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十字军骑士 - 第四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兹皮希科和雅金卡住在莫奇陀里,老玛茨科在波格丹涅茨替他们造一座城堡。他费了很多心血来建造。他想造石头和胶泥的城墙,砖瓦的瞭望培,可是砖头在附近一带很难弄到。第一年他开掘了城壕,这项工程倒不很困难,因为建造城堡的高地上原来就有沟渠,那也许是早在异教徒时代就已存在的。这些沟渠,只消砍伐掉周围丛生的树木,然后加深加固就行了。在挖深这些沟渠的过程中,他们碰上了一处水源丰富的泉流,使得城壕里顿时涨满了水,玛茨科不得不想出办法来排水。于是他在高墩上造了一道栅栏。把建造这座小城堡的城墙所需要的材料都堆放在那里面,例如三个工人合抱不过来的厚实的橡木栋梁,和在泥地里、在草皮下都不会腐烂的落叶松栋梁等等。尽管兹戈萃里崔和莫奇陀里的人手都身强力壮,也忙了一年才着手砌城堡的城墙,可是现在他更其兴致勃勃地造下去了,因为雅金卡已经生了双胞胎。天堂的门已为这位老骑士敞开了。无论如何,他现在辛辛苦苦,总算为了个什么人了。他也知道“格拉其”族决不会绝宗,而“戴姆巴·波达科华”还将不止一次地浸浴着敌人的鲜血。
  他们给双胞胎命名为玛茨科和雅斯柯。老人夸口说,整个王国里也找不着可以同这对双胞胎相比的孩子;他极其钟爱他们。对他说来,雅金卡比全世界都宝贵。你只要在他面前称赞雅金卡,他就什么东西都肯给你。虽然人们非常羡慕兹皮希科,但他们称赞雅金卡并不仅仅是为了要得到好处。因为在附近一带,她确实像是草地上的花丛中一朵最美丽的花那样发出异彩。

  她给她丈夫带来了一笔巨大的嫁妆,而且比嫁妆更好的是:她的深情的爱和使人眼花镣乱的美貌;她的庄严和勇气连任何骑士都要引为骄傲的。她生育后只过了几天,就若无其事地起来料理家务,然后陪着她丈夫去打猎,或者清早就骑着马从莫奇陀里赶到波格丹涅茨,在午前又赶回去看她的玛茨科和雅斯柯。因此她丈夫像爱自己的眼珠似地爱着她。老玛茨科爱她,受到她厚待的那些仆人也爱她。礼拜天她一走进克尔席斯尼阿教堂,就听得人们喊喊喳喳地对她赞不绝口。她从前那个追求者,丑陋的罗戈夫的契当,已经和一个农夫的女儿结了婚,他望过弥撒后,同勃尔左卓伐的老维尔克一起在客店里喝酒,痛饮一番之后,说道:“为了她,您的儿子不止一次和我斗过,我们都想娶她,都没有成功;我们简直好像伸手去搞天上的月亮。”
  另外一些人大声宣称,这样一位美女只能在克拉科夫的宫廷里才找得到。除了她的财富、美貌和仪态之外,他们也极其称赞她的勇气和体力。大家都一致断言:“这才是一个强壮的女人,她能够在森林中用矛刺牢一头熊;她不必用牙齿咬碎坚果,只消把坚果放在椅子上,屁股朝上面一坐,坚果就仿佛给石磨压碎了。”在克尔席斯尼阿教区里,在邻近的村子里,人们都这样称赞她;而且连在“伏叶伏大”居住的西拉兹镇里也有人称赞她。可是人们虽然羡慕波格丹涅茨的兹皮希科,但是对于他娶了这样一位妻子并不特别奇怪,因为他本人也是盛誉卓著。是邻近任何人所比不上的。

  那些年轻的贵族和绅士都在纷纷谈论兹皮希科在威托特麾下作战时打死无数日耳曼人的详细情形,又谈到他在一对一的决斗中如何叫他们一个个都跪下来求饶。他们说从来没有一个十字军骑士逃得过他的手;说他在玛尔堡曾经一连把十二个骑士摔下马来;大团长的兄弟乌尔里西就是其中之一。最后他们说他甚至敌得过克拉科夫的骑士们,还说无敌的查维夏·却尔尼本人是他最亲密的朋友。
  其中有些人不相信这些夸张其词的故事,只当作神话。然而一谈到准备战争,一谈到要推派波兰骑士同其他人一起去参加军队,他们总是说:“有兹皮希科呢,”然后才轮到那个蓬头散发的罗戈夫的契当和本地其他的大力土。不过那些人就胆量和骑士的勇武而言,都比这位波格丹涅茨的年轻领主差得太远了。
  兹皮希科的巨大财富也是使他出人头地的原因之一,这跟他的名望同样博得人们敬重。他和雅金卡结婚之后拥有了莫奇陀里和修道院长的巨大财产。那虽不是由于他的功勋而获得的,可是在这以前,他已经拥有了斯比荷夫,以及尤仑德所积聚起来的巨大财富。此外,人们都在窃窃私议,说是光凭波格丹涅茨这两位骑士所得的战利品,比如武器、马匹、衣服和珠宝等等,就抵得上三四个上等村庄的价值。

  他们由此认为,天主特别照顾这两位“格拉其”,照顾这个以“戴姆巴·波达科华”为纹章的家族,因为它在不久前还是十分衰微,除了荒凉的波格丹涅茨就一无所有,如今却比邻近一带任何家族都兴旺了。“这真奇怪,”老乡邻们说,“一场大火过后,波格丹涅茨只留下了一间破落的屋子,屋主人由于缺少人手,不得不把它押给一位亲戚,可现在却造起了一座城堡。”这特别使他们觉得诧异,而且还认为这是一种预兆,说是整个国家也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走向兴隆,只消天主愿意,就准能成为事实。因此这种诧异倒没有什么恶意。相反,他们却把他们波格丹涅茨的那两个骑士引为骄傲,因为这两位骑士给他们作出了明确的榜样,说明一个贵族有了意志,有了强大的武力,有了英雄气概,和乐于冒险的骑士精神,就能获得多大的成就。有不少贵族考虑到这点,都觉得家乡的天地太小了,都觉得到国外去可以弄到巨大的财富和广阔的土地,既能发财致富,又能有利于王国。这种意愿深入到整个村落的各个贵族家庭,终究会沸腾四溢,向外面发展的。
  克拉科夫那些聪明的枢密院大臣和那个爱好和平的国王虽然能够暂时压制住这股力量,长年累月地拖延这一次由来已久的对敌战争,但是人间却没有力量可以把它完全扑灭,也没有力量能制止人民渴望奔向伟大目标的意志。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