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第三章初访 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
  出了门以后,颜少春让许琴走在前面领路。许琴快活地问道:
  “是不是到四队去看看他们的科研地?”
  她本来要提吴昌全的名字,不知为啥,说出口的时候,却变成了“他们”。
  颜少春没有注意到这些细小的情节,但她马上回忆起两天以前听许琴讲过的事来,便问了一句:“就是吴昌全科研组么?”
  “嗯。”许琴点点头,脸色绯红。
  “明天去看吧。”颜组长说:“今天时候不早了,我们就在近边干一会儿活路好了。”说着,她望着前边一片灰蒙蒙的园地问道:
  “那片地里有人在挖土?”
  许琴说:“不是挖土,是在挖树桩子。”
  “那不是桑树吗,为什么挖了?”
  “哼!这几年砍得不少呢,砍了树干,还连根子都挖掉。许琴气愤地说,表示她是不赞成砍树的。
  “这是为什么嘛,不养蚕了么”
  “上边开会,叫抓粮食呢,养蚕是不务正业,资本主义。”
  “哎,哪儿有那么多的‘资本主义’哟!”颜少春苦笑着说,“走,我们去看看。”
  说着,她们走近了桑田。这一片地颇不小,桑树已经年老了,树冠没有经过很好的修剪,显得高高矮矮、乱七八糟的,十分难看。这会儿早已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丫愤怒地指向天空。林间分散着一群妇女在挖掘着树疙蔸。
  看见许家九姑娘领着一位陌生的女干部走来,正在吵吵嚷嚷的妇女们突然不开腔了。有的在默默地埋头干活,有的直愣愣地望着颜少春。她们毫不掩饰自己好奇的心情,从上到下仔细地打量这位剪短发、身体健康的女同志,特别注意她肩上扛着一把锄头,好像这是一件什么稀奇事。
  许琴笑吟吟地对大家说:“嗨,你们看这是谁?这就是工作组的颜组长呀!”
  “我叫颜少春。”颜组长补充道。
  “什么?什么?盐——少春?”一个中年女人问。
  “颜,姓颜的颜,颜色的颜。”颜少春说。
  妇女们爆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笑得许琴都有点手足无措了,她着急地制止道:
  “笑什么,笑什么……”
  但是,颜组长自己被妇女的笑声感染着,也一同笑起来:
  “盐、颜都差不多,随便叫好了。”
  一个肥胖的女人说:“盐巴的盐,好记。”
  一个伶牙俐嘴的姑娘却说:“红颜色、白颜色的颜字,不也好记么?”
  说着大家又争论起这两个字来。
  颜少春心想:“随便一个毫无意思的问题,她们都好像对它有趣似的。难道她们心里就没有装着一点使她们牵挂的事情?哪能啊……但是,她们都在想些什么呢?”
  过了一阵,颜少春的注意力不由得集中到一个三十左右、容颜消瘦俊俏的妇女身上去了。因为从一开始,她就留心到这个女人既没有笑,也没有跟人家答白,只是埋头狠命地挖。看那单薄的身子,好像很有一把力气,她挥动着一把大锄头,那么三下五下的一个树疙蔸就绐挖起来了。
  颜少春对付着一棵老树疙蔸,一连挖了几十下,也挖不起来。这时,那个沉默的女人跨过来,微微一笑,轻声说:“我来。”只见她翻上翻下几锄头把四周的根子斩断,把土刨了开来,咬紧嘴唇,对准那插入泥土的入地根,又是那么几锄,树疙蔸就起来了。
  颜少春十分羡慕这个妇女,她说:“你真有劲哩!”
  那个女人苦笑一下,还没开口,旁边一位干瘦的黄脸膛女人就酸溜溜接过话去说:“同志,我们这些乡坝头的女人,要是没得劲,哪个男人要你!白吃闲饭的好事,没得!”
  她这话还没说完,一下子又被别的女人接了过去。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关于有劲没劲啦,白吃不白吃啦,谁家的男人打婆娘啦,等等“闲条”又呱啦开了,没完没了的,好像她们全是一些无忧无虑的、没有心肠的女人。她们嘻嘻哈哈,谈笑风生,仿佛现刻不是葫芦坝的漫长而寂寞的冬季,那落日余晖也像增添了几分暖意,犹如春天已经来到了似的!

  这样的气氛容易感染新来乍到的客人,使人暂时忘却眼前的现实,而想起那些美好的事情。颜少春置身在这群勤劳的妇女当中,这些年来笼罩在她眉宇间的那一抹愁云,一下子散开了,一种新鲜清澈的空气充满了她的心胸,脸色变得红润,手上的锄头挥舞得更加灵活了。不多一会儿,她已经刨出了两个老树疙蔸。她像别的女人一样,扯起衣袖擦着脸上的汗水。
  许琴在隔着一丈多远的地方挥动着锄头。这个健壮的年轻人已经脱去了棉袄,只穿一件果绿色的半旧的衬衣,浑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红扑扑的脸上冒着热气,两根粗大的发辫随随便便地挽起来挂在头顶,露出一段修长的油黑颈项。颜少春擦着汗,望着这矫健的身影,不由想起了两天前许琴和她的一场谈话。
  那天下午,会议进行分组讨论,颜少春参加了年轻人那个小组,各大队的团干部们看到新来的工作组长来听取他们的发言,都很兴奋,争先恐后地汇报着自己那个团支部的工作。他们生怕工作组长有轻视他们的意思,还特别慎重地摸出小本子来念着一些据说是很重要的数字:组织青年参加了多少次批判大会,写了多少箱批判稿,批斗了多少个人,收缴了多少本黄色书刊……总之,团干部们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每一个人的发言几乎都带有当时十分流行的话:资本主义已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产阶级专政越来越巩固。
  许琴在那个会上没有发言。散会以后,颜组长把她请进自己屋里,问她:
  “你叫什么名字?”
  “许琴。”
  “对,你看我这小本儿上记着呢,各大队的团支书都发了言,就你没有说话,你们葫芦坝没啥好说的么?”
  “嗯,没啥好说的……哎,不晓得该咋说呢。”许琴神色紧张地看着工作组组长。其实,这个二十岁的姑娘这一天的思想活动,是她有生以来最激烈的,四姐搬家时的眼泪,八姐信上的话语,七姐的庸俗无聊,郑百如矜持的笑脸,还有工作组长在大会上的一番热情洋溢、语重心长的演讲……这一切,引起她对葫芦坝过去未来的思考,引起了她对姐姐们的前途的思考,同时,她也不能不为自己的处境思索。这一天,她像一片落叶,被狂风吹落,一会儿落进深渊,一会儿又飘向云天。她心里有多少话要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颜少春见她神态有些紧张,便给她倒了一杯开水,说道:
  “实在想起来,也真没啥子好说的。团的工作,这些年来很难搞,都搞了一些什么呢?天才晓得!……”颜组长说到这儿笑了起来,“那些团干部们真可爱,他们拿报纸上没人看的那些空话来对付我。哈哈哈……好像我特别爱听那些一样……”
  听着颜组长轻松的笑声,许琴紧张的神情缓和下来了,再抬眼看看工作组长坦率的表情,她感到很新奇,但还是放心地露出微笑来。而当她从颜少春那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得知眼前这个像慈母般的工作组组长在五十年代也曾做过团的工作时,一种亲切的感情油然而生,接下去她便毫不顾忌地把自己今天经过的、想过的一切都倾吐了出来。颜少春被她的天真而又诚恳的述说感动了,尤其是姑娘对于葫芦坝现实的那种忧虑和思考,使颜少春深深激动,她们的心靠近了。但颜少春回答许琴的,却不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而是沉思。她沉思良久以后,说道:

  “许琴啦,你可别以为我有什么锦囊妙计,可以解决葫芦坝的问题和你心中的疑团。真的,说一句亮底儿的话,我们都差不多!你以为‘工作组’就能包打天下啦?哈哈哈……我可没有那个本事。如今干什么事,都像在茫茫大雾里走路一样,虽然心头明白自己要往哪儿去,可道路却不清楚啊!你说是不是?……不过,党既然派了我们来,当然不会来白吃干饭,总得干点儿什么吧。比如说,跟大伙儿一起,先把生产恢复起来。要把生产恢复起来,该做的事儿可多啦!”
  “要说发展生产,大家劲头很足的。比方说我三姐吧,一家六口,日子过得很艰难,吃的穿的都顾不上,天冷了,孩子们还光着屁股呢,可她和我三姐夫又都不是懒人!他们勤巴苦做,却总是艰难!……再说我家四姐吧,唉……”
  颜少春听完了许琴对自己家庭成员的介绍,以及有关葫芦坝上近年来人事关系变化情况的叙述以后,又进行了详细的询问,从人们对于政治运动的态度,到经济收入水平,以及家庭生活的细节都问到了。最后,她告诉许琴:工作组的大部分同志即将派到各大队去,而她自己,则打算到葫芦坝住一段时间。
  许琴听到颜组长的这个许诺,简直高兴极了,她直截了当地邀请颜组长住到她家里去。颜少春告诉她说:“住在谁家都一样,这事儿得由大队支部去安排,我们到了大队,按组织原则,应该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听到这几句话,许琴心里又凉了半截,她可没听说过这样的“组织原则”呢!她担心如果工作组的权力在葫芦坝现在那个党支部之下,那么一切的愿望都会化为泡影。
  颜组长看出了许琴的这个意思,安慰她道:“不过,还有公社党委、还有县委、区委呢!葫芦坝还有那么多党员、团员、群众,我们可不糊涂,你别担心我们。”
  许琴转忧为喜,红着脸辩解道:“我不是担心你们,我是说我们葫芦坝的病,害得很沉重,不是上级派来的‘医生’,怕治不了。”
  颜少春笑了,她又故意逗趣地说:“那有什么关系?——医病不着,原病退还嘛!”
  说得许琴笑了起来,劲头十足地离开公社,立即摸黑奔回葫芦坝去了。
  ……
  眼下,从许琴这干劲冲天的架势,颜少春看得出来:这个一心急于要改变葫芦坝面貌的姑娘,这两天一定是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她此刻不由得默默地想道:“我们应该怎样用行动来回答姑娘的问题,回答群众对工作组寄托的希望呢?”
  冬日的太阳,在柳溪河对岸的环形山峦抖动了一下,就迅速地隐没了,葫芦坝立即昏暗起来,朦胧中,耳鼓山上现出了半轮乳白色的月亮。
  是收工回家的时候了,妇女们的无边无涯的“闲条”这会儿自然收了场,她们想起家里的锅灶、孩子和猪儿来,开始停下手上的活,东张西望,等待着收工的钟声。
  奇怪的是今天的钟声迟迟不响!
  有几个女人对颜少春投去极不信任的目光,她们互相用眼神和嘴唇无声地传递她们的不满,意思是:“我原说工作组来了没得好事嘛!你看,这会儿还不叫收工,安心叫我们不过活了!”
  颜少春呢,抬眼看了看大家的脸色,凭着她多年农村生活的经验和一个女人的细腻,她知道社员们在埋怨了。她也纳闷:生产队长为什么这会儿还不打钟收工呢?她看了许琴一眼,只见许琴还在那儿拼命地挖。
  这会儿,从田坝小路上,有两个男子向着桑园走了过来。妇女们一齐把目光投去。
  是大队副支书兼大队会计郑百如来了,和他一道的是工作组的小齐同志。郑百如含着温和的笑意对大家说:

  “妇女同志们,辛苦了!今天迟半个钟头收工,多干一点活路,你们没意见吧?”
  谁也没有开腔。小齐望着那些拄着锄头的女社员,像要故意叫社员们相信他的严肃,脸上的肌肉总是绷得紧紧的。
  人们终于小声叽咕开了,胖子女人说:
  “没意见——我倒没意见,就是我屋头奶娃子有意见!他要哭呢……”
  伶牙俐齿的年轻姑娘说:“我也没啥意见,可是我没法叫我的肚子不饿!”
  黄脸女人声音很大:“……可你先得叫我那个男人不要吵啊!”
  郑百如并不生气。他知道颜组长在这儿劳动,虽然他并没有故意要讨好工作组长的意思,但口气一点没有平日的骄横。他很耐心地向社员们解释:
  “农业学大寨,是要大干哩!这是上级的号召。对于上级的指示,我们要坚决地执行!‘大批促大干,大干促大变’,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就是掉几斤肉,也要把葫芦坝建成大寨式大队!”
  但是,阿弥陀佛,钟声终于响起来了。妇女们不愿再听郑副书记的动员,一窝蜂似的散开,她们各自跑回家去了。
  小齐同志瞪着眼睛。显然,他对于社员们的这种“纪律性”表示愤慨。
  颜少春却不以为然,她问小齐:
  “呃,你住下了么?”
  小齐报告说:“住下了。”
  “怎么样?”
  “还好。不过,那个叫吴昌全的青年性情很古怪,思想有些落后……”
  “是么?”
  “嗯啦,……见我搬进他屋里,他自己就忙着要卷被盖往外搬。”
  “人家让你嘛。”
  “完全不是!那一副满不高兴的表情,完全说明他思想抵触。”
  “哎,可别那样说,小齐啦,可别主观……”
  郑百如插进话来:“颜组长,这事,齐同志已经对我说了,我会去帮助吴昌全,他那个态度很成问题。”
  颜少春抬眼看着郑百如,郑百如忙又说:“颜组长,你看,这一片老桑园,加上那一丘冬田,我们计划在这儿搞个‘小平原’。搞起来以后,足足有二十亩!……就是工程大一点,这桑园地势高,取消了桑树,铲高坝平,一冬就可以完成,赶上明年种玉米。”
  颜组长听着,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小齐在一旁,却严肃地赞扬道:
  “可以。这个规划还有一点气魄呢!”
  郑百如受到齐明江的鼓励,劲头高涨,又继续报告他的改造山河的远景规划:全大队要造二十亩以上的平原八个,把葫芦坝变成一个平展展的地方。
  颜少春耐心地听他说下去。末了,她脱下布鞋抖了抖泥土以后,便招呼着许琴回家去。走了几步,她回头问郑百如:
  “你刚才说的这些规划,群众知道不知道呀?”
  郑百如说:“等你批准以后,立即宣布。”
  颜少春听见这句话,再次抬眼认真地看了看郑百如。
  “你们支部研究过么?”颜少春又问。
  “准备开个支委会……”
  “还没有研究过?”
  “这就开会……”
  “几时开?”
  “看颜组长和齐同志的意见……”
  颜少春一边走一边回答道:“这个,你们得自己决定。我和小齐决定不了的。”
  “那么,颜组长,小齐同志,今晚上就开支委会,好不好?请你们参加,给我们做指示……”
  许琴跟在颜少春身后往回走,她心里暗暗地高兴:“哼!你郑百如平日那个威风,现在到底不敢耍出来啦!”
或许您还会喜欢: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0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