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童年 - 童年·全文阅读——第6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又是一恶梦。
  一个晚上,喝过茶以后,姥爷和我坐下来念诗,姥姥政权在洗盘子和碗,雅可夫舅舅突然闯了进来,他一头的乱头发和平常倒没什么两样儿。
  可是脸色*不大对。他也不问好,也不看谁一眼,把帽子一扔,挥着两手叨叨起来:
  “爸爸,米希加疯了!”
  “他在我那儿吃铁饭,可能是多喝了两盅儿,又打桌子又砸碗,把一件染好的毛料子撕成了条条儿,窗户也给砸了下去,没完没了地欺负我和格里高里!
  “现在他已往这儿来,说是要杀了您!您可要小心啊……”
  姥爷用手把自己慢慢地支了起来,脸皱成了一把斧头,眼睛几乎瞪了出来:
  “听见了没有,老太婆?”
  “好啊,杀他爹来了,亲生儿子呀!
  “到时候了,到时候了!孩子们……”
  他端着肩膀在屋子里来回走着,突然他一伸手把门关上了,带上了沉重的门钩,转身向着雅可夫:
  “你是不是不把瓦尔瓦拉的嫁妆拿到手不甘心?是不是?
  拿去吧!”
  他在食指和中指间露出大拇指,伸到雅可夫的鼻子尖儿底下——这是轻蔑的表示!
  雅可夫作出副委屈的样子来:
  “爸爸,这可不关我的事啊!”
  “关不关你的事你自己最清楚,什么东西!”
  姥姥什么也不说,她在忙着把茶杯往柜子里收。
  “我我是来保护你的……”
  “好啊,保护我!好极了,谢谢爸爸,好儿子!
  “老太婆,快给这只狐狸一件武器,雅可夫·华西里耶夫,你哥哥一冲进来,你对准他的脑袋打他!”
  舅舅躲到角落里去了。
  “既然不相信我,我就……”
  “相信你?”
  姥爷跺着脚狂吼:
  “告诉你,不管什么鸡猫狗兔我都相信,可是你,我还要等等看!
  “我知道,是你灌醉了他,是你让他这么干的!
  “很好,你可以动手,把他或打我都行!”
  姥姥悄悄对我说:
  “快,跑到上面的小窗户那儿去,你舅舅米哈伊尔一露面,你就赶快下来告诉我们!”
  受此重任,我感到十分骄傲。
  我一丝不苟地注视着街道。
  尘封上埋的街道上,鹅卵石像一个个肿疤,近处的肿疱大一些,越远越小,一直延伸到了山谷那一边的奥斯特罗日那雅广场,广场上铺着粘土,粘土上有一座监狱。
  监狱是灰色*的,四个角上各有一个岗楼,气势壮观,形态忧郁。
  那边儿还有辛那亚广场的一头是黄|色*的拘留所和铅灰色*的消防嘹望塔。
  一个值班的救火员,像拴着铁链子的狗,不停地来回走着。
  那边儿还有一个叫久可夫的臭水坑,那就是姥姥讲过的,有一年冬天舅舅们曾经把我父亲扔进的那个水坑。

  收回眼光来,正对着窗户是一条小巷,巷子尽头是低矮的三圣教堂。
  秋雨冲洗过的一片矮矮的屋顶,早就又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挤挤挨挨的,像教堂门口的叫花子,所有的窗户都瞪着眼睛,大概和我一样,在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什么事情。
  街上的行人不多,蟑螂般的挪动着。
  一阵浓烈的气味儿冲上来,让我感到十分惆怅,这是一股大葱胡梦卜包子的味儿。
  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压抑感,心顶压了下来,墙壁在推我!而身体里好像也不东西在向外撑,要撑破肋骨和胸膛!
  是他,米哈伊尔舅舅!
  他东张西望地出现在巷子口了,帽子盖住了他的耳朵,盖住了他大闰个脸。
  他穿着棕黄|色*的上衣,靴子长及膝盖,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另一只手摸胡子。
  看他那阵势,杀气腾腾的!我应该马上跑下去报告,可无论如何挪不动脚步!
  我看见他蹑手蹑脚地走向洒馆,哗哗啦啦地,他在开洒馆的门!
  我飞也似的跑下去,敲姥爷的门。
  “谁?”
  “我!”
  “干什么,他进了洒馆?好吧,你去吧!”
  我在那儿害怕……”
  “行啦,呆会儿吧!”
  我只好又上去,趴在窗户上。
  天黑了下来,窗户们都睁开了淡黄|色*的眼睛,不知道谁在弹琴,传出一阵阵悠扬而又忧郁的音东来。
  洒馆里的人们在唱歌,门一开,疲倦而又沙哑的歌声就泄到了街上。
  那是独眼乞丐尼吉图什加在唱,这个大胡子老头子的右眼是红色*的,左眼则永远也睁不开。
  门一关,他的歌声也就像被砍断了似地,戛然而止。
  姥姥很羡慕这个独眼儿乞丐,听着他唱歌,她叹息道:
  “会唱歌,真幸福!”
  有的时候,她望着坐在台阶上又唱又讲的他会走过去,坐在他的身边:
  “我问你,在梁赞也有圣母吗?”
  乞丐声音很低地回答:
  “哪个省都有,到处都有……。”
  我常有一种梦境般的疲惫感,希望有个人在我身边,最好是姥姥,姥爷也行!
  还有,我父亲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什么姥爷和舅舅们那么不喜欢他?而姥姥、格里高里和叶格妮娅谈起他来都那么怀念?
  我的母亲又去哪儿了呢?
  我越来越多地想到母亲,逐渐地把她作为姥姥所讲的童话中的主人公。
  母亲不要家里而出走了,这就更使我觉得她有传奇色*彩了,我觉着她现在已经面了绿色*林好汉,住在路旁森林里,杀富济贫。
  也许她像安加雷柴娃公爵夫人或圣母似的,已要周游天下。
  圣母也会对公爵夫人那样对我母亲说:
  贪欲的奴隶,
  不要再捡地上的金银。
  不知魇足的灵魂啊,
  任何财宝,
  也遮不住你赤裸的身……
  母亲也以这样的诗句来回答:

  宽如我,圣母至尊!
  原谅我有罪的灵魂。
  我搜求财宝,只为我那孤独的儿子……
  于是,像姥姥那样慈祥的圣母,原谅了她:
  唉,你这鞑靼人的后代,基督不肖的子孙!走你的路吧,摔倒了不要怨别人!
  去森林里追击莫尔达瓦人,去草原里抓捕卡尔梅克人,可不要惹俄罗斯人……好像是一场梦!
  下面的吼叫声和杂乱的脚步声把我惊醒了。
  我赶紧往窗下一看,姥爷、雅可夫和洒馆的伙什麦瑞昂正把米哈伊尔往外拉。
  米哈伊尔抓住门框,硬是不走。人们打他、踢他、砸他、最后把他扔到了街道上。
  洒馆哗啦一声上了锁,压皱了帽子被隔着墙扔了出来。
  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米哈伊尔舅舅躺了一会儿,慢慢地爬了起来。他身上的衣服撕成了布条儿,头发得像鸡窝。
  他抓起一个鹅卵石,猛地向洒馆的大门砸去,一声沉闷的响声以后,街道又恢复了刚才的无声无息的状态。
  姥姥坐在门槛上,弯着腰,一动不动。
  我走过去抚摸着她的脸。
  她好像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
  “上帝啊,给我的孩子一点智慧吧!
  “上帝啊,饶恕我们吧……”
  姥爷在这所宅子里住了总共也就是是一年:从一个春天到第二个春天。
  不过,我们却名声大噪,每周都会有一群孩子跑到门口来,欢呼着:
  “卡什林家又打架了!”
  天一黑,米哈伊尔舅舅就会来到宅子附近,等待时机下手,大家不提心吊胆。
  他有时候会打几个帮凶,不是醉鬼就是小流氓。
  他们拔掉了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捣毁了浴室,把蒸汽浴的架子、长凳子、水锅全都砸了,连门也没放过,都砸烂了。
  姥爷站在窗于前,脸色*-阴-沉地听着人家破坏他的财产。
  姥姥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有停地叫着:
  “米沙,米沙,干什么啊?”
  回答她的是不堪入耳的俄罗斯式的咒骂。
  我不可能跟着姥姥满院子跑了,因为那样太危险了,可我又害怕,只好来到楼下姥爷房间:
  “滚开,混蛋!”
  他怒不可遏地大吼。
  我飞也似的逃回顶楼,从窗口向外盯着姥姥。
  我很怕她让人给杀了!
  我喊她,让她回来,她不。
  米哈伊尔听见了,开始破口大骂我的母亲。
  有一回,也是这么一个令人不安的夜晚,姥爷病着,躺在床上,头上包着手巾,在床上翻过来掉过去,大叫着:
  “辛苦一生,攒钱攒了一辈子,最后落到这么个下场!
  “如果不是害臊,早把警察叫来了!
  “唉,丢人现眼啊,叫警察来管自己的孩子,无能的父母啊!”他突然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到窗前。
  姥姥拉住了他:
  “干什么去?”
  “点灯!”姥姥点起了蜡烛。

  他像拿枪一样,端着烛台,冲着窗口大吼:
  “米希加,小偷儿、癞皮狗!”
  话音未落,一块砖头哗地一声破窗而入!
  “没打着!”’姥爷哈哈大笑,这笑声像哭。
  姥姥一把把他抱回床上,就像抱我似的。
  “上帝保佑,别这样!”
  “你这样会把他送到西伯利亚去充军的,他只不过是一时糊涂。”
  姥爷踢着腿干嚎:
  “让他打死我吧!”窗外一阵咆哮。
  我抓起那块砖头,向窗口冲去。
  姥姥一把抓住了我:
  “混小子,干什么!”
  有一次,米哈伊尔拿着一根大木棒子打着门。
  门里面,姥爷、两个房客和高个子的洒馆老板的妻子,各执武器,等着他冲进来。
  姥姥在后面哀求着:
  “让我出去见见他,跟他谈谈……”
  姥爷前腿屈,后腿绷,就像《猎熊图》上的猎人似的,姥姥去哀求他时,他无声地用肋、脚往外推她。
  墙上有一盏灯笼,影影绰绰地照着他们的脸,我在上面看着,真想把姥姥拉上来。
  舅舅对门的进攻十分奏效,已经摇摇欲坠了。
  战斗马上就要开始。
  姥爷突然说:
  “别打脑袋,打胳膊和腿……”
  门旁边的墙上有一个小窗户,舅舅已经把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像一只被挖掉眼珠的眼睛。
  姥姥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伸出一只胳膊,向外面摆着手,大叫:
  “米沙,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快走吧!
  他们要把你打残啊,快跑!”
  舅舅在外面,照着她和胳膊就是一棍子,姥姥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嘴里还念叨着:
  “米、沙、快、跑……”
  “老太婆,怎么啦?”
  姥爷大叫一声。
  门哗地一下开了,舅舅冲进来,几个人一齐动手,他一个下子就又被扔了出去。
  洒馆主人的妻子把姥姥搀回到姥爷屋子里。姥爷在后面跟着:
  “伤了骨头没有?”
  “肯定是折了!”
  “唉,你说可拿他怎么办啊?”
  姥姥团着眼睛说。
  “好啦!”
  “已经把他捆起来了,真凶啊!你说他像谁?”
  姥姥开始痛苦地呻吟了。
  忍一忍吧,我已经叫人去找正骨婆了!
  “老太婆,他们这是要我们现在就死啊!”
  “把财产都给他们吧……”
  “那瓦尔瓦拉呢?”
  他们谈了很久。
  姥姥的声音低沉而无力,姥爷却大吵大闹。
  一会儿,来了个小老太婆。
  大嘴巴像鱼似地张着,她好像没有眼睛,用拐杖探着路,一步一挪地往前移。
  我以为姥姥的死期已到,刷地一下跳到了那个老太婆跟前:
  “滚出去!”
  姥爷粗暴地把我揪上了顶楼。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影响力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
最后的守护者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艾泽拉斯双月中较大的那一个,今晚首先升起,现在,她正圆圆地挂在夜空,用那银白色的月光照亮着群星。在这片柔和的月光之下,装点着赤脊山脉的群峰。白天,日光给这些山峰抹上粉红的光晕,而到了晚上,他们又变成高大、孤傲的幽灵。山脉的西边山脚下,便是那艾尔文森林,被橡树和缎木所覆盖,从丘陵地带一直延伸到海边。东边,则是广阔的黑色沼泽。一片布满溪流和河道的沼泽山地。那里到处是荒废的居所和潜藏着的危险。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