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时间简史 - 我从不认为《时间简史》是本科普读物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初识《时间简史》要回溯到五、六年前,那时的我和同班女生还沉迷在爱因斯坦的大脑构成中不可自拔,突然听说有了本描述宇宙的书,而且作者还是大名鼎鼎 的Stephen Hawking(史蒂芬•霍金),立马赶去校外的书店扫荡。可惜书店老板竟以“内容太晦涩”为由只进了一本,权衡再三后,这本Stephen Hawking的大作被同班女生据为己有,而我则抱着当年的《哈利•波特》投入了奇幻之旅。去年十月重拾此书,虽然是重拾此书,但拿到手上的这本却是06 年才出的普及本,据说是Stephen Hawking为大众重新编写的版本,相较以前的更为通俗易懂,号称“科普读物”。于是在每个疲惫的下班后,抛开了泡吧、逛街、肥皂剧、闲聊,逐字逐句地 阅读此书。但在每一次合上书页之时,都反复地质疑着把它称作“科普读物”的合理性*。
  康德曾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这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们越思考越是迷惑,一是我们头顶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
  古希腊人将天上的星星按照形状或是其他什么分为星座并赋予含义;古代中国人建筑石塔以便更方便瞭望星空,并将其与世间六道众生相联系称之为星 象。在这伟大的宇宙中,人类是如此渺小。所以面对遥远天空中的星星,人类试图将自己和它们所联系在一起,以此深刻地证明我们族类的存在。一代又一代,我们 从未停止过对未知星空的探索,那么痴迷那么执著。我们满心欢喜地以为对星空的了解已然冰山一角,然而只是那么一刻,太阳系便踢开了冥王星,颠覆了我们从小 学时便深刻在脑中的对“九大行星”的认知……

  《失乐园》中有这么一段话:上帝以一只脚为圆心,一只脚画圆。他说,这就是你们的疆土,这就是你们的大地。
  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我们自诩为最有智慧的生命,我们开疆辟土、创造文明,甚至依靠着科学飞进了太空。但我们又是如此笨拙地理解着这本关于宇 宙的书,如此无力地被宇宙的规律束缚其中。就像再后悔也无法让时间回转,再悲哀也无法让瀑布倒流。那么,在这个广漠的宇宙中是否真有那么一个上帝在操纵着 万物众生?而在这被操纵的生命中,我们,能做什么?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危险!既然我们对于宇宙来说太过于渺小,那么我们能做的不过是立足于眼前的世界。比 如创造更多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东西,珍惜你身边的人,爱护我们的世界……

  那本打动人心的《小王子》,坐在沙漠中对它的人类朋友说:人悲哀的时候,就喜欢看夕阳。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如果以光的速度向它跑去,需要8分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太阳光,实际上是8分钟以前的光。而我们在夜空中看到 的那些闪烁着光芒的星星,或许早在几十亿年前就已经陨落了。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看见的,或许早就不存在了。这样想,可能是个悲哀的命题。但是换个角 度想,如果那些从地球发射到宇宙中的讯息在几十亿年后被某个太空生命接收到,那么在那样遥远的以后,人类的存在仍会清晰地展示在它(太空生命)的眼前,这 是个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就像落下去的夕阳,不过是跑到了地球的另一面,冉冉上升……
  最后,回到《时间简史》上来,Hawking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几十年前,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有人认为是伯兰特•罗素)做了一次天文学演讲。他描述地球如何围绕太阳公转,而太阳又如何围绕着一个巨大的恒星 集团的中心公转,我们把这个集团称作银河系。讲演结束之际,一位坐在屋子后面的小个子老妇人站起来说:“你讲的是一派胡言,实际上,世界是驮在一只巨大乌 龟上的平板。”这位科学家露出高傲的微笑,然后答道:“那么这只乌龟站在什么上面了?”“你很聪明,年轻人,的确很聪明”老妇人说:“不过,这是一只驮着 一只,一直驮下去的乌龟塔啊!”
  相信大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很荒谬,但我们凭什么就自认为了解得更多呢?
  宇宙中蕴含着太多的秘密,纵然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但我们仍然是越思考越迷茫。其实Hawking从未想过要为我们普及什么科学知识, 他只是狡黠地动了动3根手指,将我们推向秘密的边缘,让我们越迷茫越思考。所以,这根本不是一本科普读物,它不过是想让上帝笑一笑,再笑一笑……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