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塔木德智慧全书 - 塔木德大全集 第一部分 攻破借口(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攻破借口(4)“啊,让我仔细考虑一下……”保险的作用有一次,阿尔文向一个客户推销保险,还没等他开口,这位客户就抢先说:“我还年轻,身体一直很好,不需要保险。”阿尔文不动声色地说:“先生,这正是我现在要您买保险的原因。您年轻,身体又健康,所付的保费就比较低,每个人都不能预测自己的未来,您能够知道你明天会怎样吗?有这样一句话,您听了可千万别生气,‘坟墓里装的死人不是老人’。在这个调整运转的社会里,并不是老年人才先我们一步而去,每天都有很多意外在我们周围发生,如果我们突然发生意外,还能健康吗?没有健康的年轻最可怕,我们靠什么面对家庭的重担?”这个年轻人很不服气,又说:“我的钱存在银行里,我不想买保险。”阿尔文又不慌不忙地说:“先生,把钱存到银行确实很好,需要时就去取回。但往往因为需要钱用的时候,就不会克制自己,因此很少有人做到利用银行存款来凑足养老金;但如果把钱存到保险公司,情况就不同了,它可以给我们做长期的规划,并且每年缴费都有保险公司的提醒和‘约束’,所以肯定能够达到养老的目的。”“再说我们并不能保证什么时候都有金钱,也许今天我们很有钱,但明天很可能就是一个穷光蛋,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而寿险的保值作用却不一样,只要您在保单上签上字,您就拥有一笔可观恒定的财富。哦!对了!我刚刚在外面看见您的车子,真漂亮!刚买的吧?不知道您有没有买安全保险?”“买了,万一车子被偷了或是被撞了,保险公司会赔!”客户说道。这时,阿尔文见机行事,说:“您为了怕车被偷被撞,就为车子买了安全险,车子怎么说也只是个交通工具,只是资产的一部分,但是,您却忽略了您自己,何不趁现在为家庭经济购买‘备胎’?”客户被他说服了,问:“那你说以我目前状况买哪种保险最好呢?”就这样,阿尔文说动了一位自认为不必买保险的人成了他的保户。热效应犹太商人帕特为推销一套可供一座40层办公大楼用的空调设备,与某公司周旋了好几个月,但购买与否的最后决定权还在买方的董事会。一天董事会通知帕特,要他再一次把空调系统的情况向董事会成员们做介绍。炎热的天气使他有了主意,他不再正面回答董事们的提问,而是很自然地改变了话题。他说:“今天天气非常热,我能够脱去我的外衣吗?”说完,还掏出手帕认真地擦着前额上渗出的汗珠。他的话和他的动作立刻引起了董事会的条件反射,他们似乎一下子也感到了闷热难受,一个接一个脱外衣,又一个接一个拿出手帕擦汗。“各位董事,我想贵公司是不想看到来公司洽谈业务的顾客热成像我这个样子,是吗?”“我公司安装的空调运用了世界上最好的省电装置,而且噪音小,它不仅可以为贵公司节省开支,更可以为来贵公司洽谈业务的顾客带来一个舒适愉快的感觉,以便成交更多的业务,您说这样该有多好?如果贵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因为没有空调而感觉天气闷热,穿着不整齐,就会影响你们公司的形象和顾客对你们的信任,这样合适吗?”至此,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显然是帕特及时抓住了所处环境的特点,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环境提供给他的条件,采用了与周围环境极为适应的语言表达方式,化被动为主动,趁其不备,击其要害,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或许您还会喜欢: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诱婚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楔子医院头等病房床前,站着年过半白,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最后,是挺直腰杆、沉稳伫立床尾的年轻男子,只为了病床上那名昏迷了三天,甫清醒的女子。不难想见,这三人必是她生命中最亲密、也最重要的三个人。她看起来极年轻,约莫二十多岁,白皙肌肤原是水嫩无瑕,或许是因意外之故,略略失了血色,仍不减清丽姿容。 [点击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7月13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05年之后,中国申奥终获成功;2001年底,中国将加入WTO……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198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64.4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2.8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超越自卑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励他。 [点击阅读]
跑步圣经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前言: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要把你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跑步运动的世界,其次是要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跑步,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使自己变得健康愉快起来,而达到你从来没有想象过你能达到的程度。不管你的身体如何虚弱、肥胖、衰老、难看,也不管你曾经多少次地尝试过其它运动项目而无济于事,本书都能使你变得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愉快。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迷航昆仑墟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我住的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算是一处“凶宅”。倒不是说这屋里死过人,或者发生过什么凶杀案,而是这周围的一片地区,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怪事,比如人员失踪、车祸事故、目击UFO、没有发射源的“幽灵电台”,更有种种没有办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好像是受到了某种诅咒,噩运始终纠缠着这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发生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在后面我会陆续讲到。 [点击阅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终场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罗琦琦看了下表,已经七点。初中部都是走读生,不用上晚自习,学生已经全部走空。她站了起来,穿过林荫道,走到乒乓球台旁。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应该被妥善维护过,看不出陈旧的痕迹,至少在罗琦琦的记忆中,和她罚站时,一模一样。她笑了笑,沿着乒乓球台一侧,进了教学楼,是个拐弯口,左侧应该是教室,右侧应该是老师的办公室。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