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他们来到巴格达 - 第二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格达改变了面貌。街道两旁布满了警察——全是从国外调来的国际警察。美国警察跟俄国警察一个挨着一个地站着,脸上毫无表情。
  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谣言——两位大人物都不来出席会议了!连续有两架飞机在适量的战斗机护航下,在机场着陆——但是,走下飞机的却仅仅是个年轻的俄国驾驶员!
  但是,最后传来了消息,一切都会正常进行。美国总统和俄国总理都已抵达巴格达,在摄政王宫下榻。
  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终于开幕了。
  在一间小小的接待室里,某些可能会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正在发生。大多数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样,其序幕总是毫不引人注目的。
  哈威尔原子能研究所的艾伦-布莱克博士低声讲着话,准确地阐述了他所掌握的资料。
  已故的鲁波特-克罗夫顿-李爵士留下一些样品供他分析研究。这是鲁波特爵士在一一次从中国经中亚到库尔德斯坦、再到伊拉克的旅行中搜集到的。这时,布莱克博士用技术性非常强的语言解释了他所提出的证据。金属矿藏……含有大量的铀……矿区的具体位置不很清楚,因为鲁波特爵士的笔记和日记本在大战当中被敌人全部毁掉了。
  达金先生接着讲话。他用温和又显得疲惫的声调叙述了亨利-卡米凯尔的英雄事迹。他讲述了卡米凯尔如何相信人们广为流传的流言蜚语,认为在远离人类文明的一个偏僻山谷中,有庞大数量的机械设备和地下实验站在运转工作,如何着手侦察——以及如何成功地完成了侦察工作。他又讲到了鲁波特-克罗夫顿-李爵士这位伟大的旅行家,由于了解那片地区的情况,如何相信卡米凯尔的看法,同意到巴格达见面,又如何死去的。接着,他又讲述了卡米凯尔是如何被冒名顶替鲁波特爵士的那个人暗杀的。

  “鲁波特爵士逝世了,亨利-卡米凯尔也逝世了。但是还有第三个证人,这个证人还活在人间,今天就在这里。现在,我想请安娜-席勒小姐提供她掌握的证据。”
  安娜-席勒如同在摩根赛尔先生的办事处一样镇静自如。她列举了一长串人名和数字。她运用自己那处理金融事务的出色才智,清楚明了地阐述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网如何把流通的资金尽量控制起来,又如何投放到某些活动当中,而这些活动的目的则是将文明世界分裂成两个互相对立的营垒。这不是什么主观臆断的看法。她列举了事实和数字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她这番讲话,虽然与卡米凯尔所进行的侦察活动尚未完全吻合,但对与会的人们显然是有说服力的。
  达金再次发言。
  “亨利-卡米凯尔虽然逝世了,”他说,“但是他进行了那次冒险的侦察,带回了十分确凿的证据。他不敢随身携带这些证据——因为他的敌人在紧紧地追踪他。但是他有很多朋友。他通过两个朋友把证据送到另一个朋友那里妥善保存起来——这个朋友是位整个伊拉克都十分崇敬的人物。承蒙他同意,今天请他出席我们的会议。我说的这位整个伊拉克都十分崇敬的人物便是卡尔巴拉的谢赫-侯赛因-艾尔-齐亚拉。”

  正如达金所说,谢赫-侯赛冈-艾尔-齐亚拉是在整个穆斯林世界享有盛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位宗教界人士,也是位著名的诗人。很多穆斯林把他当做圣人。他现在站起身来。人们看到,他身材十分高大,蓄着棕红色的胡须。他的灰色上衣上镶着金边,外罩一件精致的轻如薄纱的棕色长袍,头上裹着一块绿色的布头巾,头巾周围裹着用很多粗金线制成的头箍,给人一种德高望重的印象。他说起话来,声音低沉而洪亮。
  “亨利-卡米凯尔是我的朋友,”他说,“从他的童年时代起我就认识他。他跟着我学习我们伟大诗人的诗句。前些日子,有两个周游各地演出西洋镜节目的人来到了卡尔巴拉。他们虽然是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却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忠实信徒。他们给我带来一个小包,并说是我的英国朋友卡米凯尔要他们送来的。他要我保守秘密,妥善保管,将来只交给他本人,或是交给能够重复几个特定的字的使者。如果你确实是那个使者,就请说话吧,孩子。”
  达金说道,“恰好一千年以前,阿拉伯诗人穆塔那毕-赛义德,人称‘先知觊觎者’,曾经在阿勒颇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赛义福-艾尔一多拉颂》,计中有这样几个字:加,笑,高兴,带近些,表示好感,使人高兴,给。”

  谢赫-侯赛因-艾尔-齐亚拉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拿出一个小包,递给了达金。
  “我愿引用一句赛义福-艾尔-多拉王子的话,‘你会如愿以偿的……’”
  “先生们,”达金说,“这是亨利-卡米凯尔带回来做为证据的微型胶卷……”
  又一个证人开始讲话——这是个显得十分悲伤的人物。此人年纪很大,前额相当凸出,一度曾受到全世界的赞扬和尊敬。
  他讲起话来,显得十分悲伤,但又很有派头。
  “先生们,”他说,“我很快就会被指责为一个普通的诈骗犯。但是,有些事情,即使我这样的人也不赞成。有那么一伙人,大多数是青年人,他们的心肝坏得没法再坏,他们的目的是恶毒透顶的,他们搞得真理简直成为难以置信的东西。”
  他抬起头来,大声喊道:
  “这是违反基督教教义的!这样的活动必须加以制止。我们不能没有和平——我们需要和平来治愈我们的创伤,并且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而要做到这一切,我们必须想法互相了解。我搞了个骗局来赚取金钱——但是上帝啊,我已经因为相信我所宣扬的东西而垮了台,我就不用提我所使用的手段了。看在上帝份上,先生们,让我们重新开始,齐心协力……”
  会场上沉默了片刻。接着,一个低沉的嗓音毫无生气地打着与已无关的官腔说:
  “这些材料将立即呈交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总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0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0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
双城记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内容提要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婬*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吉檀迦利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冰心译1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