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塔木德智慧全书 - 塔木德大全集 第一部分 奥本海默(1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奥本海默(15)1935年,梅纽因举行了一次环球一周的旅行演出,在十几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举行了公演,每到一处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这次旅行演出之后,梅纽因一度退出舞台生活,隐居乡间18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19岁的梅纽因对小提琴演奏规律以及对拉琴有影响的其他诸种因素进行了悉心钻研。从此,技艺更蒸蒸日上。风格的纯净和阐释的深邃,成为他的演奏特征。1937年末,梅纽因重返舞台。他的演出曲目中又增加了莫扎特的《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舒曼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43年,梅纽因结识了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并约请巴托克创作一首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后来这首著名的小提琴曲成为梅纽因最拿手的曲目之一。50年代后期,他的职业病又开始发作,右手出现剧痛。但他经过了艰苦的努力,终于克服了这一致命打击,重新在舞台上出现。由于每天能够坚持练习,所以他的琴技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准上。梅纽因从1959年起久居英国。此后,他除了在世界各地旅行演出之外,在英国和瑞士每年都要安排梅纽因音乐季节,由他担任指挥。他还在英国创办了一个专门培养和训练来自世界各国的6至1l岁的天才儿童的学校——梅纽因音乐学校。梅纽因是一位享有多种荣誉的音乐家。从1969年起,他3次连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主席。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授予他11个荣誉学位。他是165个组织和委员会的成员,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演奏、指挥、教学、录制唱片、组织音乐节、参加比赛的评判、旅行、讲学、写作、广播、拍电影以及从事救济工作与慈善事业。他把自己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这些事业上。梅纽因每年演出的收入曾达到过10万美元以上,但大部分都捐助给慈善事业和转赠给同他合作过的乐队作为队员的退休基金。他经常收到从世界各地寄来的礼物和信,表示对他的谢意。他收到的勋章可以把一个箱子装满。1979年,梅纽因应邀来中国演出讲学,并被中央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在我国访问期间,他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奏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深受我国听众的喜爱。1980年,他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挑中了小提琴学生金力,让他进入梅纽因学校学习4年。1985年10月,在庆祝联合国成立40周年的音乐会上,他又邀请金力与他本人共同演奏了巴赫的双提琴协会奏曲。梅纽因对中国学生的提携与关怀,表现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梅纽因远不止是一位音乐家,甚至远不止是一位音乐世界的大使,他是一位极为难得的、十分高尚的人。”昆德拉米兰·昆德拉不仅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各地的读者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他那宛若音乐篇章般的文字,婉兮清扬,无人能及。政治、女人、爱情和性常是昆德拉笔下的主题,他的作品凭借性和政治这两个主题,挑明了一系列哲学题旨的真谛,他对充满变数的20世纪历史的哲学分析的同时,把小说写成了历史。昆德拉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是一位钢琴家,同时还是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昆德拉在童年时代学过作曲,受到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昆德拉开始尝试写诗、写剧本、画画,还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
或许您还会喜欢: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序:说话干吗要“之道”啦!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脱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听,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时,用唱的会显得你很古怪,说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诱婚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楔子医院头等病房床前,站着年过半白,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最后,是挺直腰杆、沉稳伫立床尾的年轻男子,只为了病床上那名昏迷了三天,甫清醒的女子。不难想见,这三人必是她生命中最亲密、也最重要的三个人。她看起来极年轻,约莫二十多岁,白皙肌肤原是水嫩无瑕,或许是因意外之故,略略失了血色,仍不减清丽姿容。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