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拖延心理学 - 第1章拖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章拖延
  —— 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
  新年元旦来临了—— 一个你下决心痛改前非的好时间。但是经过了通宵庆祝,何况电视上还在直播学院季后橄榄球赛,谁还有时间对自己做认真的反省呢?到了一月份的末尾,当你的一个朋友按照计划早已成功减肥9斤,你的另一个朋友开始清理税务问题的时候,你才打定主意决心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将决不再拖延!”
  拖延,是一个可以唤起我们每个人不同记忆的词。如果你站在幸运者的队伍里,没有受到过拖延的严重折磨,你的脑海里或许会出现一个躺在吊床上的家伙,在应该到草坪除草的时间里,满足地喝着冰镇茶。但是如果你有过拖延的问题,你脑海中出现的形象很可能就没有这么愉快了:一张乱糟糟的书桌——被埋在一堆杂物中几乎无法找到;很多老朋友的脸——多年来你一直想给他们写信,却一直也没有写;校园生活的记忆——都是一些通宵赶时间的场面;一个至今还等着你去完成的项目……
  在字典中,动词拖延(procrastinate)的定义是“推迟,延后,延缓,延长”,由两个拉丁词所合成: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mi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拖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问题,埃及有两个词都可以翻译成“拖延”,这两个词都跟生存有关。其中一个词暗指拖延是一个有用的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做的工作和因冲动而牺牲的精力,从而达到保存能量的目的。另一个词暗指拖延是一个有害的习惯,是在完成一件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完成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懒惰,比如在尼罗河洪水周期的合适时间里没有去耕作田地。1751年,一个信使正在等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写完那篇迟迟没有呈交的文章的时候,塞缪尔写下了以下一段关于拖延的文字:“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自从我们的第一本书出版之后,拖延问题也日趋上升。2007年,据估计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报告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而且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问题影响到了25%的成年人。超过95%的拖延者希望减轻他们的拖延习性,因为这令他们表现不佳,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够满意,他们因此而感到痛苦。既然我们有心想要消除拖延,为什么做到这一点就这么难呢?为什么我们会拖延?研究没有对此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拖延者不存在一个典型的概貌,因为“由各种心理变数构成的心理网络看上去十分复杂”。
  不过有一个原因可以排除在外:研究显示,智力和拖延没有关系,所以你可以忘掉“只有当你才智超群的时候才能摆脱掉拖延”这样的想法,你也不该认为拖延是低智商的表现。在拖延问题上,男人比女人要“略胜一筹”,也有证据显示年纪越大拖延越少。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不再想浪费他们有限的时间,或者是因为他们已经退出了竞争的舞台,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终于跟真实的自己相处融洽,对自己取得的成就甚为满意——或者相反。
  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可能染上拖延的瘟疫。在升级和其他一些评估的持续压力下,学生会推迟写作论文和复习迎考的时间,当时间已经不多的时候才去死记硬背和临时抱佛脚。自由职业者只有依靠自觉才能在他的行当中生存——但是很多人却发现,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将事情耽搁一旁。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企业环境中,有些人不但不去跟上快速的节奏,反而减缓了自己的脚步。那些被官僚主义的繁琐手续搞得晕头转向的人常常将事情高高挂起,而不去及时完成必要的(也是乏味的)的操作。在家里,拖延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清理地下室、油漆卧室、置换一个新手机,等等,谁没有被家里那些拖着没做的事务搞得不胜其烦呢?
  我怎么知道我是在拖延呢
  人们经常不知道怎样辨识出真正的拖延,有时候我们只是将事情延后处理,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做每一件事,或者因为我们做事有所节制,需要一定的放松和休息,这两者的区别非常重要。要弄清拖延有没有成为你的一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它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在拖延问题让有些人痛苦不堪的同时,还有一些人却安然无恙,并没有感到它是多大的一个问题,这里有几个例子。
  有些人喜欢忙忙碌碌,各种事务和活动排满了日程表;赶着做完一件又一件事情,他们喜欢紧张的压力,没有想过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也有一些人喜欢生活过得轻松一点。他们可能会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完一件事,但是并不急于求成;他们没有背负任何特别的压力。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刻意地选择拖延。他们决定将事情延后,可能是因为有些事情并不重要,又或是因为他们想要在做出决定或者付诸行动之前好好地想一想。他们拖延是为了利用这样的时间好好思考,让自己有所选择,或者想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有时候,事情好像一下子全都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暂时来不及应付,我们也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可能有一天,当你的亲戚前来造访,你的孩子需要你送他去上学,你的冰箱也在那个时候罢工了,你的税收交付日第二天就要到期了。像这样的情况,有些事情必须随它去——按时完成每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面对无法把每件事都做好的情况,那些接受自己能力有限这个事实的人不太会为此过于烦恼。

  有些人不会为他们的拖延烦恼,是因为这些现象发生在无关紧要的领域内,而重要的事情基本上都能被准时完成。虽然拖延在他们的生活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它们基本上微不足道。
  还有些人不会烦恼,是因为他们没有估计到任何闲难,他们也不承认自己在拖延。他们或许对要花多长时间完成一项任务过于乐观,他们始终低估自己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有些人是“乐观的社会活跃分子”,他们利用社会活动转移对拖延的注意力,并且乐在其中。他们外向开朗,过于自信,认为自己今天虽然拖延了一些事情,但是以后总会成功。
  内在后果与外在后果
  与此同时,另一些人的拖延却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拖延给拖延者造成的内在后果,就是他们必须承受某些内在情绪的折磨,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对一个旁观者而言,很多这样的人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可能非常成功,他们或许是一个埋首公司业务的律师,或者是一个兼顾三个孩子、志愿者工作和正常上班的妇女。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感到极度辛苦。他们对自己感到挫败和愤怒,因为拖延使他们无法完成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虽然在外表上他们一切顺利,但是在内心他们却备受煎熬。
  拖延不仅会引发内在的痛苦,也会产生严重的外在后果。有时候,如果你未曾料想到拖延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外在后果会让你大吃一惊。有些后果是轻微的,比如因为没有及时支付而造成的一笔小额罚款,但是很多拖延者最终必须承受在工作、学业、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上的重大挫折,他们会失去很多对他们相当重要的东西。有一个律师就因为延误了很多次出庭时间而被取消了律师资格。我们认识一个男人,他因为工作上的拖延而影响到家庭生活,他的妻子再也无法忍受而离开了他,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他为了赶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工作而取消了他们为结婚周年庆所安排的夏威夷旅行;一个会计告诉他的经理说因为他的妻子住进了医院,所以没能及时完成交办的任务,那个经理打电话到他家里,是他的妻子接的电话,他因为欺骗而被解雇;一个抵押贷款经纪人不去审核贷款申请,反而把时间花在帮助别人学习新的计算机软件上,他丢了工作,不得不举家搬到一个花费不那么昂贵的社区,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拖延怪圈
  许多拖延者发现,拖延似乎有其自身的生命和意志。他们将之比拟为乘坐在一辆过山车上,情绪随之起起落落,虽然他们想要事情有所进展,但是最终却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他们开始了一项新的任务,并努力想要完成它,在这个过程中,一连串的思绪、情感和行为波动影响了他们,它们呈现出诸多共性,我们称之为“拖延怪圈”。
  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体验。你或许在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内都挣扎在这个怪圈当中,或者,你也可能从头到尾只需要几个小时就经历了一个怪圈。
  1.“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在一开始,拖延者往往信心满满。当你刚刚接受一个任务时,总觉得自己这一次一定会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将它完成。虽然你感到自己不能够或者不愿意马上就开始,但是你还是相信:不管怎么样,事情不需要你做什么特别的安排,总会自然而然地启动。只有当一段时间过去之后,你发现这一次的情况并不比以前好多少的时候,你的希望才变成了担忧。
  2.“我得马上开始。”
  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了,这一次想要好好做的幻想破灭了。你开始焦虑,压力也逐渐加重。你不再盼望自己会自发地开始上手做事,开始感到需要马上得做点什么,但是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以你还是抱着一些希望。
  3.“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时间又过去了,你还是没有上手做事,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如何有一个理想的开端,甚至也不再是如何给自己做事的压力,而是一种不详的预感取代了所有那些剩余的乐观情绪。想到自己可能永远也不会开始,你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那些可能会永远地毁了你生活的可怕后果。此时,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几近瘫痪,同时,一连串的想法在大脑中打转:
  a.“我应该早点开始。”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你意识到已经无法挽回了,只能沉痛地责备自己。如今站在悬崖边缘,你后悔不已,知道你应该早一点开始做事。一个拖延者这样说道:“我处于不停的哀叹之中。”
  b.“我可以做任何事,除了这件……”在这个阶段,除了这件被避开的事情,拖延者什么事情都愿意做。重新整理书桌,清理房间,或者尝试按照新的食谱饮食,要做这些事情的强烈愿望突然变得无法抗拒起来。当初那些事情还没有这么繁重,但是你却避而不做,现在它们迫切需要你马上开工,但是你此刻却在做其他一些事情,忙得不亦乐乎,并以此来安慰自己,“好,至少我做成了一些事情!”那些转移你注意力的事务,有时候让你处理得效果显著,以至于你相信在那件事情上你也正在大步迈进,但是最终,它仍然有待你去完成。
  c.“我无法享受任何事情。”许多拖延者想要通过一些愉快的、立竿见影的活动让自己分散注意力。他们可能会去看电影,做运动,与朋友们待在一起,或者在周末去做徒步旅行。虽然你努力让自己自得其乐,但是还有事情没有做完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你所感受到的任何一点快乐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负疚、担忧和厌烦。

  d.“我希望没人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却没有一点眉目,拖延者开始感到惭愧。你不想任何人知道你的窘境,所以你可能会通过种种方式加以掩盖。你让自己看起来很忙,即便你不在工作;你创造一种事情不断取得进展的假象,即便你根本就没有迈出过第一步;你或许会躲藏起来——避开办公室,避开同事,避开接电话,你会避开任何会揭示真相的接触。随着掩盖行为的继续,你可能会通过精心编织的谎言来掩饰你的延误,同时内心却深感自己心术不正。(当人们对你祖母的去世深表哀悼的时候,你心里明白她活得好好的,正在佛罗里达玩桥牌呢。)
  4.“还有时间。”
  虽然你感到负疚、惭愧或者欺骗了别人,但是你继续抱着还有时间完成任务的希望。虽然你脚下的地面正在崩裂,但是你还是试着保持乐观,盼望着“缓刑”的奇迹能够出现。
  5.“我这个人有毛病。”
  此刻你已经绝望了。早点开始做事的良好意图没有实现;负疚、惭愧和痛苦也无济于事;盼望的奇迹也没有出现。对是否能完成任务的担忧变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惧:“是我……我这个人有毛病!”你可能会感到自己缺少了什么其他人都具有的某些东西一自我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运气。无论如何,他们能行!
  6.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到了这个时候,你不得不在背水一战还是弃船逃跑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道路之一:不做
  a.“我无法忍受了!”内心的压力让你不堪忍受。时间已经很少了,这个任务在剩下来的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看来没有完成的可能了。因为你无法再忍受那种难受劲,要摆脱这样的折磨看来超出了你的能力和忍耐力。心想,“我再也受不了了!”你终于觉得挣扎着要去做完这件事的痛苦实在是太巨大了,你逃跑了。
  b.“何必庸人自扰呢?”在这最后的阶段,你可能会评估一下剩下来没有做的事情,认定这一次要想顺利过关实在太迟了。根本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件最初计划得好好的事情。现在你做出的任何努力都不会创造出你当初想象的结果,所以何必庸人自扰呢?你放弃了。
  道路之二:做——背水一战
  a.“我不能再坐等了。”此刻,压力已经变得如此巨大,你再也不能坐等哪怕一分钟。最后期限如此临近,或者你的偷懒让你如此痛苦,以至于你终于感到做些什么总比无所事事要好。所以,你就像一个关在死囚牢里的犯人一样,把自己托付给了那无法逃避的命运……你开始做事了。
  b.“事情还没有这么糟,为什么当初我不甲一点开始做呢?”让你惊讶的是,事情并没有像你所担心的那样糟糕。虽然它很困难,令人痛苦,或者招人厌烦,但是至少你已经上手在做呢——这让你大松了一口气。你甚至可能还发现自己乐在其中!所有你所受的折磨看来根本是不必要的,“为什么当初我没有上手做呢?”
  c.“把它做完就行了!”胜利在望,事情马上要做完了。你在跟时间赛跑,不容许自己浪费一分一秒。当你在大玩特玩,将自己推向极限的冒险游戏时,你已经没有任何奢侈的多余时间可以用于计划、完善或者提升自己所做的事情。你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你究竟是否能够将它完成。
  7.“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当那个任务最终无论是被放弃了还是被完成了,拖延者通常会因为如释重负和精疲力竭而近乎崩溃,这几乎变成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虽然历经磨难,但是毕竟已经过去。再经历哪怕一次这样的折磨都让你无法忍受,所以你毅然决然地下决心从此不再踏入那个怪圈一步。你发誓,下一次你一定早一点开始,控制好焦虑情绪,严格按照计划,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你已经打定主意,意志也非常坚定一直到下一个任务再次出现……
  就这样,随着一个放弃拖延行为的坚定誓言,这个拖延怪圈就画上了句号。然而,尽管他们诚心诚意痛下决心,大部分的拖延者都会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怪圈挣扎。
  拖延的根源
  当我们询问拖延者,是什么因素将他们带到了拖延这条路上的,他们一般会这样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社会!无论何时,别人都期待你有完美的表现。面对这么多的压力,我们无法及时应对。”无疑,在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的确处于各种各样要求的轰炸之中,这占据了我们全部的时间和空间。在我们这个时代,成功的定义是拥有金钱、权力、声誉、美貌和才华——拥有所有这一切。简而言之,成功可以用完美这个词加以定义。不过,它的潜台词却是:“如果你没有拥有所有这一切,那么你肯定哪里出了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匆忙步伐中,在事事的高标准、严要求中,我们中很多人躲进了拖延的避风港,这难道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吗?
  但是除了身处高压力、高要求的社会这个原因之外,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造成了一个人的拖延。如果身处现代社会是拖延唯一的原因的话,那么每个人就都成了拖延者了。也有很多人,在面对社会压力的时候呈现出其他一些苦恼的症状,比如工作狂、抑郁症、酗酒、吸毒上瘾和恐惧症;同时也有人在全天候的压力下却能茁壮成长。
  为了理解你为什么会选择拖延,作为你应对压力的基本策略,我们必须到你个人生活中寻找原因。我们希望你考虑一下它在你的生活中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早期记忆
  你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次拖延吗?那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你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上拖拖拉拉?那时你多大?是在读小学还是中学……?甚至更早?后来结果怎样?你当时的感受又是什么?我们这里有一些拖延者向我们描述他们早期记忆的例子:
  我记得那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被布置写一篇作文。我们要写两个段落的山景,第二天交上去。我记得,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我就很害怕。我该写些什么呀?整个夜晚,我都在为此担心,但是我还是没写。最后,在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我妈妈帮我写了这篇作文,我抄了一遍交了上去。那个时候,我如释重负。但是,我也感觉自己是一个说谎者。后来,那篇作文我得了个“优秀”。
  我不能确切地记起任何事,只是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好像我妈叫我去做什么事情,但是我不想做。
  我以前常常匆匆忙忙做完我的家庭作业,好早点出去玩。在我出去之前,我父亲要检查一遍。他总是会找出一些我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不得不重做一遍;或者他会自己另外给我布置一些作业。后来,我终于意识到,我作业做得多快多好都没有关系,他只是想让我忙起来,这样我就没有时间出去了,除非他允许。从此之后,我就不想快点做完作业了,我只是坐在那里胡思乱想混时间。
  五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里表现很好,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我。那一年,我班的一群女生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她们不让我加入,就因为我是老师的宠儿。她们取笑我是乖乖女,我觉得这成了我的一个污点。我记得当时我作了一个决定:我永远都不想再成为老师的宠儿了,所以我不再努力学习,并且开始拖延,就是这样。
  对于很多人来说,拖延的早期症状都发生在学校里——这是一个年幼的孩子,进人我们这个竞争大社会的第一个台阶。许多学校都把学习能力作为区分学生表现好坏的主要因素,所以你或许会将自己看成班里的一个A等生、C等生或者F等生。学校里的社交派系通常也是建立在这些区分上的。所以,那些头脑分子、体育分子和派对分子,可能会捉弄其他派系的学生,以确立自己在等级上的优越感。同龄人怎么看你,对一个人在学习上和社交上的自信有很大的影晌。即便在离开学校很多年之后,很多成年人还是会以他们孩提时获得的头衔来认识自己。
  人们可能会一直为自己在学校里存在的一些学习问题耿耿于怀——阅读障碍,不会做数学题,注意力涣散,信息处理有问题,或者演讲问题。虽然多年来他们可能已经提高了在这些方面的技能,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感到彻底放心,他们害怕有人会发现他们的这些缺陷。拖延很可能成了他们掩盖自己弱项的一个心理策略。
  很可能拖延给了你在教室里不会当众出丑的保护。你的老师最多只能说:“我希望你多努力一点。”但是决不会说:“你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为你的老师永远看不到你所具有的能力。很不幸,人们有时候忘了成绩并不仅仅是对智力的测量,成绩也是对孩子是否专注、是否具有合作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自由的想象力的一种衡量。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拖延除了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之外,它也是源于你对生活的一些顽固信念。我们一再地听到这样的一些观念,我们将它们称为“拖延者的信条”。
  拖延者的信条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我必须避开挑战。
  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
  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
  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这些假设你可能听上去很熟悉,也可能你并不知情,它们是通过你的潜意识运作的。不管怎样,它们并不是绝对真理;它们是为拖延开道的一些个人观念。如果你认为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你宁愿拖延着也不愿意去努力做事,不愿意冒风险被人评判你的失败。如果你相信成功是危险的,那么你就会通过拖延保护自己和他人,降低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概率。如果你将合作等同于屈服,那么你就会一直把事情拖着,直到觉得你已经准备好了才去做它,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掌控感;或者,如果你相信人们不会喜欢真实的你,那么你就会利用拖延保留你自己的想法并跟人们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拖延者信条”里的这些信念,反映了拖延者的一种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自责、害怕以及灾难性的想法让他们不可能越过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意识到你的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这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虽然“拖延者信条”远不仅仅只是一些不现实的想法。
  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他们。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在害怕他们不被接受,以至于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是,比起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或许您还会喜欢: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序:说话干吗要“之道”啦!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脱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听,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时,用唱的会显得你很古怪,说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诱婚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楔子医院头等病房床前,站着年过半白,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最后,是挺直腰杆、沉稳伫立床尾的年轻男子,只为了病床上那名昏迷了三天,甫清醒的女子。不难想见,这三人必是她生命中最亲密、也最重要的三个人。她看起来极年轻,约莫二十多岁,白皙肌肤原是水嫩无瑕,或许是因意外之故,略略失了血色,仍不减清丽姿容。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7月13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05年之后,中国申奥终获成功;2001年底,中国将加入WTO……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198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64.4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2.8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2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0
摘要:2009年6月11日凌晨2时41分,《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终于完稿了。从2006年夏完成《货币战争》以来,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酝酿《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近三年以来,仔细梳理了德、英、法、美两百多年来的所有重要银行家族之间的人脉关系,以及他们与各国的战争、革命、政变、危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从1723年开始到2024年结束,中间涉及欧洲、美国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金融运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