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西线无战事 - 第18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心情平静下来,宽慰着母亲的焦虑和忧愁。我已经控制住了自己,并能随意来回走动,谈天说地,跟母亲自由地聊天而且也不必担心自己会血液滚滚而变得那么疲软无力,再浑身虚弱地再倚靠到墙上了。
  趁母亲起床,我到厨房姐姐那边和她聊了一会儿,又说:“妈妈究竟怎么了?”
  姐姐垂下头说:“她已经躺了两个多月了,我们不想给你写信告诉你,好几个医生都来给她看过病。其中有一个说,也可能得的是癌症。”
  要去地区指挥部报到。我踱着步闲逛着。时而有人跟我打招呼。我也只敷衍一下,我不乐意和人聊天。
  从营房返回,忽然看见有个大嗓门冲我喊叫,我正在思考着,忙醒过来转身仔细一看,原来面前正站着个少校。“你没练过行礼吗?”他恼怒地说。
  “真抱歉,少校同志,”我忙解释说,“我刚才没注意到您。”
  他放大嗓音吼道:“你不知该怎样使用礼貌用语吗?
  我真恨不得上去搧他一巴掌,但终于克制住了,因为这会影响我休假的时间,于是我使劲靠脚立正然后报告说:“我刚才没注意到您,少校同志。”
  “睁大眼,告诉我你的名字。”他显得仍然恶气难平。
  我回答了他。
  怒气仍在他那红通通的胖脸上遗留着:“你的部队在哪儿?”
  我赶忙按照规定,从头到尾全都告诉了他。但他仍不放过我继续刁难,“你们的驻军在什么地方。”
  我实在忍无可忍了,便说:“郎格玛克和比克朔特中间。”
  “嗯?”他又些疑问,愣住了。
  我忙解释说我休假刚到家还不到两个钟头。我本想他听完后会不再计较。但相反他却更耍起威风来:“别以为从前线残下来就应不守规矩,我们不认你这套。对不起,好在我们这里还是有纪律的!”
  他大声向我下达命令:“后退二十步,齐步走!”
  我简直怒火中烧了。但我只有一声不吭去按他的意思做,否则他一不高兴就可能把我抓起来。我跑步退后之后重新向他走过来,约离他六七步远,一挥手给他打了敬礼,走过他六步之后 才放下来。
  这下,他叫我回来,和悦地表示他对这一次比较满意,可以从轻处理了。我赶忙道谢。“解散?”他很威风地下了命令。我迅速转身,离开了。
  整个晚上我都没了心情。返回家便立刻脱下军装,扔到墙角,又从衣橱里取出一套便装,把它穿上了。
  这套便装穿着已很不合身了,又紧又短。因为我入伍之后个头儿又长高了一些。衣领和领带很不好系。最后还是姐姐过来帮我打了个领结。但比起军装来,这套衣服真是太轻了,好像身上就穿一条衬衫和一件衬裤,别的什么都没有似的。

  我,格外亲切。但父亲想让我还穿军装,他就可以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
  我没答应。
  一个人静静地呆在一个地方,譬如饭店主人的花园里,苍劲高大的栗树下面,是件很惬意的事情。落叶零星地轻轻飘落到地上、桌上,只那么几片。桌上摆一杯啤酒,是入伍后学会喝得。一半已经入肚,仍然能享用几大口,舒舒服服地。高兴了,便再来第二杯,第三杯。远离了号音和讨厌的炮声,几个孩子在九柱戏球道上嬉戏,我膝盖上还躺着一条狗。湛蓝的天空和金黄色的栗树叶间高高耸立着圣玛加丽特教堂那绿绿的大尖塔。
  我很喜欢这样一个人独处。母亲很少问我那些烦事。而父亲却对前线的事充满好奇并要我讲给他听。他的举动让我有些感染但最多的是他的愚蠢。我只给讲,再也没有真正的沟通,他总是听得很着迷,但他却不懂有些事情是不能讲的,尽管我都愿意说给他听;然而当把现实描绘成语言后就会变化,令人心跳。要是能说清楚前线的各种事情,那我们的样子不知还会如何变化呢.
  我尽量克制着多给他讲一些有趣的事。但他却突然问我,有没有跟敌人来过肉搏战,我说了句“没有”起身就走了出来。
  这样也无济于事。电车在大街上的嘶吼声特别像飞驰而来的炮弹的声音,吓得我心怦怦直跳。这时我的肩膀被人拍打了一下。转身我才发现是我的德文老师,他也尽问些跟别人一样的问题,“前边怎样?很恐怖,可怕是吧?不过听说你们伙食不错。保罗,人都壮实了,面色也不错。内地相比可就差远了,这也应该,把营养好的东西给前线战士是对的!”
  他又拉着我到一些围坐着的许多熟面孔的桌子旁边。大家都很热情,其中一位校长还起身同我握手说:“你从前线回来?咱们的士气振奋吗?好样的,好样的,对吧?”
  我也寒暄作答,毕竟回来了,人人都高兴。
  听完我的话,他开怀而笑:“我能理解!但你们得狠狠地教训那些法佬!会抽烟了吧,来,抽一支,伙计,给我们的前线战士来杯啤酒。”
  我责备自己不该抽那只雪茄,还得跟他们敷衍几句。而且他们实在有些过分热情了,让我难以推却。虽然这样,我还是气恼地猛吸着烟,眼前升起一柱烟雾。一口气我喝干了那杯啤酒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很快又满上第二杯;他们一定感觉到从军人那里得到太多东西了。接着便议论谋划着我们以后的战略方向。校长露出他那钢制表链发表了非常坚定的观点,至少应拥有整个比利时、法国的煤矿区,和俄罗斯的大块领地。他还很充分地分析了自己的依据,并迫使反对者同意他的话。他又自信地指出应把法国的某一处当成突破口,他转身看着我说:“那么,只要把你们那种传统的阵地战稍作挪动,赶走那些混蛋,和平很快便将实现。”

  我对他解释,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可能再突破了。一方面敌人的后备部队太多,另一方面战争有其自身的不可预测性。
  他狂妄地否定了我的话,并指责我不太懂这些事。“你的话只不过是局部情况,”他说,“它会影响大局。你是不会明白这些的。你只是在用点概全罢了。不过你为国尽忠,舍生忘死是应获得铁十字勋章这样的最高荣誉的。但现在,你们应先在佛兰德突破敌军防御,然后大军开进。”
  他补充了一下呼吸,捋了下胡子说:“应该挥旗席卷,直逼巴黎。”
  我感到惊诧,这些他都是怎么想到的。第三杯啤酒也已不由自主地入肚了。他又叫伙计上了一杯。
  我没想到休假是这种情况。事实上,若在一年前肯定不会如此。这段时间我有了变化,已在现在和过去之间有了一层隔膜。那时,我们在一个和平的地方驻守,对战争毫无认识。而现在我已渐渐被侵蚀了。这里对于我已成为一个客栈,一个陌生的场所。有人爱问,有人却很漠然,那些三缄其口的人往往还有一种什么都通晓的神态,指出这些事无须谈论。而且他们为此而自鸣得意。
  我正希望别有人干扰我,独自呆一会儿。因为他们问来问去无非战事如何,有利吗?不利吗?一个人一种问法,但终归会回到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内容上。过去,我也曾想他们那样的生活,但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语言沟通了。
  他们太多言谈了,而我却不能认同他们的烦恼、追求和希望。我经常在饭店主人的小花园里找他们中一个人聊天,想跟他们说一种感觉:只要你寂静地坐着。他们都知道,甚至都有过这种感觉,但他们总是一半在体验,一半却进行着其他事情。他们是无法静下心来去专注地投入到这种感觉中去的;事实上我自己都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真的想忘却战争,特别是当我置身于他们的活动场所比如房子、办公室、或工作岗位中时我就强烈地想留在这里;但很快又感到厌烦了,这些都太局限,活着太单调了,都应被拆毁;他们怎么能这样呢?前线还在流血,弹片横飞,照明弹高悬乱射,伤员用篷布送回,战友们穿梭在弹坑之间,他们却这样生活着;我无法接受他们,甚至又些蔑视他们。情不自禁使我想起我的战友们,阿尔贝特、米罗和恰德。他们现在怎样呢?在营房食堂里呢?还是在河水中玩水呢?很快,他们又要上前线了。
  我坐在房间那张棕红沙发上,前面摆放着一张书桌。

  墙上钉满了剪画,许多是我从报纸上找到的。夹在图片之间是一张张可爱的明信片和图画,那时我真的充满了好奇和纯真。屋角搁一只铁炉。我以前的书本还摆放在靠墙的书架里。
  在家时,我总住在这间小屋里。有不少书是教课挣钱买的。不少已很旧了,比方古典名著之类。我喜欢买全集,因为我觉得选集的编辑对好作品的眼光不一定准确。我一丝不苟地看完那上面几乎所有的书,但对我影响深远地却没几本。相比之下,我更愿意读价格偏贵的现代作品。有几本书来历有些惭愧,因为爱不释手所以借了人家的却没有去归还。
  课本统一在一格书架里,因为收藏不注意而有些破损了,甚至有几页已被撕掉了。书的下一格是乱堆一起的书刊、报纸和书信一类。
  当年的情景仿佛又回到眼前。它依据保留在房间里,在墙壁四周。我坐在沙发里,手放在扶手上,身体自由地放松伸展着,跷着双腿这种感觉很自在舒坦。透过敞开着的小窗,街道的各种熟悉景致,远处高耸的教堂塔顶尽收眼底。这里的一切如昔,桌上摆放几束鲜花,钢笔、铅笔、墨水瓶、还有一个贝壳……什么都没变。
  我如果能在战争中侥幸尚存,再回来,一直生活着,也一定是这种景致。我也会这样坐着,耐心地欣赏着自己的房间,静静地候着等待。
  我竭力压抑着自己激动起来的心情。我要平静地使自己再回到过去那种无忧无虑、充满生机活力的轻狂冲动的感觉中去,以前只要我投入到书本中时就会油然而生。它把各式各样的书本融汇成暖暖的微风洗刷掉我心头沉淀的忧郁、困惑,把对未来的希望憧憬和少年人的欢快轻盈重新唤醒;把我早己尘封的对青春的激情又寻找回来。
  我静静地,等待着。
  我忽然想到应该去克姆里奇家去看看她母亲;或者去米特尔思铁那里瞧一瞧,他肯定就在营房住着。窗外,金色的阳光铺洒在街道上,向后是连绵起伏的丘陵,隐隐约约向后延续,直到无际。我仿佛又看到那个爽朗的秋天:我和克托·阿尔贝托围坐在炉火旁,谈笑风生;手里还拿着烤土豆……。
  我不再去想那些事情,我把它们抛开了。我能感觉到这所小屋在控制着我,拽着我,让我明白我是这里的主人,我在思考,我在明白在我返回前线时,战争已经结束,那激动人心的返乡的人潮已把它吞没,永远地消逝,远离我们的身体,成为与我们毫无瓜葛的东西。
  书是我按顺序排列成的,我仍然清楚记得每一本的位置。我强烈地祈愿:它们再与我沟通,与我的年轻的心交融!把它们那轻快明亮的优美节奏与我接纳!……
  我静静地坐着,等待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神秘的第三者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凌晨时分,帕克-派恩先生乘坐由巴塞罗那开往马霍卡岛的汽轮在帕尔马下了船。他立刻感到了失望,旅馆全满了!供他选择的最佳住处是一间衣橱似的不透风的楼房,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从房间向下看,是旅馆的内院。帕克-派恩先生并不打算住在那里。旅馆老板对他的失望显得漠然。“你想怎么着?”他耸了耸肩,说道。如今,帕尔马名声在外,游人如织。英国人,美国人,人人都在冬天来到马霍卡。整个岛屿拥挤不堪。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2:骑虎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在悌摩西家里人的占有欲是从来不会停止不前的。福尔赛家人总认为它是永远固定的,其实便是在福尔赛族中,它也是通过开花放萼,结怨寻仇,通过严寒与酷热,遵循着前进的各项规律;它而且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就如同马铃薯的好坏不能脱离土壤的影响一样。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这两个仇人种下的灾难的祸根使一对舛运的情人结束掉生命。——《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邂逅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 [点击阅读]
秘密花园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玛丽·伦诺克斯被送到米瑟斯韦特庄园她舅舅那里,每个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别扭的小孩。确实是这样。她的脸蛋瘦削,身材单薄,头发细薄,一脸不高兴。她的头发是黄色的,脸色也是黄的,因为她在印度出生,不是生这病就是得那病。她父亲在英国政府有个职务,他自己也总是生病。她母亲是个大美人,只关心宴会,想着和社交人物一起寻欢作乐。 [点击阅读]
空中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9月的太阳烤得布尔歇机场发烫。乘客们穿过地下通道,登上飞往克罗伊登的“普罗米修斯”号航班,飞机再过几分钟就要起飞了。简-格雷落在了后面,她匆忙在16号座位上坐定。一些乘客已经通过中门旁的洗手间和餐厅,来到前舱。过道对面,一位女士的尖嗓音压过了其他乘客的谈话声。简微微撅了撅嘴,她太熟悉这声音了。“天啊,真了不起。……你说什么?……哦,对……不,是派尼特。 [点击阅读]
窄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你们尽力从这窄门进来吧。”——《路加福音》第13章24节。我这里讲的一段经历,别人可能会写成一部书,而我倾尽全力去度过,耗掉了自己的特质,就只能极其简单地记下我的回忆。这些往事有时显得支离破碎,但我绝不想虚构点儿什么来补缀或通连:气力花在涂饰上,反而会妨害我讲述时所期望得到的最后的乐趣。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