人之天职”的绕口令,绕了一下,又说,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没有作声,以为他又说他的.口头掸罢了。谁知道他又说一遒,“你们说,对不对?”这是真的在问我们的话了。
  “对!”我们中队里的几个杨指导的应声虫又及时地响应了杨指导。杨指导表示满意。
  “报告:”一个同学站了起来,他是按规矩办的。凡是要阱话都要先喊“报告”,然后站起来。他接着说。”我还没有听明白,请刚才说‘对’的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很明见这是将那些应声虫的军。
  我以为不应该把矛头对着同学,站起来报告说:“还是请杨指导指导我们复习吧:
  杨指导欣然答应,但是还只能重复他才说过的东西,不过又转到另外一个最简单的三段论法上去,“蒋委员长是我们的领袖,对领柚就应该服从,所以我们要服从蒋委员长。”他没有也不能够说淸楚,为什么蒋委员长是我们的领袖?为什么对领袖一定要服从?对领袖又应该怎么服从?因而也说服不了同学。

  杨指导忽然看到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学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的样子,便以为叫这个老实人来讲一讲,一定会有效果。他才不知道这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貌似老实的赵光同学,是我们班上的“大活宝”,最喜欢开玩笑。找到他一定有好戏看,所以当杨指导指着他,要他站起来讲一讲“服从乃军人之天职”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鼓励他“对,对,你讲一讲,赵跟镜”
  赵光站起来,莫名其妙的样子,只见他那有着无数圆圏的深度近视镜后面挤圆的眼珠转了几下,他就讲了起来。他还是用他装得那么认真而听起来十分滑稽的八股调讲的。他说,“脤从乃军人之天职,军人之天职在于服从,故军人必须以服从为天职。何以故?军人者,执戈以卫国之士也,天职者,夭赋之职责也,服从者,口服而心从者也。故军人必须履行其服从天职,执干戈以卫国家。军人不娘从,何以履行夭职,保卫囯家?是故军人不可以不服从也,盖脤从乃军人之天职也。……”
  他这么摇头晃脑难背八股文似的解释,马上惹得满堂大笑。他却还是那么一板正经的样子。其实谁也没有听懂他在那里之乎者也地胡诌些什么。
  杨指导的文化不会比我们髙,他未必能从赵眼镜胡诌的八股文中听撺什么。伹是他还是装做听懂了似地点头微笑,并且说,“好,讲得好,军人就是以菔从为天职。”
或许您还会喜欢: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