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心是孤独的猎手 - 第15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不知道,”巴伯尔说,“我们不平常吗,米克?”
  “我不。”
  她把相片放在了衣帽架的下面。装饰没问题。辛格先生回家后,也会感到满意的。房间显得空旷和安静。桌子收拾好了,准备摆上晚餐。晚餐过后,就是派对。她走进厨房去看看点心和饮料准备得如何。
  “你觉得一切都没问题吗?”她问鲍蒂娅。
  鲍蒂娅正在做饼干。点心在炉台上。有花生黄油、果冻三明治、巧克力脆饼和果汁。三明治用潮湿的洗碗布盖着。她偷偷地看了一眼,却没有尝一块。
  “我都说过四十遍了,一切都没问题,”鲍蒂娅说,“我一做完家里的晚饭,就会回来系上那条白围裙,好好地招待你的客人。但我九点半前要走。今天是星期六,赫保埃、威利和我也有安排。”
  “当然,”米克说,“我只要你帮我把开头安排好——你知道。”
  她让步了,拿了一块三明治。她让巴伯尔和鲍蒂娅待在一起,自己走到中间的屋子。她今晚要穿的裙子正摊在床上。海泽尔和埃塔表现不错,把自己最好的衣服借给她——她们不打算参加这次派对。埃塔的是一件长长的蓝色的双绉晚礼服。加上白色的细根浅口鞋,一顶水晶石的冕状头饰。这些衣服真是美极了,很难想象她穿上它们是什么样子。
  黄昏已经降临,阳光穿过窗子留下了长长的暗黄的斜影。她需要两个小时为这次派对打扮,所以最好现在就开始。她一想到要穿上这些漂亮的衣服,就坐不住了。她慢慢地走进卫生间,脱掉旧短裤和衬衫,打开水龙头。她搓洗粗糙的部位——脚后跟、膝盖,特别是胳膊肘。洗了很久很久。
  她赤身裸体地冲进中间的屋子,开始穿衣服。穿上丝绸紧身内衣裤以及长丝袜。鬼使神差地穿上了埃塔的一件胸罩。她小心翼翼地穿上裙子,把脚放进高跟鞋里。这是她第一次穿晚礼服。她在镜子前站了很久。她太高了,礼服的下摆在脚踝三四英寸以上——鞋也太小了,挤脚得很。她在镜子前站了很久,最后的感觉是她看上去要不像小丑,要不就是个大美人。只有这两种可能。
  她换了六种发式。额头前一缕翘起的头发是个小麻烦,她打湿刘海,弄了三个狭长的小卷。最后她戴上水晶石冕,涂了厚厚的口红和胭脂。打扮完了以后,她像电影明星一样抬起下巴,眼睛似开非开。她把脸慢慢地从一边转到另一边。她看起来美极了——就是美。
  她觉得自己是另一个人。她是完全不同于米克·凯利的另一个人。离派对还有两个小时,她羞于让家人看到自己这么早就打扮成这样。她又走到卫生间,把门锁上。她不能坐下,会把裙子搞乱,她就站在卫生间的中央。四面封闭的墙好像把所有的兴奋都压缩在里面。她感到自己和过去的那个米克·凯利太不一样了,她知道它将比她生命中的一切都更美好——这个派对。

  “哇塞!果汁!”
  “裙子棒极了——”
  “嗨!你算出了那道三角题——”
  “借光!别挡我的路!”
  人群涌进屋子,大门时刻发出砰砰的声响。尖利和柔和的声音混在一起,最后房间里只有喧闹的声音了。女孩们穿着漂亮的长礼服,三三两两站在一起;男孩们穿着干净的帆布裤或军训服,或者崭新的深色秋季西装,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乱作一团,米克看不清任何一张脸。她站在衣帽架旁,环视整个派对。
  “每个人拿着请柬,去预约吧。”
  一开始,屋子太吵了,什么也听不清。男孩们密密麻麻地围着果汁钵,桌子和藤蔓几乎都看不见了。只能看见她爸爸的脸越过男孩们的脑袋,他笑着把果汁装到小纸杯里。她身旁的衣帽架座架上放着糖果罐和两块手帕。几个女孩以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打开她们带来的礼物,表示感谢,却没告诉她们还有八个月她才满十四岁呢。每个人都光鲜整洁,和她打扮得差不多。他们身上的味道也很好闻。男孩子头发上抹了发胶,湿漉漉的,油亮油亮。身着五颜六色长裙的姑娘们站在一起,像一大簇耀眼的花朵。派对的开头棒极了。没问题。
  “我有部分苏格兰爱尔兰和法国血统,还有——”
  “我有德国血统——”
  她去餐厅前又高声叫大家拿好请柬。很快他们开始在门厅里集合,每个人都拿着请柬,靠着墙三三两两一伙地排队。现在派对真正开始了。
  突然间,很古怪的事来了——这种安静。男孩站在屋子的一边,女孩在他们的对面。不知是什么原因,大家都同时停止了说话。男孩举着请柬,看着女孩,房间十分安静。按理说,男孩们应该向女孩们预约跳舞,可没有人开口。可怕的寂静越来越令人窒息,她去的派对太少了,不知道怎么办。接着,男孩子互相用拳头打对方,聊起天来。女孩子咯咯地笑——即使她们根本没看男孩,你也能知道她们一心只想着自己会不会受欢迎。可怕的寂静消失了,但是一种极度的紧张不安在屋子里徘徊。
  过了一会儿,一个男孩走向叫多萝瑞斯·布朗的女孩。他约完她以后,其他的男孩都开始向她献殷勤。她的请柬都约满了,男孩们才转向了另一个叫玛丽的女孩。过后,一切又都停顿下来。另外还有一两个女孩被几个男孩约了——因为她是派对的主人,有三个男孩邀请她。就这些了。

  人们在餐厅和门厅里无所事事。男孩们大多数聚集在果汁钵周围,竞相表现自己。女孩子也扎着堆,拼命地笑,装作很开心的样子。男孩在琢磨女孩,女孩也在琢磨男孩。但这一切让房间充满了奇怪的气氛。
  就是在此时,她注意到哈里·米诺维兹。他就住在隔壁,他们算是青梅竹马。尽管他比她大两岁,她长得可比他快多了。夏天他们经常在街边的草地上摔跤、打斗。哈里是犹太人,但看上去不太像。他的头发是浅褐色的直发。今晚他穿得很整洁,进门时,把一顶成年人带羽毛的巴拿马帽挂在了衣帽架上。
  并不是因为他的衣服,她才注意到他。他的脸变了模样,因为他今天没有戴以前常戴的牛角框眼镜。一粒红红的下垂的麦粒肿从一只眼睛冒出来,为了看清东西,他不得不把脑袋侧向一边,像鸟一样。细长的手指不停地蹭那颗麦粒肿,好像很痛的样子。他想喝果汁,愣愣地将纸杯伸到她爸爸的眼前。她看得出他急需他的眼镜。他很紧张,不停地撞到人。除了她,他没有邀请别的女孩——因为这是她的派对。
  所有的果汁都喝光了。她的爸爸怕她尴尬,和她的妈妈一起去厨房做柠檬汁。有些人在前廊和人行道上。她很高兴能够出去呼吸夜晚的冷空气。走出炎热明亮的房子,她在黑暗深处闻到了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气息。
  然后,她目睹了意想不到的事。人行道边和黑漆漆的路上有一群住在附近的孩子。彼得、萨克·威尔斯、贝贝、斯伯尔瑞布斯——整整一群,从比巴伯尔还小的孩子,到十二岁多的孩子。有些孩子她根本不认识,他们嗅到了派对的气味,跑来瞧瞧。也有一些和她差不多大的,甚至还要大一点的,她没有邀请他们,因为他们曾经对她干过坏事,或者她对他们干过坏事。他们都很脏,穿着普通的短裤、邋遢的灯笼裤或者旧的家常服。他们只是在暗处晃悠,看看这个派对。看见这些孩子们时,她内心有两种情感——悲伤和警惕。
  “我约了你。”哈里·米诺维兹假装正在读他的请柬,但她看到卡片上什么也没写。她的爸爸来到前廊,吹着哨子,第一支舞开始了。
  “好吧,”她说,“我们开始吧。”
  他们沿着街区散步。身着长裙,她感觉自己非常时髦。“看看那边,看看米克·凯利!”黑暗中一个孩子在喊。“看看她!”她接着走,像没听见一样,但她知道是斯伯尔瑞布斯,很快她会教训他的。她和哈里沿着黑暗的人行道走得很快,他们走到街道的尽头,拐到另一条街上。

  “今年你多大了,米克——十三?”
  “快十四了。”
  她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也一直在困扰着她。五英尺六英寸高,一百零三磅,她才十三岁。派对的孩子在她身边像发育不良的小锉子,除了哈里。哈里只比她矮几英寸。没有一个男孩想和比自己高那么多的女孩跳舞。也许抽烟能阻止她再长高。
  “我去年一年就长了三点二五英寸。”她说。
  “我有一次在市场上见过一个女人,有八点五英尺高呢。当然你不会长那么高吧。”
  哈里在一株幽暗的桃金娘树丛前停下。周围没有人。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样东西,开始摆弄它。她凑过去看——是他的眼镜,他正用手帕擦。
  “对不起。”他说。他戴上眼镜,她可以听见他深深的呼吸声。
  “你应该一直戴着眼镜。”
  “嗯。”
  “你为什么不戴它?”
  夜晚非常安静和黑暗。过马路时,哈里抓住了她的胳膊肘。
  “派对上有一个年轻的女士,她觉得男人戴眼镜女里女气的。这个人——好吧,也许我是——”
  他没说完。突然他绷紧身子,向前跑了几步,跳起来够头上四英尺高的树叶。她能看见黑暗中高高的叶子。他弹跳力相当好,一下子就够到它了。他把叶子放进嘴里,在黑暗中和假想敌拳击了几个回合。她撵上他。
  和往常一样,一首歌出现在她的脑海里了。她对自己哼唱。
  “你在唱什么?”
  “是一个叫莫扎特的家伙。”
  哈里自我感觉很好。他走着横跨步,像一个快步出击的拳击手。“听起来像是德国人的名字。”
  “我估计是。”
  “法西斯?”
  “什么?”
  “我是说那个莫扎特是法西斯或者纳粹?”
  米克想了想。“不是。他们是最近的事,这家伙死了。”
  “那就好。”他又开始在黑暗中打起拳击,他希望她能问他为什么。
  “我说那就好。”他又说了一遍。
  “为什么?”
  “因为我恨法西斯。如果我在路上遇到一个,我会杀了他。”
  她看着哈里。街灯下的树叶在他脸上映出恍惚而斑驳的影子。他很兴奋。
  “为什么?”她问。
  “天!你从不读报纸?你看,是这样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