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 第七章(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七章(5)
  马尔科姆话音落下,父亲的视线掠过粘着血的盘子和污渍斑斑的餐巾,最后停在餐桌对面的瑞德芬身上。瑞德芬的眼睛里冒着怒火,但不一会儿他的神情化作了无奈的请求。
  “请你们考虑考虑我的计划,”他低声下气地说。
  他们把帐单留给瑞德芬,开车走了,一路上把他当成了笑料。
  我坐在椅子上动个不停。
  “你困了吗?”父亲问。
  我不知道。我并没有意识到时间。“不困,”我说,“我想伸伸腿放松一下。”
  “要不今天就讲到这儿。”其实他正说到兴头上。
  “不,”我答道,“我想把这个故事听完。”
  “如果你不想听就告诉我”他说,“我不想烦你。”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烦到我了,”我说。
  那顿午餐后又过了几天,父亲在城里又遇到了瑞德芬。瑞德芬身边站着一位高挑的瑞典女子,她在凯文迪什实验室工作。三人寒暄了一番后,父亲就发现自己动弹不得了。
  他的腿无法挪动,眼睛被锁定在瑞德芬的眼睛上,他试图把视线移开,但是他做不到。
  瑞德芬一阵阴笑。
  父亲又试了一次,想把视线转到瑞典女子身上,但他的眼睛根本不听使唤,依然牢牢地被瑞德芬的眼神揪着。
  过了整整一分钟,父亲才恢复了行动能力。他的视线从瑞德芬挪到了他身边的那个女子,她没有看他。
  瑞德芬说:“要不了多久,我们还会见面的。”
  父亲真想撒腿就跑,但是他还是做出镇定地样子,坦然地沿着街往前走,身后传来他们的讥笑声。
  大约过了一星期,马尔科姆来电话邀请父亲过去喝茶。父亲说他太忙了,抽不出空。
  马尔科姆说:“今天我发现了一种惊人的血红蛋白。”
  马尔科姆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用惊人这种词的人,我父亲受到诱惑了。
  于是,他上楼去马尔科姆的房间,一股浓重的焦面包味扑面而来。他敲敲门,没有人出来。门没上锁,他就直接推进去了。
  与往日一样,马尔科姆的起居室里生着炉火,站在壁炉边的是瑞德芬,他手里拿着拨火棍,棍子头上叉着一片已经烧成黑碳的面包。
  “我喜欢吃烧焦的吐司,”他背对着父亲说。“你呢?”
  马尔科姆不在房间里。
  瑞德芬请我父亲坐下。他想走,但他想了想还是坐下了。在熏鼻的糊面包味中,他觉察到还有另一种气味,一种难闻的气味。
  他想离开。但他却坐下了。
  瑞德芬开始长篇大论。我父亲发现他一方面才华横溢,另一方面又愚蠢到家。父亲说,在剑桥才华横溢这个词被用滥了——此外,他觉得大多数重点研究型大学的情况都很趋同。他说学术界如同一个经营不善的马戏团,教职员工就像营养不良的动物——他们厌烦了狭小的牢笼,麻木不仁——他们对鞭子几乎无动于衷了。空中飞人演员频繁地掉进松松垮垮的保护网。小丑们一脸饥相。帐篷是漏的。观众漫不经心,不合时宜地莫名呐喊。表演结束的时候,没有一点掌声。
  (扩展比喻是我父亲惯用的描述方式,一来为了把问题说得明白易懂,二来为了找点儿乐子。不管怎样,我觉得经营不善的马戏团是个相当形象贴切的比喻,因此我决定将它记录在案。)
  父亲看着瑞德芬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谈哲学——普氏哲学。他说他想了解我父亲的伦理观,但在我父亲发表观点之前,他先说说他的。
  瑞德芬把自己界定为功利主义者。“人的根本职责是创造尽可能多的快乐,你同意吗?”他问。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2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彼得·卡门青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生命之初有神话。一如伟大的神曾经在印度人、希腊人和日耳曼人的心灵中进行创作并寻求表现那样,他如今又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儿童的心灵中进行创作。那时候,我家乡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还一无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红日之下平湖似镜,碧绿的湖面交织着丝丝银光,环抱着湖泊的崇山峻岭层层迭迭,高远处的山缝间是白雪皑皑的凹口和细小的瀑布,山脚下是倾斜的、稀疏的草场,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