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万物有灵且美 - 《万物有灵且美》书评——James Herriot的乌托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人总是会对自己可望却不可及的事物有着异常执着的向往,比如太阳,比如完美,比如永恒,比如桃花源,比如James Herriot的乌托邦。是的,当一个世界美好到James Herriot笔下所描绘的情形,是可以称之为“乌托邦”的。在拉丁文中,“乌托邦”这个单词有两种含义,“美好的地方”和“永远也无法到达的地方”。我 们能在他书中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美好并且永远也无法到达的世界。我想,当哈利医生和西格医生在战争开始后接到皇家空军的一纸征兵通知的时候,德禄镇的居 民和他们的家畜、宠物,这个“美好的地方”似乎瞬间就成了“永远也无法到达的地方”。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远离原始的现代社会,人生被社会的各种规则所制约。在一个孩子刚刚成长出自己的意识时,就被送进学校,接受系统的批量化的加 工。这样的加工要延续长达数十年,跟一个人的心智成长同时进行。就好像将一只幼猫塞进线条优美的玻璃花瓶,直到成长完成,猫咪的身体也长成一只线条优美、 形体精确的花瓶。通过一道道检测手段,最终作为一只合格的花瓶猫进入社会,曲线玲珑地将自己摆放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直到死去。在这个充满花瓶猫的环境里, 一切价值观都是以花瓶猫为标准的,一旦有一天一只正常的猫咪昂首挺胸进入花瓶猫们的世界,就会被斥之为“怪物”,并被抓住改造,重塑成一个花瓶猫。后果有 两种:不管改造过程多痛苦,最终改造成功,正常猫咪也变成了花瓶猫,世界恢复和平;或者另一种,正常猫咪的改造因为客观或者主观因素而失败,于是在这个一 切像花瓶猫看齐的社会中,正常猫咪无处容身,不知所终。当然,身体的感受是直接的。被扭曲被挤压会有痛苦,身体会条件反射地进行抵抗,但是意识的改变有时 候却是自己根本察觉不到的。尤其是身处一个充满盲目价值观标准的社会,很容易就迷失其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一只思想上的花瓶猫,曲线玲珑地将花瓶猫价值观贯 彻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发扬光大、悠远传承。
  哈利医生的故事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浓缩成两大元素,好人和好动物。Herriot先生在喋喋不休、事无巨细的叙述中用哈利医生遇到的所有人和 动物堆积出一个近乎原始的社会。在这个世界里,看到的是没有沾染花瓶价值观,没有发育成长的正常幼猫。那些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各具情态的动物和它们的主 人们,仿佛处在完全脱离现实的原生态。有的只是最淳朴的善良,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动物们仿佛具有人性*,或者换句话说,人的身上那些天然的动物性*还没有消 失。所以,德禄镇的居民们跟他们生活中那些可爱单纯而且原始的动物其实是一样的,处于一种未开发的原生状态。我们看到的是宠物和它们的主人对一件事会做出 同样的反应;我们看到的是毫无掩饰加工的喜怒哀乐;我们看到的是行动与内心一致的真诚坦率。试想一下,你究竟有多少次,是生气却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发怒,高 兴却碍于身份不好意思欢呼雀跃。在人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圆滑处事得体处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按照标准化的花瓶来塑造自己的思 想。
  人类没有办法回到那个一切都是那么纯朴自然原生态的社会环境中去。曲线玲珑的花瓶猫是无法在自然环境下生存的,他们已经丧失了在自然中的生存 能力。但不管如何后天加工改造,潜意识里仍然存留着他们张牙舞爪的最原始形态的记忆。这也是为什么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渴望着喜怒可以形于色*、内 心可以和行动一致的率性*生活。我们都囚禁于这个花瓶价值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做不到打破自己的花瓶率性*而为。我们能做到的,也许只有在Herriot先 生的书中寻找那个没有花瓶猫的乌托邦,在幻想中平衡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渴望,渴望那些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渴望Herriot先生的乌托邦。虽然虚幻, 但是却如此的美好。当我们沉浸在乌托邦的幻想里无法自拔的时候,当我们用乌托邦世界里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也许我们能够让自己的现实生活无限接近 Herriot先生书中的美丽新世界。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间失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南非洲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南非洲历险记--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1854年2月27日,有两个人躺在奥兰治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下,一边闲谈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河面。这条被荷兰殖民者称作格鲁特河,被土著霍顿督人称作加列普的奥兰治河,可以与非洲大陆的三大动脉:尼罗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相提并论。像这三大河流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高水位、急流和瀑布。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