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 第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富勒顿、哈里森和利德贝特律师事务所享有盛誉,那幢楼是典型的老式建筑。时光飞逝,如今事务所再也没有谁姓哈里森或者利德贝特啦。除了一位阿特金森先生,一位年轻的科尔先生之外,还有一位是杰里米.富勒顿先生.当年事务所的创办人之一。
  富勒顿先生是个干瘦的老人,面无表情,声音严肃而冷峻,目光出奇地敏锐.他的手放在一张信笺上,这信他刚刚读过。他低头又读了一遍,仔细地品味着其中的含义.然后他抬起头,打量着信上介绍的这个人。
  “赫尔克里-波洛先生?”他面前的这个人上了年纪,是个外国人,衣着十分潇洒,只是脚上的漆皮鞋不太相配.富勒顿先生心中瞎想.那鞋恐怕太紧了点吧,从他的眼角隐约地能看出他在忍痛-个好打扮的外国人。而大家都说他的好话让他来找我,像犯罪侦察处的亨利.拉格伦警督,连大伦敦警察厅总部退休的警监斯彭斯也替他担保。
  “斯彭斯警监,是吗?”富勒顿先生说。
  富勒顿认识斯彭斯。在任时工作干得漂亮,比他职位高的人都十分赏识他。他脑海中隐约还记得一些。有桩案子办得轰动一时.妇孺皆知;从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了不得的,像是老套路,事实上不然。那还用说!他记起他的侄子罗伯特插手过那桩案了.是助理律师.凶手心理变态,似乎懒得为自己申辩.给人的感觉是只求受绞刑(当时按罪量刑应处以绞刑).哪像现在只判十五年监禁.或者若干年有期徒刑。完全不是一回事.杀人偿命——真可惜绞刑已经废除。
  富勒顿心中暗自思忖着.如今的暴徒们觉得杀个人没什么了不得.一旦把人杀死了,没人认得出你来。
  斯彭斯负责此案的调查,他话不多,顽强地坚持他们抓错了人.结果他们真的抓错了人,找到证据证明他们抓错人的是个外国人.是个比利时警方退休的一名警探。年纪肯定不小。现在很可能已经老糊涂啦.富勒顿心想,不过我还是谨慎为好.他想要得到的是一些信息.给他提供信息肯定错不了.因为他几乎没有对这件案子有用的任何信息。这是一桩儿童被害案。
  富勒顿先生也许觉得自己能把作案者猜个八九不离十.但他又没那么确信.因为至少有三个嫌疑人。三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是凶手。他耳边回响起“心理不健全”、“精神病医生的报告”之类的话来.毫无疑问.案件会以这样的话告终。不过.在晚会上淹死一个孩子-还是比较奇特。虽然有过学生不听警告,乘搭陌生人的车,没有回到家中,反而在附近砾石堆中找到了尸体。两桩案子大不相同。砾石堆。是哪年的事哟?都过去好多年啦。
  思索了四分钟左右.富勒顿先生滑了清嗓子(听得出他得了哮喘病),开口说话。
  “赫尔克里-波洛先生,”他又喊了一句,“我能帮您什么忙?我想您是为乔伊斯.雷诺兹这位小姑娘的事来的吧?好歹毒的勾当。真是歹毒.我不知道能帮您什么忙.对此案我知之甚少。”
  “要是我没弄错的话,您是德雷克家的法律顾问吧?”
  “嗯,是的,是的。可怜的雨果.德雷克。人真不赖.从他们买下苹果林宅定居下来我就认识他们啦,过了好些年啦.叫人伤心的是,有一年他们门在海外度假时他患了骨髓灰质炎。他的心理健康并未受到什么损害。不过,他一向是个优秀的运动员,擅长多种运动项目,这种事发生在他身上真让人伤心。得知自己终生残疾了哪能不叫人伤心呢!”

  “您似乎还负责卢埃林-斯迈思夫人的法律事务吧?”
  “对,是他的姑母。她身体垮了之后搬到这里来的,好住得离侄儿侄媳更近一些。买下了中看不中用的石矿宅。花了大价钱,值不了那么多-不过她不缺钱。阔得很。她本来可以找到一所更漂亮的房子的,但是吸引她叫她着迷的是采石场。她请来了个园艺家,我相信那人有两下子。英俊潇洒,留着长发.却还真有能耐。他在石场花园里埋头苦干,最终赢得了荣誉,《家居与园林》杂志等还介绍了他。对,卢埃林-斯迈思夫人善于用人。不仅仅因为小伙子英俊就栽培他.有些老太太老糊涂了,常常这么做。但这个小伙子在他那一行中却是数一数二的.我有点扯远啦,卢埃林一斯迈思夫人死了快两年啦。”
  “死得十分突然。”
  富勒顿瞪了波洛一眼。
  “噢,不,我不觉得。她心脏不好.大夫们尽量劝她不要多活动.可她不受人支配。她也从不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忧。”咳了几声嗽他接着说,“我们好像没有在谈您来时说的事。”
  “也未见得。”波洛回答道,“要是您不反对的话,我想就另一件事问几个问题.您能不能告诉我一些关于您的一个叫莱斯利.费里尔的职员的事。”
  富勒顿先生吃了一惊。“莱斯利.费里尔,”他说,“莱斯利.费里尔.让我想想.您看找还真差点忘了他叫什么。对,对,没错。让人用刀砍死啦,对吧?”
  “我说的就是他。”
  “啊,不能说我能告诉您很多情况,毕竟过了那么多年了。是在一天深夜在绿天鹅酒店附近让人砍死的。没抓住!凶手.我敢说警方不是没有嫌疑对象,只不过主要是未能取得证据而已。”
  “作案动机是出于感情纠葛?”波洛问道。
  “是的,我觉得一定是的,出于嫉妒.他和一位有夫之妇一直有来往。她丈夫开了家酒店,就是伍德利新村的绿天鹅酒店.很不起眼。后来小莱斯利跟别的女人勾搭上了-据说还不止一个女人.他挺能博得姑娘们的好感,闯过一次祸。”
  “作为您的雇员,您对他满意吗?”
  “总的来说不太满意。他有他的优点,对待客户很有礼貌,签约见习期间也很好学.要是他能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而不到处拈花惹草的话情况就会好多啦.用我这种老眼光看,那些女孩子都配不上他。有天晚上在绿天鹅酒店发生了争执,莱斯利.费里尔在回家的途中被杀。”
  “您觉得应该是某个女孩子,还是绿天鹅酒店的女东家该负责任呢?”
  “事实上,这桩案子谁也弄不清.我觉得警方的观点是说出于嫉妒-但是-”他耸了耸肩。
  “可您有些怀疑?”
  “啊,怀疑过。”富勒顿先生回答道。
  “我觉得您似乎认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嗯,我宁愿相信证据.警方也宁愿有更多的证据。我记得检察宫认为不成立。”

  “有可能大相径庭?”
  “对,可以列出几种理由。小费里尔性格不太稳定,出身不错,慈爱的母亲-是个寡妇。父亲不太尽人意,让妻子吃尽了苦头。我们的小伙子有点像父亲.有一两回他跟一帮可疑的人混在一起.我假定他无罪,他还年轻,但我警告他别跟坏人纠缠在一起,别与一些不法行为联系太紧密。坦率地说,要不是为了他母亲,我不会留他干下去。他年轻,也有能力.于是我警告了他一两次,以为可以奏效。但是如今风气太坏了,十年来一直有增无减。”
  “您认为可能有人把他拉下水了,是吗?”
  “很有可能.跟这种人一旦纠缠上了,就有危险.一旦想泄密.背上让人捅几刀早己屡见不鲜啦。”
  “没有目击者?”
  “没有。谁也没看见。怎么可能看见呢?干这种事,人家早已安排妥贴.让人证明作案时不在现场,诸如此类的。”
  “说不定还是有目击者。一般人想不到她会在现场,比如说一个孩子。”,“在深夜?在绿天鹅酒店附近?几乎不可能,波洛先生。”
  “兴许,”波洛坚持着自己的观点,“那孩子也许还记得.孩子从朋友家回来,说不定离自己家不远啦.她可能是抄小道从篱笆后面看见什么啦。”
  “波洛先生,您的想象力太丰富啦.您所说的我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我不觉得,”波洛答道,“有些事情还真是让孩子们瞧见了。人们常常没料到他们会在场。”
  “但他们肯定会一回到家就讲起自己的所见所闻吧?”
  “也许不会,”波洛说,“也许他们弄不清是怎么回事.要是见到的事很恐怖的话尤其如此。孩子们回到家里一般不会讲起看见了一起车祸或者某种暴力事件。他们守口如瓶,从不对人讲起,却不断地回味着。有时他们感到十分开心;因为自己知道某个秘密.一个藏在心底的秘密。”
  “他们总该对自己的母亲讲吧?”富勒顿先生说。
  “我不清楚,”波洛答道,“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有很多事情孩子们都不愿对母亲讲。”
  “您能否告诉我,您对莱斯利.费里尔一案为什么如此感兴趣?这个年轻人丧生刀下实在可借,但是如今这类事情早已屡见不鲜啦。”
  “我对他一无所知.我之所以想要了解他,是因为他死于非命,并且时间不太久.说不定其中有重要线索。”
  “波洛先生,”富勒顿先生语气有点尖刻,“我实在有些弄不懂您为什么要来找我,也不知道您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您总不能怀疑乔伊斯.雷诺兹之死与这位有能力却犯过不少小错的年轻人几年前的死有什么联系吧?”
  “人可以怀疑一切,”波洛反驳道,“从而了解得更多。”
  “很抱歉,破案就是得找证据。”
  “您大概听说过,好几个证人都听见死者乔伊斯这姑娘说过她亲眼目睹过一桩谋杀案。”
  “像这种地方,”富勒顿先生说,“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传遍了。而且,传的过程中免不了添油加醋,根本不值得去相信它。”
  “您说的也有道理。”波洛说,“我调查过,乔伊斯才十三岁。九岁的孩子有可能会记得自己所目击的事一有人开车撞人后溜走啦,在漆黑的夜里有人持刀搏斗啦,或者一位女教师被人掐死啦,等等-这些兴许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她对具体发生的是什么事又不甚清楚,于是她守口如瓶,脑海中不停地回味着.后来慢慢淡忘了.突然发生的某件事或许能唤醒她的记忆.您觉得这有可能吗?”

  “嘿.对,对.但是-但是我觉得还是有点牵强。”
  “我听说,这里还有一名外国姑娘失踪了。她是叫奥尔加还是索尼亚-姓什么我不知道。”
  “奥尔加.塞米诺娃.对,没错。”
  “恐怕.不太值得信赖吧?”
  “对。”
  “她是不是伺候您刚说过的卢埃林-斯迈思夫人?就是德雷克夫人的姑母-”
  “对.她请过几个女孩子伺候她-其中还有两个外国姑娘。我记得.一个刚来就跟她闹翻了;另一个心肠还好,可就是太笨。卢埃林-斯迈思夫人无法容忍蠢人.最后她请到了奥尔加,这最后一次冒险却很成功,那姑娘很合她的意.要是我没记错的话,她不太漂亮,”富勒顿先生说,“她个子不高.矮胖矮胖的,不苟言笑,邻居们不太喜欢她。”
  “但卢埃林-斯迈思夫人却喜欢她。”波洛提醒他说。
  “她一步都离不开她-这么依赖她,很不明智。”
  “嗯,的确如此。”
  “我敢肯定,”富勒顿先生说,“我告诉您的这些您早就听说过啦,这些早都传遍啦。”
  “我听说卢埃林-斯迈思夫人给女孩子留了一大笔钱。”
  “简直令人震惊,”富勒顿先生说,“卢埃林一斯迈思夫人的遗嘱许多年里都基本未变,只是增添了一些慈善机构的名称,或者有些财产继承者死了,于是划掉他们的名字,我似乎又在跟您说起一些您已经打听到了的事,不知您还感兴趣不.她主要的财产一般都指定由她的侄子雨果.德雷克夫妇继承。德雷克夫人也是他的表妹,就是说,她是卢埃林一斯迈思夫人的外甥女.他们二人中谁先过世财产就由活着的一方继承.遗嘱上给慈善机构以及几个老仆人也留了不少东西。但她最后一次对遗嘱进行更改是在她死之前三周,不是由我们事务所起草的文件,是她手写的一个补充条款.其中提到了一两家慈善机构-没有以前那么多-老仆人们什么也得不到.全部财产几乎都由奥尔加.塞米诺娃一人继承,说是为了感谢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简直太令人震惊了,根本不像卢埃林一斯迈思夫人以前的所作所为。”
  “后来呢?”波洛问。
  “您大概也听说过啦.根据专家鉴定,这个附加条款纯属伪造,只是有一点像卢埃林-斯迈思夫人的字体,如此而已.斯迈思夫人不喜欢用打字机,常常叫奥尔加替她写私人信件,尽量模仿她本人的字体,有时还让她签上自己的名字。奥尔加这样做过许多次.据说卢埃林-斯迈思夫人去世后.奥尔加变本加厉,甚至觉得自己模仿老夫人的字体简直可以乱真啦.但是瞒不过专家的眼睛。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你们当时还准备采取更多的行动来辨别这个文件的真伪吧?”
  “没错。然而在此期间那姑娘不耐烦了,正如您刚才所说的,她-失踪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2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