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用一生去寻找 - 1.新世界的叩门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当今时代的一些智者,都在预言着一个新世界即将到来。如房龙在他的《人类的故事》最后一章,格林斯潘在他的《我们的新世界》中,还有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信息时代的预言家们、网络英雄等,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描述出一些即将出现的新世界特征。如和平,而不是争斗、战争;团结,人类一家,全球化,"同一世界,同一梦想",而不是分裂和歧视;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不是物质过度发展,忽视精神进步;新世界是文明、智力的世界,而不是野蛮、无知的世界……尤其是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的最后,借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期最高尚的人物之一孔多塞侯爵被打死前讲的一段话,描述了我们人类面对新世界的趋势和特征:"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尽的希望。人类挣脱了锁链,以坚实的步伐在真理、美德和幸福的大道上阔步前进的景象,为哲学家显示了一个人间奇迹,使他从至今仍玷污和折磨人世间的错误、犯罪以及不公正中得到安慰。"的确,未来新世界是更智慧的世界,人们更智慧地行走在真理、美德和幸福的大道上。智慧从哪里来?这首先要说一说教育。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教室里、课堂上的老师是知识、智慧的代表和象征,要用各种仪式树立老师的地位和威严,似乎只有如此才能作好教学,用儒家的话来总结就是"师道尊严"。这套办法在旧世界中的确有效,但在新世界到来的今天,这套办法似乎已经显得落后,因为今天一个小学生可以掌握的知识远比一位当年读着拉丁文、拿着鹅毛笔的饱学之士的学问还要多。知识和智慧散布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里。新世界的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启发者和发现者,发现和启发每一个同学的智慧和天才,让每一个同学发现自己的潜能。同学们之间也互相启发,互相发现。但我看到现在的教室还是旧世界的格局--高高的讲台,老师的脚底下还铺垫着高高的台阶。前不久,我去北京科技大学与他们管理学院的同学们交流,就被架在这种高高的、仅能站两个人的讲台上。我对请我去的赵晓博士开玩笑说,你是不是嫌我个子矮,垫这么高。他说,不是,每个老师来,都这样的高高在上。
  我觉得我们的教室,尤其是大学的教室应该像星巴克咖啡厅一样,讨论不同课题的同学们聚在一起,一边上网,一边喝着饮料,一边学习和讨论问题(尤其是案例),通过案例,提出一个小组方案,而不是个人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各种能力。老师在这里应该是协调者、组织者、服务者,不应该像高高在上的大干部,更应该像咖啡厅的服务员。
  以上仅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因为教室对多数人来讲好理解。同样道理,在公司里,在新世界中最重要的资本一定是智力、智慧,公司的领导人如果采用家长式、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这个公司智力资本的质量一定会很差。因为公司的智力同样分布在每一个员工身上,作为公司任何一级领导,都是一个启发者和服务者。同样要有餐厅服务员一样的服务意识,启发和发掘公司每一个同事、办公室每个角落的智慧。为了这些智慧,办公室需要营造良好、舒适的气氛,有可口的小吃,有香浓的茶和咖啡,有单独静想的地方,有互相讨论的各种大小会议室等。有了愉快的心情,才可能有创造力。而这些仅仅局限于自己公司还远远不够,与你打交道的人和公司也都要给他们以帮助、力量、启发和服务,把大家的智慧都汇集起来。我们公司刚刚搬了新办公室,就是按新世界公司的模式来营造的,希望公司的同事们喜欢。前几天我去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期关于"2008年房价会不会出现拐点"的节目,做节目时,我就在想,新世界电视台的指导思想也要改变,电视节目再也不是过去高高在上老师般的说教,端着永远放不下的架子,而是如何去启发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这些观众的智慧远远高于几个嘉宾和几个主持人、编导。在节目里即使出现了错误、偏差,但这些错误如果能启发电视机前亿万观众的智慧,就是一期好节目,犯了错误也值。总比那些假的、装腔作势和说教形式的节目好过一百倍、一千倍。有些编导、主持人总认为我们节目是给8亿农民看的,观众水平低,这种想法一定是错误的,只是他们高高在上,离观众太远了,不了解观众。更有一些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不去追求美好和启发大家的智慧,而是不断用武力、宫廷权谋甚至色情来吸引眼球和注意力,殊不知走了这条路,它的"阈值"越来越高,要用更强大、更残忍的武力、更阴险的权谋,才能让观众过瘾,永无止境,就像吸毒一样,直到彻底崩溃。不久前,我曾遇到一位做电子游戏的大腕,我从来没有玩过电子游戏,不懂他们的行当,他给我介绍说,现在他们公司的这款网游不行,是以明朝为背景的,使用冷兵器,不刺激。下一款网游是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网友们凑在一起可以成立一个国家,花一些钱,买一颗原子弹,必要时可以发射到另一个国家去……这话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对旧世界的描述,很容易以批评的态度出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我们存在的缺点和遇到的问题是相同的,只是领域不同,问题的表现方式不同而已。我们迈入新世界时,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刚走第一步就摔倒了,但这不是失败,毕竟我们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在教室、在公司、在电视台是这样的道理,仔细想想,其他行业,其他的领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以及全球都是一样的道理。
  新世界将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就是磋商。我这本《我用一生去寻找》有大量的篇幅是在写关于"磋商"这种文化现象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与大家共同磋商,共同面向新世界。我已经听到了新世界的叩门声。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影响力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
最后的守护者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艾泽拉斯双月中较大的那一个,今晚首先升起,现在,她正圆圆地挂在夜空,用那银白色的月光照亮着群星。在这片柔和的月光之下,装点着赤脊山脉的群峰。白天,日光给这些山峰抹上粉红的光晕,而到了晚上,他们又变成高大、孤傲的幽灵。山脉的西边山脚下,便是那艾尔文森林,被橡树和缎木所覆盖,从丘陵地带一直延伸到海边。东边,则是广阔的黑色沼泽。一片布满溪流和河道的沼泽山地。那里到处是荒废的居所和潜藏着的危险。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