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无影灯 - 第十章0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章02
  那天晚上的值班医生是外科的小桥。护士照例是高木亚纪子和见习护士川合友子两人。
  值班之夜,小桥总是看电视或到护士值班室同护士们闲聊。然而,护士们在晚间安然闲聊总要过9点熄灯以后才行。因为在9点前常有患者来看病,住院患者也常有这事那事。虽然,医生无事可做但护士却是忙得不可开交。
  这天晚上8点前,门诊室有5个人来看病,其中的3位本该在白天来院医治,因为有事耽搁没来成,不得不在夜间来。另一位是5岁小孩,说是头痛,由母亲带来的。一测体温,高达38度,扁桃腺肿起。小桥医师用复方碘溶液让他漱了口,注射后又给了他解热药和抗生素糖浆。
  另外一人是被救护车送来的。他登上宫益坂的坡道后倒在了路旁,被路人发现,向110号电话报警,才被送来的。
  患者的脸色苍白,没有精神,眼神茫然若失。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不是一般的疲劳症而是带有其他慢性病。年龄在60岁上下,头发多半以上是白色的,掉了牙齿,说话时口齿不清。他穿着套装西服,外罩大衣,但都已弄脏,大衣底摆裂着口子。
  “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吗?”
  “衣服里侧有一个写着姓名、住址的布条,据此可知他是并木桥附近的人,叫上野幸吉。”救护队员回答护士的问话说,“刚才给他家挂了电话,估计他的家属立刻就能来。”
  小桥为他量了血压,做了听诊。血压是130~90,从年龄看并不算高,或许还是低血压患者。听诊时,没有发现胸部异常,但心脏好像有些杂音。因为小桥是外科医生,所以对内科没有把握。况且作为医师他也还是个新手。他认为也许是心肌梗塞发作,但他又没有痛苦的样子。他只像疲劳过度的人那样瘫痪无力。倘若是白天,可以使用各种检测手段,但因在晚间却是无可奈何。
  “总之,先给他打一针葡萄糖加强心剂,观察一下再说。”
  小桥把注射的内容写进了病历卡。
  “那么,让他住院?”
  “是的,也不能让他这么回去呀。”
  “住哪间病房呢?”
  亚纪子看着躺在诊察床上的闭着眼的患者说。这个患者不论从哪方面看,他都不是一个富裕的人。
  “没有普通病房吗?”
  “全都满员。”
  “三等呢?”
  “空着一个床位,听说明天或后天有人要来住院。”
  “好吧,总之先让他住进去。”
  “每日差额为一千日元①。”
  “我知道,少说废话,快把他送到病房去!”
  小桥向提出价钱的亚纪子瞪了一眼。
  由于考虑到亚纪子的体面,小桥没有去护士休息室,他回到院部独自沏茶自饮。看看表,已是8点30分了。
  这医院动辄提出钱的事,每逢患者来,都要鉴别一下他能有多少钱,然后才能给他住相应的病房。若是把精力都用在那地方,怎能静下心来去治病呢?

  在大学医院里就没有考虑这事的必要。让患者住院与否,是根据医学上判定有无住院的必要,只需考虑有无病房便可。至于患者钱包里有多少钱,则无必要考虑。这种事完全是医院办事人员的工作,医生从不过问。从这点看,在私人医院供职是很困难的。与其说考虑病症,不如说优先考虑“有钱否”,“哪类保险”等,当把这些事弄清以后,才能开始进行治疗。
  ①加入健康保险的人就诊住院只能住通铺,若住其他等级的病房,其差额自付。
  特等啦、一等啦地另眼相看,真让人伤脑筋。
  小桥对于这个医院只根据患者经济能力去决定病房种类的做法,颇为不满。重病患者就应该挪到单间去,轻病患者就该搬到大病房去,这才是真正区别患者的原则。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住在一等和特等的人,根据病情判断,并不是十分严重的,多数人是来歇歇筋骨的。
  小桥不是共产党人,但他是由父亲——龟户铁板工厂的工人——勤勤恳恳培养成人的。他只感到这些住在一天1.5万日元病房里的、悠闲疗养的患者是群疯子。
  “是一群混蛋!”
  他又喃喃地嘟囔了一句,把凉茶喝了下去。喝完茶,正想打开电视机而站起来时,电话铃响了。电话机和电视机正处于相反方向。
  “东方医院吗?”是个年轻男子的声音。“请找值班医师说话。”
  “我就是。”
  “啊,您就是医师,夜深了还来打扰您,实在对不起!”听口气侮像是熟人,却不知是谁。“贵院里有个叫花城纯子的患者住院吗?”
  小桥知道花城在两天前动了手术,昨晚引发了再出血。
  “后来病况如何?”
  “您是哪位?”
  “我是花城纯子的好友,叫村井,非常担心她病后的变化。”
  “没有什么,已经平稳多了。”
  “是吗?还需要住几天院才行呢?”
  “住上两三天就差不多了。”
  “噢,也就是两三天啦。”
  “上次不慎让她早出了院,很糟糕。不过,只是短暂性流血,不要紧。”
  “还流血啦?”
  “因为我没负责给她治病,不甚详知,好像情况就是那样。”
  “当时也把我给吓坏了。”
  “我想有三个多月了,非同小可啊!因为这是异常的病例。”
  “是吗?”
  “当然啦,好容易怀上了的,还得强行做人流。”
  “什么?”
  “就是用人工把它强制刮出来。”
  “是人流?”
  “是的,这种事是违背常规的,是不自然的。”
  “这么说,还要住院两天?”
  “因为她很富有,住多少天我也不知道。”

  “实在对不起,先生您贵姓?”
  “我姓小桥。”
  “是内科医师吗?”
  “是外科。”
  “蒙您诚恳相告,实在感谢。以后也请多多关照。”
  电话就此挂断了。小桥觉得由于花城纯子的事耗费了他的宝贵时间,很不愉快。尽管她是一时的新闻人物,可深更半夜闯来接受刮宫打胎,第二天又由于日程所迫,强行出院。尔后又因手术后流血抬了回来,真够呛!但她住着一天1.5万日元的病房,还有个经纪人、护理员侍候在身边,舒舒服服地睡着。去查房巡诊时,问她病况也不好好回答,全靠她周围的人代她应付两句。这是傲慢还是愚蠢?虽然谁也弄不清,但可认定她不正常。
  固然,可以用“这个患者是演艺界的人,不晓得世间事物”之类的话蒙混过去。然而,小桥却觉得听凭这个女流氓歌手要动手术就动手术,要诊察就诊察的直江,应当受到斥责。即使此时是受雇于私人医院的医生,可从前毕竟是大学医院负有盛名的奇才外科大夫,岂能听从花城纯子的经纪人摆布呢?
  直江医师原来在金钱面前也是个小人!太遗憾了,小桥不由得为他叹息。
  电视机的节目是介绍本周的流行歌曲。歌星一个接一个地演出。主持人是个面熟的男性,他很能开玩笑。当他叫来一个矮子子女歌手时,那个女歌手用她一贯的嘶哑声音相互对话。两三句之后,主持人问:
  “那么,花城纯子倒下去了,你不要紧吗?”
  “是的,我是很健壮的。”
  “你可得小心点儿。一个人倒下之后,就会依次传染下去。噢,对啦,阑尾炎是不传染的呀。”
  “你别信口开河啦!”
  一阵笑声过后,女歌手忽然板起脸来,面对话筒。
  “阑尾炎?”
  小桥看着电视自言自语说。刚才确实听到主持人说的是阑尾炎。后来又说:“你别信口开河啦!”两人相视而笑。“你别信口开河”这句话不是针对花城纯子因阑尾炎而住院的事,而是针对主持人所开玩笑“传染”的。
  这么说,在歌手们中间花城纯子的病状是按阑尾炎宣布的。
  小桥忽然感到不安了。他觉得他说了不该说的话。他关掉电视往休息室走去。
  在护士休息室里只有川合友子一个人往体温板上用红铅笔记录着检查体温的结果。
  “高木君呢?”
  “到刚才救护车送来的那个住院患者那里去了。”
  小桥坐在沙发上,两眼直盯着前方。那里有药品架,有吊着的输液瓶,有器械架,这个护士休息室俨然一个小工厂。
  “那老爷子的家属来了吗?”
  “听说马上就来。他们家只是老夫妻俩。”
  “他参加保险了吧。”
  “据警察说,他有救济户的保险。”

  “他原来是接受生活救济的人!”
  他自己曾经斥责亚纪子说:“不要理睬钱的事!”但听说患者是救济户时,他也觉得厌烦起来。
  “还没弄清。”
  “若是救济户,院长准不高兴。”
  当小桥心慌意乱地站起来时,亚纪子返回来了。亚纪子看见小桥在休息室里,马上说:
  “那位老爷子现在打着冷颤,体温39度。”
  “竟是这样……”
  他以为血压低,只是临时性贫血,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是不是哪里发疼?”
  “倒没发现。只是呼吸急促。”
  “真是怪事。”
  究竟是什么病呢?小桥捉摸不透。
  “总之,先打一针灭启龙解热剂!”
  小桥指示使用解热剂之后松了一口气,朝亚纪子那边望去。但见她的右手拿着一个尿壶,里面装有半壶尿。
  “那是那个老爷子的尿?”
  “不,是花城小姐的。”
  亚纪子稍稍举高一点儿说。霎时间,壶中的
  黄色液体在灯光下动荡了一下。
  “连尿都要给她接吗?”
  “从昨天到今晚,直江医师指示要给她接尿。”
  “手术的次日就去拍电视了,还有什么必要接尿。”
  “因为上一次弄砸了,是不是想慎重地处理一下?”
  “她那样的,让她走着去尿也没事。”
  “一直躺到现在没起来过。”
  “而且还让你们像对待王爷一样给她接尿!”
  亚纪子把尿壶交给站在旁边听谈话的友子。
  “我说,能替我把它倒掉吗?”
  友子是半年前来到医院的见习护士,立刻顺从地接过尿壶走出去了。
  “那个花城纯子堕胎的事对外还保密吗?”
  “据直江医师说,对外部人一律要说是阑尾炎。”
  “原来如此!”
  “发生了什么事?”
  “刚才有个男子打来电话。”
  “他说希望找您谈谈,我才把电话拨到院部的。”
  亚纪子坐在同小桥对面的椅子上说。
  “我对他说了花城纯子是因为堕胎住院的。”
  “真的吗?”
  “他说他是她的挚友,我才……”
  “不致于是杂志社的人吧?”
  “不知道。”
  “您没问他是哪个单位的?”
  “电话里光是他说,我插不上话。”
  “若是泄露出去,可就不得了啦!”
  “这么说,知道真相的只有那个经纪人啦?”
  “还有一个护理人和制片厂厂长,另外再也没人知道。即便是有人前来探望,也不让见,只由经纪人出面谢绝就是了。”
  “是这样!”
  小桥咬了咬嘴唇,仿佛他做了一件无法挽回的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