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他们来到巴格达 -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萨沃伊旅馆用对待老顾客的那种热情接待了安娜-席勒小姐。他们问候了摩根赛尔先生的健康,并且向她保证,如果房间不理想,她尽管说一声。因为安娜-席勒是美元的代表。
  席勒小姐洗了个澡,换好了衣服,给肯辛顿区的一个地方打了个电话,然后乘电梯下了楼,走出了旋转门,叫了一辆出租汽车。汽车开过来,她上了车,让司机开到邦德大街的卡梯尔珠宝店。
  出租汽车一拐出萨沃伊旅馆,开到斯特兰德大街口时,一个身材矮小的黑色面孔的男子,正站在橱窗前看里面的陈列品,这时他突然看了一下表,叫了一辆出租汽车。这辆汽车凑巧正好往这边开过来,可是在几秒钟之前,一位手持包裹、焦急不安的妇女叫车,这位司机却装作没有看见。
  这辆出租汽车沿着斯特兰德大街行驶,和前一辆出租汽车保持一定距离,使它在视线之内。这两辆车在绕着特拉法加广场行驶时,被红灯拦住,第二辆车里的人从左边车窗往外看了看,微微打了个手势。一辆停在边道上、靠近英国海军部的拱门的私人汽车启动了马达,急驶进车流中,紧跟在第二辆出租车的后面。
  汽车的长龙又向前移动了。安娜-席勒的车随着驶往坡尔美尔大街的车流向左转弯。这时,小黑个子的汽车突然转向右边,继续绕着特拉法加场行驶。那辆灰色的标准牌私人汽车现在紧跟着安娜-席勒。车里面坐着两位乘客。开车的是位面日清秀、但有点茫然的青年人,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位服饰讲究的年轻妇女。这辆标准牌汽车紧跟着安娜.席勒的汽车,沿着皮卡迪利大街行驶,然后又驶上邦德大街。这时,卒突然刹住了,那位年轻妇女下了车。她照例愉快地喊了声:
  “非常感谢。”
  汽车开走了。那位年轻妇女一边走着,一边不时地朝着一个窗子里面张望。在前面一个十字路口处,车流停了下来。这位年轻妇女从那量辆标准牌汽车和安娜-席勒的汽车旁边走过,来到了卡梯尔珠宝店,走了进去。
  安娜-席勒付了出租车费,走进了卡梯尔珠宝店。她看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珠宝,最后挑选了一只镶着蓝宝石和钻石的戒指。她写了一张由一家伦敦银行支付的支票。店员一看见支票上她的名字,言谈举止立即显得格外热情。
  “席勒小姐,很高兴能在伦敦再次见到你,摩根赛尔先生也来了吗?”

  “没有。”
  “我是想问一下。我们这儿有一块非常珍贵的蓝宝石——我知道。他对这种珍贵的蓝宝石非常感兴趣,你有意看一下吗?”
  席勒小姐表示她愿意看一看。看过之后,当然赞赏了一番,并且答应一定要转告摩根赛尔先生。
  她出来以后,又来到了邦德大街。那位年轻妇女本来一直在看着回形耳环,这时,便对店员说自己拿不定主意,也出来了。
  那辆灰色的标准牌汽车本来在格拉弗顿大街上向左转去,然后又开到皮卡迪利广场去了,现在刚刚又开到了邦德大街。那位年轻妇女装着没有看见。
  安娜-席勒已经拐了个弯儿,来到了阿卡德大街,进了一家花店。她要了三打长杆玫瑰、一盆又大又漂亮的紫罗兰、一打白丁香花枝,还有一花瓶含羞草。她留了一个地址,让他们把花送去。
  “一共十二镑十八便士,小姐。”
  安娜-席勒付了钱,便走了出去。那位年轻妇女刚走进。来,问了一下一束樱草花的价钱,但没有买。
  安娜-席勒穿过邦德大街,沿着勃灵顿大街往前走,又拐进了塞维里-罗大街。她走进一家服装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承做男装,偶尔也照顾一些受到特别优待的女顾客,为她们剪裁衣服。
  勃尔福德先生以接待高贵顾客的举止,向安娜,席勒小姐寒暄了一阵,接着便商量使用什么衣料。
  “很幸运,我可以给你用我国出口的衣料。席勒小姐,你什么时候回纽约去?”
  “二十三号。”
  “我们可以做好,没问题。你是坐巨型客机走吧?”
  “是的。”
  “美国情况怎么样?我们英国的情况非常糟糕。”勃尔福德先生摇了摇头,就象医生讲述病人的病情一样。”人们对待事情没有一点热情,不知你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没有。凡是来我这儿找工作的,没有一个人为有这样一种好职业感到骄做的。席勒小姐,你知道谁给你剪裁衣服吗?是兰特维克先生──今年七十二岁了,只有他才能给我们最高贵的顾客剪裁衣服,他是我店里唯一能信得过的人。其他的人——”
  勃尔福德先生摆了摆他那圆胖的手,表示其他人根本不行。
  “质量,”他说,“我们英国以往在质量上很享盛名。质量!决不粗制滥造,决不华而不实。我们要想大批生产,就达不到质量要求,这是事实。席勒小姐,你们国家在这方面很有专长。我再说一遍,我们国家代表的应该是质量。我们做起书情来,肯花时间,不怕麻烦,做出来的成品,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噢,你看哪天来试试衣服?下个星期的今天?”

  安娜-席勒穿过在阴暗处堆放着的大包大包陈旧的布料,来到明亮的街上。她叫了一辆出租汽车,朝萨沃伊旅馆开去。这时,另一辆出租汽车刚刚开到大街的对面,里面坐着那个小黑个子,这辆汽车也沿着同一路线向前行驶,但没有拐进萨沃伊旅馆,而是绕到河堤那里,接了一个矮胖的妇女上车,那个妇女刚刚从萨沃伊旅馆的营业处大门走出来。
  “怎么样,路易莎?她的房间搜查过了吗?”
  “搜查过了,什么东西也没有。”
  安娜-席勒在餐厅里吃的午饭。靠窗户那边为她留了一张桌子。餐厅总管十分关心地问候了奥托-摩根赛尔的健康。
  午饭后,安娜-席勒拿了钥匙,回到自己的房间。床已铺好,洗澡间放了新毛巾,到处都焕然一新。安娜走到两个装行李的轻便箱子跟前,一个开着,另一个锁着。她看了看没有上锁的那只箱子里的东西,然后从皮包里拿出钥匙打开了另一只箱子。全部东西部很整齐,仍然象她原来摆放的那样,表面上看不出什么被人摸过或翻过的迹象。公文皮包放在最上面。小型莱卡照相机和两卷胶卷还在一个角落里,胶卷仍然密封着,没有被人打开。她用手指甲刮了一下公文皮包折盖,把它掀了起来,这时,她微微地笑了。一根几乎看不见的金黄色头发不见了。她熟练地在光亮的公文皮包上撒了一点敷面香粉,然后又吹掉,公文皮包干净、光亮,没有指纹。可是那夭早晨,她给她的光滑的亚麻色的发罩上了润发油后,还拿过这个公文皮包,上面应该有她自己的指纹。
  她又笑了。
  “干得好,”她自言自语地说,“但是还不十分地道……”
  她麻利地收拾了一个小型短途旅行箱,又下了楼,叫了一辆出租汽车,叫司机把车开到埃尔姆斯雷弗公园路十六号。
  埃尔姆斯雷弗公园路是肯辛顿区一个安静而又肮脏的广场,安娜付了车费,登上通向油漆脱落的前门的台阶,按了按电铃。几分钟后,一位年长的妇女带着惊奇的神情开了门,但立刻露出了欢迎的微笑。
  “埃尔丝小姐见了你会多高兴啊!她在后面的书房里。就是因为想到你要来。她的情绪才这么好。”

  安娜很快地走过漆黑的过道,推开了尽头的那扇门。这个房间又小又陈旧,但是看上去很舒适,撰着几把大而破旧的安乐椅。安娜一进屋子,坐在一把椅子上的那位妇女立刻跳了起来。
  “安娜,亲爱的。”
  “埃尔丝。”
  这两位妇女亲热地接了吻。
  “都安排好了。”埃尔丝说,“我今晚就住进去。我希望——”
  “放心吧,”安娜说,“一切都会很顺利的。”
  那个小黑个子穿了件雨衣,走进肯辛顿车站附近高街的一个公用电话间,拨了号码。
  “威尔哈拉电唱机公司吗?”
  “是的。”
  “我是桑德斯。”
  “是河里的桑德斯吗?哪条河?”
  “底格里斯河。报告A.S①的情况。今天早晨从纽约来。到过卡梯尔珠宝店,买了只镶着蓝宝石和钻石的戒指,价值一百二十镑,还去过珍妮-坎特花店——花的价钱是十二镑十八先令,叫人送到波特兰广场的一家私人小医院去。在勃尔福德和艾沃瑞衣店定做了上衣和裙子。据现在所知,这几个公司跟她没有什么可疑的联系,但是今后要予以特别的注意。A.S.在萨沃伊旅馆的房间已经查过,没发现任何可疑的东西。箱子里有个公文包,里面装着与沃尔芬斯坦斯公司合并的文件,都是公开的。有个照相机,还有两卷看来没有曝光的胶卷,可能是直接影印资料的胶卷,可能是用这两卷顶替了别的胶卷,但是据以前侦察的情况,原来的胶卷是肯定没有曝过光的。A.S.带了一个小型短途旅行箱,到埃尔姆斯雷弗公园路十六号她姐姐那儿去了。她姐姐今晚要住到波特兰广场的私人小医院去,动内脏手术,这已从医院和外科预约登记簿得到证实。A.S.这次来访看来完全是公开的,没有流露一点儿不安情绪和意识到被跟踪的感觉。据了解,她要在医院过夜。萨沃伊旅馆里还保留着房间。已经订了返回纽约的巨型客机机票,日期是二十三号。”——
  ①指安娜-席勒——译者注
  自称河里的桑德斯的那个人停了一下,又在原来的报告上加了几句。
  “如果你要问我是怎么想的,我看全是骗人的把戏!乱花钱,这就是她干的事儿。光买花就用了十二镑十八先令!你说是不是?”
或许您还会喜欢: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马丁伊登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那人用弹簧锁钥匙开门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笨拙地脱下了便帽。他穿一身粗布衣服,带着海洋的咸味。来到这宽阔的大汀他显然感到拘束,连帽子也不知道怎么处置。正想塞进外衣口袋,那人却接了过去。接得自然,一声不响,那笨拙的青年心里不禁感激,“他明白我,”他心想,“他会帮我到底的。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戒第三部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在首部曲《魔戒远征队》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爱隆在该处慎重地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持有者。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