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水知道答案 - 第一章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不只是物质,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现象都有其固定的波动频率。当大气内部的能量发生某种变化时,就会引发雷电或台风。虽然其剧烈的能量转换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但换个角度想,那也未必是件坏事。假如雷电或者台风能把地面上累积的负面能量一扫而空的话,倒也是件值得感谢的事情。
  从这方面去考虑,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祭奠了。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穿着华丽的衣装又唱又跳时所发出的明快而高昂的频率,肯定能使原来凝重的负面能量因此而灰飞烟灭。
  万物皆能发出波动,并有其固定的波动频率。了解了这一点,相信除了能让你更加深刻地感知世界,还能令你在面对过去与未知的未来时,一改压抑在你意识底层的忧郁,通过新的发现与感动,为你的人生增添瑰丽的色彩。
  既然万物都能发出波动,那么也必然能发出声音。
  不过我们未必能听到所有的声音。也许少数人拥有能听见树或者花草之间的对话的能力,但绝大多数人的耳朵却听不见植物所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比较稳妥的说法是,万物所发出的每一种波动,都能被置换成各自不同的声音。
  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大约在!”5~20000赫兹之间。所谓赫兹就是指一秒钟所波动的次数。只能听到这个范围内的声音其实对我们很有益,如果能听到所有的声音的话,恐怕夜里我们就很难入睡了。
  自然界的构成真的可谓非常神妙。有声音,就有倾听声音的高手--那就是水。
  为什么水听到音乐,其结晶会发生变化呢?还有,为什么听到声音或者看到文字的水,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呢?这一切都因为有"波动"存在,还因为水对万物所发出的波动都非常敏感,它能将那些波动一一如实地复制下来。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波动。音乐所拥有的波动频率,是在人的耳朵最乐于接受的范围内。连佛教仪式中的诵经,都通过开口发声,产生出一种有治疗作用的波动。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释水看了文字后其结晶所产生的变化呢?那是因为写在纸上的文字本身就会发出一种固定的波动频率,而水能够感知到这种频率。

  水可以忠实地反映世上所有事物所发出的波动频率,然后通过我们肉眼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看到文字的水,把文字视为一种波动,并将这种波动给它留下的"印象"具体表现出来。
  而语言到底又是什么呢?据《圣经》记载,宇宙在创造万物之前,"语言"就已经存在了。
  我从来不认为语言是人创造的,而觉得是人类从大自然当中学会了语言。
  远古时代,当人类还生活在蛮荒中时,或许为了自己的安全,通过倾听自然界中种种事物所发出的波动及声音,以确定是否有危险临近,才慢慢学会了自己的语言。
  轻拂而过的风声、潺潺而流的水声、动物漫步草丛的脚步声……人类可能通过辨别这种种声音,然后用嘴唇和声带模仿这些声音,并与同类之间相互传递这些信息,这就是人类语言的最初雏形。或许他们当初只能使用两三个最简单的音,但随着文明的进步,积累了更多经验之后,语汇量也渐渐丰富起来。
  那么语言又为什么因国家及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呢?关于这一点,同样可以用语言源于大自然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人类因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当然就有差异。而地域不同,其自然环境中所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灼热的沙漠、气候多变的欧洲、闷热的南亚小岛,这些环境迥异的地方所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
  四季分明的地方,拥有的声音就相当丰富,从而用来表达大自然之灵动的语言也异常确切与多样,以象声词为例,就有"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刷拉刷拉"等等。
  无论是哪种语言,当水看到"智慧"后,其结晶都非常整齐而美丽。图片依次为上图智慧(中文)、中图wisdom(英文)、下图weishieit(德文)。
  无论是日、英、德任何一种语言,当水看到"谢谢"后,其结晶都非常整齐而美丽。与此相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只要是看了带有辱骂及攻击性的,例如"浑蛋"等字眼的水,便都散乱得无法形成结晶,而且样子还惨不忍睹。
  这或许是因为,就如《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所提到的那样,在太古时代,人类曾经使用同一种语言,还可以进一步说明,虽然地域及自然环境存在着差异,但大自然的基本定律却恒久不变。

  我所拍摄到的水结晶,大都呈现出均等的六角形,我想这是因为,这种能形成结晶的水与大自然所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相一致的吧。而对于人类无视自然定律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及受到污染的自然物,水都无法形成结晶。
  我曾试着拍过东京自来水的水结晶,结果竟呈现出非常可怕的形状。这是因为,日本的日常生活用水都用氯来消毒,使水的结构遭到了破坏的缘故。
  水在结冰后,水分子的排列会非常整齐,并形成串联在一起的结晶体,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结构稳定的六角形的样子。但是如果在其中加入一些违背纯自然的成分,水就无法形成美丽的六角形结晶。
  "谢谢"、"爱"与"感谢"等都是人的心底自然萌生的、符合大自然定律的 "圣物",也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因此水在看到这些文字时会呈现出美丽的结晶。
  与此相反,类似"浑蛋"等语言,也许原本在大自然中并不存在,是人类后天衍生出来的。还有责怪、伤害、蔑视等语言,应该都是人类文明出现之后的产物。
  大自然中理应只有"爱与感谢"的共存。这只要看一眼周围的自然风景便能明白。树与花草互相尊重,共存共生。动物也一样,狮子只有肚子饿了的时候才会攻击其他动物。大自然中既没有在树阴下受不到阳光普照而怨气满腹的花草,也没有企图独享食物的禽兽。
  !”989年,美国的科学杂志《2!”世纪》刊载了一位名叫沃伦·哈马曼的人所写的论文。论文中提到,如果将人体中的有机物质的频率转换成声音,相当于42个八度。若真的那样,我们将最高频率的标准定在八长调的"do"的话,它就会高达570兆赫兹。而!”赫兹表示!”秒钟波动!”次,这也就是说,人体所产生的波动每秒钟高达570兆次。换言之,人类其实隐含着超乎想像的能力。
  42个八度的确令人难以想像,但这也恰恰说明,人类拥有各种各样的频率波动。人体就是一个由不同频率所组成的"宇宙",只是依靠人体本身,就能演奏出一首恢弘的大宇宙交响曲。

  我在谈及波动及波动频率的时候,通常会采用我所独创的"八度理论"。
  何谓"八度理论"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包皮罗万象的万物之中,所有事物所具备的频率,均能包皮含在跨越一个八度的7个音符内。
  宇宙是由频率从高到低的不同事物组合而成,就像钢琴上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的琴键一样,只要弹奏上面白色的琴键,八度音中的音符即能流泻而出。
  其中一个八度的"do"和第二个八度的"do"之间的波动频率相差两倍。但是相差两倍的波动频率,同样都由"do re mi fa so la si"这7个音符"构成"。这也就是说,只要重复这7个音,就可以表现从极高到极低的音域。
  那么将所有的波动频率都转换成声音的话,会出现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首先主要会产生一种共鸣现象。同样的波动频率就会产生同样的共鸣。用音叉做个实验,你很快就能明白了。音叉是一种U字形的器具,击打其金属部分就可以发出声音来,通常用于乐器或者合音的调音。
  对着音叉敲出440赫兹"la"音,然后让另外一种发声器同样发出440赫兹的"la"音时,音叉就会产生"嗡嗡"的声音,这就是共鸣。
  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东西,只要一方发出声音,另一方就能产生共鸣。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以类聚,指的就是这种具有相同波动频率的东西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的"共鸣"。
  如果平常仔细观察的话就能发现,这种共鸣现象随处可见。
  走在大街上的狗看到其他动物往往无动于衷,但是道路的另一侧也有一条狗的话,它就会很敏感地作出反应。此外,还有一些狗听到救护车的警笛声,以及沿街叫卖的喇叭声时,会大声狂叫,这都是一种共鸣。
  反观人类也是一样。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吸引,从而成为亲密的朋友;不同类型的人,不管距离再怎么近,彼此也会漠不关心,甚至相互排斥。如果在生活中有一个你讨厌的人试图接近你,其实说明你与他之间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鸣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