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昨天下线前,有几位一直追贴认识的朋友在msn 上问我,为什么单独截取这一句,有没有什么含义?有。十四、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句,认定是个女人写的。再看作者:纳兰容若。哦,女的。半年后才发现不是女的,是个清初的官员。这是个引子。那几年基本沉浸在唐诗的工整简洁;宋词的对仗洒脱;元曲的精巧别致当中——当然我仅仅是形容了表面上的。等到看多了自然想了解那些诗词作者。了解作者后,开始感兴趣那些时代背景。接着一发不可收拾。从人文延续到经济,从经济延续到社会结构,从社会结构延续到政治,从政治延续到宗教,从宗教延续到哲学,从哲学延续到心理学,从心理学延续到医学……后来我发现很多东西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环环相扣的。这让当时的我(二十多岁)很惊奇。然后又开始更疯狂的一轮扫荡阅读。有时候甚至没时间消化,只是记住了。不过也就是那会儿,养成了一个习惯:忽略掉文字本身,看文字后面的那些东西。不过后来又研究过文字、符号的利奇力量,那是后话了。再后来开始失眠+生物钟紊乱。有那么半年时间吧?每两天睡一次,一次大约睡12 个小时左右。失眠还不是似睡非睡神经衰弱的失眠,是特精神那种。因为自己也觉得那样不正常,所以有时候刻意去找一些很晦涩的书来看,认为那应该会很无聊,会睡。记得有次在朋友家看到一堆有关物理和量子物理入门的书籍(朋友的父亲是搞这个的),于是便借来看。没看困,看傻了。跟着就好多疑问还四处去蹭课听。结果我发现坏了,问题大了。因为就物理来说,看的越多,质疑越多。越发质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样的——未解太多了。甚至包皮括已经应用的那些原理,对于那些,整个物理界依旧是未解状态。也就是那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哪怕貌似明白的答案,开始转到非线性动力学,平面空间等等等等。可是适得其反,质疑开始成倍的增长。我茫然了,彻底的茫然了。然后,就开始和精神病人有了接触。再然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玩儿的事儿:很多精神病人都能够快速的找到某种解释作为答案。甭管是鬼狐仙怪也好,物理生物也好,总是很坚定的就确认了。我更加迷茫了,难道说,我有问题了?这种恐慌状态一直缠绕着我,直到有一天,我重新看到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下子我就明白了,跟傻了似得笑的死去活来。为啥笑?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看懂了。这就是我截取了这一句的原因。至于这贴,两天前我突然决定,到此为止了。为什么?其实没任何理由,只是认为该结束了。虽然我手里还有十几篇草稿,虽然我当初并没打算在这里结束,我还是决定:结束了。下面就要说的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事情:到底这些事,真的还是假的?如果你认为这是真的,那么我会告诉你:假的,都是假的。如果你认为这是假的,那么我会告诉你:真的,都是真的。我不清楚有多少人能看懂我的回答。很讨厌的卖个关子:不要看文字,千万不要看文字,文字是垃圾。说起来有那么两位朋友我必须一提——因为他们很厉害。这两位朋友回帖是“双少”状态:次数少,字数少。寥寥几句,扎到骨髓里。这让我无限敬佩——我用了这么多字,有几篇甚至到了晦涩的地步才勉强说明白的事儿,人家两句点透。高人、牛人的确存在,山外有山啊。我也明白了为啥高人都不爱说话了,不是他们为了显示自己了不起假装高深,而是他们能把复杂的事情精粹成很简短的一句话,所以高人、牛人话少——有啥可叽歪的,我说完了啊?啧啧,看来我差的太远了!半瓶而已。再有一个被问了很多次的问题是:为什么你发到鬼话来?这个问题(挠头),我只是直觉发到这里比较适合吧?反正是痴人说梦,就当是鬼狐仙怪吧。还有就是,我觉得人可怕起来,比鬼狐仙怪都可怕。有位朋友必须得提。那位朋友很执着的变着马甲用站内短讯骂了我一个月,内容比较流氓,我就不重复了,不过看行文习惯,我也知道是谁了。虽然我至今都没搞懂什么地方得罪您了,但还是请您息怒、见谅。因为我坚信有没见过面的朋友,不存在没见过面的仇人,我坚信。我希望您也能这么看。对了还得道歉了,我收到过不少朋友站内短讯,要我解释一些什么。抱歉,无解。不是我多狂不爱搭理人。而是我觉得别人嚼过再吃真的没意思了。用自己的角度看,才是最好玩儿的。嗯,我这么看。说到这儿,也就说起对于讨论为什么我不掺和的原因。很早就有一位朋友指出来了,就是ta 说的那样。其实我很喜欢看大家的讨论——当然是有自己思想的那种讨论。因为那些是真正个人的资产,而不是从啥地方弄来现炒现卖,或者从百度Google 上直接扒。对于直接扒,我就不发表评论了,毕竟那是基础比较差、思路比较窄、又喜欢逞强惹眼的表现,仅此而已。说那些具有自己思想的吧。我一直认为,能认真的去思考,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非常非常了不起。也许有人会问:产生思想有劲吗?能赚钱吗?这点我可以给肯定的回答:有劲,能挣钱(笑)。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应用。查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所有很牛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很完整。我知道那不是简单就来的,那是经过多次推翻重建出来的,绝对不是扒了两本书、百度上复制一段就能产生的。但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原因就在于:应用。拿到了钥匙,想用却不会使用才是最要命的。当然了,也有不想去使用的人,对物质已经到了无视的境界了。对于那种人,我会按照我的方式分类——仙。绝非贬义。还有就是未知。对于未知,我不推荐轻易的去否定,或者没通过真正自己的思考去否定。照搬,是个很糟糕的事情。不是套用现成理论的几段话或者某本书的几段章节就伟大了,那不够。因为看了是看了,能不能消化吸收理解还另当别论。面对未知,也没必要害怕,而是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也就才有思考的机会。否则不如去看《走进科学》。我是这么认为的。(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把手里那些草稿的目录放上来,有兴趣并且打算尝试的朋友可以试试看。第五十篇《人间五十年》第五十一篇《伴随着月亮》第五十二篇《盗尸者》拆分为两篇?未定。第五十三篇《天道无私》第五十四篇《控制问题》第五十五篇《末世》第五十五篇《黑白世界》第五十六篇《灵魂深处》第五十七篇《胖胖的地球》第五十八篇《还原一个世界——前篇:遗失的文明》第五十九篇《还原一个世界——中篇:暗示》第六十篇《还原一个世界——后篇:未知的文明》第六十一篇《谁是谁》其实想想最初上传篇幅很混乱,因为我懒,只是无目的性的挑拣有感觉的草稿修改→贴出。也就导致本身计划好的很可能无限期延后了。或者临时决定改个顺序,还有一些干脆删除的。好像我和一位朋友说过,我的草稿,那是相当的不靠谱。原本几百字的草稿,最后变成近万字;几千字的草稿,可能到最后删了;实际内容和草稿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仅仅看草稿,是会看晕的——虽然我承认实际发出的内容,有时候也会产生这种生理反应……回味下,其实删除的那些不见得是不能用的,只是当时觉得不好玩儿,所以删了。归根到底,还是懒的原因,所以在最开始就说明了:我很懒。哎!自己也没想到这贴一口气写到现在,以为早就太监了呢。记得有朋友问我,要不要放出一部分录音。我开始也是那么打算的,后来认真的想了几秒钟,决定不放了。因为放出来其实和没放一样。最后是矫情一下:村上春树的作品,倪匡的作品,还有《科幻世界》,我一本都没看过。不用指天指地的发毒誓拉全家上阵铺垫,我的确没看过。大约快6 年了吧?我没再看过啥小说类型的读物、杂志。没啥原因,就是看不进去。也不是完全没有,能数的过来那么几本:《三国演义》看了几遍;《红楼梦》是当《金瓶梅》看的,足本,可惜也没看完。武侠小说看了一套中的半本,打死看不进去了(名字就不说了);欧.亨利和杰克.伦敦的一些作品是挑着看的。没了,这6 年内看过的小说读物就这些了。不过我倒是有兴趣找些村上和倪匡的作品来看看,因为太多朋友提到,把我好奇心勾起来了。关于我有马甲的猜测 —— 那是一个真正让我大笑的看法。差点儿忘了,昨儿有位mm 短讯问我最近常听什么歌或者什么音乐。我就一块回答了:这段时间听的最多的是《503》,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听听看,很不错的一首曲子。实在找不到可以通过资料中邮箱找我,免费提供。那么,第三个篇外篇就到这里结束了,也是这一贴:《精神病人的世界》的结束篇。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支持和无私鼓励,我都记在心里了。谢谢大家。嗯,就到这里吧。“人生若只如初见。”————塔塔的死亡周刊p.s:当然我不会就此耍帅消失的,有时间还会来跟一些有见地的朋友就一些问题交换看法——无主宾,纯圆桌性质,我很期待。————塔塔的死亡周刊 2009-10-28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2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跟谁较劲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家人、爱情、理想、报仇、还债、真相、过好日子、繁衍后代、证明什么、轰轰烈烈地死去……这些都是后天赋予人不同的价值观而让他们去这么想的。活着本身可以什么都不为了,因为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在活着了。活着是件被动的事儿。人不是为了什么,才活着的,而是发现自己活着,才去想是不是得为点儿什么活着。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2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麻辣女兵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汤小米,你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祝福你,而是要质问你,你准备如何开启你的成人礼?是继续街舞跑酷混日子?准备这么混到什么时候呢?对啊,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日子总是很好混,可是你终于十八岁了,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总要有些什么不一样吧?再过十年,不,哪怕只是再过一年,一年后的你,如果和现在的我毫无差别,你对得起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吗?汤小米,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