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塔木德智慧全书 - 塔木德大全集 第一部分 奥本海默(1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奥本海默(14)由于卡拉扬的盖世指挥才能的飞速崛起,他的矫健身影出现在诸如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欧洲各大乐团及歌剧院的指挥位置上。他还是拜罗特伊、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人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卡拉扬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指挥大师,享有“欧洲音乐总指挥”和“指挥帝王”的称誉。卡拉扬是指挥音乐史上一个阶段性的代表人物。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伟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自托斯卡尼尼开始的优秀传统,并且把它传到了下一代。他那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指挥动作,他那调动乐队与之水**融的魅力,他那哲人般的神采和气质,不论是对乐队还是听众,都有一股磁石般的吸引力。人们忘不了他那紧闭的双眼,挥舞着指挥棒的双臂和紧握拳头的左手……那是面对着庞大乐队时的一位英武统帅的雄姿。卡拉扬所创造的辉煌、雄浑和绚丽多彩的音响,能使每一个聆听它的人都不自觉地进入一种完美无比的境界。人们毫不夸张地描绘对他的印象:“看卡拉扬的指挥就像欣赏爱神的美一样”。卡拉扬素以严谨闻名,他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与许多艺术家一样,卡拉扬视艺术为生命,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永恒的艺术。从1980年代起他的身体状况曾几次出现危机,但一有转机,便投入忘我的工作。1989年7月16日,8l岁高龄的卡拉扬因颈椎脊髓性压迫症告别了他无比热爱的音乐指挥事业,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梅纽因梅纽因是当代著名小提琴大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献给了音乐。他的名声在各大洲几代人中间传播。1916年4月22日,耶胡迪·梅纽因生于纽约,父母都是犹太人。梅纽因从小就对音乐有强烈兴趣。梅纽因出生不久,全家迁居旧金山。从4岁开始,他就跟西格蒙德·安克尔学小提琴。1921年10月26日,刚刚学习了6个月小提琴的梅纽因就已在费尔基特大酒店举办的学生演奏会上登台演奏。接着,他又跟路易斯·珀辛格学习,进步飞快。7岁时,他在9000听众面前同旧金山交响乐团一起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听众被这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了,梅纽因获“神童”称号。1926年秋,梅纽因慕名去巴黎向当时公认的世界级小提琴大师乔治·艾涅斯库和阿道尔夫·布希求教,艾涅斯库听了梅纽因的演奏后,心里非常高兴,提出免费给他上课。一年之后,梅纽因回到了纽约,这个11岁的小提琴家同纽约爱乐乐团一起在著名的卡耐基音乐厅成功地演奏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评论家们对此惊叹不已。同年,梅纽因在巴黎演奏了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协奏曲,这是他在欧洲初次登台献艺,没过多久便名噪欧美。1929年,梅纽因来到柏林,演奏了勃拉姆斯和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完毕后,听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欢呼声持续不断,街头人群骚动,警察几乎控制不了局势。1931年,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小提琴竞赛上,梅纽因获得了头奖。同年11月14日,他与该乐团一起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以此来庆祝莱比锡的格文特洪斯乐团创建150周年。一曲奏毕,听众欣喜若狂,一再要求再奏一次,于是重新又演奏了一遍,这是该乐团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序:说话干吗要“之道”啦!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脱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听,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时,用唱的会显得你很古怪,说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诱婚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楔子医院头等病房床前,站着年过半白,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最后,是挺直腰杆、沉稳伫立床尾的年轻男子,只为了病床上那名昏迷了三天,甫清醒的女子。不难想见,这三人必是她生命中最亲密、也最重要的三个人。她看起来极年轻,约莫二十多岁,白皙肌肤原是水嫩无瑕,或许是因意外之故,略略失了血色,仍不减清丽姿容。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