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不是教你诈 - 死念常在一瞬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也记得有位学生因为感情问题要自杀。她在电话里有气无力地对我说:"我要跟你说再见了!因为我马上就要自杀了!"
  "你能死了吗?你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完了吗?"我问她。
  "就因为我不能做什么!"
  "笑话!"我吼了回去:"我送你去残障育幼院看看,有多少人需要你帮助?然后想想,你有没有资格,在对这个世界没尽一份力之前,就去死。"
  然后我立即联络了台南的瑞复益智中心,对方也欢迎她去工作。
  我再打电话给她,叫她到松山机场碰面,由我送上飞机。她没有接受。但是就这么十几分钟,她已经打消了死念。
  死念岂只是十几分钟,真正"致死的死念",常只是几分钟。就那几分钟想不通,就死了!
  勇敢地面对生命
  你看那要跳楼的人,坐在阳台边,一边是几十公尺的高楼,下去就告别人世;一边是走回屋子,重新面对人生。这是多么大的抉择啊!那自杀的人,居然成为半个上帝,由他决定一个人的生与死。
  这个人是他父亲亿万个精子里,终于能受孕,又在受孕之后,由他母亲怀胎十月,再平安产下的。这个人会说话,会唱歌,会走、会跳、会思想。居然用他莫明其妙的思想,判他自己死亡。
  如果他有一生最笨的决定,必是跳下去。如果他能有大的智慧与勇气,就是回头。回头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命,为自己、为社会,好好做点事;这样才不负上天给予他生命,才不负他得到宝贵的生命。
  我太太的秘书,在墙上挂了一段幽默的话。大家都借去"拷贝",于是挂满了办公室。现在,则挂到了我的家里。
  那幽默的句子是:
  "上帝把我放到地球上,是为了要我完成一定的工作。现在,我还落后大多,我永远都不会死!"
  各位朋友!如果你居然要自杀,请想想这句话。
  ---------------------------------------------
  你要为自己纯净的心版上,多记录些美好的事务和前人的智慧。
  你要打造一把钥匙,去开启人生的每一道门。
  打一把人生的钥匙
  小时候,每次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都叫我去洗手。她知道我懒得洗,所以每次洗完,还要把我的手抓过去闻闻。
  顽皮的我,于是想出个办法,打开水龙头,让母亲听到水声,然后根本不洗,就把龙头关上,只是用手摸摸肥皂,伸去给妈妈闻。
  她吸口气,嗅到肥皂的味道,点点头,我就又蹦又跳地跑开。我好得意啊!心想:"看!我多聪明,妈妈又被我骗了!"
  看到这儿,你会不会觉得很好笑?洗手,是为我好,不是为妈妈洗,我明明骗了自己,却觉得很得意,不是太笨了吗?

  不过,你也别笑我。因为我处处看见年轻朋友,在做这样的傻事。
  别埋没自己的才华
  有一天,收到一位中学生的来信,还没打开,已经被那封信的厚度吓到。打开之后,又是一惊,只见工工整整十几张信纸上,排列着密密麻麻,却又工整无比的小字。
  那字像是印刷的"仿宋体",娟秀而一笔不苟。当我展读之后,更是讶异了!真难相信一位高中生,能写那么深入的文章。
  我立刻邀请那位女同学到办公室聊天,还请她和陪她来的同学午餐。
  在餐桌上,我问她:"相信你在学校的作文成绩一定很好。"
  未料,她淡淡一笑:"很烂!"
  "你的文笔这么好、字这么漂亮,怎么可能呢?"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我从来不好好写"。她又淡淡一笑:"我的老师很烂,我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写给她看?"
  然后,她形容了老师的"烂",又很羡慕地说某名校的国文老师多好。问题是,她可曾想过,文章是她自己的,学问是她自己作的,不是给她老师作的。
  由这位同学的表现,使我想:这世界上会不会有许多具有才华的年轻朋友,只因为不满意学校,不满意老师,而放弃自己、埋没了才华?
  学校的菜单
  常听见不好好念书的学生,很但然他说:"读书,谁不会读?哪里不能读?又何必在学校读?以后哪一天我想念书,都可以!"
  活是没错,但我也要说,学校教育有它的优点,那也是其他环境不能取代的。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那年,曾应邀到某大学的国文系演讲。当时我已经得了"优秀青年诗人奖",也在不少报章上发表作品而小有名气。
  但是,在接受学生问问题的时候,我却出了丑,一个连国文系新生部知道的东西;我居然说错了。
  事后,我痈定思痛,开始苦读古诗,甚至编《唐诗句典》,但我始终忘不了出丑的那一幕,我常想:我为什么连这个基本国学都不知道?是因为有关中国文学的书看得太少?还是因为看得没有组织?
  答案应该是后者。你会发现学校教育虽然有不少僵化而值得批评的地方,但无可否认,它也像是营养专家,将各种食物拼成食谱。虽然口味变化不大,也不够刺激,却有你必需的营养。当你按部就班地读下来,自然得到了完整的学问。而不会像你自修时,可能随兴所至;东抓一本,西抓一本,看来渊博,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

  快快打造一把钥匙
  这基础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治学的工具"。
  "治学的的工具"像是一把钥匙,可以用来开启更多知识的宝库。你会发现求学像登高,不由山脚一步步往上走,是攀不上巅峰的。而很多你在学校里学到的"看来不像学问的学问",正是那山脚的阶梯。
  前些时、我在电视里,看到有关图书馆里修补古书的报道,一位八十岁的老先生,数十年不分寒暑,为图书馆里的破书换上新装。他把虫蛀的、水渍的、朽烂的书页,小心地拼凑、裱糊,不知保存了多少珍贵的善本书。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位老人居然不识字。
  我忍不住地想,要是遇到脱散的书籍,再加上页码已经朽烂,那位老先生该怎么分辨前后次序?又如果他能识字,在这数十年修补的过程中,他该能亲炙多少伟大的篇章?
  他为什么没能"回头"花几年时间识字?难道要像是一个用"很钝的斧头"砍树的人说:"我砍树都来不及了,哪还有时间磨斧头?"
  抑或因为一年年老去,记忆力一天天衰退,想学,也力不从心了?
  刻在心版上
  说到这儿,我们又触及另一个重点--你必须把握青春,善用你记忆力最强的年岁,好好学点东西、背点东西。
  让我们做个实验吧!去问问四、五十岁的人,他们记不记得小学时候读的《武训兴学》和中学时念的《木兰诗》。你会发现,他们可能连昨天看过的新闻都忘了,却记得"莫叹苦,莫愁贫,有志竞成语非假,铁杵磨成绣花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抒声,唯闻女叹息……"
  即使他们背不了全部,总会想起几句。想想!那是多久远以前的事了,他们为什么还记得?
  因为,那是在他们记忆力最强,心灵也最纯净的年岁,被一笔笔刻在心版上的。
  于是,你摸摸自己的心,你自己不正在这个人生的黄金时代?你能不好好把握吗?
  让我为你说两个真实而好笑的故事。
  我中学时候,有位同学很会作"板书"。每次要考国文默写。他就早早到校,用钢笔,一丝不苟地把整篇课文写在桌子上。
  然后,他会站到桌子上踩,踩上一片灰上,再用袖子轻轻拂一遍。使那些"板书"被掩在一层薄薄的灰土。
  考试时,可精彩极了!考哪一段,他就对准那一段呵气。呵气之后桌面潮湿了,原来钢笔的笔迹浮现出来,他就照抄。
  有一次他呵气呵得太厉害,老师还以为他犯了气喘,引得全班大笑(只有老师不知道原因)。
  我还有位同学,专精干制作"袖珍小抄"。大学联考前,他花了许久的工夫,写了一本数十褶的小抄应战。我感动于那小抄之精致,特别预订,请他在考试之后送给我收藏。

  他考完了,没把小抄送我,随手扔进了垃圾桶。
  我问他为什么
  "我走出考场的时候,看到地上有个小纸条,拿起来一看,居然是本更精致的'珍本',比我的棒太多了。"他说:"原以为我的最精,没想到人上有人,一气,就扔了!"
  前面两位同学都名落孙山,后一位还对着我哭,说他原本会的,但是心里一直想着小抄,监考盯得紧,小抄不容易翻,反而会写的都没写。
  我则想:要是他们能用那写板书和作小抄的时间,好好读书,成果应该好得多。最起码,那不是写在桌子和纸上,而是刻在心上啊!
  有没有加分?
  话说回来,读书又何必为考试、为成绩?那是为自己读,不是为数字读。记得我以前在美国教书的时候,学生的表现都不错。我就试着教点深的东西,并提出很难的问题考他们。
  有一次,一个学生答对了。我高兴极了,说:"Extracredit(加分奖励!)"
  从此,每次问问题:学生们总先问:"有没有加分?"
  渐渐,我发现他们对"加分"的兴趣,超过了"作答"。没有"加分"的题目,他们甚至懒得答。我发现自己错了,以为加分的奖励能促进学习,却给了学生错误的导向,使他们把"学习的快乐",转为"加分的快乐"。
  当学习只为分数,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与乐趣。失去乐趣的学习,则是最痛苦的工作。
  当生活与书本产生共鸣
  学习应该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几千年前,老祖宗写在竹简上的字,我居然看懂了,知道那驻防边塞的军人,有着怎样的思乡情怀。
  浩瀚的英文典籍,只因为学了英文,就一下子对我有了生命。虽然还不能全懂,但我会翻字典,我也会猜;愈猜愈懂,愈懂愈会猜了。
  到寒山寺,令我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去灵隐寺,让我想起《济公传》里的癫僧。登岳阳楼,使我想起范仲淹;上黄鹤楼,让我想起崔灏。
  到角板山,使我想到地理课本里说的"河阶地形";到横贯公路,令我想起河川准点下移造成的"回春作用"。连站到挪威的山头,都让我眼睛一亮:
  "那不是'冰斗'?那不是'羊背石"吗?"
  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初中二年级,物理老师说"热的地方气压低,冷的地方气压高,高气压往低气压移动"时,我大叫:"对!对!"
  因为当我家失火时,我就感觉到"那阵风"。
或许您还会喜欢:
柜中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窃丹从现如今往上推算,距今天一千一百八十三年前,天下正是大唐宝历二年,当朝的皇帝自然姓李,单名一个湛字,是为唐敬宗。这一年,这位皇帝恰满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少,人也生得精神漂亮。据大明宫的老宫女说,当她们的陛下在大明宫别殿里呱呱坠地时,六月的火烧云正一望无际,太液池的白鹤竟一起飞上云霄,翩翩展翅环绕住整座宫殿,悠扬的鹤唳声就连太极宫都能听见。 [点击阅读]
虎妈战歌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耶鲁教授育儿经第一部分第1节:译者序(1)本书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两个女儿和两条狗。伴随着钢琴激越的音符和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她们又是怎样荣登卡内基音乐圣殿,演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经典之作。你或许以为,这个故事想告诉读者—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中国父母比西方父母更优秀。 [点击阅读]
簪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65 人气:2
摘要:【第一簪春灯暗】☆、一恶名昭彰(一)暗夜中,忽然有暴雨倾泻而下,远远近近的山峦峰林,长长短短的江河峡谷,全都在突然而至的暴雨中失去了轮廓,消渐为无形。前方的路愈见模糊。长安城外沿着山道满栽的丁香花,也被倾泻的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一团团锦绣般的花朵折损在急雨中,堕落污泥道,夜深无人见。 [点击阅读]
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感谢我妻子艾琳·考威尔,感谢她的爱和支持,感谢她在编辑方面给我许多出色的建议,感谢她在这25年中与我深入、有益的沟通。感谢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的编辑米歇尔·霍瑞和亚历山德拉·奥西,感谢他们热情而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以及他们对这本书的信任。 [点击阅读]
九重紫
作者:佚名
章节:34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争执窦昭觉得自己可能活不长了。老一辈的人常说,梦死得生,梦生得死。她这些日子总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坐在开满了紫藤花的花架子下摆动着两条肥肥的小腿,白白胖胖像馒头似的乳娘正喂她吃饭。有风吹过,垂落的紫藤花蔓挤在一起,累累迭迭的紫藤花籁籁作响,像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小姑娘。她觉得有趣,笑嘻嘻地跑了过去,抓住一根藤蔓,顺手就揪下了一朵盛放的紫藤花来。 [点击阅读]
婚姻潜规则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婚姻是人们最终的归宿。爱情与婚姻共同构成了人生两大主题。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没有婚姻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与婚姻注定将捆绑在一起。都说爱情是生命的一场意外,这场意外却每天都在上演。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两个人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爱情就在煎熬和考验中演绎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忽然某一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合适的人,婚姻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点击阅读]
水煮三国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第一课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通俗地说来,无论富家儿郎或寒门子弟,无论市井小民或工商巨贾,每个人都在用他自己的理念决定、进入他的生存状态,并且把他的生存状态解释为成功、失败或者命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点击阅读]
遇险自救全攻略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在世,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谁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平平安安、幸福快乐。相信这也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是,人生之路多坎坷,在现实生活当中,随时都会有意外事情的发生,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随时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与险境。关于人生,尼采曾这样说道: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点击阅读]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靠姿色靠青春不如靠能力前言如果说“女人十八一枝花”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二十几岁的女人则是盛开的花,相较于“十八”这只花骨朵来说,更加成熟、有魅力。二十几岁的女人有着年轻的容颜、**的活力、对生活的渴望;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也有着不太成熟的性格、初为**的羞涩,对生活的迷茫……总之,二十几岁的女人拥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同时,这些与众不同时刻决定着自己一生的命运。 [点击阅读]
帝凰神医弃妃
作者:佚名
章节:270 人气:2
摘要:【简介】试问女子的贞洁有多值钱?大婚当天,她在郊外醒来,一件薄纱、一身吻痕,在众人的鄙夷下,一步一个血印踏入皇城……她是无父无母任人欺凌的孤女,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铁血王爷。她满身是伤,狼狈不堪。他遗世独立,风华无双。她卑微伏跪,他傲视天下。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人,却阴差阳错地相遇……一件锦衣,遮她一身污秽,换她一世情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