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塔木德智慧全书 - 塔木德大全集 第一部分 奥本海默(19)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奥本海默(19)1963年,本·古里安因为一次失败的间谍行动引发的风波而辞职,1970年最终退出政坛。1973年,在以色列刚经历了“十月战争”的急风暴雨后,87岁高龄的本·古里安辞别人世。贝京梅纳赫姆·贝京是以色列著名的政治家,第六任总理。他领导了希伯来人近两千年来的第一次起义,又签署了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条约,并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1913年8月16日,贝京出生在波兰的布列斯特城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正统的犹太人,也是一位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当时,排犹运动已经在欧洲逐渐蔓延开来。在父母言传身教的熏陶中,贝京从小就形成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以及对宗教的虔诚信仰。1935年,他从华沙大学毕业后,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纳粹分子赶出波兰,遭到苏联人监禁,苏联对德作战后,释放了在押的所有波兰人。出狱后,贝京加入了主要由波兰犯人组成的波兰自由军,并于1942年5月随部队来到了巴勒斯坦。1943年,贝京从波兰自由军退役,加入到犹太复国主义修正派武装力量“伊尔贡”。随着贝京在“伊尔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最终被推举为首领,该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伊尔贡”主张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对付阿拉伯人和英国统治当局,要以武力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家。为此,贝京被称为“恐怖分子”。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拉伯国家军队涌入巴勒斯坦,欲将以色列扼杀在摇篮之中。面对危机,贝京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国家的安危,他将“伊尔贡”编入国防军,和国防军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度过了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交出军队,就意味着将失去权力。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贝京依然掌控着“伊尔贡”的实际领导权。为了壮大其力量,贝京派人四处购买军火,招募人员。贝京的行动引起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怀疑,他不允许有任何对年轻政府不利的危险因素存在,于是下令军队将“伊尔贡”装有军火的轮船击沉。但是,贝京并没有做出反击。他说:“我们不能那么做,犹太人已经遭受了外人太多的欺负,不能再同室操戈了,在此危难之时,更应如此!”他在危机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胸襟和气质。这一事件结束了贝京“伊尔贡”司令官的生涯,他的政治生活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贝京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总是认真恪守着自己的民族习惯。他每星期都坚持参加祈祷,背诵祈祷文。每逢重要的节日和面临重大的事件,他都要去被犹太人视为神圣地点的“哭墙”祈祷。贝京严格遵循着犹太人的饮食习惯,即使在国外访问期间也毫不含糊。也正是因此,他以及他的政府得到了以色列国内外许多犹太教徒的支持。贝京的家庭观念也深受犹太宗教思想的影响,他与相濡以沫的妻子阿莉莎的感情十分深厚。他不仅是个好丈夫,同时也是三个儿女的好父亲,以及孙儿孙女们的好祖父。贝京的生活极为俭朴,不讲究吃穿用度,始终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从1940年代初到1977年他当选总理时为止,他和家人一直住在一套很小的公寓里,家里的陈设也极为简单,这令每一个来访者都感到惊讶和敬佩。有一次,一个南非犹太人代表团到他的家中拜访,见到大名鼎鼎的贝京竟住在如此简朴和狭小的房子里,都觉得不可思议。为此,代表团中的几位富翁便提出为他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但贝京坚决谢绝。最后,经过一再说服,他才同意接受一部百科全书作为礼物。生活中,贝京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除了工作,他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用来读书,他喜欢阅读政治学和历史学方面的书籍,读书甚至令他废寝忘食。他还常常在周末晚上带着妻子去电影院看电影,但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坐在电影院里思考着重要的问题,注意力并不在银幕上。此外,他还喜欢同朋友一起聊天,许多人都光顾过他家里的“周末沙龙”。在那里,一杯简单的饮料,一块蛋糕,就是贝京招待客人的东西。贝京擅长演讲,他能用波兰语、希伯来语、英语、意第绪语讲演,他的西班牙语和法语也相当不错。他具有出众的演说才能,被公认为天才演说家。他身边的人说,他的任何一次演说的记录,只要稍加修改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同时他还喜爱写作,他的作品有《起义》(1950)、《白夜》(1953)、《在地下》(1978)等。1948年之后的近30年期间,贝京一直是自由运动党的领导人,直到1977年当选为以色列总理。上任伊始,贝京便主动向以色列最大的敌国发出和平信号,并于1978年9月18日,与埃及总理萨达特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半年之后,双方又达成了《以埃和平条约》,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戴维营协议》开创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是以阿外交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影响极为深远。为此,贝京与萨达特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以色列与埃及化干戈为玉帛,但这并不表明贝京放弃了从前的政治主张。相反,他自始至终是“大以色列计划”的积极鼓吹者,是以色列政府右翼的代表。1982年6月,贝京发动了入侵黎巴嫩的战争,由此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对,致使以色列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最终迫使他不得不退出以色列政坛。1992年3月8日,贝京因心脏病去世。
或许您还会喜欢:
凤舞翩翩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幕暗暗沉沉的夜,宛如泼洒开来的浓墨,深沉得几乎将人吞噬。又或者,不是黑夜的关系,而是她昏蒙的意识,已无法接收更多的光亮--四周传来阵阵狼嗥,为这阴寒的夜,更添诡谲。她知道自己的神智与生命,都在一点一滴急遽的流失当中,再这么下去,等不到明日的晨曦初绽,她便会先气绝于这片荒山林野之中。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卡尔洛斯:求战之心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你让我失望了,卡尔洛斯。不论他再怎么努力,这句话就是无法从他的心头消散。不论在经过阿格玛之锤的时候听到多少声激昂热情的“欢迎霸主!”都没用,不论在愤怒之门前方的废墟里站上多久,对着依然熊熊燃烧的魔法烈焰凝视多久也都没用。就连挥斧砍杀胆敢与他为敌的猛兽与天谴军魔物也只能暂且令他分神,就连热辣辣地喷溅在脸上的鲜血也无法淹没那句话。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原来你非不快乐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0
摘要:致内地读者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因缘际会下,我第一本在内地发行的书,是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课题,跟内地朋友分享自己这几年的体会。当前大势。不失为反思“拥有与失去”的黄金机会,能借此想到拥有的代价、失去的回报,内心得以从外在环境与际遇中释放,堪称千金不换。过去写下不少勾引别人眼泪的歌词,有时会反省自己是不是美化了伤感,有时又觉得让人落泪,可得到发泄,但愿也不算是作孽、遗害人间。 [点击阅读]
叛逆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夜半,惊醒!一身的酸痛,直觉摸索身侧的棉被,只触到一掌的冰冷与坚硬。她茫然睁开眼,身下是大理石地板,而不是她温暖柔软的大床。又跌下来了吗?她苦笑。明天,要记得叫人来铺上长毛地毯。室内空调似乎没有发挥它的效用,冷,是唯一的感觉。功能再强有什么用?一点都不暖的暖气,明天要顺便换掉它!她坐起身,赤脚下楼。打开冰箱,里头塞得满满,应有尽有。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0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唤醒心中的巨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点击阅读]
喃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第1章妄语(1)扎西拉姆·多多自幼便是个孤单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想象自己的虚妄世界。少年时开始多思虑,满心满怀的念头与言语,挤得肚肠都酸痛了,只好写下来,变成酸词句。又到青年离家求学去,便总算因了这千山万水,可以将千言万语都寄予书信,借了问候友人的名分,自个儿滔滔不绝,也不管不顾别人是否有心听闻,是否有丝毫兴趣。直到网络互联,博客兴起,便一掷纸笔,十指开始于键盘上,翻飞不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