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手机 - 第27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再过一小时就别待在这条路上,”他说。“找个房子或者汽车旅馆的房间躲起来。你们知道鞋子的事吧?”
  “什么鞋子的事?”汤姆问。
  背大背包的很有耐心地看着他,就像在看一个一无所知、东问西问的傻子。
  路的远方飘来的《加尔各答》——如果真是这首歌的话——已经变成了波尔卡舞曲,在这个雨雾濛濛的夜晚显得十分疯狂。这位背着大背包的老人开始说起鞋子的事了。
  “我们进入屋子的时候会把鞋放在门口台阶上,”他说。“那些疯子不会这么做,别担心,这就告诉其他人这个地方已经有人了,请移步别处。除非——”
  他的目光落在克雷背着的重型自动武器上——“除非有意外发生。”
  “那意外有没有发生过呢?”汤姆问。
  “噢,有过,”背大背包的男人语气中透着令人心寒的冷漠。“意外事故总会有的,人就是这个样子。但房间到处都是,你没必要非要霸占某一个,只要把鞋子放在门外就行了。”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的?”爱丽丝问。
  背大背包的老人朝她笑了笑,他的脸也显得好看多了。任何人看见爱丽丝都很难不对她微笑;她青春活泼,即使在凌晨三点依然美貌动人。“人家说的,我听见了。我再说的时候,也会有人听进去。你懂得倾听别人说话吗?”
  “是的,”爱丽丝说。“专注聆听是我的优点之一。”
  “那么再接再厉。容易自满的人是最差劲不过了。”他不需要说得太具体。
  “在这种情况下再发生什么意外事故真是太糟糕了。”
  克雷想到刚才纳塔丽举起点22的情景。他说:“你说得很对。谢谢。”
  汤姆说:“这首歌是《啤酒桶波尔卡》,对吧?”
  1迈伦·弗洛伦,美国著名手风琴演奏家。
  “对的,小伙子,”背大背包的老人说。“迈伦·弗洛伦1演奏的六角形手风琴。上帝让他的灵魂安息吧。你们可以在盖登歇歇脚。沿着公路向前两英里就是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了。”

  “你们准备在那儿休息吗?”爱丽丝问。
  “哦,我和罗尔弗准备到再远一点的地方歇脚,”他说。
  “为什么?”
  “因为我们可以,小女士,就这样了。祝你们好!”
  这次他们没有反驳他,尽管这两位老人都快七十岁了。他们很快就跟着背帆布包的罗尔弗拿着的手电筒发出的光柱一道消失在视野之外。
  “劳伦斯·韦尔克和他的香槟音乐玩家,”汤姆惊叹道。
  “《小象进行曲》,”克雷笑了起来。
  “为什么说‘道奇那时候也不错’?”爱丽丝十分好奇。
  “因为它可以,我猜是这样,”汤姆说完,看见爱丽丝一脸疑惑,忍不住也大笑起来。
  1澳大利亚重金属乐队。
  那音乐就是从盖登传来的,就是刚才背大背包的老人推荐给他们歇脚的美丽小村庄。音乐声并没有克雷十几岁去波士顿参加的AC/DC乐队1的演唱会那么吵闹——那次演唱会后好几天他的耳朵还在嗡嗡作响——但这声音也够大的了,让他想起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去南伯维克参加的夏季乐队演奏会。其实克雷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他觉得音乐声就是从盖登镇的公共绿地传出来的,他们马上就能发现声音的源头了。很有可能是某些上了年纪的人,不是那些手机疯子,而是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搞懵了的正常人,找来一套电池驱动的扩音喇叭,播放点轻柔舒缓的经典老歌为那些成批拥出小镇的人来点小夜曲伴奏。
  他们终于到达了盖登公共绿地,可是这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个人就着手电筒和科尔曼提灯的光在吃着推迟的晚餐或者是提前的早餐。那音乐的来源似乎还在北面远一点的地方。这个时候,劳伦斯·韦尔克的歌声变成了小号演奏声,那声音如此圆润醇厚,让人不禁昏昏欲睡。
  1温顿·马萨利斯,美国著名小号演奏家和作曲家,被公认为当今最伟大的爵士乐手。
  “这是温顿·马萨利斯1,对吧?”克雷问。他打算今晚就此歇息,爱丽丝看上去也筋疲力尽了。

  “不是,应该是肯尼·基,”汤姆回答。“你知道肯尼·基走出电梯时会说什么吗?”
  “不知道,”克雷回答,“我想你肯定会告诉我的。”
  “‘天哪!这儿真棒!’”
  克雷说:“太搞笑了,我的幽默感都快在肚子里爆炸了。”
  “我没明白,”爱丽丝说。
  “这个不值得解释,”汤姆说。“听着各位,我们今晚的跋涉就到此为止吧,我快累趴下了。”
  “我也是,”爱丽丝说。“我本以为我有一副足球运动员的体格,可是我也走不动了。”
  “好吧,”克雷表示赞同。“三口就是一家。”
  他们已经穿过了盖登镇上的商业区,根据路牌的指示,中央大街,也就是102号公路,现在叫做学院大街。克雷并不觉得惊奇,因为刚才还没进入小镇的时候就有一块路牌把盖登镇称做“古老的盖登学院之家”,这个学院的名字克雷以前似乎听到过,那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一所预备学校,没能考入埃克塞特或者米尔顿学院的学生多半会来这里就读。他本来以为马上就会有汉堡王快餐店、手枪消音器维修店和连锁汽车旅馆,但新罕布什尔州102号公路的这一段两边全是漂亮的房子。可问题是,房子门口都摆上了鞋,有的门口多达四双。
  渐渐地路上的行人少多了,大概在天亮之前都已经找好了住处。他们三个经过了学院树林西果加油站,沿着盖登学院的入口车道往里走。快走到车道两旁排列的石柱时,他们赶上了前面走着的三个中年人:两男一女。这三个人沿着人行道走得很慢,一幢幢房子看过去,寻找大门口没有放鞋子的。那位女士瘸得厉害,其中一位男士用胳膊搂住她的腰。
  盖登学院在路的左侧,克雷发觉音乐声原来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现在播放的是嗡嗡作响的弦乐翻唱版《带我飞上月球》)。此外,他还注意到了两件事:
  一是路上的垃圾——撕破的口袋,吃了一半的蔬菜,啃了几口的骨头——遍地都是,大部分都沿着学院入口车道一路洒过来;二是有两个人站在那儿:一个是老人,驼背,拄着拐棍;另一个是小男孩,双脚间放着一盏电池灯。小男孩看上去不过十二岁,靠着一根石柱睡着了,身上穿的似乎是校服:灰色长裤、灰色套头衫,披着一件饰有纹章的栗色外套。

  克雷他们前面的三个人并排走在入口车道上,那位老人——穿着手肘上衬有椭圆皮革的花呢外套——用那种穿透力很强的声音向他们喊话,就像是在大厅里演讲一样。“嗨!这里!我向你们打招呼!你们难道不想进来吗?这里有地方可以歇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
  “我们没有任何必须的事,先生,”那女士回答。“我的脚上有四个水泡破了,一边两个,我实在走不动了。”
  “可是这里有很多空房间——”那老人接着喊。然后搀扶着女士的那位男士可能不太友好地看了老人一眼,因此这老人戛然而止。那三个人走过车道、两边的石柱和一块路牌。路牌用老式的S形铁钩吊着,上面写着盖登学院,始建于1846年,“年轻的心灵是黑暗中的明灯”。
  那老人本来佝起了背,然后看见克雷、汤姆和爱丽丝三个走了过来,马上又直了起来。看上去他想跟他们打招呼,但很明显觉得自己刚才的喊话没什么作用,于是用拐杖的一头捅了捅身边的小男孩。那男孩一下子醒了过来站得笔直。在他身后砖砌的房子沿着小丘陵的山坡而筑,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这时《带我飞上月球》变成了《你让我沉醉》的某种慢歌翻唱版。
  “乔丹!”老人说。“该你了!叫他们进来!”
  那个叫做乔丹的小男孩对老人眨眨眼,然后看着慢慢走过来的满脸阴沉狐疑的三个陌生人。克雷看到他这副样子就想到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的三月兔和睡鼠。也许克雷是对的,也许不对,不过小男孩真的很疲惫。“噢,他们跟前面那些人一样,先生,”男孩说。“他们也不会进来的,没有人愿意进来。我们明天晚上再试试吧。我困死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