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塔木德智慧全书 - 塔木德大全集 第一部分 拉 宾(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拉宾(3)基辛格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国际人物。20世纪70年代,他曾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名噪一时。作为资深政治家、外交家,基辛格博士曾担任过多年政界高级职务,政绩不凡,大名鼎鼎,学识和学术水平不同凡响,不管在美国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闻名遐迩,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1971年7月9日至11日,时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对中国进行了一次秘密访问,促成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使中美两国断绝20多年的外交关系得以恢复,他是沟通中美两国关系的先驱者和有功之臣。随后,基辛格明智地推动美国走出越南战争的泥潭,因此获得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但是这场战争已经成为美国永远的痛。1977年1月,基辛格离开共和党执掌了8年的白宫。科恩摩萨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情报机构之一,它是以色列中央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的别称。伊利·科恩是摩萨德优秀谍报人员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无可匹敌的情报专家,享有“东方佐尔格”的美誉。他以阿拉伯大亨的身份只身潜入叙利亚,结识了很多的军政要员,出入于政府首脑机关,窃取了大量绝密的政治、军事情报。1924年,科恩出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并在那儿生活了很长时间。在这期间,他加入了一个犹太人的地下组织。1957年,科恩来到以色列。他最初在国防部当译员,负责翻译阿拉伯文报纸上的材料。不到3年时间,他离开国防部,到一家工业公司当了会计。这段时间,摩萨德一直在打他的主意。由于他有一些地下活动经验,并且受过从事秘密情报活动的基本训练,过去一直生活在阿拉伯国家,潜力显然很大。于是,摩萨德决定把他派到叙利亚这个很难渗入的阿拉伯国家去。在爱国心的驱使下,科恩答应了摩萨德的要求。1960年年底,科恩已一切准备就绪。摩萨德为他编造了一份与其经历尽可能相近的毫无漏洞的身份证明。他改名为卡马尔·阿明·塔贝斯,1930年生于贝鲁特,父母是叙利亚人。1933年,全家迁往亚历山大,1947年又迁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他长大以后,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办起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并因而富裕起来。布宜诺斯艾利斯有50多万阿拉伯人,其中叙利亚人占很大一部分,所以他能够很容易地生活在这些人中间。1961年年初,科恩第一次用卡马尔·阿明·塔贝斯这个名字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以便在拉丁美洲建立他所需要的关系,同时他还按摩萨德所希望的那样去接触那里的叙利亚侨民。这些事情,他做得非常漂亮。依靠摩萨德慷慨提供的大笔资金,他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很快兴旺起来,这使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叙利亚侨民和其他阿拉伯人中,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放出风来,说自己有一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叙利亚去看看。1962年1月,科恩到达大马士革。在市中心的阿布鲁马纳区,他找到了一套非常雅致的公寓,正好对着叙利亚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他非常清楚周围许多邻居肯定都是叙利亚的军官,同时,许多经销处、银行和工业公司的总部和一些大使馆也设在这里。住在这里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受到别人的怀疑。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他就架起了无线电发报机。他把发报机巧妙地隐藏在看上去像是做饭用的混频炉里,天线固定在电视机和收音机天线林立的房顶之上,拉进屋内,就像接在他的自动剃须刀上的一根长长的电线。
或许您还会喜欢: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序:说话干吗要“之道”啦!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脱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听,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时,用唱的会显得你很古怪,说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诱婚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楔子医院头等病房床前,站着年过半白,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最后,是挺直腰杆、沉稳伫立床尾的年轻男子,只为了病床上那名昏迷了三天,甫清醒的女子。不难想见,这三人必是她生命中最亲密、也最重要的三个人。她看起来极年轻,约莫二十多岁,白皙肌肤原是水嫩无瑕,或许是因意外之故,略略失了血色,仍不减清丽姿容。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